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海晨物流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江苏
  • 成立日期: 2011-08-18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3205095810498801
  • 法定代表人: 梁晨
  • 董事长: 梁晨
  • 电话: 0512-63030888-8820
  • 传真: 0512-63030684
  • 企业官网: www.hichain.com
  • 企业邮箱: irm@hichain.com
  • 办公地址: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经济开发区泉海路111号
  • 邮编: 215200
  • 主营业务: 制造业生产性物流解决方案及运营管理服务,物流自动化设备生产、销售及集成服务
  • 经营范围: 普通货运、货物专用运输(集装箱);仓储服务:包括装卸、储存、库内货物的分级、分装、挑选、贴商标、制标签、简单加工、维修检测等;承办海运、空运、陆运进出口货物的国际运输代理业务,包括:揽货、订舱、仓储、中转、集装箱拼装拆箱、结算运杂费、报关、报验、保险、相关的短途运输服务及运输咨询业务;货运代办;从事各类商品的批发及进出口业务(不涉及国营贸易管理商品,涉及配额、许可证管理商品的,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申请);物流信息咨询;计算机软硬件、电子元器件的研发、销售并提供相关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外资比例小于25%)
  • 企业简介: 江苏海晨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2016年整体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8月24日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股票简称“海晨股份”,股票代码“300873”。海晨股份是消费类电子行业供应链解决方案的运营商和管理者,主要为全球科技制造企业提供集运输、仓储、关务和其他增值服务为一体的综合物流解决方案。历经数十年艰苦拼搏,海晨股份凝聚和培养了一批杰出的行业专家,制定了清晰的数字科技供应链发展战略:以技术驱动和信息集成为核心,充分发挥科技、本土、整合、敏捷、成本五大优势,通过深度定制设计和全局精益管理,为品牌公司及其供应商赋能,致力于打造领军的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海晨股份运用4PL营运平台和数字化、自动化装备技术,协调整合3PL资源和服务,现已与2200余家知名客户达成合作,拥有多项软件著作权和专利,先后获得“国家中物联CFLP科技进步一等奖”、“江苏省重点物流企业”、“全国优秀报关企业”等多项殊荣,服务网络覆盖中国电子行业集群的江苏、上海、广东、四川、安徽、香港等省份,此外在泰国、越南、德国等国分别设立子公司,在国际舞台上展露光芒。乘风破浪,与国无疆!海晨股份将高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旗帜,紧抓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机遇和利好市场,进一步运用区块链、人工智能算法和机器人技术,武装海晨供应链的大脑,将数字孪生与供应链融合,积极参与构建中国自主可控安全的供应链体系之中。未来,海晨股份的数字科技供应链将与中国智能制造结伴而行,为做全球供应链的先行者和领军者奋斗不息!
