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深圳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深圳能源
- 企业英文名: Shenzhen Energy Group Co., Ltd.
- 实际控制人: 深圳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上市代码: 000027.SZ
- 注册资本: 475738.9916 万元
- 上市日期: 1993-09-03
- 大股东: 深圳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 持股比例: 43.91%
- 董秘: 周朝晖
- 董秘电话: 0755-83684138
- 所属行业: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 会计师事务所: 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陈子民、林启兴
- 律师事务所: 国浩律师(深圳)事务所
- 注册地址: 深圳市福田区福田街道金田路2026号能源大厦北塔楼9层、29-31层、34-41层
- 概念板块: 电力行业 广东板块 破净股 标准普尔 富时罗素 MSCI中国 深股通 中证500 融资融券 深成500 超超临界发电 绿色电力 碳交易 光伏建筑一体化 虚拟电厂 垃圾分类 氢能源 天然气 独角兽 PPP模式 充电桩 IPO受益 央国企改革 风能 太阳能 深圳特区 参股券商 创投 节能环保 新能源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广东
- 成立日期: 1993-08-21
- 组织形式: 地方国有企业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440300192241158P
- 法定代表人: 李英峰
- 董事长: 李英峰
- 电话: 0755-83680288,0755-83684138
- 传真: 0755-83680298
- 企业官网: www.sec.com.cn
- 企业邮箱: ir@sec.com.cn
- 办公地址: 深圳市福田区福田街道金田路2026号能源大厦北塔楼9层、29-31层、34-41层
- 邮编: 518033
- 主营业务: 从事的主要业务是各种常规能源和新能源的开发、生产、购销,以及城市固体废物处理、废水处理和城市燃气供应等
- 经营范围: 各种常规能源和新能源的开发、生产、购销;投资和经营能提高能源使用效益的高科技产业;投资和经营与能源相关的原材料的开发和运输、港口、码头和仓储工业等;经营和进出口本公司能源项目所需的成套设备、配套设备、机具和交通工具等;投资和经营与能源相配套的地产、房产业和租赁等产业;各种能源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管理和经营,以及与能源工程相关的人员培训、咨询及其他相关服务业务;环保技术开发、转让和服务;物业管理、自有物业租赁;在合法取得土地使用权范围内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从事信息系统运营维护,系统集成,软件开发的信息技术服务;计算机软硬件、电子产品、耗材、办公设备的销售与租赁;能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其他业务。
- 企业简介: 深圳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00027)成立于1991年6月,1993年9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是全国电力行业第一家在深圳上市的大型股份制企业,也是深圳市第一家上市的公用事业股份公司。2007年12月实现整体上市,开创了国内电力公司整体上市的先河。改革开放初期的深圳特区,经济飞速发展,电力需求急剧上升,“开三停四”成为常态,电力短缺成为制约特区发展的最严重问题。带着解决特区电力短缺难题、助力特区经济发展的使命,深圳能源集团应运而生。三十多年来,深圳能源集团紧紧把握时代脉搏,科学选定战略方向,坚持“安全至上、成本领先、效益为本、环境友好”的经营理念,强化“清简务本、行必责实”的工作作风,全力打造“责任能源、实力能源、环保能源、和谐能源”,长期保持有效增长、创造行业领先。