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业务:研发、生产和销售热管理材料、磁性材料、纳米防护材料等
经营范围:研发、生产、销售:石墨材料、导热材料、隔热材料、缓冲材料、发泡材料、磁性材料、防腐材料、高分子纳米材料;研发、生产、销售:热管、均温板、散热器件、五金制品、模具、胶粘制品;纳米涂层技术的研发、技术咨询、技术转让、技术服务;纳米涂层加工;自动化设备的加工、销售、租赁;货物或技术进出口(国家禁止或涉及行政审批的货物和技术进出口除外)。(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广东思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思泉新材,股票代码:301489)成立于2011年,是一家以热管理材料为核心的多元化功能性材料提供商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主营业务为研发、生产和销售热管理材料、磁性材料、纳米防护材料等,主要产品为包括人工合成石墨散热膜、导热界面材料、阻燃隔热材料、散热模组等热管理产品和纳米防水镀膜、钛合金金属和SSR注塑硅胶结构件等环境适应性产品,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智能家居、通讯设备、新能源汽车、储能等应用领域。
(一)行业发展情况公司是一家以热管理材料为核心的多元化功能性材料提供商,所属的行业为“C397电子器件制造”。
公司深度聚焦电子电气可靠性工程领域,致力于热管理与防水密封的协同创新,为3C电子、AIOT、数据中心、新能源、高端装备等行业客户提供深度集成且全面的防护与热控技术解决方案和产品。
报告期内,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PC、游戏机、办公设备、智能可穿戴设备等消费电子领域,较去年同期公司在智能手机、平板、PC、游戏机、办公设备等方面的收入实现了较大幅度增长。
根据Canalys的统计数据,智能手机市场受关税波动等因素影响增速有所放缓,2025年上半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2025年上半年受消费市场和产品迭代等因素影响,全球平板电脑、PC、智能可穿戴设备(耳机、腕带设备、AR/VR等)等市场增速较快,根据Canalys的统计数据,2025年第一、二季度全球平板电脑的出货量同比分别增长8.5%和9%;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真无线耳机(TWS)和可穿戴腕带设备市场同比分别增长18%和13%。
2025年上半年受系统换代等因素影响全球PC市场增速较快,根据Canalys的统计数据,2025年第一、二季度全球PC(台式机和笔记本)的出货量同比分别增长9.4%和7.4%。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2025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96.8万辆和693.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1.4%和40.3%。
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的数据,2025年上半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299.6GWh,累计同比增长47.3%,需求仍保持快速增长。
随着汽车产业转型步伐加快,在政策利好、供给丰富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增长,将为公司产品在汽车应用上带来新的动能。
2025年上半年,数据中心(服务器)、机器人、光伏储能等新兴产业快速兴起,为公司热管理业务拓展了新的发展机遇。
随着AI、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数据中心的算力需求持续攀升,带来芯片、机柜功率大幅增加,传统风冷难以满足散热需求,液冷技术成为数据中心散热的重要解决方案。
2024年7月,我国四部委发布《数据中心绿色低碳发展专项行动计划》,要求到2025年全国新建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PUE降到1.3以下,国家枢纽节点进一步降到1.25以下。
而液冷技术可以将PUE指标降至1.2以下,大幅降低数据中心能耗。
根据CredenceResearch发布的报告,2024年北美、欧洲、亚太地区液冷市场规模分别为14.10亿美元、10.58亿美元和11.96亿美元,2032年将分别增长到81.51亿美元、58.18亿美元和76.16亿美元,2024-2032年复合年增长率(CAGR)分别为24.53%、23.74%和26.04%。
中国液冷市场规模2024年4.98亿美元,2032年预计增长到33.50亿美元,2024-2032年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26.92%。
2025年上半年,机器人市场需求将呈现多元化、爆发式增长态势,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等各细分领域市场规模均将实现显著扩张。
随着机器人性能的不断提升和应用场景的日益增加,机器人普遍面临着散热问题,在机器人运行过程中,其电子元件、电池、电机等部件会产生大量热量,有效解决散热问题,可保障机器人的性能、寿命与安全性。
因此,机器人的散热问题主要集中在核心关节、电池、芯片等关键领域,机器人的散热方案需综合考虑高功率密度、动态热负荷、空间与重量限制等因素。
2025年上半年,光伏储能市场需求仍保持快速增长。
储能系统通常包括电池、超级电容器、燃料电池和热储能装置等不同类型的能量储存设备,这些设备的性能和寿命往往受到温度的影响。
目前常见的储能温控方案包括风冷、液冷、热管冷却和相变冷却等。