  • 发展进程: 2011年8月,海晨有限成立,注册资本500.00万元海晨有限成立于2011年8月,系由梁晨、吴江兄弟共同投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为500.00万元。2011年8月17日,苏州常兴会计师事务所对海晨有限设立时的注册资本到位情况进行了审验,并出具了《验资报告》(苏常会验字[2011]121号),经审验,截至2011年8月17日止,海晨有限已收到梁晨和吴江兄弟首期缴纳的注册资本200.00万元,其中梁晨以货币资金出资110.00万元,吴江兄弟以货币资金出资90.00万元。2011年8月18日,苏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向海晨有限核发了注册号为320584000303328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2016年5月10日,海晨有限全体股东共同签署了《江苏海晨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筹)发起人协议》,以经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审计的海晨有限截至2015年12月31日的账面净资产值折股的方式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中广信资产评估有限公司以2015年12月31日为评估基准日对母公司进行评估并出具了《评估报告书》(中广信评报字[2016]第240号),公司并未根据上述评估结果进行账务调整。2016年6月12日,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了《验资报告》(信会师报字[2016]第310636号),对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实收情况进行了审验。2016年6月12日,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出具了《关于同意江苏海晨物流有限公司依法整体变更为江苏海晨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的批复》(吴开审[2016]103号),同意股份有限公司设立相关事宜。众华会计师对股份公司设立的增资事项进行了复核并出具了《验资复核报告》(众会字(2019)第0236号),设立时的出资已经实缴到位。2016年6月13日,公司取得企业类型变更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港澳侨投资企业批准证书》。2016年6月16日,发行人办理完毕整体变更工商登记手续并取得了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913205095810498801的《营业执照》。 1、2016年6月,股份公司增资,注册资本增加至8,928.00万元2016年6月16日,经公司2016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同意吴江兄弟对公司以现金方式增资738.00万元,本次增资的总对价为2,952.00万元,其中738.00万元计入注册资本,剩余2,214.00万元计入资本公积。本次增资后,公司注册资本由8,190.00万元增加至8,928.00万元。2016年6月17日,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出具了《关于同意江苏海晨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增加注册资本的批复》(吴开审[2016]108号),同意相关增资事宜。同日,公司取得股东出资额变更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港澳侨投资企业批准证书》。2016年6月20日,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了《验资报告》(信会师报字[2016]第310640号)对上述增资情况进行了审验。2016年6月22日,公司就本次增资在苏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完成了变更登记。2、2016年6月,股份公司第二次增资,注册资本增加至9,337.50万元2016年6月23日,经公司2016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同意立讯精密对公司以现金方式增资409.50万元,本次新增股份的总对价为2,190.83万元,其中409.50万元计入注册资本,剩余1,781.33万元计入资本公积。本次增资后,公司注册资本由8,928.00万元增加至9,337.50万元。2016年6月23日,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出具了《关于同意江苏海晨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增加注册资本的批复》(吴开审[2016]111号),同意相关增资事宜。同日,公司取得股东出资额变更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港澳侨投资企业批准证书》。2016年6月24日,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了《验资报告》(信会师报字[2016]第310647号),对上述增资情况进行了审验。2016年6月24日,公司就本次增资在苏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完成了变更登记。