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上市企业 / 上海阿莱德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阿莱德 - 301419.SZ

上海阿莱德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日期
2023-02-09
上市交易所
深圳证券交易所
保荐机构
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实际控制人
张耀华
企业英文名
Shanghai Allied Industrial Group Co., Ltd.
成立日期
2004-06-01
董事长
张耀华
注册地
上海
所在行业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上市信息
企业简称
阿莱德
股票代码
301419.SZ
上市日期
2023-02-09
大股东
上海英帕学企业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张耀华
持股比例
15 %
董秘
周丽
董秘电话
021-56480200
所在行业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会计师事务所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注册会计师
胡宏;王磊
律师事务所
国浩律师(上海)事务所
企业基本信息
企业全称
上海阿莱德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代码
913101207630426718
组织形式
中小微民企
注册地
上海
成立日期
2004-06-01
法定代表人
张耀华
董事长
张耀华
企业电话
021-56480200
企业传真
021-56484206
邮编
201418
企业邮箱
allied@allied-corp.com
企业官网
办公地址
上海市奉贤区奉炮公路1368号6栋
企业简介

主营业务:主要为通信主设备厂商及其产业链上的其他通信设备厂商提供射频与透波防护器件、EMI及IP防护器件和电子导热散热器件等用于移动通信基站设备内、外部的零部件产品,以及包括前期研发设计介入、中期产品开发、后期生产制造和最终产品验证在内的零部件整体解决方案

经营范围:橡塑制品、电子屏蔽材料、石墨导热材料及制品、模具、机械设备、电子产品、电动工具、汽车配件、摩托车配件制造、加工(以上限分支机构经营),一类医疗器械、通讯设备、计算机、软件及辅助设备、建筑装潢材料、五金交电、金属材料、日用百货、木材批发、零售,商务信息咨询,从事电子、生物、能源、环保科技领域内的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从事货物进出口及技术进出口业务,实业投资。【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上海阿莱德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6月,是一家高分子材料通信设备零部件供应商,为客户提供射频与透波防护器件、EMI及IP防护器件和电子导热散热器件等用于移动通信基站设备内、外部的零部件产品,以及包括前期研发设计介入、中期产品开发、后期生产制造和最终产品验证在内的零部件整体解决方案(股票简称:阿莱德,股票代码:301419)。

上海阿莱德在国内有江苏昆山和浙江平湖两座生产基地,拥有配套完备的现代化工业厂房,并配备完善的各种生产及检测设备;上海总部基地及研发技术中心,拥有专业的研发团队及材料学研发平台,凭借上海的资源人才集聚优势,一体两翼,向遍及全国及世界各地的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公司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证。

公司以“有责任、有韧劲、有情怀、有追求”的企业精神,坚持以“成为具有竞争力的全球聚合物材料领域的综合方案提供商”为使命,努力回报社会和广大客户,未来的阿莱德将持续迎接挑战,打造享誉业界的阿莱德品牌,持续不断地追求卓越,力争成为新材料技术领域的佼佼者!

商业规划

(一)公司所处行业的发展情况1、ICT信息与通信行业报告期内,ICT信息与通信行业延续了数字化、智能化和融合化的发展趋势,在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创新、应用场景拓展及行业变革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整体呈现稳健增长与结构优化的态势。

(1)通信行业报告期内,我国通信行业保持平稳发展:政策层面形成国家与地方协同体系,基站建设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5.5G/6G研发进入技术验证与标准制定的关键阶段。

未来,随着3GPPRelease19标准推进、6G试验网扩大及行业应用深化,中国有望在全球通信技术竞争中进一步巩固领先地位。

①政策支持:国家与地方协同推进技术升级与产业生态构建2025年3月,工信部印发《2025年工业和信息化标准工作要点》,明确将5G-A、低空信息基础设施、6G、量子保密通信等纳入标准研究范畴。

这一政策为5G-A技术标准化提供了顶层指引,同时前瞻性布局6G研发。

2025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意见》中提出,支持通信企业通过完善开放型企业人才制度、运用多种方式强化激励等方式深化创新,为运营商参与6G研发、算力网络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在地方层面,上海市通信管理局于2025年2月发布《上海市聚焦提升企业感受持续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行动方案》,提出2025年新增部署5G-A基站1万个,推动“双万兆”网络(5G-A+F5G-A)在园区、工厂等场景落地,并探索跨境专线“团购”模式以降低企业通信成本。

