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望龙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广州中望龙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中望软件
  • 企业英文名: ZWSOFT CO., LTD.(Guangzhou)
  • 实际控制人: 杜玉林,李红
  • 上市代码: 688083.SH
  • 注册资本: 12130.3799 万元
  • 上市日期: 2021-03-11
  • 大股东: 杜玉林
  • 持股比例: 35.79%
  • 董秘: 字应坤
  • 董秘电话: 020-38289780-838
  • 所属行业: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会计师事务所: 致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余文佑、邵嘉碧
  • 律师事务所: 北京市中伦(广州)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珠江西路15号32层自编01-08房
  • 概念板块: 软件开发 广东板块 MSCI中国 沪股通 百元股 上证380 融资融券 基金重仓 QFII重仓 信创 国产软件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广东
  • 成立日期: 1998-08-24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440101712408557U
  • 法定代表人: 杜玉林
  • 董事长: 杜玉林
  • 电话: 020-38289780-838
  • 传真: 020-38288676
  • 企业官网: www.zwsoft.cn
  • 企业邮箱: ir@zwsoft.com
  • 办公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珠江西路15号32层自编01-08房
  • 邮编: 510623
  • 主营业务: 主要从事CAD/CAM/CAE等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的研发、推广与销售业务
  • 经营范围: 一般经营项目:软件开发;业务培训(不含教育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等需取得许可的培训);教育咨询服务(不含涉许可审批的教育培训活动);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计算机软硬件及辅助设备零售;软件销售;非居住房地产租赁;许可经营项目: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非居住房地产租赁;第二类增值电信业务;办公设备销售;日用品销售。
  • 企业简介: 广州中望龙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是领先的All-in-OneCAx(CAD/CAE/CAM)解决方案提供商、国内A股第一家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上市企业(股票代码:688083),专注于工业设计软件超过20年,建立了以“自主二维CAD、三维CAD/CAM、流体/结构/电磁等多学科仿真”为主的核心技术与产品矩阵。目前,中望软件设有广州、武汉、上海、北京、西安、美国佛罗里达、英国伦敦七大研发中心,延揽全球优秀人才致力于CAx核心技术研发。中望软件自2004年开始首开中国工业软件海外出口先河,截至目前系列软件产品已经畅销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正版用户突破140万,广泛应用于机械、电子、汽车、建筑、交通、能源等制造业和工程建设领域,其中不乏中船集团、中交集团、中国移动、中车株洲所、京东方、格力、海尔、国家电网、土耳其电信、泰国CH.Karnchang集团、韩国现代工程建筑公司等中国乃至世界知名企业。同时,依托先进的CAx技术,中望软件自2008年开始持续投入教育事业,从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技能认证、技能大赛等维度助力国产工业设计软件应用、研发人才培养,为8-18岁青少年推出创新教育软件、创意设计社区等服务,赋能创新教育发展。如今,中望软件已经为3000多所本科、职业院校的建筑、机械、园林、测量、信息技术、3D打印等专业提供人才培养解决方案,并服务K12学校/机构超85000所。未来,中望将持续聚焦于CAx一体化核心技术的研发,以经过30多年工业设计验证的自主三维几何建模引擎技术为突破口,打造一个贯穿设计、仿真、制造全流程的自主三维设计仿真平台,同时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多赢的产业生态系统,为全球用户提供可信赖的All-in-OneCAx软件和服务,为世界工业进步贡献力量。
