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安达维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北京安达维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安达维尔
  • 企业英文名: Beijing Andawell Science&Technology Co., Ltd.
  • 实际控制人: 赵子安
  • 上市代码: 300719.SZ
  • 注册资本: 25469.645 万元
  • 上市日期: 2017-11-09
  • 大股东: 赵子安
  • 持股比例: 35.26%
  • 董秘: 熊涛
  • 董秘电话: 010-89401156
  • 所属行业: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 会计师事务所: 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卫婵、马吉生
  • 律师事务所: 北京观韬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1号学院国际大厦11层1112室
  • 概念板块: 航天航空 北京板块 创业板综 预亏预减 预盈预增 碳纤维 低空经济 商业航天 大飞机 军民融合 无人机 虚拟现实 军工 通用航空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北京
  • 成立日期: 2001-12-03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110108801174860H
  • 法定代表人: 赵子安
  • 董事长: 赵子安
  • 电话: 010-89401156
  • 传真: 010-89401156
  • 企业官网: www.andawell.com
  • 企业邮箱: securities@andawell.com
  • 办公地址: 北京市顺义区仁和地区杜杨北街19号
  • 邮编: 101300
  • 主营业务: 从事航空与防务领域高端装备制造的高新技术企业,持续为航空与防务领域的客户提供系统与设备级的产品、方案及服务。公司拥有机载设备研制、航空维修、测控及保障设备研制三大主营业务,涵盖航空器与防务装备研制、生产和使用的全寿命周期
  • 经营范围: 技术开发、技术推广、技术转让、技术服务;技术进出口、代理进出口、货物进出口;销售机械设备、五金交电、电子产品;基础软件服务、应用软件服务;出租商业用房;出租办公用房;飞机零件、配件制造及修理;飞机测试设备制造;飞机自动驾驶仪和惯性器件专用设备制造;仪器仪表制造;电子、机械零部件加工及设备修理;照明器具制造;金属家具制造。(限分支机构经营)(企业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
  • 企业简介: 北京安达维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集机载设备研制、航空维修、测控及保障设备研制、智能设备研制及工业软件研发等为一体的航空航天领域解决方案综合提供商。公司成立于2001年,是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内注册的高新技术企业,于2017年在深交所创业板成功上市。安达维尔依托中关村顺义园以及毗邻首都机场的地理优势,为客户提供高标准、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 发展进程: 安达维尔有限于2001年12月3日由5名自然人股东赵子安、常都利、孙松江、王洪生和乔少杰出资设立,注册资本为335.00万元。其中,赵子安、常都利、孙松江、王洪生和乔少杰分别以货币形式出资103.85万元、103.85万元、67.00万元、53.60万元和6.70万元。北京金诚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对该次出资进行了验证,并于2001年11月28日出具了《验资报告》((2001)京信验第673号)。安达维尔有限于2001年12月3日在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办理了工商注册登记,并领取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2016年2月2日,公司召开创立大会暨2016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设立北京安达维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议案》等议案。安达维尔有限全体股东赵子安、常都喜、咨询公司、雷录年、刘浩东、乔少杰、李小会、高学军、孙艳玲、梅志光作为发起人,以经信永中和审计的安达维尔有限截至2015年11月30日的净资产值150,480,766.70元为基准,折合12,000万股,每股面值1元,余额计入资本公积。发起人按照各自在安达维尔有限的出资比例持有股份公司相应数额的股份。信永中和出具了《验资报告》(XYZH/2016BJA100186)对上述出资情况进行了验证。安达维尔于2016年2月18日在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海淀分局领取了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号为91110108801174860H的《营业执照》。
