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上市企业 / 湖南裕能新能源电池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湖南裕能 - 301358.SZ

湖南裕能新能源电池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日期
2023-02-09
上市交易所
深圳证券交易所
保荐机构
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英文名
Hunan Yuneng New Energy Battery Material Co.,Ltd.
成立日期
2016-06-23
注册地
湖南
所在行业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上市信息
企业简称
湖南裕能
股票代码
301358.SZ
上市日期
2023-02-09
大股东
湘潭电化集团有限公司
持股比例
10.11 %
董秘
汪咏梅
董秘电话
0731-58270060
所在行业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会计师事务所
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注册会计师
李剑;彭亚敏
律师事务所
国浩律师(长沙)事务所
企业基本信息
企业全称
湖南裕能新能源电池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代码
91430300MA4L54TU10
组织形式
地方国有企业
注册地
湖南
成立日期
2016-06-23
法定代表人
谭新乔
董事长
谭新乔
企业电话
0731-58270060
企业传真
0731-58270078
邮编
411100
企业邮箱
dsh@hunanyuneng.com
企业官网
办公地址
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区鹤岭镇日丽路18号
企业简介

主营业务: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

经营范围:一般项目:电子专用材料研发;电子专用材料制造;电子专用材料销售;货物进出口(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湖南裕能新能源电池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主要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供应商,专注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

公司的主要产品包括磷酸铁锂、三元材料等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目前以磷酸铁锂为主,主要应用于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等锂离子电池的制造,最终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储能等领域。

目前,公司在湖南省湘潭市、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市、四川省遂宁市、贵州省福泉市、云南省安宁市设有五个生产基地。

商业规划

(一)所属行业发展情况公司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

全球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市场快速发展,带动公司所处的锂电池正极材料持续增长,以公司主要产品磷酸盐正极材料为例,相关产业链情况如下所示:注:资料来自GGII和公开资料整理。

1、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行业在全球加速推进能源结构转型、积极落实“双碳”战略目标的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和构建绿色经济体系的关键抓手,正迎来快速发展期。

根据GGII数据,2025年1-6月全球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877.6万辆,同比增长29%,展现出稳健的发展势头。

在促消费政策、车型供给丰富、电池技术创新、充电基础设施网络日趋完善和智能化水平提升等因素的共同推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呈现蓬勃发展的趋势。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2025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696.8万辆和693.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1.4%和40.3%,渗透率达44.3%,继续领跑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出口方面,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长迅速,达到106万辆,同比增长75.2%,加速向全球市场渗透。

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增长,动力电池市场需求也显著提升。

根据GGII数据,2025年1-6月我国动力电池出货量477GWh,同比增长49%;其中,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出货量372GWh,同比增长68%,占动力电池出货量比例为78%。

海外新能源汽车市场对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的接受度正在快速提升,大众、福特等国际车企纷纷加大磷酸铁锂电池车型布局,磷酸铁锂动力电池成为全球动力电池技术路线的重要变革方向。

随着技术进步和创新,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充放电倍率及安全可靠性等指标持续提升,其应用场景已逐渐拓展至工程机械、船舶、航空器、智能机器人等新兴领域,将为动力电池带来更多的市场需求。

2、储能行业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深刻变革和低碳转型的持续推进,全球传统能源向新能源、可再生能源转化趋势明显,逐步构建以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为主的新型电力系统,有力激发全球储能市场需求。

根据GGII数据,2025年上半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279GWh,同比增长约123%,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我国新型储能产业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推动行业向高质量、市场化方向发展,产业化进程全面提速。

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5年上半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9,491万千瓦,较2024年底增长约29%。

受益于储能产业的快速发展,储能电池出货量实现强劲增长。

根据GGII数据,2025年上半年我国储能电池出货量265GWh,同比增长128%,磷酸铁锂储能电池已成为电化学储能的主流路线。

国际市场方面,随着海外大型储能电站、工商业储能等应用领域的需求攀升,有力驱动磷酸铁锂储能电池海外需求持续增长。

储能电池系统相关技术的不断革新以及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催生更丰富的新业态,激发更多元的新需求,特别是数据中心的算力及电力需求大幅提升,将进一步促使全球储能市场保持快速增长。

3、正极材料行业2025年上半年,正极材料行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磷酸铁锂成为核心驱动力。

