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上市企业 / 江苏江顺精密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江顺科技 - 001400.SZ

江苏江顺精密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日期
2025-04-24
上市交易所
深圳证券交易所
保荐机构
华泰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企业英文名
Giansun Precisio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成立日期
2001-10-19
注册地
江苏
所在行业
专用设备制造业
上市信息
企业简称
江顺科技
股票代码
001400.SZ
上市日期
2025-04-24
大股东
张理罡
持股比例
36.71 %
董秘
钟志颖
董秘电话
0510-86902939
所在行业
专用设备制造业
会计师事务所
立信中联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注册会计师
朱兴伟;毕兴亮
律师事务所
上海市广发律师事务所
企业基本信息
企业全称
江苏江顺精密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代码
91320281732266787B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注册地
江苏
成立日期
2001-10-19
法定代表人
张理罡
董事长
张理罡
企业电话
0510-86902939
企业传真
0510-86902939
邮编
214423
企业邮箱
js.zhengquan@giansun.com
企业官网
办公地址
江阴市周庄镇玉门西路19号
企业简介

主营业务:从事铝型材挤压模具及配件、铝型材挤压配套设备、精密机械零部件等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

经营范围:精密机械的研究、开发;挤压模具、挤压机配件、铝箔、散热器、汽缸管、执行器的制造、加工、销售;铝箔的深加工;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但国家限定企业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和技术除外。(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江苏江顺精密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铝型材挤压模具及配件、铝型材挤压配套设备、精密机械零部件等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

公司主要产品为铝型材挤压模具及配件、铝型材挤压配套设备、精密机械零部件。

经过近20年的行业深耕,公司已成为国内铝型材挤压模具及挤压配套设备行业内的领先企业。

在铝型材挤压模具及配件和铝型材挤压配套设备方面,公司产品均面向铝型材制造行业,包括建筑铝型材和工业铝型材的生产制造。

铝型材产品应用十分广泛、领域不断拓展,体现在建筑装饰、交通运输、新能源、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领域,在行业制造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

经过多年经营积累,公司建立了行业领先的技术及研发优势,主持起草了有色金属行业首部铝型材热挤压模具行业标准,并获批设立了“院士工作站”和“省高精度工业模具数字化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截至本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公司及下属子公司合计拥有114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35项。

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协会出具的证明,公司相关产品在制造精度、综合寿命、稳定性及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凭借可靠的产品质量和高品质的售后服务,公司积累了大批优质客户资源,同时适应客户和市场新的应用需求,持续提升产品定制化开发水平,通过铝型材挤压模具及配件和铝型材挤压配套设备两类产品优势的叠加、业务的协同,成为国内少数能够为客户提供一站式配套服务的企业之一。

目前,公司已与国内铝型材制造行业的知名企业如华建铝业、栋梁铝业、鑫铂股份(003038.SZ)、豪美新材(002988.SZ),以及国外知名铝型材制造企业如WISPECO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商业规划

(一)所属行业概况公司铝型材挤压模具及配件业务所处行业为模具制造,铝型材挤压配套设备业务所处行业为金属成形机床制造,铝型材挤压模具及配件、铝型挤压配套设备是公司核心产品,下游主要面向铝型材制造行业。

公司精密机械零部件制造业务所处行业为机械零部件加工,主要用于轨道交通、新能源风电及工程机械等领域。

(1)铝挤压模具行业概况模具被称为“工业之母”,是对原材料进行加工,赋予原材料以完整构型和精确尺寸的加工工具,主要用于高效、大批量生产工业产品中的有关零部件。

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模具已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汽车、能源、消费电子、航空航天等领域。

根据加工成型方法的不同,模具可分为冲压模具、压铸模具、锻造模具、铸造模具、挤压模具以及其他模具。

公司的模具产品属于挤压模具。

铝型材挤压模具用于铝型材的挤压成型。

铝型材挤压模具行业对精密制造和加工技术要求较高。

铝型材挤压模具不仅在精度和耐用性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还通过采用先进的CAD/CAM/CAE技术,提高了模具设计和制造的效率。