这一政策不仅强化了上海作为全球信息通信枢纽的地位,也为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协同发展提供了范本。

②基站建设:5G-A规模化部署与技术创新并行根据工信部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所示,截至2025年6月末,全国5G基站总数达454.9万个,较上年末净增29.8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35.7%。

5G基站发展情况(数据来源:工信部)运营商加速5G-A升级。

三大通信运营商也透露了2025年5G-A布局的相关计划。

中国移动将投资近百亿元,进一步扩大5G-A无线网络AI应用等规模部署,实现超过40万个基站的智能化改造。

中国电信从2025年2月10日起至年底,开展面向友好客户的5G-A体验活动,首批体验在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四川、陕西等地进行,后续将逐步扩展至更多地区。

中国联通此前发布了“5G-A创新行动计划”,计划2025年在39个重点城市主城区实现5G-A业务全面商用,并在超过300个城市的核心区域完成业务部署。

(来源:新华网)③5.5G/6G发展:技术研发与标准制定进入关键阶段3GPPRelease18标准于2024年冻结后,2025年上半年重点推进Release19研究,聚焦AI赋能的网络优化、通感一体、无源物联网等技术。

例如,中国联通联合华为在深圳前海部署支持超级上行、多载波聚合的5G-A基站,单站峰值速率突破10Gbps,支撑工业AR、4K直播等业务落地。

3GPP5G标准化时间表紫金山实验室在6G无蜂窝通信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其试验网覆盖半径达百公里,可支持无人机物流、低空安防等场景。

2025年3月,实验室联合中国通号在云南怒江州完成“一塔一城”低空通信外场试验,验证了6G技术在复杂地形下的可靠性。

2025年4月,全球首个6G通智感融合外场试验网在南京揭牌,将围绕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等六大场景开展测试。

与此同时,中国移动启动6G协同创新基地(江苏)建设,计划2026年建成集研发、转化、应用于一体的产业平台。

(来源:人民网)(2)数据中心与光模块报告期内,数据中心与光模块行业在技术迭代和算力需求爆发的多重推动下,呈现“绿色化、高速化、全球化”三大特征。

800G光模块成为市场绝对主力,1.6T技术突破标志着行业进入新一轮竞争周期;液冷技术规模化应用与算力网络建设共同推动数据中心能效革命。

根据行业头部的光模块厂商(中际旭创、新易盛、光迅科技)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其净利润同比均增长超50%,其中新易盛预告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328%-385%,其800G产品出货量和销售占比保持持续提升。

据LightCounting数据显示,2025年Q2全球光模块销售额环比增长10%,800G贡献超70%增量。

光模块销量情况(来源:LightCounting)中际旭创、新易盛等头部企业已向亚马逊、Meta等客户送样1.6T硅光模块,预计2025年下半年小批量出货。

华工科技的1.6TACC/AEC模块在美国知名OTT客户完成测试,准备小批量出货。

阿里云明确2025年智算中心导入800G,2026年部署1.6T。

(来源:C114通信网)然而,尽管光模块产业的市场规模迅速扩大,但价格竞争也愈演愈烈,制造厂商毛利率持续承压。

2、周边行业(1)人工智能报告期内,人工智能行业呈现市场规模爆发式增长、技术突破多点开花、商业化落地实质性推进的特征。

全球资本高度聚焦AI赛道,中国在产业规模、专利储备及开源生态建设上领先全球;大模型迭代(多模态、推理架构、MoE效率)与人形机器人运动控制、场景应用成熟共同驱动技术跃迁;商业化拐点明确(特斯拉工厂部署、中国移动亿元订单等)标志行业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价值创造。

根据GrandViewResearch的数据预测,2025年全球AI市场规模预计达3,909.1亿美元(Statista预测值为2,437.2亿美元),同比增长率超20%,占全球GDP比重进一步提升至0.34%。

