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兴瑞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浙江
  • 成立日期: 2001-12-27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330200734241532X
  • 法定代表人: 张忠良
  • 董事长: 张忠良
  • 电话: 0574-63411656
  • 传真: 0574-63411657
  • 企业官网: www.zxec.com
  • 企业邮箱: Sunrise001@zxec.com
  • 办公地址: 浙江省慈溪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开源路669号
  • 邮编: 315326
  • 主营业务: 开发、生产、销售新能源电装系统镶嵌零组件、汽车电子零组件、智能终端精密结构件及系列零组件、消费电子精密结构件及系列零组件。
  • 经营范围: 电子元器件(包括频率控制与选择元件)、电子产品配件、塑料制品、五金配件、模具及其配件研发、设计、制造、加工;电镀加工。(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 企业简介: 宁波兴瑞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NingboSunriseElctechnologyCo.,Ltd)成立于2001年12月27日。公司于2018年9月26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上市,股票简称:兴瑞科技,股票代码:002937,兴瑞科技作为精密零组件制造及研发企业,始终坚守以创新研发与先进制造技术为核心,坚定“以家文化打造幸福企业”为根基,坚持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以“追求全体员工物质与精神两方面幸福的同时,为人类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贡献”为使命,立志于为客户、员工、股东、合作伙伴以及广大社会创造价值。
  • 发展进程: 2001年12月12日,浙江中兴与新加坡公民王华迪签署《宁波兴瑞电子有限公司合同》、《宁波兴瑞电子有限公司章程》,约定设立兴瑞有限,投资总额为55万美元,注册资本为40万美元,其中浙江中兴以相当于30万美元的人民币现金出资,占注册资本的75%,王华迪以10万美元现汇出资,占注册资本的25%。2001年12月21日,慈溪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委员会作出《关于同意中外合资经营宁波兴瑞电子有限公司合同和章程的批复》(慈外经贸审[2001]122号),同意浙江中兴与王华迪共同签署合同和章程,共同兴办兴瑞有限,合营企业经营期限11年。同日,宁波市人民政府向兴瑞有限核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批准号:外经贸资甬字[2001]00401号)。2001年12月27日,宁波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向兴瑞有限核发《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企合浙甬总副字第005842号),经营范围为电子接插件制造加工,经营期限为11年,即从2001年12月27日起至2012年12月26日止。 2014年4月4日,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审计报告》(普华永道中天审字(2014)第23730号),截止2013年12月31日,经审计的净资产值为人民币277,996,536.15元。2014年4月30日,上海申威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出具《宁波兴瑞电子有限公司拟股份制改制涉及的资产与负债价值评估报告》(沪申威评报字[2014]第0018号),根据该评估报告,以2013年12月31日为评估基准日,兴瑞有限净资产评估值为358,083,115.44元,增值额为80,086,579.29元,增值率为28.81%。同日,兴瑞有限董事会通过决议,同意将兴瑞有限以发起设立方式整体变更为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将公司名称变更为宁波兴瑞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不约定经营期限;同意以兴瑞有限截至2013年12月31日的经审计净资产值人民币277,996,536.15元扣除向股东分配的利润25,000,000元后的净资产252,996,536.15元按1:0.5455的比例折为138,000,000股,每股面值为人民币1元,其余计入股份公司的资本公积。由各发起人按照目前各自在兴瑞有限的出资比例持有相应数额的股份。2014年5月15日,公司召开创立大会,审议了有限公司改组事宜,并同意股份公司的名称为“宁波兴瑞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体股东作为拟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共同签署《宁波兴瑞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协议》,并签署了《宁波兴瑞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章程》。2014年7月2日,宁波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作出《关于同意合资企业宁波兴瑞电子有限公司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的批复》(甬外经贸资管函[2014]246号),同意上述变更。2014年7月7日,宁波市人民政府向兴瑞科技换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批准号:商外资外甬字[2004]0306号)。2014年7月14日,宁波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向兴瑞科技换发《营业执照》。