根据GGII数据,2025年1-6月中国正极材料出货量210万吨,同比增长53%;其中,磷酸铁锂出货量为161万吨,同比增长68%,占正极材料总出货量比例77%。

磷酸铁锂凭借更高的性价比和安全优势,在动力电池及储能领域持续扩大市场份额。

同时,随着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在能量密度、压实密度、倍率性能等性能方面显著提升,有效支撑快充电池和大容量储能电池等应用需求,进一步巩固了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市场地位。

4、锂电池回收行业在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和电化学储能装机规模持续攀升,以及电池回收技术快速进步的背景下,资源循环利用体系逐步成为支撑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柱。

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即将进入规模化退役阶段,锂电池回收行业也将迎来发展的机遇期。

在政策端,我国支持电池回收行业健康发展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

2025年2月,国务院审议通过了《健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行动方案》,将着力构建规范、安全、高效的回收利用体系,引领锂电池回收行业向规范化高质量发展。

(二)主要业务公司是国内主要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供应商,专注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

2025年1-6月,公司磷酸盐正极材料出货量实现48.08万吨,出货量自2020年以来稳居行业第一。

(三)主要产品及其用途公司的主要产品包括磷酸铁锂等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主要应用于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等锂离子电池的制造,最终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储能等领域。

公司通过持续的研发资源投入,在研发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技术成果转化经验并加快产业化落地,在提高自主研发能力的同时,也注重研发效率和效益的优化。

在产品开发和推广过程中,公司坚持产品研发以客户需求以及市场应用为导向,精准把握市场需求,加快产品迭代升级,与大量优质客户和供应商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公司磷酸盐正极材料产品特点如下:1、高能量密度:通过级配理论的应用,以及加工工艺的优化,再结合低杂质含量和高铁磷比前驱体的技术优势,产品压实密度和充放电容量不断提高,进而实现产品能量密度提升;2、高稳定性:公司团队有深厚的正极材料行业质量管控经验,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通过原材料、新技术和新设备在工艺中的应用和改进,以及质量管理体系的优化,使产品的稳定性控制水平得到不断提升和完善;3、高性价比:公司通过一体化布局、工艺优化、持续创新等措施,在有竞争力优势区域进行基地布局,在产品性能和品质稳定性实现提升的同时,严控生产成本,提高产品性价比;4、长循环寿命:公司产品在原有一次粒径均匀、结晶度高等技术优势的基础上,通过二烧工艺技术、优化碳包覆工艺和粒径分布控制技术,产品循环性能进一步提升;5、低温性能优异:公司产品主要通过前驱体、碳源配方和掺杂工艺的优化,以及产品一次粒径大小的控制等技术,有效保障了产品的功率及能效性能。

尤其是二烧工艺技术的应用,公司产品在一次粒径降低的同时,碳包覆和掺杂效果大幅提升,低温性能表现优异,在动力电池应用中体现为高功率性能,储能电池应用中体现为高能效性能和长循环性能。

(四)经营模式1、盈利模式公司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产品升级、工艺改进等方式,不断优化磷酸盐正极材料等产品的性能,通过提供高质量、高性价比的产品以获取销售收入,同时加强库存管理、采购、技术、工艺、设备等多个关键环节的管理,结合一体化布局进行多维度降本,盈利主要来自于磷酸盐正极材料等产品的销售收入与成本费用之间的差额。

2、采购模式公司采购的原材料主要包括碳酸锂等。

公司按照供应商管理程序形成合格供方名录,根据地理优势、原材料品质、供应商规模、商务条款等因素综合考虑,在合格供应商中决定具体供应商,在强化供应链管理的同时,发挥公司集中采购优势。

公司采购流程包括采购准备、采购申请审批、采购订货、采购产品到货验收等环节。

公司根据原材料市场供需情况及价格变化趋势,采取灵活的采购策略和库存管理模式,进一步降低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

3、生产模式公司主要实行计划和订单生产相结合的生产模式,依托自身生产能力自主生产。

公司根据当期的运营和销售情况及未来预计需求制定生产计划。

此外,公司也会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客户的订单情况对具体生产安排进行灵活调整。