  • 商业规划: 安达维尔经过二十余年发展,持续不断拓展能力范围、扩大产品线规模,目前已经发展成集航空机载设备研制、航空维修、测控及保障设备研制等业务为一体的航空技术解决方案综合提供商,近年来持续推动传统业务发展的同时,逐步拓展了智能设备研制与工业软件开发等新业务。(一)公司主营业务1、机载设备研制机载设备研制是公司占比最大的业务,产品包括航空座椅、客舱设备、导航设备、机电一体化产品、直升机机载训练系统、复材构件等,广泛应用于各类直升机和固定翼飞机。公司主要从事相关产品的研究开发、产品设计及制造、关键工艺设计、总装试验、适航取证和持续服务。客户主要是国内各飞机制造商、航空器操作使用单位及分系统研发生产单位。航空座椅包括直升机的抗坠毁座椅、机械师座椅、乘员座椅以及运输机的驾驶员座椅、操作员座椅和乘员座椅等;客舱设备包括整机内饰、整体厨房、整体盥洗室、客舱照明等;机电一体化产品包括侧导轨组件、货运装载系统等;导航系统主要有无线电高度表、无线电罗盘、多模组合导航、备份显示和近地告警系统等产品;模拟训练设备目前主要是直升机模拟训练系统;复材构件包括光电球罩、飞机整流罩、无人机大梁及机翼结构件和航天、船舶结构件等。公司同时还拥有整机内饰的方案设计与工程实施能力及直升机低空导航与安全告警的系统级解决方案能力。公司是国内首个具备系列化航空厨房插件CTSOA产品的制造商,成功将自有品牌航空厨房插件产品应用于国内外主流飞机上,并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反馈。后续,公司将持续开拓国产大飞机在国内外市场的配套机会。同时,公司积极向EASA申请航空厨卫系统的相关许可,目前EASA已受理公司ETSOA取证申请。2、航空维修航空维修是公司的创始业务,主要从事飞机部件维修,业务范围涵盖机载计算机、通讯导航、仪表显示、电气系统、娱乐系统、灯光照明、电机部件、气动部件和复合材料等,能力覆盖波音、空客、巴航工业及中航工业等主流飞机制造商生产的超过30种机型,拥有CAAC、FAA、EASA和JMM等维修许可证书。公司还拥有丰富的飞机加改装能力,可为各类直升机与固定翼飞机提供方案设计、适航取证、工程施工、试验支持和技术培训等服务。公司客户主要包括各类民航运输、警航和防务等相关单位。3、测控及保障设备测控及保障设备研制业务是公司重要核心业务,主要为客户提供仿真环境搭建、产品功能验证、故障排查与定位、健康诊断与管理、勤务保障及仿真模拟训练等在内的各类设备、系统集成及解决方案。产品包括原位检测设备、仿真与专用测试设备、线缆线束测试系统、发电机拖动系统、通用自动化测试系统等设备级产品;直升机伴随保障系统、仿真模拟训练设备和“实装、虚拟与构造(LVC)”训练设备等系统集成化产品;航电系统联试、大型数据采集和实时数据仿真等综合性解决方案。公司客户主要是各类研发生产企业与航空器操作使用单位。4、智能设备研制智能设备研制业务主要为装备研发、生产及制造领域提供智能技术解决方案。当前主要的产品包括智能工具柜、智能工具车、智能顶装车、智能地面任务车辆等,未来还将发展包括智能发动机安装车与智能转运车等系列化的智能任务车辆平台,并向其它类型的高端装备制造企业与资产密集型企业进行业务拓展。公司目前客户主要是民用航空与防务领域的研发、生产及制造单位。5、工业软件研发工业软件研发业务是公司重点开拓业务,公司已推出SIPDM超越集成产品研发管理信息系统。SIPDM系统以IPD核心思想为指导,集成CRM(客户关系管理信息系统)、PLM(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信息系统)、QMS(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相关功能并融入了安达维尔自身行业管理实践总结。其核心的设计思路包括:①全面融合了解决方案销售方法论,构建新客户开发、商机开发两项关键流程。通过对流程中各类表单模板工具的应用,全面提升企业在销售管理方面的能力,促进营销体系全员的训练有素以及组织能力提升。②基于营销计划的产品竞争性策划,从产品专用特性与通用特性中识别并提炼能够超越客户期望的超越特性、竞争特性。将其作为有竞争优势的研发设计输入,从源头保证产品未来的竞争优势。③搭建跨职能部门的项目团队,基于产品研制流程要求,以研发三级计划为指导,解决市场、技术、质量、财务、生产、采购等多部门协同问题,有效提升团队运作及项目执行效率。④基于安达维尔自身多个业务实践,全面贯彻行业质量体系要求以及行业其他特殊要求。⑤将产品质量全特性策划与过程质量控制融入研发管理过程控制中,全面提升产品质量竞争力。SIPDM将助力研发型企业提升管理水平,促进产品研发周期缩短、研发费用及单件成本降低,同时有效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系统性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帮助研发型企业实现市场成功、财务成功、产品成功。(二)公司经营模式公司主要为民用航空与防务领域的设计、制造、运行与维护部门提供系统设备和部件级的产品服务与解决方案。公司坚持通过多元化产品线布局,持续提升研发及快速响应客户的能力,以及自建复合材料制造能力,加强对供应链和价值链进行质量把控,使得公司产品与服务已在多个细分领域建立领先优势。另外,公司推出工业软件与智能设备解决方案,将公司业务拓展至其它新兴领域,为公司的发展提供支撑。