智能化、数字化、自动化生产成为行业发展的新趋势。

铝型材挤压模具市场规模较大,随着铝型材应用的不断扩大,市场规模也在逐年增长。

受益于建筑、汽车、清洁能源、航空航天等领域的需求,未来几年全球铝型材挤压模具市场规模较大,且随着铝型材应用的不断扩大,将保持稳定增长。

(2)铝型材挤压配套设备行业概况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国家工业化程度的主要标准之一,机械设备的生产能力直接决定了一国工业水平的高低。

为实现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保障工业4.0的顺利推进,必须要有强大的工业机械产业作为支撑。

金属加工机械是工业机械的重要分支,一般分为金属切削设备和金属成形设备。

公司的主要产品铝型材挤压配套设备属于金属成形设备。

随着下游客户对铝型材挤压设备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及下游行业资源整合力度的逐步加大,行业内规模较大的企业正朝着高精度、高生产效率、高稳定性、低耗能耗材等方向发展,进而推动铝型材挤压设备自动化水平大大提高。

目前铝型材挤压模具及铝型材挤压配套设备行业内以中小企业为主,数量众多,行业集中度较低。

随着汽车轻量化、消费电子、轨道交通等高端下游应用需求的持续增长,行业内领先企业在深耕现有客户的同时加大研发投入,加快生产线自动化升级,提升新品开发水平,不断增强多规格、全产线的一站式配套服务能力,从而占据新增市场份额,而工艺水平低、技术开发能力弱、服务能力差的小企业将逐步被淘汰,市场资源向行业内优势企业集中。

随着CAD/CAE/CAM一体化技术、三维设计技术等信息管理技术在机械制造行业的深度运用及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模具制造企业未来将在生产及设计过程中提升新技术融合能力和软硬件一体化能力,推动生产制造向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从而提高模具加工效率和制造精度。

在现有技术水平与制造能力的基础上,铝型材挤压配套设备行业正逐步通过通信技术、大数据及物联网技术的综合集成应用,实现高效化、自动化及智能化的升级,全面提升产品设计能力、生产过程控制能力。

未来铝型材挤压配套设备将向更高速、更高产出率发展,并侧重于节能环保(如提高能效、减少排放)以及自动化、智能化(通过先进控制系统实现精准稳定生产)。

大型化和精密化也是重要发展方向。

受航空航天、汽车轻量化及建筑行业拉动,全球铝挤压配套设备国外需求持续增长。

(3)精密机械零部件行业概况精密机械零部件是机械设备中的核心零部件,是综合运用高精密设备、金属加工工艺、精密检测技术、自动化技术等,将金属材料加工成预定形状或尺寸的金属零部件。

精密机械零部件既具有加工精度高、尺寸公差小、表面光洁度高等精密特点,也具有尺寸稳定性高、抗疲劳与抗衰减性能好等金属零件的特点。

精密机械零部件制造是各类精密设备仪器生产制造的基础。

过去由于我国工业基础薄弱,加工能力与技术实力不强,核心精密机械零部件行业通常为欧美日等外资企业所垄断。

近年来,随着产业链中系统总成或部件装配业务向我国转移,其子系统或部件的制造商也在我国积极寻找并支持具有核心精密机械零部件生产能力的企业。

这一趋势在轨道交通、航空航天、消费电子、风力发电、工程机械等下游行业比较明显。

(二)下游行业概况(1)铝型材下游行业概况公司主要产品铝型材挤压模具及配件、铝型材挤压配套设备的下游行业为铝型材加工行业。

铝型材的成型离不开挤压生产线和挤压模具,因此公司所处行业与铝型材加工行业关联度较高,未来全球铝型材应用行业对铝型材需求量的增加,也会间接带动挤压模具及挤压设备需求量的增加。

铝,由于其优良的结构及功能特性,同时结合铝及其合金材料性能的改善和提高,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以铝代钢”、“以铝节木”等材料替代应用亦成为化解铝产能过剩的有效抓手。

当前,我国铝应用水平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随着我国工业现代化的不断高质量发展,铝应用领域的覆盖面越来越广,受益于轨道交通、汽车轻量化、航空航天、光伏、电子信息产业等新兴产业的发展,铝材市场也不断向好发展。

建筑业是铝型材应用最为广泛的领域之一,由于铝质量轻,同时强度可达到或超过结构钢的水平,易于加工成各种形状,经过表面处理拥有精美的外观和耐腐蚀性等特点,因此被广泛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