4、销售模式公司采用直销销售模式,拥有广泛高效的营销体系和优质客户基础,下游客户覆盖众多知名锂电池企业。

公司在接触到意向客户之后,一般会经过技术交流、样品认证、合同签署、发货回款等流程。

公司与下游客户合作稳定。

由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的关键材料之一,其产品性能直接影响锂离子电池的性能。

锂离子电池厂商需要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供应商进行严格的筛选,以便最大程度确保锂离子电池的产品性能和质量,且上述合作关系达成后通常较为稳定。

(五)主要业绩驱动因素1、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市场持续增长随着绿色低碳交通体系的逐步建立,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提升,销量不断增长。

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驱动下实现显著提升,下游需求保持增长态势。

与此同时,伴随全球清洁能源转型逐步推进,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进一步拉动储能电池市场需求快速增长,推动储能行业进入高速增长阶段。

在下游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市场需求攀升的带动下,公司磷酸盐正极材料出货量实现持续增长。

2、公司市场竞争力的持续提升公司坚持“资源-前驱体-正极材料-循环回收”产业一体化发展思路,布局产业链多个重要环节,并从研发创新、经营管理到市场拓展等多个维度,持续提升公司市场竞争力。

公司始终紧跟行业发展前沿趋势,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加强研发工作,自主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实力不断增强,推动产品持续迭代升级,多项新产品取得客户高度认可,进一步夯实差异化市场竞争优势。

公司产品凭借高能量密度、高稳定性、高性价比、长循环寿命、低温性能优异等优点,赢得众多下游知名客户的广泛认可与信赖,与客户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为公司稳健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概述2025年上半年,受益于政策引导、技术创新等多重驱动,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屡创新高,储能行业保持强劲增长,新能源已成为我国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带动上游磷酸盐正极材料市场需求显著提升。

报告期内,磷酸盐正极材料行业的创新研发取得了较大发展,应用场景得到不断拓展。

与此同时,磷酸盐正极材料行业竞争仍然激烈,伴随行业降本压力向上游传导和原材料碳酸锂价格波动,行业整体盈利水平继续承压。

面对不确定性交织的外部环境,公司在董事长的带领下,全体员工齐心协力,聚焦主业发展,持续以创新为驱动,推动产品升级与技术迭代,深入推进一体化布局,着力推动稳质量、增效能工作,积极应对市场多重挑战,公司产品市场占有率自2020年开始连续多年稳居行业之首。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磷酸盐正极材料销量48.08万吨,同比增长55.38%;实现营业收入1,435,777.71万元,同比增长33.1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516.75万元,同比下降21.59%。

报告期内,公司开展的重点工作如下:(一)深耕核心技术,创新引领发展历经多年技术深耕,公司凭借核心技术和自主创新能力,构建了行业领先的磷酸盐正极材料及磷酸铁前驱体生产工艺。

在产品创新方面,公司持续强化技术优势,注重产品压实密度、循环寿命、低温性能等方面的提升与开发,推动产品的差异化、高端化迭代。

报告期内,CN-5系列、YN-9系列等新产品销量进一步增长,合计销售约19.34万吨,在公司产品销量占比中达到约40%,有效满足下游客户对快充、大容量、长循环、高安全电池等应用需求。

公司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积极参与起草国家标准,并不断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储备。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及子公司已累计获得授权专利126项,其中包括56项发明专利和70项实用新型专利,逐步构建更加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同时,公司积极开展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等前沿新材料研发,持续丰富产品布局和完善技术储备。

(二)深化产业链布局,稳步开拓国际版图公司深入推进一体化战略,逐步完善从上游磷矿资源到电池回收利用端的产业布局,持续提升供应链韧性,增强风险抵御能力。

报告期内,公司全力推进磷矿开采进度,以加快实现上游资源自给。

未来磷矿稳定出矿后,将与现有磷化工产能形成深度协同,保障公司生产所需的磷酸稳定供应。

在前驱体环节,公司保持100%自供率基础上,持续探索工艺改造,筑牢成本及品质优势。

在磷酸盐正极材料环节,根据市场需求,有序推动高端产能建设,巩固规模效应和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

在循环回收端,公司正在推进电池拆解回收利用项目建设,提升资源循环利用率,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当前海外市场对磷酸盐正极材料的需求正迅速崛起,为满足海外市场需求,加快形成国内国际业务双循环,公司坚定不移地走全球化发展道路。