3、2017年11月,股份公司股权转让2017年11月24日,立讯精密召开第三届董事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对外转让股权暨关联交易的议案》,同意立讯精密将其持有海晨物流4.39%的股权(合计409.50万股)转让给众诚投资,股权转让总对价为2,764.00万元。同日,立讯精密和众诚投资就本次股权转让事项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书》。2017年11月30日,公司就本次股权转让在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办理完毕外商投资企业变更备案。4、2017年12月,股份公司第三次增资,注册资本增加至10,000.00万元2017年12月19日,经公司2017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同意梁晨、鹏晨源拓、庆喆创投、钟鼎创投对公司以现金方式进行增资,上述股东共计增加注册资本662.50万元,其中:梁晨以人民币9,718,750.00元出资,1,439,800.00元计入注册资本;鹏晨源拓以人民币20,000,000.00元出资,2,963,000.00元计入注册资本;钟鼎创投以人民币10,000,000.00元出资,1,481,500.00元计入注册资本;庆喆创投以人民币5,000,000.00元出资,740,700.00元计入注册资本。以上实际出资金额超过新增注册资本金额的部分计入资本公积。本次增资后,公司注册资本由9,337.50万元增加至10,000.00万元。同日,海晨物流、吴江兄弟、纽诺金通、亨通创投、众诚投资与梁晨、鹏晨源拓、庆喆创投、钟鼎创投就该事项签署了《增资扩股合同书》。2017年12月28日,公司就本次增资在苏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完成了变更登记。2017年12月30日,众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了《验资报告》(众会字(2017)第6553号),对上述增资情况进行了审验。2018年1月22日,公司就本次增资在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办理外商投资企业变更备案。5、2018年10月,股份公司第二次股权转让2018年9月21日,众诚投资和梁晨签订《股权转让协议书》,约定众诚投资将其持有海晨物流4.0950%的股权(合计409.50万股)转让给梁晨,股权转让款为2,878.785万元,转让价格为7.03元/股。2018年10月31日,公司就本次股权转让在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办理完毕外商投资企业变更备案。
  • 商业规划: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日新月异的中国制造已成为世界制造第一大国,且正在向制造业强国迈进。强大、智慧、安全的制造业供应链体系是中国制造由大国向强国迈进的核心竞争力。海晨股份作为国内制造业物流领域的重点企业之一,依托深厚的行业经验、前沿的智能技术、全链路数字化能力以及全球供应链协同优势,为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等领域制造业客户提供一体化制造业供应链物流服务、智能物流装备制造和系统集成服务。1、制造业物流近年来,随着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智能化浪潮的推进,制造业物流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作为连接制造业上下游的重要纽带,制造业物流不仅是提升制造业效率的关键环节,更是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支撑。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数据,2024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360.6万亿元,同比增长5.8%,增速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物流运行环境不断改善,市场规模优势继续巩固,全年物流运行呈现积极变化。特别地,伴随智能制造、高技术制造等高端产业的高速增长,集成电路、光电子器件等高技术产品物流量增速超过15%,服务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等智能产品物流量分别增长15.6%、14.2%,成为工业品物流高质量发展的突出亮点。当前,中国制造业物流行业正向智能化、自动化、绿色化方向加速转型,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首先,人工智能大模型对生产物流行业带来显著积极影响。大模型通过强大的数据处理和语义理解能力,实现智能化决策与运营优化,能够动态预测需求、优化库存管理并提升资源利用率。同时,大模型推动人机协同的深度融合,使物流系统能够快速响应复杂任务,降低对人工的依赖,提升作业效率和稳定性。此外,大模型与数字孪生技术的结合,实现了物流场景的全息映射和智能优化,帮助企业预见问题并自主决策。大模型还能通过联邦学习机制,促进知识的持续进化与共享,推动行业向更高效、更智能的方向发展,为应对现代生产物流的复杂需求提供了强大支持。其次,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正在快速重塑生产物流行业。通过自主决策机器人和智能协作系统,物流作业实现了从“被动响应”到“智能预见”的跨越。