在风电、光伏装机量持续增长,5G基站建设加快,以及国内新型储能建设规模日益增长的背景下,储能热管理市场需求也将不断扩大。
(二)主要业务及产品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主要从事电子电气产品功能性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分为热管理系列产品和环境适应系列产品两大模块。
公司目前已拥有石墨散热膜、石墨散热片、导热垫片、导热凝胶、散热风扇、热管、VC、3DVC、风冷散热模组、液冷散热模组等从材料到器件到模组较为完整的热管理产品体系,可以针对电子产品不同的散热需求提供系统化的散热解决方案。
公司产品可广泛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可穿戴设备等消费电子终端,以及新能源汽车、储能、服务器、通信设备、医疗设备、无人机、机器人等中高端散热领域。
公司深耕散热行业多年,积累了众多优质且稳定的客户资源,服务的终端品牌有北美大客户、小米、传音、联想、vivo、三星、谷歌、ABB、伟创力、比亚迪、富士康、立讯精密、华勤通讯、龙旗电子等。
公司聚焦主业加强研发投入,提升创新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
同时在新兴产业领域中寻求发展机会,实现产业升级,加快公司外延式发展的步伐,推动公司价值创造,实现公司的产业链整合和产业扩张,推动公司健康快速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着重提升AI服务器、机器人、光模块等新兴产业领域的热管理产品应用,积极开发相关领域客户。
针对数据中心(服务器)热管理方面,公司投资建设了液冷散热产品生产线,东莞工厂已具备大规模生产能力,越南工厂也进行了相应准备。
研发团队持续扩充,按照预研一代、开发一代、量产一代的研发管理理念,开展750w-3000W液冷技术的研发和产品设计。
双相冷板、Manifold、快速接头、CDU、光模块散热、高导热界面材料等通过自主研发积累了宝贵的实验数据,掌握了核心技术,以满足和支持下游客户研发到量产阶段对热管理产品的专业需求。
针对机器人热管理方面,目前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服务机器人领域,并加强其他机器人细分领域的研发力度和客户开发力度。
目前,液冷、相变材料、热管、风冷以及智能热管理等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公司作为国内主流散热方案供应商之一,已具备液冷、热管、风冷、石墨散热片、导热垫片、导热硅脂、纳米防护材料和磁性材料等上述新兴产业所需的热管理产品环境适应系列产品,能够为客户提供深度集成且全面的防护与热控技术解决方案和产品。
(三)经营模式1、采购模式公司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材料实行以产订购的采购模式,其他生产物料和非生产物料实行合格供应商询比价的采购模式。
公司制定了完善的采购管理制度和流程、规范的供应商管理制度,并设置了专门的供应链管理部门,通过系统实施电子化管理。
2、生产模式公司实行以销定产、精益生产的生产模式。
公司制定了标准化的生产管理制度、表单和流程,根据客户需求进行产品方案设计、样品试制,客户认证合格后进行批量生产。
3、销售模式公司实行直销的销售模式。
公司制定了高效的销售管理制度和流程,并设置了专门的市场管理部门,负责统一管理不同市场、不同产品营销策略的制定、业务信息收集、合同签订、销售实施过程跟进、售后服务等。
4、研发模式公司实行以自主研发为主,并积极利用外部技术资源进行合作开发的研发模式。
公司制定了组织健全、运行高效的研发创新机制,依托公司较强的技术实力和科研力量,密切跟踪行业发展趋势,以市场导向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四)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报告期内,公司实现了收入与利润双增长,实现营业收入3.86亿元,同比增长78.24%,实现归母净利润3,050.92万元,同比增长33.19%。
公司主要业绩驱动因素有以下几方面:(1)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客户订单增长;(2)募投项目产能持续释放;(3)北美市场及越南生产基地等海外布局持续发力;(4)AI服务器等新客户开发方面继续有所突破;(5)前期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开展的多维布局,业务协同效应正逐步显现,VC等风冷模组产品盈利能力有所增强;(6)公司技术研发不断升级,积极推进液冷模组、新型热界面材料等多个新兴产业相关的在研项目进展,进一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生产效率,以精准匹配市场与客户需求,驱动业绩增长。
2011年5月10日,思泉有限股东共同制定并签署公司章程,约定公司注册资本人民币50.00万元,其中张花美认缴注册资本人民币25.00万元,骆凌云认缴注册资本人民币25.00万元。
2011年5月18日,广东诚安信会计师事务所东莞分所出具了粤诚莞验字[2011]第11157号《验资报告》,对申请设立登记的注册资本的实收情况进行了审验。
2011年6月2日,思泉有限完成了设立的工商登记手续,取得东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发的注册号为441900001082361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2016年5月16日,中审华寅五洲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审计报告》(CHW证审字[2016]0359号)确认,截至2016年3月31日,思泉有限经审计的净资产为44,316,222.26元。