得益于其轻量化、高强度和良好的耐候性,铝型材被广泛应用于门窗、幕墙、采光顶、隔断及建筑装饰部件。

近年来,彩色铝板、复合铝板、复合门窗框、铝合金模板等新型铝建筑制品需求显著增长,推动行业产品结构持续升级。

从海外市场来看,东南亚、中东等地区城镇化进程加快,大型公共建筑和商业设施建设需求旺盛,欧美地区对节能建材和绿色建筑的要求不断提高,铝型材因其可回收性和耐久性,在国际市场中具有持续增长的潜力。

在轨道交通领域,铝型材因具备高强韧、轻量化、耐腐蚀等优势,被广泛用于轨道车辆车体制造以及连接件、座椅、门窗等内部部件。

随着国内高铁和城轨网络的持续扩展,铝型材需求稳步增长。

海外市场方面,欧洲、日韩等发达国家正推进铁路系统更新升级,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也在增加。

新能源汽车与汽车轻量化领域,铝材是汽车轻量化的关键材料,目前已在变速器、热管理系统、发动机部件及轮毂中得到广泛应用,未来车身、底盘等部件的铝化率有望进一步提高。

据智研咨询数据,2018年中国乘用车平均用铝量为156kg/辆,而根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25年和2030年该数值将分别达到250kg和350kg,市场成长空间明确。

从全球来看,欧美多家车企已明确将轻量化作为技术路线,并在电动车平台中扩大铝材比例。

在光伏领域,铝型材主要应用于光伏边框和光伏支架等关键部位。

根据所使用的原材料不同,光伏边框和支架可分为铝型材、不锈钢和玻璃钢型材三类。

其中,铝型材因其具有重量轻、耐腐蚀性强、易加工成型、机械强度高、可回收利用等综合优势,成为当前市场应用最广泛的材料,绝大多数光伏组件均采用铝边框。

作为全球光伏发电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我国已将光伏产业纳入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双碳”目标推动和行业技术迭代的背景下,光伏装机量持续攀升,预计将进一步带动铝型材在光伏组件中的需求增长。

海外市场同样处于增长通道,欧美、亚太等多国积极推动能源转型,光伏装机量持续攀升。

在消费电子领域,铝型材广泛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的中框、外壳、内部结构件及支架,在消费电子轻薄化、高品质化趋势下,市场渗透率不断上升。

海外市场中,苹果、三星等国际主流品牌持续扩大铝材在旗舰产品中的采用比例,全球消费电子产业链对高精度、外观要求高的铝型材需求保持稳定增长。

在航空航天领域,铝挤压型材(包括空心和实心挤压件)因其优异的比强度、比刚度和轻量化特性,广泛应用于飞机机身结构件、发动机部件、内部结构等。

未来,随着全球航空业的进一步复苏、新机型研发以及中国大飞机产业化和低空经济的持续发展,国内外市场对高性能铝挤压型材的需求预计将保持强劲增长势头。

(2)精密机械零部件下游行业概况公司生产的精密机械零部件主要广泛应用于轨道交通、工程机械、新能源风电等领域。

在轨道交通方面,中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高速铁路运营网络,以“八纵八横”为主骨架的高铁体系基本形成。

未来,伴随国内高速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持续扩展,该领域对高精度、高可靠性的机械零部件的需求将进一步提升,从而推动相关行业的发展。

国际市场上,包括东南亚、欧洲、中东等地区也在大力推进铁路和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现代化与互联互通,为公司带来丰富的出海机遇。

在工程机械方面,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持续拉动挖掘机、起重机、装载机等产品的市场需求。

随着智能制造与绿色施工理念的深入推进,工程机械行业正朝着高效、节能、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对高性能、高可靠性的精密机械零部件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本公司相关产品带来新的增长点。

放眼全球,“一带一路”倡议合作及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加速,进一步拓展了工程机械产品的海外市场,对公司具备技术和成本优势的零部件产品提供长期机会。

在新能源风电方面,近年来我国风电装机容量保持稳定增长。

据国家能源局统计,截至2025年6月30日,全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已达5.7亿千瓦,同比增长22.70%。