例如,搭载AI视觉和强化学习算法的机器人能够动态适应复杂环境,完成高精度分拣和柔性装配任务。无人驾驶运输车结合高精地图和5G通信,实现了全场景无缝调度和实时路径优化。此外,高性能计算驱动的智能算法正在突破传统优化瓶颈,实现超大规模物流网络的秒级决策。这些技术不仅提升了效率,还赋予了物流系统自我学习和进化的能力,推动行业向高度智能化、自适应化的未来迈进。最后,绿色物流继续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国家“双碳”目标的推动下,制造业物流企业正积极探索绿色化路径,通过新能源车辆、智能调度系统、绿色包装等技术手段,降低物流环节的碳排放。自动化仓储和智能物流系统的应用,不仅显著提高了资源利用率,还通过优化能源管理和减少浪费,为行业开辟了一条高效、低碳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成为推动绿色经济转型的重要引擎。2、智能物流装备和物流机器人智能物流装备和物流机器人产品涵盖各类智能化设备,包括自动化仓储系统、自动驾驶运输车、无人分拣机器人等,通过自主决策和作业优化,推动物流作业从传统人工操作向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转型,以应对现代供应链日益复杂和多变的需求。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2024年发布的《世界机器人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专业服务机器人销量同比增长30%,其中物流/运输机器人销售量同比增长35%。首先,自动化与智能化是当前物流机器人和智能装备行业的主要发展方向。自动导向车、穿梭车、自动分拣系统等设备的广泛应用,帮助众多企业大幅度提升了物流运作的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此外,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人形机器人技术,也将对物流行业带来深远变革。凭借其高度仿生的运动能力和灵活的操作性能,人形机器人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生产环境,执行精细抓取、复杂装配和跨场景等协作,承担物料搬运、设备维护、分拣包装等任务,减少对人力的依赖,提升作业效率和精度。结合大模型技术,人形机器人能够实现自主决策和动态优化,持续学习改进。未来,人形机器人将成为智能物流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行业向更高度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转型,满足现代供应链日益复杂的需求。其次,柔性化与定制化需求增加。传统的物流系统往往较为固定,无法灵活应对多样化的需求,而随着市场上小批量、多品种、高频次的订单增多,柔性化和定制化的物流装备变得越来越重要。企业希望建设能够根据不同业务需求快速调整作业流程的物流系统,以及能够适应多样化货物种类的自动化设施,从而提升整体供应链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跨行业融合与协同发展也成为行业新趋势。物流机器人和装备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仓储、配送领域,越来越多的跨行业应用正在兴起。例如,在医疗、零售、电商等多个行业,物流机器人已经开始承担更多任务。行业间的技术协同将有助于推动整个生态的快速发展,带来更大的市场机会。在智能物流装备产品中,半导体自动物料搬运系统(AMHS,AutomatedMaterialHandlingSystem)是半导体制造厂中用于自动化物料运输、存取和管理的关键设备,AMHS系统确保半导体生产过程中各类物料和晶圆在各个工艺环节之间高效、精确地流转。AMHS在半导体行业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提升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并保证生产过程的高度精准与可追溯性。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市场,但国内AMHS企业起步较晚,目前市场份额主要被少数外资企业垄断。在当前国际半导体行业面临地缘政治风险的背景下,面对外部技术封锁和供应链不稳定的挑战,中国半导体AMHS行业亟待加强自主创新能力,以实现我国半导体AMHS产业的自主可控和长期可持续发展。(二)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概述海晨公司主要业务包括高端物流装备制造、生产物流运营与自动化集成业务,公司能够为客户提供数字化、一体化、端到端的生产物流服务和智能物流装备产品。公司高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旗帜,致力于打造一体化的制造业供应链服务平台,成为领先的生产物流解决方案提供者。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5亿元,相比去年同期下降9.7%,在面临复杂国内外环境和单一客户不利影响因素下,充分体现了公司的经营韧性。第一,在制造业物流服务板块,报告期内,公司制造业物流服务板块收入13.8亿元,同比下降20.6%。其中,新能源L客户业务收入同比减少4.3亿元,对公司本年业务造成一定影响。本年,公司在面对新能源L客户业务明显下降的困难面前,充分发挥公司技术和运营优势,陆续增加了重庆某知名新能源汽车企业、杭州某大型3C制造企业、某电商物流企业等多个新客户,扣除L客户因素之后,公司生产物流服务板块收入同比上升0.7亿元,呈现持续增长态势。