  • 发展进程: 1998年6月12日,广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出具《企业名称预先登记核准通知书》,同意预先核准企业名称为“广州中望龙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1998年6月29日,中望商业与杜玉林、李红、李军共同签署公司章程。根据该章程约定,公司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中望商业认缴出资15.00万元,杜玉林认缴出资14.75万元,李红认缴出资14.75万元,李军认缴出资5.50万元。1998年7月30日,广东诚信审计师事务所出具“粤诚验字[1998]85号”《验资报告》。根据该《验资报告》,截至1998年7月27日,公司已收到股东以货币方式投入的资本人民币50.00万元,其中:实收资本人民币50.00万元。2003年,中望有限的股东南海中望名称变更为南海中霖。2003年9月28日,中望有限股东就股东名称变更事宜签署了公司章程修正案。 2006年11月21日,广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出具《企业名称(企业集团)名称变更核准通知书》,同意核准企业名称变更为:广州中望龙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11月21日,广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出具《企业名称(企业集团)名称变更核准通知书》,同意核准企业名称变更为:广州中望龙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11月15日,广东中广信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出具“中广信评报字[2006]第110号”《关于对广州中望龙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资产评估报告书》。根据该报告,中望有限截至2006年9月30日的净资产评估价值为32,550,200.00元。2006年11月30日,中望有限全体股东杜玉林、李红、孟霖作为中望股份的发起人签署了关于发起设立股份公司的《发起人协议》。2006年11月30日,中望软件召开创立大会。本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如下事项:同意公司以发起设立方式整体变更为股份公司;同意公司以经审计的净资产值折股8,300,000.00股,股份公司股本为8,300,000.00元(以工商登记为准);选举董事,组成股份公司董事会;选举1名监事,并与职工代表大会选举的2名职工代表监事组成股份公司监事会;同意股份公司章程并授权董事会办理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公司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和其他相关手续。2006年11月30日,广东正中珠江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出具“广会所验字(2006)第0625000010号”《验资报告》。根据该《验资报告》,截至2006年11月30日,公司已收到其股东以净资产出资,净资产合计8,362,947.97元,其中股本8,300,000.00元,资本公积62,947.97元。2007年1月8日,广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向中望股份核发了注册号为“4401011111114”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 商业规划: 2024年,在全球经济增长疲软、国际局势复杂多变的宏观背景下,我国工业顶住压力,维持稳中有进的态势。尽管如此,为适应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工业企业客户更多以谨慎的态度来协调规模扩张以及成本控制间的平衡关系。此外,公司教育业务的经营压力在报告期内依然延续,北京博超的整合内化也对公司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为应对上述一系列来自需求端的挑战,公司在报告期内进一步贯彻资源聚焦的破局思路,将核心产品性能的优化升级以及对关键客户市场的推广覆盖作为当前阶段的工作重心,通过更加完善且有针对性的行业解决方案打开业务突破口,攻坚克难,最终在报告期内实现了营业收入的稳中有进。此外,报告期内,公司针对管理优化、控本增效的一系列积极尝试已初露成效。