民用航空与防务装备的研制,具有过程复杂、流程严谨和产品生命周期长的特点。公司的经营活动主要围绕装备研制的各环节与流程展开,以核心产品和服务平台为支撑,整合研发、生产、测试、销售及售后等关键环节。这种全流程协同模式使我们能够率先应用前沿技术、快速实现创新成果转化、持续推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概念产品。1、研发模式公司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对成熟产品、技术与工艺进行持续改进,对产品平台与核心技术进行持续投入。公司依照集成产品开发(IPD)的思想,经过长期实践与不断优化,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产品开发流程体系。该系统不仅实现了产品开发流程的固化,同时通过全面分析,将市场需求和全特性要求转化为产品定义和详细设计输入,有效保证了研发活动的成果及效率。公司建立了平台化的产品开发策略,通过设计的平台化、模块化,提高定制产品的标准化程度、开发速度和使用效能。公司结合对行业趋势、市场格局和价值链组成的研究,集中研发资源投向精品项目、关键技术能力和关键材料等领域,及时捕捉客户需求并建立预研项目,在若干细分行业领域和价值链的关键环节提前布局,不断推出领先市场和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公司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打造精品项目为原则,追求市场与财务的双重成功。此外,针对未来需要重点布局的产品、技术和工艺,公司积极利用内外部资源,采用内部业务孵化、技术资产引进与对外股权投资等多种形式获取关键能力。2、销售模式公司产品与服务主要采用直销方式,直接对接客户的装备采办、研发设计、生产试验和工程技术等专业部门。公司设有营销管理部,总体负责销售管理工作。在事业部及子公司层面,设有销售中心及市场部,负责各层面的售前和售后工作。对于重大项目及复杂的集成产品,公司会设立专项小组,提供全面的产品解决方案。工业软件领域,由于客户覆盖的行业领域和地理范围较广,公司采用直销与渠道相结合的销售模式。公司主要负责重点行业、标杆客户和大客户的推广与实施,后续随着产品迭代升级,公司将针对不同行业进行销售模式的创新与探索,积极与各合作伙伴共建软件生态。3、生产模式公司在价值链上掌控研发设计、系统集成、关键工艺和持续服务等价值较高的生产环节,在生产过程上主要从事总装生产、系统集成、试验验证、适航取证、产品交付及关键工艺制造。公司建立了高效的生产计划与执行流程,结合相应的管理信息系统,保障小批量、高质量和定制化等特点的生产任务。为应对公司未来航空维修、复合材料结构件制造、保障与仿真模拟训练设备等业务增长所带来的生产设施需求,公司正在推进天津园区的建设,以便更好地保障工艺质量、试验验证、总装测试与产品交付等生产各环节。4、供应链管理模式公司致力于建立高效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并充分借助与国内外飞机制造商等企业的交流合作机会,提升公司的质量体系和供应链管理标准。根据不同业务特点,对标准化产品、定制化产品和航空维修服务,建立了差异化的管理体系,确保不同类型业务单元的质量、交付、成本和监管等多重目标的达成。此外,对于采购量较大的物料,如复合材料,公司通过建立自主生产的能力,确保关键物料的供货与质量稳定。1、概述(一)财务与经营分析2024年,公司累计营业收入63,278.54万元人民币,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82.72万元人民币。其中,机载设备研制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2,816.10万元,同比下降34.11%;航空维修服务实现营业收入18,672.84万元,同比增长2.02%;测控与保障设备研制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509.18万元,同比下降62.12%;技术服务及其他实现营业收入7,280.41万元,同比增长43.38%。与去年同期相比,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及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均出现下滑,主要原因为公司机载设备研制业务中机载训练系统去年集中交付而今年无交付;测控及保障设备研制业务部分项目受客户需求调整及客户验收调试环境建设滞后影响导致交付延迟,虽然民航业务有所增长,但前述防务业务的下滑导致总体收入同比下降约25.63%;同时,公司根据未来战略规划的部署,在2024年进一步加大了机载设备研制业务的研发投入,研发费用增长约23.28%,使得净利润同比下降。报告期内,业务发展尽管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公司依然保持战略定力,在多个新产品、新项目中取得突破:某型直升机95%抗坠毁座椅、某型运输机驾驶员电动座椅、乘员座椅、侧导轨组件、真空卫生系统等项目成功中标,为未来机载设备研制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民航厨房插件CTSOA及机载设备PMA研制取证工作进展突出,航空厨房插件加入国产大飞机选型清单的相关流程正在推进之中,预计2025年上半年完成。