深圳能源集团以深圳为大本营,立足珠三角,布局全国,并成功走向海外,实现了从区域性企业向全国性跨国型企业的转型;审时度势,先行先试,携手电力管理理念率先进军垃圾发电行业,牢牢把握能源变革机遇,风光水齐发,构建起多元化的产业体系,实现了从单一发电企业向综合能源服务企业的转型,产业遍布全国27个省(区、市)以及海外加纳、越南、巴新等地的国际化综合性能源企业。栉风沐雨期,玉汝于成时。在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深圳能源集团建成了深圳第一座大型火力发电厂妈湾电厂,接收了全国第一个BOT电厂沙角B电厂,建成了华南第一座超超临界燃煤电厂河源电厂,建成了全国第一座欧盟标准垃圾焚烧发电厂南山环保电厂,建成了中国在非洲投资的第一个电厂加纳燃机电厂。集团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国家质量标杆奖、保尔森可持续发展奖大奖、加纳最佳能源及电力行业外资企业奖、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奖、深圳市市长质量奖、能源企业全球竞争力500强、中国企业500强、全球新型城镇化建设新能源示范企业、改革开放40周年广东省优秀企业、广东省脱贫攻坚工作突出贡献集体、广东省环境保护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集团股票纳入MSCI和富时罗素全球指数体系。展望“十四五”新征程,深圳能源聚焦“双碳”目标及重大能源革命使命,坚持低碳清洁能源和生态环境治理,着力构建以低碳电力、生态环保、综合燃气、数智服务为核心业务,创新驱动、资本驱动为核心驱动力的“四核双驱”产业体系,致力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清洁能源与生态环保综合服务商。电力板块,控股装机容量达1800.58万千瓦,其中:煤电装机663.40万千瓦,气电装机472.30万千瓦,可再生能源(风电、光伏、水电、垃圾焚烧)装机664.88万千瓦。非煤能源装机占比63.15%,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36.92%。所属燃煤电厂所有机组均实现烟气超低排放,指标实测值远优于国家标准,达到天然气电厂排放标准。环保板块,已在广东、广西、湖北、福建、河北、山东、辽宁等省份建成投产固废处理项目34个,投产(含试生产)垃圾日处理能力达到4.39万吨,固废处理规模排名全国第4。环保业务已拓展至环卫、餐厨、工业废水、污泥处理等领域。在深项目垃圾日处理量1.63万吨,助力深圳市在全国超大型城市中率先实现生活垃圾零填埋。具备固废处理研发、设计、设备制造、投资、建设、运营全过程产业链能力,主编参编60%的城市固废处理国家标准,项目单体规模全球领先,排放指标领先欧盟,创造了行业最优的“深圳标准”。燃气板块,经营惠州、潮州、浙江舟山、河北赵县、新疆克州、湖南湘乡等城市燃气供应,控股7家城市燃气公司和1家燃气增值业务公司,拥有居民用户数近68万户,工商业用户数6349户,燃气管网5312公里。积极向燃气行业上下游拓展,成功开展LNG自主国际采购,建设运营天然气高中压管网,参股3家LNG接收站和1家高压支线管网公司。2023年上半年天然气销售气量7.68亿立方米。综合能源板块,集团致力于构建新质新形态的综合能源体系,以数字化、智能化信息系统为基础,坚持多产业协同,将电、气、热(冷)、氢等多种类型能源系统有机耦合,充分发挥不同能源形式的互补特性和协同效应,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和能源系统综合能效水平,降低全口径总碳排放量。重点服务的场景包括楼宇、园区等重要用能载体,未来向区域级甚至跨区域级综合能源服务发展,真正为终端用能主体提供高效、低碳的能源服务,在价值创造的过程中与用户共享能源转型发展的红利。海外板块,集团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较早实现“走出去”。目前已在加纳、越南、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地开展电厂投资建设运营。2008年在非洲建设运营加纳燃机电厂,是第一家到非洲运营电厂的中国企业;2017年中标巴布亚新几内亚拉姆二期180兆瓦水电项目;越南正胜风电项目装机容量5万千瓦,2021年10月投入商业运行。未来集团将充分利用在可再生能源、垃圾发电、燃机发电领域的技术和管理优势,力争实现优势产业在东南亚、非洲、南美以及中东南欧区域延伸,为上述国家和人民的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助力。新时代,新征程,深圳能源将继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顶层设计谋划长远,勠力同心绘就蓝图,以更自信的姿态立足湾区,以更坚实的步伐迈向全国,以更昂扬的斗志拥抱世界,为实现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能源与环保综合服务商而努力奋斗。