依托对于行业领军人才的大力延揽以及在团队管理方面的精益求精,公司得以在维持人员规模稳定的同时,给未来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尽管在2024年,北京博超收购并表时点、人员架构调整等原因,给公司的利润指标带来短期负面影响,但随着经营战略的持续落地,公司有望在未来向资本市场呈交更为优秀的业绩答卷。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8,805.7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31%;其中,主营业务收入88,679.78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99.86%,主营业务收入金额较上年同期增长7.71%。报告期内,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6,396.43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255.79万元。主营业务收入分地区、销售模式、产品的具体情况如下:其中标准通用软件明细如下:注:来自北京博超(合并)的收入自2023年5月31日起并表。(一)业务进展综述1、境内商业业务作为中国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的领导者,多年以来,公司依托出色的产品性能、优质高效的本地化服务以及领先的生态体系建设,广泛地满足不同体量、不同行业、不同类型客户对CAx产品的差异化需求。报告期内,国内经济环境稳中向好,正版意识的逐步增强以及国产替代的稳步推广,成为中国工业软件市场的重要增长动力。但与此同时,宏观经济向好,并不能掩盖特定行业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以建筑设计、外贸制造等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客户所属的代表行业为例,新开工面积的持续下滑、国际贸易形势的复杂多变等问题均亟待解决。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大背景下,国内企业客户对工业软件的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以切实契合不同类型客户在降本提效方面的需求为出发点,公司积极推进多项战略的落地,从而在报告期内实现境内商业市场营业收入的稳步提升。报告期内,公司通过组织架构的调整优化,把资源进一步聚焦到关键产品线与核心客户群当中。以ZWCAD与ZW3D的产品性能作为核心抓手,以全新组建的AEC和MFG事业群作为研发动力,公司将过往二十余年间在工程建设行业和制造业中积累的客户资源与行业知识整合,与生态合作伙伴携手,建立起完善的行业应用解决方案,并面向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的客户形成有针对性的业务推广体系。在KA客户拓展方面,依托组织架构的调整,公司将业务团队与研发团队更加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提升信息传递效率的同时,也加深了研发团队对于行业客户实际使用场景的理解认知,并为给KA客户提供更加优质快速的服务奠定了基础。在报告期内,公司与中兴通讯、创维电子、南方电网、东华机械、邦德激光、保利长大等KA客户持续展开合作,进一步提升公司旗下产品在消费电子、基础设施、注塑设备、激光加工等行业中的使用效果。此外,凭借与哈尔滨锅炉、长江都市、山水比德、高佳科技、中国天辰等行业龙头企业的深度合作与技术共享,公司打磨形成了面向锅炉、建筑、景观等行业,以及流程工厂等领域的优秀行业应用解决方案。随着与众多KA客户合作紧密程度的不断加深,公司产品已有能力满足更多行业对于CAx产品的多元化需求。在泛行业中小企业客户拓展方面,公司则仍然将提升覆盖能力,织密销售网络作为发展方针。区别于往年,报告期内,公司在维持业务团队规模稳定的前提下,一方面借助商机管理、人员培训等手段,持续强化直销团队的销售能力,巩固了直销业务优势;另一方面则大力推动渠道经销网络的建设工作,借助渠道商提升公司产品在部分行业与区域的推广覆盖效果。报告期内,公司在广州、上海、北京、武汉、成都五大城市相继召开渠道伙伴加盟会,吸引众多志同道合的渠道商与公司建立合作关系,为公司未来的渠道销售发展,构建了广阔的空间。在这一过程中,逐步成熟的行业应用解决方案,则成为公司与渠道商建立合作的基石。公司将与渠道伙伴携手,赋能更多境内企业客户的设计制造全流程。2、境内教育业务积极响应国家“进一步加强科学教育、工程教育,加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为解决我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供人才支撑”的要求,公司在培养工业软件领域的贯通式人才方面开展了积极尝试。依靠多年经验积累,公司已有能力向包含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及基础教育在内的多类别客户提供有针对性的数字教育综合解决方案,以满足客户在软件、教材、课程、实训、赛事、人才认证等维度的多元化需求。