这一增长主要由生成式AI商业化落地、企业算力需求激增及AI在各行业渗透率提升驱动。

同时,根据赛迪顾问报告,2025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预计达3,985亿元,同比增速超过行业平均水平;到2030年将突破万亿元,十年内规模增长超1.7万亿元。

同时,中国已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最大拥有国,专利占比高达60%。

在人形机器人方面,商业化拐点开始显现。

国际企业如特斯拉计划2025年量产Optimus人形机器人1万台,国内头部企业(如智元、宇树、优必选等)加速落地——智元上海临港工厂月产能达千台级,计划全年出货数千台;宇树科技启动IPO,主力产品Go1累计出货超5万台;优必选“天工行者”已获百台订单并预计2025年仅教育科研领域的“天工行者”交付将超300台。

(2)消费电子报告期内,消费电子行业正通过AI深度融合、汽车电子爆发、国产技术突破及开源生态构建开辟新增长曲线,政策驱动内需与智能化升级将是下半年复苏的关键抓手。

根据工信部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电子信息制造业运行情况》所示,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1%,增速分别比同期工业、高技术制造业高4.7个和1.6个百分点;累计实现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3.6%;实现营业收入8.04万亿元,同比增长9.4%;营业成本7.02万亿元,同比增长9.6%;实现利润总额3,024亿元,同比增长3.5%。

在政策方面,全国各地密集推出消费补贴(如家电/3C换新),京东等平台“百亿补贴”与地方政策形成合力,拉动手机及配件零售额同比增长32.6%,八大家电品类均实现正增长。

报告期内,消费电子与新兴行业场景持续融合,AI渗透全面深化。

从智能手机(AIAgent语音助手、生成式AI影像)到智能家居(全屋智能控制)、工业终端(AI服务器需求激增),AI成为核心驱动力。

工业富联云计算业务因AI服务器需求增长带动板块营收在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均同比增幅超50%。

(3)汽车行业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分析,自2025年年初以来,面对更趋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国家层面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加快落实稳就业稳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若干举措,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2025年上半年,汽车市场延续良好态势,产销较同期均实现10%以上较高增长。

报告期内,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562.1万辆和1,565.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5%和11.4%。

中国汽车销量情况(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报告期内,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96.8万辆和693.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1.4%和40.3%。

新能源汽车销量情况(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报告期内,随着“AI+”带动消费电子复苏,新能源汽车、数据中心领域需求持续攀升,拉动了热管理材料与相关器件的需求增长,热管理领域的市场需求与发展势头强劲。

(1)液冷散热器件根据研究机构Technavio、ResearchandMarkets的预测数据,2021年,全球热管、均温板市场规模分别约为29.72亿美元和7.04亿美元,预计2025年将分别达到37.76亿美元和11.9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6.17%和14.20%。

全球热管市场规模2021-2025年预测(来源:Technavio)(2)导热界面材料根据QYResearch的预测数据,近年来,全球导热界面材料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19年全球导热界面材料市场规模达到了52亿元,预测到2026年将达到7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5.57%。

从液态金属产业化到复合材料结构创新,从单一材料供应到热管理方案集成,该行业正经历深刻变革。

未来随着高功率密度设备普及和绿色智能化趋势强化,热界面材料将持续作为电子散热的“核心动脉”,在支撑全球数字经济与能源转型中扮演愈发关键的角色,同时也需直面技术、成本与供应链等挑战,通过持续创新与产业协同开辟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二)公司的主营业务公司是一家高分子材料通信设备零部件供应商,主要为通信主设备厂商及其产业链上的其他通信设备厂商提供射频与透波防护器件、EMI及IP防护器件和电子导热散热器件等用于移动通信基站设备内、外部的零部件产品,以及包括前期研发设计介入、中期产品开发、后期生产制造和最终产品验证在内的零部件整体解决方案。

公司始终坚持“有责任、有韧劲、有情怀、有追求”的精神,奉行“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热管理与电磁兼容解决方案提供商,为数字经济与智能终端产业赋能。