风电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为上游精密机械零部件行业提供了稳定的需求支撑。

从全球视角看,在能源转型和碳中和目标的驱动下,欧美、拉美等多地市场也在积极扩大风电设施建设,海外风电装机容量稳步上升,为公司的国际化布局创造了广阔空间。

(三)公司主要业务1、主要业务基本情况公司主要从事铝型材挤压模具及配件、铝型材挤压配套设备、精密机械零部件等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

公司主要产品为铝型材挤压模具及配件、铝型材挤压配套设备、精密机械零部件。

经过20余年的行业深耕,公司已成为国内铝型材挤压模具及挤压配套设备行业内的领先企业。

在铝型材挤压模具及配件和铝型材挤压配套设备方面,公司产品均面向铝型材制造行业,包括建筑铝型材和工业铝型材的生产制造。

铝型材产品应用十分广泛、领域不断拓展,体现在建筑装饰、交通运输、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领域,在行业制造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

经过多年经营积累,公司建立了行业领先的技术及研发优势,主持起草了有色金属行业首部《铝型材热挤压模具》行业标准,主持或参与了《JB/T14528-2023多孔微通道扁管型材挤压模结构型式和尺寸》等行业标准的制定,并获批设立了“院士工作站”和“省高精度工业模具数字化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及下属子公司合计拥有303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64项。

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协会出具的证明,公司相关产品在制造精度、综合寿命、稳定性及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凭借可靠的产品质量和高品质的售后服务,公司积累了大批优质客户资源,同时适应客户和市场新的应用需求,持续提升产品定制化开发水平,通过铝型材挤压模具及配件和铝型材挤压配套设备两类产品优势的叠加、业务的协同,成为国内少数能够为客户提供一站式配套服务的企业之一。

目前,公司已与国内铝型材制造行业的知名企业如兴发铝业(0098.HK)、敏实集团、鑫铂股份(003038.SZ)、豪美新材(002988.SZ)、中信渤海、旭升集团(603305.SH)、西南铝业、杰拉德,以及国外知名铝型材制造企业如WISPECOPTYLTD、GulfAluminumExtrusion、HindalcoIndustriesLimited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在精密机械零部件方面,公司的产品主要应用于轨道交通、新能源风电及工程机械等领域,主要客户包括布兰肯集团、阿尔斯通、ABB、VEM、Ingeteam、SiemensGamesa、TraktionssystemeAustriaGmbH、中车公司、三一重能等。

此外,公司凭借良好的产品质量及业界声誉不断开发新的优质客户,逐步建立合作。

2、主要产品基本情况公司主要产品为铝型材挤压模具及配件、铝型材挤压配套设备和精密机械零部件,其中铝型材挤压模具及配件、铝型材挤压配套设备均为下游铝型材挤压生产的关键部件。

三类产品的具体情况如下:(1)铝型材挤压模具及配件铝型材挤压模具是下游铝型材生产的关键部件,对型材的成型、精度、性能等具有重要影响,挤压配件是挤压生产线中重要的挤压工具。

下游铝型材应用领域广泛,包括建筑装饰、新能源、交通运输、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领域。

(2)铝型材挤压配套设备公司可根据客户需求定制化研发、生产、销售铝型材挤压生产线或部分配套设备,综合运用物联网技术提高智能化生产水平,提升生产线管控效率。

公司生产的铝型材挤压配套设备的主要类别和具体情况如下:(3)精密机械零部件(四)公司主要经营模式1、采购模式公司采购包括原材料采购和外协加工服务采购,其中原材料包括钢材类、电气类、五金类等材料,外协加工服务主要包括粗加工、表面处理等。

在原材料采购方面,公司主要采用“以销定产+以产定购”的采购模式。

由于公司主要产品均为定制化产品,公司接到销售合同、订单或获悉客户的生产计划后,相应制定自身生产计划,并结合现有库存,制定原材料采购计划。

在外协加工服务采购方面,公司拥有完整的生产组织体系和技术体系,以自主生产为主,但对于部分市场化程度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的非核心粗加工工序,公司通常采用委托外协加工的方式完成,从而在降低成本的同时确保公司聚焦于核心高附加值的生产环节。

在采购管理上,公司根据市场化原则在合格供应商范围内自主选择质优价廉的供应商。

公司制定了供应商管理及采购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并引入竞争机制,每年度公司对合格供方进行综合评价,定期修订合格供应商名录。