与多方角色携手,公司建立起完善的教育生态,为培育未来客户、巩固行业壁垒带来深厚的促进作用。报告期内,适应政策环境所带来的资源占用,以及客户紧缩的经费预算状况,依然显著阻碍了公司教育业务的开拓,并最终导致了公司来自教育市场的营业收入出现下滑。面对客观的艰难处境,公司教育团队和衷共济,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未来客户的培育以及教育生态的建设当中。随着客户需求的逐步改善,公司将借由报告期内的工作成果,于教育市场再度实现突破。具体到工作成果上,在产学研结合方面,公司与国内顶尖学术力量进一步深度融合。报告期内,公司携手多家双一流高校,以自主三维几何建模引擎Overdrive为基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此外,公司连续第四年入选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并累计获批96项细分支持项目。人才培养方面,报告期内,公司在教育部第三期、第四期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当中,与全国150所院校联手获批266个子项。同时,公司作为教育部现场工程师项目合作企业,在报告期内共计入选国家级现场工程师项目2个,省级现场工程师项目10个。公司在链接学校与用人单位的同时,也为客户培育创造了机遇。教育信息化方面,公司积极拓宽旗下教学软件及数字资源的覆盖广度。报告期内,公司发布3款专业虚拟仿真软件以及2款教学识图软件,覆盖了建筑力学、环保设备、水利工程、环境工程等多个细分行业。此外,公司参与研发的仿真实验资源,已于报告期内面向全国免费开放,注册用户已突破13万。赛事支持方面,在基础教育领域,公司持续服务支持教育部白名单竞赛。报告期内,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近2万名中小学生参与到竞赛当中。在职高教领域,公司举办的各类竞赛,为近800所学校的6,600余名选手提供了展示职业技能与实践能力的机会与窗口。在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争夺赛中,公司为5个核心赛项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持。3、海外业务多年来,公司致力于打造中国工业软件民族品牌,并为世界工业的发展贡献中国方案。自2004年首开中国工业软件海外拓展先河起,公司已与全球800多家渠道合作伙伴开展深度合作,共同为9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140万用户提供产品和服务。历经20余年的国际化探索与发展,公司已逐步实现了“业务国际化—研发国际化—战略国际化”的升级。2024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全球经济环境和难以忽视的地缘政治风险,公司海外团队的韧性和适应能力得到了充分体现。报告期内,依托团队的不懈努力,公司在海外市场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主营业务收入增速达到28.77%,为公司整体的业绩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此外,公司贯彻国际化的发展方针,继续大力推动本地化战略落地。以海外本地化团队为基础,公司持续推进全球渠道网络的建设,以及海外品牌推广的探索,并在亚太、欧洲、美洲等地区市场的业务拓展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在本地化战略落地方面,通过海外本地化团队持续的扩张与优化,公司进一步加深了对于海外市场的认知与理解。区别于过往千篇一律的推广路径,公司开始针对不同地区市场的实际差异对症下药,逐步建立起更加契合海外客户及渠道合作伙伴需求的技术服务体系。此外,海外本地化团队的日趋完善,也为公司全球渠道网络的建设,以及海外品牌营销的强化,提供了必要的前置条件。报告期内,依托海外本地化团队的扩张以及对于合作模式的探索,公司与更多渠道合作伙伴建立起合作关系。全球范围内的渠道销售网络建设进程加快,使得公司对潜在业务机会的响应速度以及覆盖能力得到增强。此外,在渠道赋能体系优化方面公司同样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在市场推广、产品知识和销售技能等领域,公司竭尽所能,为渠道合作伙伴的市场开拓和客户服务能力提升创造了机会。在2024年9月召开的ZWorld2024中望全球生态大会上,公司吸引到了来自全球、超过200家海外核心渠道合作伙伴的参与。公司以大会作为平台,全面展示了在打造全球渠道体系、实现品牌推广方面的战略规划和发展路径,并就深化合作关系、提升品牌市场竞争力等议题,与广大渠道合作伙伴进行了交流与探讨。(二)研发进展综述2024年,公司持续深化“All-in-OneCAx一体化”战略布局,致力于打造贯穿设计、仿真、制造全流程的自主CAx一体化解决方案。