- 商业规划: (一)公司主要业务概述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是各种常规能源和新能源的开发、生产、购销,以及城市固体废物处理、废水处理和城市燃气供应等。2024年是公司实现“十四五”规划任务目标的关键一年,公司适应经济环境新常态,聚焦“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以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清洁能源与生态环保综合服务商为发展目标,深入构建低碳电力、生态环保、综合燃气、数智服务“四核业务”梯次化发展格局。2024年,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在各界股东的大力支持下,公司董事会带领全体员工,迎难而上,圆满完成了年度生产经营任务: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12.14亿元;归母净利润20.05亿元,其中低碳电力业务实现归母净利润16.30亿元(包括煤电业务4.90亿元、气电业务1.70亿元、水电业务1.22亿元、风电业务6.49亿元、光伏发电业务1.99亿元),生态环保业务实现归母净利润4.91亿元,综合燃气业务实现归母净利润2.60亿元。1.低碳电力2024年,公司新投产装机容量共459.64万千瓦,其中:天然气发电新增383.74万千瓦;风力发电新增13万千瓦;光伏发电新增83.70万千瓦;垃圾发电新增8.70万千瓦;燃煤发电减少29.50万千瓦,主要因妈湾电厂升级改造煤电环保替代及升级改造气电。截至2024年底,公司可控机组发电装机容量为2,372.90万千瓦,其中燃煤发电机组装机容量为601.90万千瓦,包括在珠三角地区的452万千瓦以及新疆、河北、内蒙古地区的149.90万千瓦,占比25.37%;天然气发电机组装机容量为905.14万千瓦,包括在广东省的849.14万千瓦及实施“走出去”战略在西非加纳投资发电的56万千瓦,占比38.14%;水力发电机组装机容量为101.30万千瓦,主要分布在浙江、福建、四川、广西和云南地区,占比4.27%;风力发电机组装机容量为382.95万千瓦,占比16.14%;光伏发电装机容量为265.31万千瓦,占比11.18%;垃圾发电机组装机容量为116.30万千瓦,占比4.90%。截至2024年底,公司清洁能源装机占比74.63%,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36.49%,所属燃煤电厂所有机组均实现烟气超低排放,指标实测值优于国家标准。2.生态环保2024年,公司海外成功拓展环保业务,签订哈萨克斯坦项目框架协议;国内中标肇庆封开县绿色循环产业特许经营项目;深耕环卫一体化发展,成功取得深圳光明区后端清运、光明区马田街道环卫一体化、福田区福保街道清运、五常市乡镇生活垃圾收转运服务等9个环卫项目;获取深圳坪山厨余、龙岗果蔬、南山厨余处理等3个厨余项目;成功中标深圳罗湖玉龙填埋场环境修复工程;稳步获取了乐清生产运营技术咨询、上饶生产运营技术咨询及生产信息系统维护服务等轻资产业务。此外,为深化战略布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公司所属环保公司于2024年底在深圳联合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引战,并最终于2025年3月成功引入5家国内头部投资机构作为战略投资者,募集资金人民币50亿元,为公司发展生态环保业务注入重要的战略资源和资金支持。截至2024年底,公司已在广东、广西、湖北、福建、河北、山东、辽宁等省份建成投产固废处理厂42座(含厨余项目),业务已拓展至环卫、餐厨、工业废水、污泥处理、建筑垃圾资源回收等领域,投产的综合固废日处理能力达到50,515吨(其中餐厨、生物质、污泥、建筑垃圾等日处理能力达到7,565吨),较2023年底增加6,240吨/日,增幅为14.09%,2024年累计完成垃圾处理量1,398.23万吨,同比增长7.79%;另有多个固废处理项目在建或已核准,年末在建和已核准项目综合固废日处理能力为16,905吨(其中餐厨厨余、污泥日处理能力为905吨)。在深项目垃圾日处理能力16,300吨,助力深圳在全国超大型城市中率先实现生活垃圾零填埋。