(三)公司的主要产品公司的产品根据应用功能可分为射频与透波防护器件、EMI及IP防护器件和电子导热散热器件三大类,其典型应用场景和作用如下:1、射频与透波防护器件公司的射频与透波防护器件包括天线罩、天线振子、精密嵌件注塑和防水透气阀,根据产品用途可分为外观件、功能件、紧固件和密封件等系列,具体介绍如下:2、EMI及IP防护器件公司作为电磁屏蔽材料供应商,可提供包括材料、设计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公司具有完备的材料分析、产品老化、屏蔽效能分析设备,可以从设计、产品实现、产品优化等方面为客户提供全面完备的解决方案。

产品具体介绍如下:3、电子导热散热器件电子产品具有市场周期短、产品竞争激烈的特点,如何高效地确定产品散热方案成为了重中之重。

基于多年的行业实践经验及专业的热设计和产品开发专业人员团队的技术积累,公司可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即在前期介入客户的设计阶段,基于客户需求进行热仿真模拟设计,提出合理化建议,提前发现隐性热风险;同时通过系统性的热设计及仿真为客户提供更为可靠的整套热管理解决方案。

产品具体介绍如下:(1)导热界面材料产品(2)液冷散热器件产品(四)公司的主要经营模式公司拥有包括研发、采购、生产及销售在内的独立且完整的经营模式。

公司紧跟行业的技术发展与趋势,积极参与下游公司的产品设计与研发,优化供应商管理及库存管理,不断改进生产工艺,增加产品附加值,全面推行精益生产模式,建设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的工厂标杆;公司时刻关注行业市场变化与发展,积极有序地开拓国内外市场,不断加强国内外生产基地的统筹协调,拓宽业务渠道、提升销售规模。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

(五)公司的业绩驱动因素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352.2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0.51%;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3,349.0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7.24%。

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如下:第一,通信行业市场向好,下游客户对新产品、新项目的需求增加,通信零部件产品的订单量有小幅度提升;第二,公司基于产品共性、技术储备与研发实力,积极拓展现有产品在ICT行业、消费电子和人工智能等大算力领域的应用,积极拥抱变化、顺应市场行情,不断拓宽公司的业务面,力求寻找新的增长点;第三,公司在报告期内大力推动内部降本增效,相关举措贯穿运营全程,在生产环节引入自动化设备,优化生产工艺与流程,提高生产效率,改善材料利用率,在采购环节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管理层面推行数字化办公,减少不必要的行政浪费,为后续持续拓展业务版图、提升综合竞争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1、产品或业务适用的关键技术或性能指标情况从事通信传输设备或其零部件制造适用的关键技术或性能指标从事通信交换设备或其零部件制造适用的关键技术或性能指标从事通信接入设备或其零部件制造适用的关键技术或性能指标从事通信配套服务的关键技术或性能指标无2、公司生产经营和投资项目情况变化情况公司本报告期较去年同期产量与销量增长的原因主要是:第一,通信行业市场向好,下游客户对新产品、新项目的需求增加,通信零部件产品的订单量有小幅度提升;第二,公司基于产品共性、技术储备与研发实力,积极拓展现有产品在ICT行业、消费电子和人工智能等大算力领域的应用,积极拥抱变化、顺应市场行情,不断拓宽公司的业务面,力求寻找新的增长点。

3、通过招投标方式获得订单情况4、重大投资项目建设情况。

发展进程

2004年5月31日,上海华诚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出具的《验资报告》(沪华会验字【2004】第2790号),确认截至2004年5月31日,阿莱德有限(筹)已收到全体股东缴纳的注册资本合计人民币500万元,各股东均以货币方式出资。

2004年6月1日,奉贤工商局核准了阿莱德塑业设立并核发了注册号为“3102262043858”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2013年7月3日,阿莱德塑业召开临时股东会,决议将公司名称变更为上海阿莱德实业有限公司。

奉贤工商局于2013年7月23日出具《准予变更(备案)登记通知书》并颁发新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2013年7月31日,阿莱德有限召开临时股东会,决议将阿莱德有限注册资本从人民币500万元增至人民币3,000万元,由各股东按所持股权比例认缴增资金额。

2013年8月6日,上海锐阳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出具了《验资报告》(锐阳验字【2013】第F1397号),审验确认截至2013年8月1日,公司已收到股东缴纳的新增注册资本(实收资本)合计人民币2,500万元,各股东均以货币方式出资。