公司通过引进供应商动态调整机制,进一步提升供方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缩短交期,降低整体采购成本。

2、生产模式由于公司生产模式属于非标准产品的定制化生产,主要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方式,根据客户订单或需求计划制定生产计划并组织生产。

对于铝型材挤压模具产品,公司根据客户需求自主完成模具设计、工艺编制及物料需求计划制定,核心工序由公司内部加工,部分非核心工序采用委外加工,从而使公司聚焦于核心工序,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对于铝型材挤压配套设备产品,公司实行订单式研发、定制化生产,针对每个订单实施项目管理。

针对每个具体项目,公司会根据客户需求单独研发技术及配置方案,并将生产组织工作分解至各台设备。

对于精密机械零部件产品,一般情况下,公司下游厂商会定期向公司发送生产计划单,公司据此组织生产。

公司精密机械零部件产品的生产涉及多个环节,公司针对不同产品的工艺特点对生产线进行动态配置,从而适应产品多品类、多型号的特点。

3、销售模式由于公司产品需按客户要求设计、制造,产品差异化程度高,公司采用直销模式。

公司营销人员主要通过邮件、电话、展会、实地拜访、客户推荐、行业交流等方式接洽目标客户,在技术中心的协助下完成初步需求沟通和后续商务谈判,并完成合同签订。

同时,公司基于模具产品和挤压配套设备产品关联度较高的特点,在销售中会着重发挥二者的协同效应,在销售模具的同时挖掘客户对挤压配套设备的潜在需求。

由于公司在行业内的产品优势和品牌影响力,部分新增客户也会主动对标寻求合作。

概述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9,413.694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4.1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955.51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0.73%。

公司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重视人才培养,全面深化国际化战略,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报告期内,实现外销收入19,028.0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1.91%。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管理工作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重点展开:(1)聚焦主业,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

积极把握高端模具市场的需求机遇,走自主创新之路以提升产品附加值,摆脱低端竞争。

同时,采取差异化竞争策略,深耕客户资源,通过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塑造品牌形象,赢得可持续的增长空间。

(2)全面深化国际化战略,提升全球竞争力。

公司将国际化作为关键增长引擎,进一步加快“走出去”步伐,积极拓展全球市场。

通过深入研究并借鉴国际头部企业的成功经验,吸收先进理念与技术,持续增强在全球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

在实施层面,强调各事业部协同出海,形成合力,推动公司由区域性企业向全球化企业全面转型升级。

(3)全面推行精益管理,驱动提质增效。

坚定不移推进精益生产,持续减少库存积压、质量损失、设备闲置。

在产品设计、原材料选择、工艺流程、质量控制等各环节追求极致,体现高端精密制造的本质。

同时,重视产品细节把控,以零缺陷为目标,消除生产中的浪费,实现“做得快、做得好”。

(4)推进数字化转型,促进智能化升级。

数智赋能是突破传统界限、迈向智能制造的关键。

公司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促进设计、制造、管理、服务等全链条深度融合。

通过构建一体化数字平台,依托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需求预测、计划优化、效率提升与成本降低,为发展注入新动能。

报告期,公司荣获“江苏省先进级智能工厂”荣誉。

(5)强化创新驱动,引领技术革新、产品迭代。

坚持破旧立新,突破技术壁垒,以人工智能驱动产业变革。

敏锐洞察市场趋势,深度响应客户需求,持续提升产品性能和品质标准。

公司积极向下游应用领域探索,构建产业链协同优势。

同时深化与科研院所及高校的产学研融合,以创新产品重塑用户体验,强化合作纽带,提升客户忠诚与复购价值。

(6)激活组织效能,夯实人才根基。

一是重视机制与制度建设,构建符合自身实际且能引领未来的机制。

二是秉持“重点人才重点培养、紧缺人才抓紧培养、优秀人才优先培养、后备人才超前培养”原则,以专业技术人才、市场营销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为重点,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

三是提高干部队伍全局意识和协同意识,强化内部协同机制,打造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发展进程

江顺有限系由张理罡与雷以金于2001年10月以货币形式分别出资50.00万元共同出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设立时名称为“江阴市江顺模具有限公司”。

2001年10月16日,江阴大桥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出具《验资报告》(澄大桥内字(2001)443号)。