目前,公司正稳步推进西班牙年产5万吨锂电池正极材料项目环评审批工作,同时积极开展马来西亚年产9万吨锂电池正极材料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

(三)把握客户核心需求,精细管理提升效能公司紧盯行业发展动向,把握客户核心需求,加深优质客户合作关系,促进客户结构、产品结构持续优化。

报告期内,公司产销量实现同比提升,其中CN-5系列、YN-9系列等新产品销量同比显著增长;面对储能市场的强劲需求,公司应用在储能端的产品销量占比约39%,行业龙头地位进一步巩固。

面对日益加剧的行业竞争,公司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强化绩效牵引作用,着力推动稳质量、增效能工作开展。

结合细化的绩效考核目标,公司全面从严管理采购、生产制造、产品检测、销售等环节,确保公司各项经营决策高效执行,持续提升公司运营效率,为公司应对行业挑战提供有力支撑。

(四)人才强企,赋能高质量发展公司始终将人才视为发展的核心资源,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构建了完善的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

通过“内培外引”相结合的方式,公司建立了覆盖“选、育、用、留”人才管理体系。

为激发人才活力,公司实施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体系,并结合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等方式,将员工利益与企业长远发展紧密结合。

同时,公司持续优化培训体系和晋升通道,提升员工专业技能与归属感,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发展进程

2016年6月19日,广州力辉、湘潭电化、两型弘申一号、文宇、智越韶瀚、湘潭天易、津晟投资签署《合资协议书》,约定共同设立裕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0.00万元,其中广州力辉以非货币财产(磷酸铁锂专有生产技术)出资3,000.00万元,以货币出资1,000.00万元,其余各方均为货币出资。

2016年9月9日,广州力辉与裕能有限签署磷酸铁锂专有生产技术《资料移交清单》,将磷酸铁锂专有生产技术相关资料交付至裕能有限。

因涉及国有股东出资,湘潭市国资委出具了《关于同意湘潭电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入股湖南裕能新能源电池材料有限公司的批复》(潭国资〔2016〕99号),同意对湘潭电化与广州力辉、两型弘申一号、智越韶瀚、津晟投资、湘潭天易、文宇共同设立裕能有限事宜进行报备。

针对广州力辉用于出资的技术,四达评估出具了《广州力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磷酸铁锂”生产技术评估项目资产评估报告书》(湘四达评报字(2016)第004号)。

经评估,广州力辉用于出资技术的评估值为3,139万元。

磷酸铁锂是裕能有限的主要经营产品,“磷酸铁锂”生产技术与裕能有限主营业务具有较大的关联性,对裕能有限早期的技术导入起到了重要作用。

鉴于四达评估在出具评估报告时不具备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资格,谨慎起见,发行人聘请汇誉中证评估对四达评估本次出具的评估报告进行了复核。

2021年8月24日,汇誉中证评估出具了《关于<广州力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磷酸铁锂”生产技术资产评估报告>的专项复核报告》(汇誉中证评复字[2021]第0003号)。

经复核,广州力辉拟作价出资的“磷酸铁锂”生产技术成果的评估结果合理,评估报告的评估结论能够反映评估对象于评估基准日的市场价值。

2016年6月20日,全体股东共同签署了《湖南裕能新能源电池材料有限公司章程》。

2016年6月23日,裕能有限取得湘潭市工商局核发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91430300MA4L54TU10的《营业执照》,裕能有限成立。

2020年10月,裕能有限召开董事会,同意以2020年8月31日为基准日整体变更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名称变更为“湖南裕能新能源电池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根据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湖南分所于2020年10月31日出具的《审计报告》(天健湘审〔2020〕1347号),截至2020年8月31日,裕能有限经审计的母公司口径净资产为596,294,519.44元。

发行人为此次整体变更聘请了评估机构进行评估,并由汇誉中证评估进行了追溯性评估,汇誉中证评估出具了《湖南裕能新能源电池材料有限公司拟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涉及的公司净资产市场价值追溯性资产评估报告》(汇誉中证评报字[2021]0013号),经初始评估及追溯性评估确认的净资产评估值均不低于发行人经审计净资产。

2020年11月3日,公司全体股东签署了《湖南裕能新能源电池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协议》。

2020年11月3日,公司召开创立大会暨第一次股东大会,全体股东一致同意裕能有限以经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湖南分所审计的截至2020年8月31日的母公司净资产596,294,519.44元为基础,折为股份公司总股本299,230,700股,其余计入资本公积。