  • 商业规划: (一)主营业务及主要产品兴瑞科技是一家精密零组件制造及研发企业,产品涵盖电子连接器、结构件、镶嵌注塑集成件等,以创新研发与先进制造技术为核心,聚焦新能源汽车电装系统、智能终端及消费电子领域,为行业高端客户提供定制化系统解决方案。图5:公司新能源汽车电装系统领域主要产品图图6:公司智能终端领域主要产品图(二)公司所处行业地位公司在精密模具和精密零部件制造领域深耕20余年,具备与客户同步研发、模具设计与制造、冲压、注塑、切削、表面处理、自动化设备开发、组装、测试测量等全制程综合生产服务能力,为行业头部客户提供短周期、高品质、定制化产品与服务。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与网联化发展下,汽车电子电气架构正在向集中式持续演进,上游零部件产品集成化、模块化发展趋势明显。同时叠加整车降价需求,一体化嵌塑集成工艺正在从三电系统零组件集成向更多、更高价值量的应用场景渗透。报告期内,公司凭借镶嵌模组件的同步研发和量产交付能力,持续实现国际品牌客户新产品落地。以精密嵌件成型技术为核心,凭借此先入优势,公司在新能源汽车关键核心单元持续渗透。在智能终端领域,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智能机顶盒、网通网关、智能安防、智能电/气/水表等品类,产品线持续迭代丰富。依托一站式的先进制造工艺和产品高质量的品质体系,公司已与全球智能终端领域的头部厂商Vantiva、Sagemcom、Verizon、Landis+Gyr等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未来在深耕已有客户的同时,将充分发挥在智能终端精密零部件上的开发到量产的综合经验和优势,将产品应用延伸至智能终端的更多细分领域。在消费电子领域,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办公自动化(OA)设备、传统TVTUNER、数据服务器等,凭借优良的品质和高效的服务赢得了柯尼卡美能达(KonicaMinolta)、索尼(Sony)和天弘(Celestica)等知名品牌客户的长期信赖,助力营收增长。(三)经营模式公司采用直销经营模式,在与终端客户进行商务谈判时会确定产品的定价、下单和交货方式等内容。公司通过与客户结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方式,参与客户同步研发设计,确保第一时间响应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提升公司精密零组件到模组件方向发展的能力,以实现未来持续、稳健的高增长。(四)业绩驱动因素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深化新能源汽车电装、智能终端战略布局。面对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结构调整,公司积极面对头部客户策略性调整对下半年业绩的短期影响,同时,公司加速推进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投产及现有产线智能化改造,为中长期客户需求、业务增长夯实基础。1、概述公司主营业务为开发、生产、销售新能源电装系统镶嵌零组件系列、汽车电子零组件、智能终端精密结构件及零组件系列、消费电子精密结构件及零组件系列。长期来看,随着全球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以及5G、WiFi7、物联网、AI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蓬勃发展,智能终端和新能源汽车的应用场景将持续扩大,这为公司的长期经营注入新的增长动力。在此基础上,公司坚守主业,重点聚焦新能源汽车电装、智能终端研发和产品的延伸拓展,充分发挥自身在客户资源、供应链管理、综合制造、同步研发、经营管理和境内外产能布局等方面综合优势。同时,公司积极探寻外延增长机会,深入探索核心能力可渗透领域。报告期内,公司的工作重点如下:(1)持续聚焦核心业务,拓展增长新引擎报告期内,虽然受到头部客户结构调整的短期影响,但汽车电子及新能源汽车业务仍实现销售收入10.41亿元,其中新能源汽车业务占汽车电子比例达80%以上,同比增速超10%。以镶嵌技术为核心,依托不同结构的多元化产品矩阵,叠加与全球头部客户所积累的快速响应、供应链及精益成本控制体系,公司前期所累积的终端车型陆续爬坡放量为新能源汽车业务持续成长提供了坚实保障。在智能终端领域,公司2024年新机种的模具开发数量同比实现翻倍增长,为智能终端业务后续增长奠定基础,同时公司密切关注行业发展新趋势,积极探索业务拓展新机会。(2)构建完整研发体系,持续强化技术创新公司布局新能源汽车电装领域并加大在该领域的研究与投入,深化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探索工程塑料、高性能铜合金及铝合金等原材料的改良与应用创新;聚焦新能源汽车电装模块及总成客户共同研发和自主预研;组建工艺创新团队,针对如激光、等离子等先进技术的应用以及现有工艺的改善与创新,致力产品实现能力的增强及大规模生产品质和效率的全面提高。(3)加大资本开支,有序落地产能布局公司海内外六大生产基地布局有序落地。报告期内,宁波慈溪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投产并持续推进智能化落地,同时引进电镀产线建设,实现一个流整体智能制造能力。2024年4月9日启动的苏州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扩产项目有序建设中,2025年二季度封顶并启动验收等投产程序。7月,公司审议通过《关于设立泰国子公司并投资建设生产基地的议案》,拟在泰国设立子公司并扩充产能。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完成东莞、慈溪、苏州三地及新增泰国产能规划布局,同时提高越南、印尼的在地化管理能力,为未来两年内生增长确定性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夯实的基础。(4)践行落地ESG治理体系,推动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公司将可持续发展与经营战略紧密结合,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对标国际标准、借鉴优秀实践,持续提升管理层对ESG治理的认知。报告期内,邀请专业辅导机构对公司管理层和各相关部门进行ESG碳排知识培训及落地辅导,同时参加多家国际头部客户组织的ESG相关课题培训,加强与国际客户协同发展的深度链接。报告期内,公司ESG委员会召开并制定公司长期ESG战略目标,积极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协同客户及供应商共同探索绿色产品研发,并通过梳理温室气体排放情况,构建覆盖六地工厂的碳排放常态化数据收集及管理体系。报告期内,首次完成覆盖全公司范围的碳排放范围1到3的盘查,并由SGS完成鉴证。同时,公司以智能化、平台化、数据化为核心,持续积极推进智造工厂项目建设,持续推动品质“百日攻坚”,健全“零流出、零缺陷”体制,在生产制造和经营管理上实现提质增效,同时完成智能工厂屋顶光伏项目建设实施,使公司在节能降耗、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的探索上更进一步;公司重视员工及其家人福祉的关怀,通过举办传统文化大课、幸福午餐沟通会、哲学与实学案例分享、健康管理等多种活动,努力完善“家文化”八大模块建设,追求全体员工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幸福。公司在可持续发展工作方面的持续努力,也得到了外部评级机构的认可。2023年度公司WindESG评级连续两年为A。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