公司具备固废处理研发、设计、设备制造、投资、建设、运营全过程产业链能力,主编参编城市固废处理国家、行业、地方、团体标准71部,项目单体规模全球领先,排放指标领先欧盟,创造了行业最优的“深圳标准”。3.综合燃气2024年,公司进一步夯实城市燃气、城市高压管网、LNG接收站和天然气贸易业务上中下游全产业布局,产业协同和规模效应进一步体现。全年抓住国际LNG采购窗口,采购具有价格优势的国际LNG现货7船;重大项目实现突破,完成了潮州港华燃气的整合接收及库尔勒燃气公司股权竞拍。截至2024年底,公司经营广东惠州、潮州、新疆巴州、克州、浙江舟山、河北赵县、湖南湘乡等城市燃气供应,控股8家城市燃气公司、1家燃气增值业务公司、1家天然气贸易公司和2家综合能源公司,参股3家LNG接收站、1家LNG销售公司和1家高压支线管网公司,居民用户近113万户,工商业用户近2.3万户,燃气管网7,718公里。2024年,公司燃气板块实现销售气量33.45亿标准立方米,同比增长51.91%。4.数智服务2024年,公司完成数智化工作体系规划设计,为今后数字化转型发展锚定方向;深入研究推进数智业务板块整合,为支撑公司战略转型、打造第二增长曲线搭建好平台;积极提升业务系统信息化、智慧化水平,正式上线运行司库系统;大力推进火电智能电厂建设,妈湾、东部、光明等电厂相关系统模块上线。科技研发成果丰硕,年度发明专利获取量创历史新高,全年共获得各类知识产权309件,其中专利授权248件、登记软件著作权59件、注册商标2件;全年开展信息化项目244项,总计完成投入1.29亿元,较上年增长37.9%。高水平承办2024能源绿色发展大会和国际数字能源展,为行业未来发展、地方经济带动和公司战略定向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方案。(二)公司经营情况1.装机容量情况注:因妈湾电厂升级改造煤电环保替代及升级改造气电,报告期内燃煤发电装机减少32万千瓦。2.电量电价情况3.发电效率情况4.电力市场化交易情况5.主要生产经营信息6.公司售电业务情况公司所属售电公司成立于2015年9月,是广东省首批获准开展电力市场化交易售电公司。作为公司统一的电力市场化平台,售电公司统筹公司市场化电力的营销业务,以购售电为核心业务,同时积极拓展电力增值服务,包括电力需求侧管理、合同能源管理、综合节能及用能咨询服务、基于互联网的电力用户服务等。2024年,售电公司代理广东省内用户购电量133.3亿千瓦时,同比减少17.72%;代理公司广东省内控股子公司电量116.7亿千瓦时,占公司广东省内控股子公司上网电量比重为43.77%。相关数据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7.涉及到新能源发电业务2024年,公司紧抓配套外送通道及消纳条件好的项目资源,维持好开发基本盘,通过传统申报、竞争性配置、联合开发等多种形式,新增核准或备案新能源项目27个,容量合计219.67万千瓦,新能源制氢、海上风电、陆上风电、分布式光伏等多形式多概念项目均有斩获,主要包括汕尾红海湾六50万千瓦海上风电、涿鹿县武家沟镇65万千瓦风电、赤峰林西50万千瓦风电制氢一体化、鄂托克前旗风光制氢一体化合成绿氨25万千瓦光伏发电、田阳玉凤5万千瓦风电场二期、库尔勒4.95万千瓦分散式风电及湖南怀化国际陆港经济开发区1.8万千瓦分布式光伏发电等项目。未来公司将顺应能源发展趋势,积极适应电力体制的变革,加快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持续做好绿电绿证销售工作,加快建设碳资产管理信息平台;积极探索新能源与绿氢绿氨等产业协同发展;积极研究海上能源岛、海洋牧场等应用场景,为深度挖掘海洋能源资源做好技术储备,推动公司新能源产业发展壮大。1、概述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4,121,360.88万元,同比增长1.75%,主要由于燃气板块开拓外部客户,燃气贸易销售收入同比上升。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成本3,311,108.53万元,同比增长5.55%,增幅高于营业收入,主要由于本年度公司广东省内燃煤、燃机电厂电价下降幅度大于燃料价格下降幅度。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34,230.75万元,同比增长11.94%,主要由于报告期内加大研发项目投入力度。报告期内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减少额419,766.12万元,同比减少235.68%,主要由于报告期内债券发行规模减小,本期自有资金投入建设比重增加。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