同时,公司正积极向EASA申请航空厨卫系统的相关许可,目前EASA已经受理了公司的取证申请。此外,公司积极拓展了低空领域相关业务,在座椅、内饰、空调、照明等产品上与多家eVTOL主机单位形成了合作,相关研制工作进展顺利。具体分析如下:1、机载设备研制报告期内,机载设备研制业务营业收入32,816.10万元人民币,占主营业务收入51.86%,同比下降34.11%,主要原因为某训练系统于2023年完成集中交付,而本年度未形成销售收入。除该项目外,机载设备研制其他业务均正常开展,并有一定幅度增长。报告期内,座椅业务方面,公司某型直升机95%生存率抗坠毁座椅、某型运输机驾驶员电动座椅、乘员座椅等项目成功中标;重点跟进多个新型号航空座椅的配套项目;新型号地面防雷座椅1.0状态完成鉴定,地面防雷座椅2.0状态正在稳步推进研发工作;此外,公司开展了船舶行业座椅拓展工作,形成部分研制合同。客舱系统业务方面,公司侧导轨组件、真空卫生系统相继中标,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研制进展顺利,部分产品已通过客户主管单位的方案评审,进入初样阶段。导航系统业务方面,公司完成了无人机高度表的样机试制及首飞工作,并完成训练系统项目升级工作。民航机载设备业务方面,公司积极推进航空厨房插件加入国产大飞机选型清单的相关流程,预计2025年上半年完成。同时,公司完成了航空厨房插件在波音737、空客A320上的改装工作。公司紧跟国家民航国产化的战略需求,在广州及成都分别设立全资子公司,大力开展民航机载设备CTSOA/PMA产品的开发和取证工作。低空经济航空器机载配套业务方面,公司基于现有机载设备产品成熟的技术和工艺经验,大力拓展座椅、内饰、空调、照明等配套研制业务,已与多家eVTOL主机单位签订了研制合同或合作意向书,从而打造新的战略增长点。2、航空维修报告期内,航空维修业务营业收入18,672.84万元人民币,占主营业务收入29.51%,同比增长2.02%,主要得益于民航业的持续复苏、公司民航维修市场拓展及内部运营管理能力提升。与此同时,公司于报告期内持续推进复合材料维修的能力建设,积极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未来,公司将继续拓展CAAC、FAA、EASA和JMM体系下主流机型的新项目能力,拓展航空维修业务能力,以实现更好的盈利。3、测控及保障设备研制报告期内,测控及保障设备研制业务营业收入4,509.18万元人民币,占主营业务收入7.13%,同比下降62.12%,主要原因有部分项目因客户研制要求调整交付进度延期,未能按原合同计划实现交付,还有部分产品因合同签订、客户试验环境建设延迟等原因,不满足产品交付及验收条件,无法确认收入。2024年重点推进了综合顶装车、线缆测试、仿真模拟训练设备、拖动系统、无专用测试软硬件及旋翼系统等测试平台的研发和交付工作,“实装、虚拟与构造(LVC)”训练系统开发有序推进。近年来,公司基于自身优势,充分利用地面设备“同源性”强的特点,通过需求牵引与联合研发的模式,面向基层用户实际的迫切需求,创新性的引入前沿装备保证体系概念和设计理念,推动了多个重要项目。随着项目的逐渐落地,将大幅度拓展公司在航空地面装备领域的业务规模,形成全新的系列化保障与仿真模拟训练设备产品平台。4、智能设备研制报告期内,公司智能设备研制业务除了持续改进和交付智能工具柜、智能档案柜等产品,随着智能地面任务车辆产品平台顺利落地,将会为公司未来形成系列化的智能地面设备产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5、工业软件开发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开发和推广SIPDM超越集成产品研发管理信息系统,SIPDM系统以IPD核心思想为指导,集成CRM(客户关系管理信息系统)、PLM(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信息系统)、QMS(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相关功能并融入了安达维尔自身行业管理实践总结。报告期内,除进行标杆项目的部署、现有项目的运维与持续服务,公司还积极推进新行业新客户的拓展,实现了新项目合同的签订。另外,公司适时启动了民航版SIPDM的开发及发布,添加了更多功能模块与插件,增强了产品特性,以适应特定行业的需要。(二)组织核心能力建设与管理改进提升报告期内,公司加强了组织核心能力建设与各项管理改进提升工作,以保障未来战略目标达成与实现。战略管理方面,公司制定了2026年-2031年战略规划,明确了未来中长期的发展战略与规划目标;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加强战略人才引进及人才梯队建设,为公司战略发展做好人员保障;质量管理方面,持续推进全面质量管理的落地,增强全员质量意识,全面发挥公司三级监察职能;营销管理方面,深入学习解决方案销售理念,细化销售管理流程,加强营销队伍建设,提升公司营销能力;研发管理方面,依据IPD思想理念对科研流程持续改进,重点加强了技术人才的培养,利用SIPDM系统有效加强了研发项目过程把控,推进了新战略产品平台建设工作;财务管理方面,持续推进业财融合,深入开展成本控制,提升产品及项目盈利能力,通过资金滚动预算、与金融机构加强合作及提升应收账款回款管理等工作,合理保障公司经营资金及投资需求。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