经审验,截至2001年10月16日止,公司已收到全体股东缴纳的注册资本,合计100.00万元,各股东均以货币形式出资。

2001年10月,江顺有限取得无锡市江阴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2020年11月17日,江顺有限股东会作出决议,同意以江顺有限截至2020年7月31日经审计的净资产7,252.22万元为基础,按1:0.6205的比例折为4,500.00万股,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名称变更为“江苏江顺精密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同日,江顺有限的全体股东共同作为发起人签署了《发起人协议书》。

2020年12月14日,大华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验资报告》(大华验字[2020]000803号),截至2020年12月2日止,江顺科技根据折股方案,出资已全额到位。

2020年12月24日,江顺科技经无锡市行政审批局核准登记,并领取了换发的《营业执照》。

江顺机电成立于2007年9月,收购前,该公司注册资本为1,000.00万元,张理罡、雷以金、苏新华分别持有其55.00%、30.00%、15.00%的股权。

江顺机电主营业务为铝型材挤压配套设备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为整合业务资源、减少关联交易,江顺有限于2018年对其进行收购,实现100%控股。

2018年5月17日,江顺机电股东会作出决议,同意原股东张理罡、雷以金、苏新华将其持有的江顺机电55.00%、30.00%、15.00%的股权转让给江顺有限。

同日,各方签订《股权转让协议》。

根据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无锡分所出具的《审计报告》(信会师锡报字[2018]第50026号),截至2017年12月31日,江顺机电经审计净资产为-33.86万元。

经各方协商确定,上述股权转让价格系以江顺机电2017年末净资产为基础,张理罡、雷以金、苏新华将其持有的江顺机电55.00%、30.00%、15.00%的股权以总价1.00元的价格进行转让,相关股权转让款已经支付完毕。

2018年6月25日,江顺机电完成工商变更登记手续。

江顺装备成立于2007年9月,收购前,该公司注册资本为1,900.00万元,张理罡、雷以金、苏新华分别持有其55.00%、30.00%、15.00%的股权。

江顺装备主营业务为精密机械零部件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为整合业务资源、减少关联交易,江顺有限于2018年对其进行收购,实现100%控股。

2018年5月17日,江顺装备股东会作出决议,同意原股东张理罡、雷以金、苏新华将其持有的江顺装备55.00%、30.00%、15.00%股权转让给江顺有限。

同日,各方签订《股权转让协议》。

根据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无锡分所出具的《审计报告》(信会师锡报字[2018]第50030号),截至2017年12月31日,江顺装备经审计净资产为2,526.01万元。

经各方协商确定,上述股权转让价格系以江顺装备2017年末净资产为作价依据进行转让,张理罡、雷以金、苏新华股权转让对价分别为1,389.30万元、757.80万元、378.90万元,相关股权转让款已支付完毕。

2018年6月29日,江顺装备完成工商变更登记手续。

2017年12月12日,江顺国贸股东会作出决议,同意原股东杨仙果、张飞龙将其持有的江顺国贸70.00%、30.00%的股权转让给江顺有限。

同日,各方签订《股权转让协议》。

经各方协商确定,上述股权转让价格系以江顺国贸2017年末账面净资产为作价依据进行转让,杨仙果、张飞龙的股权转让对价分别为48.77万元、20.90万元,相关股权转让款已支付完毕。

2017年12月,江顺国贸完成工商变更登记手续。

江利贸易成立于2009年8月,主要从事贸易业务。

为整合业务资源、减少关联交易,江顺有限于2017年底对其进行收购,实现100%控股。

收购前,江利贸易注册资本为500.00万元,杨仙果、陈天斌分别持有其70.00%、30.00%的股权。

杨仙果向江利贸易的出资款来自张理罡,杨仙果所持江利贸易股权系代张理罡持有。

2017年12月12日,江利贸易股东会作出决议,同意原股东杨仙果、陈天斌将其持有的江利贸易70.00%、30.00%的股权转让给江顺有限。

同日,各方签订《股权转让协议》。

经各方协商确定,上述股权转让价格系以江利贸易2017年末账面净资产为作价依据进行转让,杨仙果、陈天斌的股权转让对价分别为370.96万元、158.98万元,相关股权转让款已支付完毕。

2017年12月,江利贸易完成工商变更登记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