2020年11月3日,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湖南分所出具了《验资报告》(天健湘验[2020]58号)。

经审验,截至2020年11月3日,公司已收到全体出资者以所拥有的截至2020年8月31日裕能有限经审计的母公司净资产596,294,519.44元,并将上述净资产折合实收股本299,230,700.00元,资本公积297,063,819.44元。

2020年11月20日,公司取得了湘潭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颁发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91430300MA4L54TU10的《营业执照》。

2020年12月9日,湖南裕能及其原股东与新股东宁德时代、比亚迪等签署《湖南裕能新能源电池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之增资协议》,约定新增注册资本26,870.9170万元。

其中,宁德时代认缴5,984.6140万股;比亚迪认缴2,992.3070万股;湖南裕富认缴4,489.0590万股;湖南裕升认缴310.9007万股;湖南裕瑞认缴201.9807万股;湖南裕创认缴243.2746万股;湖南裕广认缴246.5661万股;湖南裕璞认缴253.4484万股;通招日照认缴1,196.9228万股;尚颀祺能认缴1,496.1535万股;振湘国投认缴598.4614万股;长江晨道认缴598.4614万股;创启开盈认缴29.9231万股;刘志奇认缴748.0768万股,出资方式均为货币。

同时,电化集团认缴3,815.1914万股;南宁楚达认缴2,244.2303万股;津晟新材料认缴1,196.9228万股;靖西源聚认缴224.4230万股,上述4名股东以合计所持靖西新能源100%股权认缴湖南裕能新增注册资本。

参与本次增资的股东中,宁德时代、比亚迪、尚颀祺能、通招日照、刘志奇、振湘国投、创启开盈系看好发行人及其所处行业的良好发展前景,因此决定投资入股;湖南裕富、湖南裕升、湖南裕璞、湖南裕广、湖南裕创、湖南裕瑞系发行人的员工持股平台,通过本次增资实现与公司发展的深度绑定;靖西源聚、南宁楚达、电化集团、津晟新材料系广西裕宁原股东,系看好发行人及其所处行业的良好发展前景,因此决定以所持广西裕宁股权参与本次增资。

2020年12月9日,湖南裕能召开股东大会,会议审议通过了增资扩股方案,除电化集团、南宁楚达、津晟新材料及靖西源聚外,其余股东均为货币出资。

本次增资后,公司注册资本变更为56,793.99万元。

截至评估基准日2020年8月31日,湖南裕能股东全部权益价值经评估为100,538.00万元,靖西新能源股东全部权益价值经评估为25,081.00万元。

湖南裕能全体股东在《湖南裕能新能源电池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之增资协议》中对本次增资湖南裕能投前估值参考评估结果确定为100,000.00万元,对靖西新能源100%股权参考评估结果作价为25,000.00万元。

2021年8月24日,汇誉中证评估出具了《湖南裕能新能源电池材料有限公司拟增资扩股涉及的公司股东全部权益市场价值追溯性资产评估报告》(汇誉中证评报字[2021]第0014号)以及《湘潭电化集团有限公司拟以股权出资涉及的靖西湘潭电化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股东全部权益市场价值追溯性资产评估报告》(汇誉中证评报字[2021]第0015号),确定截至评估基准日2020年8月31日,湖南裕能股东全部权益的评估值为101,049.00万元,靖西新能源股东全部权益的评估值为25,172.00万元。

2020年12月4日,湘潭市国资委向电化集团出具了《关于同意以靖西新能源公司国有股权权益增资裕能新能源公司的批复》(潭国资〔2020〕253号),同意对湖南裕能、靖西新能源的净资产评估结果予以备案,同意电化集团会同靖西新能源的其他股东将靖西新能源整体注入湖南裕能。

2021年1月4日,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湖南分所针对本次增资出具了《验资报告》(天健湘验[2021]1号),经审验,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已收到股权出资方以所持靖西新能源100%股权认缴新增注册资本(实收股本)合计人民币74,807,675.00元,计入资本公积175,192,325.00元;收到货币出资方以货币认缴新增注册资本(实收股本)合计人民币193,901,495.00元,计入资本公积454,098,505.00元,发行人变更后的注册资本即累计实收股本人民币567,939,87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