江苏聚杰微纤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江苏聚杰微纤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聚杰微纤
  • 企业英文名: Jiangsu Jujie Microfiber Technology Group Co.,Ltd.
  • 实际控制人: 仲鸿天,陆玉珍,仲湘聚
  • 上市代码: 300819.SZ
  • 注册资本: 14920.5 万元
  • 上市日期: 2020-03-12
  • 大股东: 苏州市聚杰投资有限公司
  • 持股比例: 52.72%
  • 董秘: 黄亚辉
  • 董秘电话: 0512-63369004
  • 所属行业: 纺织业
  • 会计师事务所: 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徐晓峰、刘壮
  • 律师事务所: 江苏世纪同仁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苏州市吴江区八坼镇南郊
  • 概念板块: 纺织服装 江苏板块 创业板综 微盘股 贬值受益 体育产业 口罩 高送转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江苏
  • 成立日期: 2000-05-26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320509724190698L
  • 法定代表人: 仲鸿天
  • 董事长: 仲鸿天
  • 电话: 0512-63369004
  • 传真: 0512-63366336-8007
  • 企业官网: www.jujie.com
  • 企业邮箱: jujie@jujie.com
  • 办公地址: 苏州市吴江区八坼镇交通路68号
  • 邮编: 215222
  • 主营业务: 超细复合纤维面料及制成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公司采用超细复合纤维作为主要原材料,超细复核纤维不同于传统单一长丝纤维,主要应用于高端面料。超细复合纤维加工过程需通过开纤工艺,以实现最大限度利用两种纤维组分的特性,不同于传统长丝纤维的织造工艺;公司在生产实践中积累沉淀的各种生产经验与工艺配方,确保公司产品的品质较高
  • 经营范围: 超细纤维制品研发、生产、销售;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国家限定企业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和技术除外)。(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 企业简介: 江苏聚杰微纤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位于苏州吴江运河畔。自1994年开始创业,历经近30年的努力,聚杰从一家普通的纺织作坊发展为一家以创造令人欣喜的纺织新材料为使命的科技集团公司。 我司一直秉持着以高端材料业务拓展与新技术投入并行的思路,探究着产品美学与科学技术的完美融合。在高分子化学、差异化纺丝、生物基可降解材料应用、水性聚氨酯、高端绒感等等技术有着深厚的沉淀。也相信着用更环保且创新的材料与更好的工业设计,来造福社区与人类。 关于我们 用“工匠”的精神来保证产品品质,以至诚的服务来实现聚杰的承诺 聚杰集团下属六家子公司 2004年12月收购智星染织,并变更为吴江市聚杰微纤染整有限公司,公司引进日本、韩国、台湾等地区适合超细纤维染色整理的先进设备和专用起绒后整理设备,对产品加工染色整理,除梭织类超细纤维麂皮绒、双面绒、桃皮绒等染色整理外,还开发了受国内外市场青睐的高档针织经纬编麂皮绒系列染色整理,公司年染整生产能力3000多万米,超细纤维系列面料品质达到了国际先进同类产品标准。 吴江市聚杰微纤服装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公司利用集团公司的优势资源,承接生产国际市场较受欢迎的超细纤维系列的浴袍、泳装、运动毛巾、沙滩巾、运动服装及家纺制品等系列,产品深受欧美市场欢迎。 吴江市聚杰微纤无尘洁净纺织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拥有1级净化无尘车间1000平方米,采用陶氏、拜耳、西门子等一流企业技术,实现了稳定供水18兆欧以上的水系统,所生产的高端无尘洁净布及服装系列产品,选用优质超细纤维,采用先进激光切割及封边技术,完整的工艺控制,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制造业、半导体、精密仪器、生物纳米技术、汽车等高科技领域。 吴江市聚杰微纤进出口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以全球贸易为导向,在服务集团内部全方位营销网络的同时,承接市场代理进出口业务,使得聚杰产业链得到很好延伸和资源合理配置,目前产品主要远销欧洲、北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公司产品的外销市场占销售总额的90%左右。 2017年成立苏州市特种材料有限公司,以研发、生产汽车安全气囊布为发展方向的新产业 2019年完成了对安徽省郎溪远华纺织有限公司的全资收购,拓展了产业链和生产规模。