通过聚焦几何建模引擎、三维参数化引擎等关键核心技术的体系化突破,公司持续攻坚CAx底层架构创新,并基于关键核心技术,对二维CAD、三维CAD/CAM、结构/电磁/流体仿真等All-in-OneCAx产品矩阵进行迭代优化,最终显著强化公司产品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报告期内,公司建立起核心技术攻关与产品迭代的双轮驱动机制,从而进一步完善了自主可控的中望CAx技术生态,为国产工业软件在复杂产品研发体系中的深度应用作出新的贡献。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推行由产品视角转向行业视角的新时期发展战略。通过组建AEC和MFG事业群,并实施管理层直管机制,公司构建起需求直达研发的快捷交互渠道。借助组织架构的升级,公司尽可能降低了研发团队与客户间的沟通成本,为中望行业解决方案的快速打磨以及广泛推广提供有力支持。1、2DCAD领域在产品研发方面,公司延续对于二维CAD产品品质的打磨雕琢。凭借多年以来在产品和技术维度上的深厚累积,公司进一步完善了产品基础功能,优化了产品使用效率。此外,在巩固二维CAD产品性价比高、兼容性好、性能优异等传统优势的同时,公司始终贯彻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坚持深耕行业用户典型应用场景。公司与众多生态伙伴一起,共同打造成熟的行业解决方案,并促使旗下二维CAD产品得到客户进一步的认可和好评。在报告期内,ZWCAD2025版本继续秉持“敢超越,更自由”的开发理念,对基础功能进行了全面的提升与突破。在维持常规图纸进行打开、平移和缩放等操作效率的同时,ZWCAD2025提升了三维图纸开图效率,并同时支持VIEWCUBE、三维小控件及多种视觉样式,从而强化了产品的三维图纸览图能力。此外,ZWCAD2025新提供三维可变块、STEP文件导入、工程视图等功能,实现了三维模型导入到二维工程图导出的流程闭环。ZWCAD2025在界面和交互等方面的优化,使得用户在界面操作、命令匹配以及多屏工作场景下的工作效率得到提升。同时ZWCAD2025还提升了文字编辑与显示、PDF导入、PDF底图、点云、OLE等重点功能的准确性和使用效率,从而满足用户愈加严苛的使用需求。在云产品方面,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对Cloud2D进行升级迭代,目前已支持在线轻量编辑、多人协同在线编辑、自定义在线审图、电子签章等功能,并端云协同能力方面有所增强。联合Cloud2D与ZWCAD系列产品,公司向客户提供了一套云端一体的协同设计模式,并覆盖客户包含设计、管理、看图在内的全场景应用需求。2、3DCAD领域2024年,公司将实现三维CAD产品性能的突破作为公司的重中之重,并最终取得积极成果。通过加大对三维CAD产品的研发投入和技术攻关力度,公司进一步夯实产品的基础建模能力,并大幅提升ZW3D的产品性能。此外,公司联合了多家典型行业头部客户,深度打磨包括连接器、压力容器、流程工厂等细分领域的行业解决方案,从而为客户的研发设计创新流程赋能,最终为客户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支持。凭借对于多个细分行业领域的深入打磨,ZW3D在通用机械、高科技电子、模具设计、家电等领域的产品竞争力持续增强,并开始进一步拓展至汽车、汽车零配件以及船舶等高端制造业当中。报告期内,公司深入理解客户场景,聚焦设计研发细节,深度改进了ZW3D的核心建模能力。同时,依托持续的技术攻坚,ZW3D的参数化稳定性、大装配设计支撑能力、大型工程制图以及机电液等跨领域协同能力都得到了显著提升。通过高强度的研发资源集中投入,ZW3D2025实现了较往年更为显著的性能提升,客户的设计使用体验也更加流畅、更加智能、更加全面、更加高效;在CAM能力方面,ZW3D2025进一步增强清根清角、二次开粗等能力,为生成更全面、更顺滑、更精确的刀轨提供了助力;同时在仿真组件领域,ZW3D在强化结构仿真分析能力的同时,新增了用于指导永磁体及输变电设备设计生产的电磁仿真分析以及用于电机客户快速评估设计方案的专业电机仿真;最后,ZW3D还强化了工程协同能力,由单机设计工具升级为多用户集成设计平台,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设计-仿真-加工与管理协同一体化,为企业的整体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了更多可能。3、CAE领域公司基于自主内核优势,不断提升前处理、网格划分以及各领域仿真能力和运行效率,并立足行业痛点,逐步为客户提供更为丰富的仿真分析行业解决方案以及更加准确的仿真计算结果。报告期内,公司了显著提升通用前后处理平台ZWMeshWorks的整体性能。相较于过往版本,ZWMeshWorks2025为客户提供了更为丰富多元的前处理功能,对于结构、电磁等物理场的仿真支持效果也得到进一步提升。除此之外,公司还对ZWMeshWorks的API接口体系进行了优化,给生态建设工作提供更大便利。在结构仿真领域,ZWSimStructural2025通过提升大规模并行能力,极大地扩展了可应用的仿真场景,并在电子和汽车等领域,形成了卓有成效的行业解决方案。