第二,在物流装备及物流机器人制造业务板块,2024年实现收入1.41亿元,公司AMHS及物流机器人制造业务板块实现了快速发展,年内成功交付中国大陆、中国台湾等地的多个项目,公司生产的OHT、Stocker、物流装备等产品获得客户高度认可,充分彰显公司在AMHS及自动化设备领域的研发与产品实力,公司已成为国内领先的AMHS厂商之一。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净利润3.1亿元,同比小幅上升4.1%;实现归母净利润2.9亿元,同比上升4.4%。公司净利润保持稳中有增,主要来自于公司长期自动化设备投入带来的人力成本节约、公司研发创新带来的劳动生产率提升、公司精益管理的经营策略、以及公司生产物流服务和智能物流装备双轮驱动带来的协同效应等积极因素。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4.7亿元,同比提升0.8%,体现了公司较为扎实的业务基本面和良好的现金管理水平。截止2024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48.4亿元,同比增加14.1%,净资产32.8亿元,同比增加10.4%,资产负债率32.2%,经营情况继续保持稳健。截止2024年底,公司全国自动化仓库累计投入约6亿元。依托公司技术团队在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长期积累和领先优势,海晨在全国打造了多个具有行业标杆意义的“场域智能体”项目,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均位居行业领先地位。公司长期秉承“新基建、碳中和、机器换人”经营策略,自动化改造每年目前可以为公司节约几千万元成本。未来,公司还将在公司多个场域智能体内,引入包括人形机器人和场域大模型在内的新一代技术,带来新一轮产业变革,推动生产物流行业从“人机分离”向“人机协同”转变、从“机械执行”向“生态智能”跃迁,促进整个公司向更高效、更智能、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报告期内,公司物流装备及物流机器人制造业务板块实现了快速发展,年内成功交付中国大陆、中国台湾等地的多个项目,公司生产的OHT、Stocker、物流装备等产品获得客户高度认可,充分彰显了海晨在半导体、显示面板等行业高端物流装备领域的研发和产品能力。公司旗下子公司海盟科技实现收入2.07亿元。此外,公司实现对昆山盟立合并后,不仅显著增强了公司在半导体高端物流装备领域的技术能力,还进一步提升了公司在高端物流装备领域的研发和生产能力,促使公司仓储自动化和生产物流服务领先优势进一步增强,与公司原有业务形成了正向协同效应,提升了公司整体业务竞争力。此外,公司重点研发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在生产物流领域的应用,并已经取得重要成果。大模型技术推动生产物流行业从“人机分离”向“人机协同”转变,智能机器人与智能仓储系统无缝衔接,实现场域智能闭环。公司研发投入持续增加,同比增长19.0%,研发费用占收入比在同业中较为领先。此外,公司已建设自用大模型算力中心,拥有较强的本地计算能力,且整体算力规模仍在持续增加中。展望未来,公司将进一步加大在人工智能、机器人等前沿领域的研发投入,推动新技术在生产物流场景中的深度融合,打造自主可控的全自研智能生产物流核心技术体系,为公司长期业务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一)公司的主要服务产品1、制造业物流服务2、物流装备及物流机器人制造业务3、自动化及集成业务(二)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业绩影响因素1、在新能源汽车客户结构调整背景下,公司积极拓展新客户并取得良好成效2024年,公司新能源汽车业务客户结构发生变化。报告期内,公司原新能源L客户收入同比下降4.3亿元,对公司短期业绩造成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公司凭借在新能源汽车生产物流领域长期经验和技术能力,年内在重庆、安徽等地拓展知名新能源汽车客户,新业务增长速度较快,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前述不利影响。此外,公司在某新客户生产基地部署了新一代新能源汽车生产物流自动化解决方案,目前试运行效果良好,能够大幅提升现场作业效率。未来,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稳步增长,新能源汽车生产物流服务仍将然是公司重要业务增长领域之一。2、全球消费电子行业呈现回暖趋势,驱动公司消费电子业务收入增长2024年,受产品更新周期和人工智能普及等积极因素影响,全球消费电子行业需求继续呈现小幅回暖趋势。根据IDC研究数据,2024年,全球PC出货量2.63亿台,同比小幅增长1%。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12.4亿台,同比增长6.4%。报告期内,公司电子信息板块收入同比增长16.6%,除物流装备及机器人制造业务以外,公司年内还拓展多家其他新客户,相关业务呈现稳步增长趋势。3、半导体及物流装备业务快速发展,成为公司新的业绩增长点根据半导体行业协会SEMI数据,2024年全球半导体设备销售额达到1171亿美元,相比2023年增长10.2%。2024年,公司物流装备及物流机器人制造业务板块实现了快速发展,年内成功交付中国大陆、中国台湾、美国等地的多个项目,公司生产的OHT、Stocker、物流装备等产品获得客户高度认可,充分证明了海晨在半导体、显示面板等行业高端物流装备领域的研发和产品能力,AMHS及物流装备制造成为公司新的重要业绩增长驱动因素。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