2013年8月9日,奉贤工商局核准了此次变更并换发了注册号为“310226000568222”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2016年10月16日,阿莱德有限召开临时股东会作出决议,同意张耀华将其持有的5%的股权转让给张艺露,同意朱红将其持有的12.5%的股权转让给朱玲玲。

张耀华与张艺露、朱红与朱玲玲均分别为父女关系,上述股权转让款未实际支付。

根据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验资报告》(瑞华验字【2016】31020023号),截至2016年10月20日,阿莱德有限已收到英帕学缴纳的新增注册资本(实收资本)合计人民币750万元。

英帕学实际缴纳新增出资额人民币1,170万元,计入实收资本的金额为750万元,其余计入资本公积。

2016年10月26日,上海市奉贤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核准了此次变更并换发了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913101207630426718”的《营业执照》。

2016年12月22日,阿莱德有限召开股东会,全体股东一致同意公司形式由有限责任公司依法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决定将截至审计基准日2016年10月31日经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的《审计报告》(瑞华专审字【2016】31020026号)审计确定的公司账面净资产值人民币63,668,953.34元中的60,000,000元折为60,000,000股(余额3,668,953.34元计入资本公积),变更股份公司后各股东的股权比例不变。

2016年12月22日,张耀华、英帕学、薛伟、朱玲玲、吴靖、朱红、潘焕清、陆平、张艺露、翁春立、张力、钱一、陆晨弘、朱玉宝全部14名股东作为发起人签署《上海阿莱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协议》,对发起人的权利义务及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事项作了具体约定。

2016年12月29日,上海市工商局核准了此次变更并核发了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913101207630426718”《营业执照》。

2017年1月4日,瑞华会计师出具了《验资报告》(瑞华验字【2017】31020001号),确认截至2016年12月23日,发行人已收到各发起人缴纳的注册资本(股本)合计人民币60,000,000元,发行人实收资本(股本)人民币60,000,000元。

2017年2月27日,阿莱德召开2017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决议将公司注册资本由6,000万元增加至7,500万元,由各股东按其原持股比例以货币方式出资。

2017年3月13日,瑞华会计师出具《验资报告》(瑞华验字【2017】31020004号),审验确认,截至2017年3月8日,阿莱德已收到股东缴纳的新增注册资本人民币1,500万元,各股东均以货币出资。

2017年3月24日,上海市工商局核准了此次变更并换发了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913101207630426718”的《营业执照》。

公司名称由“上海阿莱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上海阿莱德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由"ShanghaiAlliedIndustrialCo.,Ltd."变更为"ShanghaiAlliedIndustrialGroupCo.,Ltd."。

股东交易

变动人 变动日期 变动股数 成交均价 变动后持股数 董监高职务
陆平 2025-03-14 -20000 36.58 元 2730000 监事
陆平 2025-03-10 -50000 36.8 元 2750000 监事
陆平 2025-02-26 -90000 37.13 元 2800000 监事
钱一 2025-02-26 -5000 37.7 元 986000 董事
陆平 2025-02-25 -110000 35.51 元 2890000 监事
钱一 2025-02-25 -8000 35.65 元 991000 董事
钱一 2025-02-24 -5000 34.82 元 999000 董事
陆平 2025-02-21 -140000 34.15 元 3000000 监事
钱一 2025-02-21 -6000 34.29 元 1004000 董事
钱一 2025-02-20 -5000 33.6 元 1010000 董事
翁春立 2025-02-20 -320000 33.59 元 1400000 监事
陆平 2025-02-19 -300000 33.45 元 3140000 监事
钱一 2025-02-19 -70000 33.36 元 1015000 董事
翁春立 2025-02-19 -20000 33.54 元 1720000 监事
陆平 2025-02-12 -100000 33.02 元 3440000 监事
钱一 2025-02-12 -25000 33.04 元 1085000 董事
陆平 2025-01-14 -60000 32.16 元 3540000 监事
钱一 2025-01-14 -74000 32.02 元 1110000 董事
翁春立 2025-01-14 -60000 32.15 元 1740000 监事
钱一 2025-01-13 -12500 31.18 元 1184000 董事
钱一 2025-01-10 -3500 31.19 元 1196500 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