在低频电磁领域,公司聚焦电力设备行业,以ZWSimMetas2025为底层平台,在变压器、高压开关等领域打磨形成了行业解决方案。在流体仿真领域,面向电子散热行业,公司新进发布了专用流体仿真软件PHOENICS2025。基于中望参数化建模能力,PHOENICS2025提供了面向电子散热仿真的智能元件等功能。此外,报告期内,公司旗下产品矩阵中还新增离散元仿真软件ZWSimDEM2025。该产品可用于制药、粉末冶金及工程机械等行业的颗粒运动仿真模拟。4、信创产品领域信创产品方面,公司基于Linux平台的CAD产品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通过持续完善API体系,精细打磨既有功能,不断强化产品在稳定性、兼容性和拓展性上的表现,公司进一步夯实了ZWCADLinux、ZW3DLinux等产品在CAD信创领域的性能优势。报告期内,ZWCADLinux全面升级了Lisp二次开发接口,大幅扩充了.NET接口数量,并深度优化了ZRX移植转换工具,提升了二次开发插件信创迁移的灵活性和迁移效率;ZW3DLinux则着力于对用户真实场景支撑能力的提升,有效实现了“零件建模—组件装配—工程制图—输出PDF/打印出图”完整工作流的支撑,同时新增适配了loogarch64架构CPU,进一步扩大信创生态适配链条。中望软件2024年度产品发布会现场(三)生态建设公司始终致力于与全球专业软件开发商及开发者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借助丰富的API接口和多元的二次开发工具,公司为国内外的开发者基于中望平台开发专业应用模块提供了支持,从而满足不同行业用户迥异的应用需求,推动工业软件生态体系的持续完善。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累计与国内外不同行业超过300家专业软件开发商及解决方案提供商展开合作,共发布了450余个行业应用解决方案,涵盖民建工程、勘察规划、能源电力、公路交通、工程算量、协同设计与管理等多个领域,强化了公司开拓和深入细分行业市场的能力。报告期内,公司不断完善“云+端”布局,打破传统设计工具的固有局限,为ISV伙伴开发跨平台、多终端的应用提供了可能。通过满足用户在不同设备上、不同应用场景下的使用需求,公司进一步强化了用户体验。与此同时,公司积极拥抱国产化生态,发布了基于HarmonyOSNEXT打造的ZWCAD鸿蒙原生应用。该产品充分利用鸿蒙系统的原生智能和互联特性,强化了多终端协同能力。此外,ZWCAD鸿蒙原生应用同样支持专业应用软件的移植与集成。公司期待与众多工业软件伙伴携手,共同开拓鸿蒙生态。公司始终坚持推进应用生态落地客户生产设计流程。基于客户的实际使用场景,公司与ISV伙伴共同开发针对不同行业的定制化解决方案,以满足客户的数字化转型需求。报告期内,在压力容器行业,公司充分发挥ZW3D的CAD/CAE/CAM/PLM数据同源以及完善的API接口优势,助力哈尔滨锅炉完成了研发设计、模拟仿真、生产制造一体化平台的建设工作,满足了集箱、蛇形管等核心部件的参数化建模和自动装配需求,并大幅提升其整体设计效率;在基建领域,公司继续与包括中国交建集团在内的国央企开展合作,通过以用促研、集成创新的方式,统筹适配50余款第三方应用及70余款客户自研插件,形成成熟的基建行业解决方案,成功弥补了公路桥梁、水工码头、疏浚航道等细分领域国产CAD专业应用的市场空缺。此外,公司还与工软数创共同牵头组建工软信创实验室,为信创生态伙伴提供适配验证、迁移工具和技术服务,进一步加速行业应用的跨系统迁移。公司将持续推进“中望平台+专业应用”行业解决方案在更多标杆客户的落地应用工作,为行业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和综合服务。报告期内,公司成功召开“ZWorld2024中望全球生态大会”。会上,公司与来自全球38个国家、涵盖生态伙伴、应用开发者、行业客户等全产业链的600多名业界代表一同探索构建工业软件产业生态的路径,共享行业资源与最新技术成果。京东方、三峡集团上海院、华阳国际,墨西哥Coconal公司,法国Sogelink公司等代表企业,在大会上分享了基于中望产品的数字化转型实践与创新发展经验,充分体现出公司在全球工业软件生态中的影响力与协同价值。公司凭借自身完备的自主核心技术、完善的生态体系以及广泛的客户资源,为国产工业软件生态的培育及成长提供了沃土。未来,公司将继续坚持以用户为中心,立足工程建造与工业制造场景,联合产业链上下游泛生态伙伴、战略客户,打造面向细分行业的全产业链数字化解决方案。ZWorld2024中望全球生态大会现场(四)品牌营销现阶段,尽管国内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开发商凭借旗下产品显著的性价比优势,以及深度契合客户场景的优质服务,持续扩大市场份额,但全球市场的主导地位还是由国际知名企业所占据。以充分发挥公司产品及服务优势、尽可能提升客户开拓效率为目标,公司近年来始终将品牌建设与营销推广工作视为公司发展战略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报告期内,公司正式发布“中望软件,推动工业可持续创新”的核心价值主张,明确品牌战略定位,坚持技术品牌打磨与国际生态影响力建设双轮驱动,加强品牌营销推广,通过多维度的品牌营销活动,公司巩固并进一步提升了在国内乃至全球工业软件领域的领先地位。