  • 发展进程: 2000年5月26日,吴江市聚杰微纤服饰面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聚杰面料”)在苏州市吴江区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成立。根据苏州信成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苏信所验(2000)字第474号”《验资报告》,聚杰面料注册资本50万元,实收资本50万元,均为货币出资。 2017年3月28日,江苏聚杰微纤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召开了创立大会暨首次股东大会,决议批准以聚杰有限截至2016年11月30日经审计(“天健审[2017]1566号”《审计报告》)的账面净资产210,148,966.45元为基础设立股份公司,股东按持股比例分割审计净资产抵作股款投入拟设立的股份公司,其中70,000,000元折成股份公司实收股份70,000,000股,剩余的140,148,966.45元计入公司资本公积,聚杰有限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4月7日,公司在江苏省苏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办理了工商注册登记,并领取了注册登记号320584000022395的营业执照。
  • 商业规划: 超细纤维(Microfiber)是一种纤维直径极细的合成纤维,通常指单丝纤度小于0.3旦尼尔(Denier)的纤维。1旦尼尔表示9000米长的纤维重量为1克,因此超细纤维的直径比头发丝(约20-50旦尼尔)还要细数十倍。超细纤维通常由聚酯(Polyester)和聚酰胺(Polyamide,俗称尼龙)两种材料通过特殊工艺复合而成,具有极高的比表面积和细腻的纤维结构。超细纤维的核心优势在于其极细的纤维直径和独特的截面结构,使其具备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如高吸附性、柔软性、耐磨性、透气性和易清洁性等。公司专注于超细纤维面料及制成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业务,系国内最早从事超细纤维材料加工、应用的企业之一,相关团队具有20多年超细纤维面料研发、生产、染整等经验。1、主要业务及产品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要业务为超细复合纤维面料及制成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主要产品包括超细纤维制成品、超细纤维仿皮面料、超细纤维功能面料以及超细纤维无尘洁净制品四个大类。(1)超细纤维制成品超细纤维制成品是以超细复合纤维为原料,通过织造、染色、后整理等工艺制成的终端产品。公司超细纤维制成品主要包括:超细纤维浴袍;超细纤维毛巾:如浴巾、运动毛巾等;超细纤维服装:如运动服、内衣等;超细纤维家居用品:如枕套、沙发套等。超细纤维制成品因其特殊的纤维特性,通过公司独有的开纤工艺,使其产品具备以下显著优势:高吸附性:超细纤维的比表面积大,纤维间隙多,能够快速吸附水分、油污和灰尘。例如,超细纤维毛巾的吸水量是普通棉质毛巾的7倍以上。柔软细腻:纤维直径极细,触感柔软顺滑,适合直接接触皮肤,尤其适用于高端家纺和个人护理产品。易清洁性:超细纤维的致密结构使其不易藏污纳垢,且易于清洗,可反复使用。耐磨耐用:超细纤维的强度高,耐磨损,使用寿命长。透气性好:纤维间隙多,透气性优异,适合制作服装和家居用品。抗菌防霉:部分超细纤维制成品经过特殊处理,具有抗菌、防霉功能,适合潮湿环境使用。环保性:超细纤维制成品可多次重复使用,减少资源浪费,部分产品还可回收利用。(2)超细纤维仿皮面料超细纤维仿皮面料是一种通过特殊工艺制成的类皮革面料,其外观、手感和性能与天然皮革非常相似,但成本更低且更具环保性。公司的仿皮面料以超细纤维为基材,通过高密度织造、染色、涂层等工艺制成,具有极高的仿真度和优异的物理性能。超细纤维仿皮面料的核心优势在于其结合了超细纤维的高性能和皮革的外观质感,同时具备环保、耐用、易加工等特点,公司的超细纤维仿皮面料产品线丰富,主要包括以下几类:电子用仿皮面料:用于制作二合一笔记本键盘、手机及平板保护壳的包覆面、智能眼镜及耳机产品的保护套等。(3)超细纤维功能面料公司生产的超细纤维功能面料,利用超细复合纤维双组份功能特性,通过先进的加工工艺,使其具备吸水速干能力强、透气性好、色牢度高、手感柔软细腻、耐摩擦、不起球、不掉毛、保养维护简单的特点。该面料主要应用于超细纤维运动巾,运动辅助装备,休闲服装等。(4)超细纤维无尘洁净制品超细纤维无尘洁净制品是以超细纤维为基材,通过特殊开纤处理工艺制成的高密度纤维制品。其核心特点是纤维直径极细(通常小于0.3旦尼尔),纤维密度极高(每平方厘米可达8万多根纤维),能够有效捕捉微小颗粒和灰尘,产品具备优异的容尘量、耐磨性和化学稳定性,满足无尘洁净环境的高标准清洁需求,成为光学、半导体、精密制造等领域的理想清洁材料。公司的超细纤维无尘洁净制品主要应用于LED液晶、偏光片等光学膜、镀膜光学镜头、照相机镜头、半导体、集成电路、精密元件、涂层装备的清洁、擦拭领域,产品包括:擦拭布:用于光学元件、半导体、精密仪器等的高精度清洁。擦拭纸:一次性使用,适合对清洁度要求极高的场景。洁净卷轴布:用于连续清洁作业,适合大规模生产线使用。2、经营模式(1)经营模式公司是国内最早专业从事超细纤维复合面料研发、生产及销售的企业之一,始终坚持“自主研发、自主品牌”的经营模式。公司拥有核心面料产品及主要加工工艺的自主知识产权,主要产品包括超细纤维制成品、超细纤维仿皮面料、超细纤维功能面料及超细纤维无尘洁净制品,均以自主品牌进行销售。