2016年5月18日,北京中林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出具了中林评字[2016]70号《资产评估报告书》确认,以2016年3月31日为评估基准日,思泉有限净资产评估值为45,512,900.00元。
2016年5月26日,思泉有限全体股东签署了《发起人协议》。
全体发起人同意以截至2016年3月31日经审计的有限公司净资产44,316,222.26元折合股本30,000,000股,剩余部分计入资本公积。
2016年6月15日,股份公司全体发起人召开股份公司创立大会暨2016年第一次股东大会,一致同意以有限公司截至2016年3月31日经中审华寅五洲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的《审计报告》(CHW证审字[2016]0359号)审计的账面净资产44,316,222.26元,折合股份总额为30,000,000股,每股面值人民币1.00元,折合股本后超出股本部分的余额计入资本公积。
中审华寅五洲会计师事务所已出具《验资报告》(CHW验字[2016]0055号)确认:公司已收到全体出资者所拥有的截至2016年6月15日止思泉有限经审计的净资产44,316,222.26元,根据《公司法》的有关规定,按照公司的折股方案,将上述净资产折合股本为30,000,000.00元,折股后的余额计入资本公积。
公司于2016年7月8日取得了东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换发的《营业执照》(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441900576432316T)。
2016年10月19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发出《关于同意广东思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的函》(股转系统函[2016]7512号),同意思泉新材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转让方式为协议转让。
2016年11月4日起,思泉新材在全国中小企业股转系统挂牌公开转让,股票代码为839556。
思泉新材于2017年6月通过股转系统增发70万股,增发后总股本为3070万股。
2020年6月3日,思泉新材召开2019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同意通过《关于公司增资扩股的议案》,增加股本470,000股,增资价格12.00元/股,合计增资5,640,000.00元,每股面值1.00元,公司注册资本由40,487,367.00元增至40,957,367.00元,各股东于2020年7月6日同日以货币方式缴纳认缴的投资款共5,640,000元。
本次增资后思泉新材的注册资本变更为40,957,367.00元。
本次增资已经致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审验,并于2020年7月8日出具致同验字(2020)第441ZC00225号《验资报告》。
2020年7月13日,思泉新材完成本次增资的工商变更登记手续。
2020年9月4日,思泉新材召开2020年第六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同意通过《关于公司增资扩股的议案》,增加股本2,091,000股,增资价格为12.00元/股,合计增资25,092,000.00元,每股面值1.00元,公司注册资本由41,170,000.00元增至43,261,000.00元。
2020年9月8日,发行人、发行人股东任泽明、廖骁飞、吴攀与毕方一号签署《股东协议》,就股权回购、相关股东权利等进行了约定。
2020年12月11日,发行人股东任泽明、廖骁飞、吴攀、发行人与毕方一号签署《广东思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之股东协议之补充协议》,约定自本补充协议签署日解除上述《股东协议》的全部条款,《股东协议》解除后各方不存在其他任何形式的对赌协议、股份回购、优先权等特殊权利或类似安排,各方就履行上述《股东协议》过程不存在任何纠纷。
毕方一号和众森投资分别于2020年9月23日和2020年10月19日以货币方式缴纳认缴的投资款共25,092,000.00元。
本次增资后思泉新材的注册资本变更为43,261,000.00元。
本次增资已经致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审验,并于2020年10月20日出具致同验字(2020)第441ZC00386号《验资报告》。
2020年9月27日,思泉新材完成本次增资的工商变更登记手续。
变动人 | 变动日期 | 变动股数 | 成交均价 | 变动后持股数 | 董监高职务 |
---|---|---|---|---|---|
廖骁飞 | 2025-05-22 | -123100 | 65 元 | 5245900 | 董事、高管 |
廖骁飞 | 2025-05-16 | -46400 | 73.13 元 | 5369000 | 董事、高管 |
廖骁飞 | 2025-05-14 | -252700 | 71.27 元 | 5415400 | 董事、高管 |
廖骁飞 | 2025-05-12 | -100000 | 66.2 元 | 5668100 | 董事、高管 |
廖骁飞 | 2025-03-31 | -300000 | 59.56 元 | 5768100 | 董事、高管 |
吴攀 | 2025-03-31 | -423100 | 59.56 元 | 4127200 | 董事、高管 |
廖骁飞 | 2025-03-17 | -177700 | 64.25 元 | 6068100 | 董事、高管 |
吴攀 | 2025-03-12 | -576800 | 63.53 元 | 4550400 | 董事、高管 |
廖骁飞 | 2024-03-21 | 500 | 86.5 元 | 6245800 | 董事、高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