针对国内市场,公司积极开展品牌建设与传播推广工作。报告期内,公司于广州顺利举办召开中望年度产品发布会。通过发布ZWCAD、ZW3D两款主力产品的年度版本,以及三维几何建模内核引擎Overdrive、几何约束求解引擎ZGS、参数化转换引擎IPX等CAx领域核心技术组件,公司全面、具体的展示出在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底层核心技术研发领域的丰硕成果。而中船动力、哈尔滨锅炉、山水比德等行业龙头客户于发布会现场分享的应用实践案例,更体现和验证了公司产品在复杂工业环境下广泛的适配能力与卓越的设计性能。除此之外,报告期内,公司还深入各个国内市场区域,参与举办数百场客户沙龙、行业峰会等品牌活动,将公司在产品价值与技术能力领域的优势全方位渗透到客户认知当中,进一步夯实公司行业领导者的品牌形象。面向海外市场,公司继续强化全渠道营销能力,与海外行业媒体和意见领袖建立起更为深入的合作关系,从而持续提升中望品牌在海外市场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报告期内,ZWCAD获得全球最大的软件评测平台G2.com颁发的最佳软件奖项,标志着公司产品在世界范围内逐步得到认可。与此同时,公司仍然贯彻积极参与展会的营销战略。通过参加包括德国汉诺威工业展、日本DMS工业设计及制造解决方案展览会、法国BIMWorld建筑展等二十余场行业展会,公司向世界展现出中望行业解决方案在助力工业企业实现可持续创新方面的巨大价值。此外,公司继续深入探索海外生态伙伴合作及用户培育工作。报告期内,公司在日本、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先后举办多场合作伙伴大会,并联合当地渠道合作商开展了数十场用户活动,为海外业务拓展提供了必要支持。2024汉诺威工博会中望软件董事长杜玉林在接受央视新闻记者采访(五)团队建设作为一家知识密集型企业,公司始终重视团队建设,加强人才引进、培养和发展。同时,公司持续推动企业文化落地,致力于营造良好的组织氛围,提升团队的作战力与凝聚力。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积极延揽高端人才,成功吸纳引进多位工业软件研发领域的领军人物,为公司未来进一步攻克技术难关、构筑产品性能壁垒提供了有力保障。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总人数增加至1,952人,其中硕士增至580人、博士增至43人,硕博比例同比增长3.7%,其中包括毕业于康奈尔大学、杜克大学、普渡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的优秀人才。高素质团队规模的持续增长,充分彰显出公司对优秀人才的强大吸引力。此外,公司同样着手引进拥有优异商机开拓能力和行业资源积累的业务精英,从而为公司直销与渠道管理体系的持续优化提供动力。他们不仅为公司带来丰富的行业经验与业务资源,更将成为公司长远发展的坚实力量。公司高度重视在职员工的培养与发展。一方面投入大量资源为各级员工提供优质的内外部培训机会,助力员工实现技能提升与职业发展。另一方面贯彻“尊重、信任、公正、包容、透明、成长”的用人理念,践行“以奋斗者为本”的企业文化,不拘一格降人才,大力提拔为公司发展作出贡献的年轻骨干成为管理者,实现员工与公司共同成长。报告期内,公司聘请世界知名管理咨询公司对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进行了全方位优化,并搭建起全新的岗职体系。通过完善的管理和专业双发展通道,公司为员工提供了清晰明确的职业发展指引。公司各部门结合任职资格标准,每年开展员工职级晋升申报工作,从而在促进员工能力水平提升的同时,为员工实现职业生涯发展提供助力。在战略规划与经营管理方面,公司与世界一流咨询公司开展合作,对公司的战略发展路径进行了全面梳理与精准定位。通过明确各部门的关键职责与任务、优化关键流程,公司为自身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面对外部竞争加剧和经济下行的挑战,公司围绕重点岗位,通过提升人效、加强内部管理和干部培养等措施,显著提升了团队的工作效率和整体执行力,为公司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报告期内,公司还逐步建立起公司-部门-员工三位一体的绩效管理体系。通过将公司层面的战略目标、部门层面的重点任务以及员工行为紧密关联,公司力求自上而下形成合力,进一步释放团队战斗力。未来,公司将继续优化团队结构,加强关键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提升员工的培训和发展机会,不断优化薪酬绩效管理体系,推动公司的持续发展。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