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公司已在超细纤维材料领域建立了显著的竞争优势。(2)采购模式公司采用市场化的自主采购模式,设有专职的供应链管理中心,全面负责原辅材料的采购及供应商的开发与管理。公司建立了完善的合格供应商管理制度,根据订单需求,通过询比价的方式,从合格供应商中择优采购,确保原材料的高品质和成本的可控性。(3)生产模式公司具备从纺丝、织造、染整、后整理到制成品加工的完整生产工艺链,并设立了质量管理中心,对产品品质进行严格管控。公司采用“订单驱动、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针对长期合作客户的常规订单,基于历史数据分析储备安全库存,确保及时交付;针对新客户的小批量试制订单,则根据其个性化需求快速响应,组织试制生产,以满足客户的特殊要求。(4)销售模式公司主要产品均以自主品牌进行销售,采用直销模式,客户以国外知名品牌为主。公司通过参加国内外行业展会、客户推荐、口碑营销及网络推广等多种方式开拓市场。目前,公司已与国际知名品牌迪卡侬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逐步进入H&M等全球领先服装及家居品牌的供应链体系。此外,公司新产品含浸面料已成功进入全球知名手机品牌和部分汽车品牌的供应链,并实现规模化销售。(5)研发模式公司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聚焦核心产品与关键技术,持续推动自主研发与创新。通过紧跟行业趋势,精准布局研发项目,致力于开发高附加值产品,满足市场最新需求。同时,公司强化技术储备与成果转化,确保在超细纤维材料应用领域保持技术领先地位。为应对行业新兴课题,公司与知名院校及科研机构深度合作,通过共建联合实验室、设立人才基地等方式,整合优质科研资源,提升研发软硬实力,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1、概述2024年,我国纺织行业在国内外复杂的形势下表现出较强的抗风险能力,积极落实国家稳经济政策措施,推动行业运行保持基本稳定,主要经济指标逐步回暖。出口贸易、固定资产投资及部分效益指标呈现向好趋势,市场发展预期得到进一步改善。2024年,纺织行业产能利用率稳步提升,生产端保持稳定增长。统计数据显示,全年纺织业、化纤业产能利用率分别达到78.5%和85.4%,同比上升2.1和1.1个百分点,均显著高于全国工业75%的平均水平。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速达4.4%,较上年大幅提高5.6个百分点。(1)报告期内公司总体经营情况报告期内,在公司董事会及管理层的带领下,全体员工团结一致,不断突破,在电子产品用面料及车用面料领域较上年取得可喜的成绩。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9,952.56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2.46%;营业利润7,440.77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0.54%;利润总额7,328.06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7.99%;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444.95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3.42%;扣非后归母净利润6,596.0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56.43%。(2)报告期内核心工作①深化精益生产管理报告期内,公司重点改进生产流程工艺。扩大关键技术应用场景,加速在研项目成果转化,增强产品技术含量,完成品质迭代升级。构建智能化供应链系统,强化精细化生产管控,巩固企业成本竞争优势。②重构组织管理体系,升级人才发展机制报告期内,公司全面强化内控效能,优化子公司治理模式,提高供应链协同效率。在研发、采供、制造、经营、风控等全流程实施精准管理,推动管理体系现代化转型。同步推进人才战略布局,吸纳与培育专业精英,定制化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持续提升团队专业素养。优化绩效评估机制,完善关键指标考核制度,充分释放组织创新活力,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人才资源池。③强化技术创新能力2024年度,公司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4件,研发费用投入3,047.43万元,同时持续加强研发资源投入,重点扶持含浸面料等战略产品线,全面提升产品耐久性、色彩稳定性及使用体验。依托超细纤维领域技术积淀,加速生产设备智能化改造,实现降本增效目标。研发新型高性能材料,持续探索超细纤维在工业制造领域的创新应用方案。④推进产品矩阵升级,布局多维度发展报告期内,公司实施市场战略精进计划。坚持高端市场定位,均衡发展中端业务,稳定海外销售基本盘,创新客户协作机制,提升国际品牌客户占比,优化客户结构多样性。同步开拓国内市场,挖掘本土客户需求,夯实行业地位。聚焦电子与汽车用面料领域,整合优质资源,打造差异化高端产品系列,形成纺织服装与产业用布双轮驱动的战略布局。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