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思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广东思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思泉新材
- 企业英文名: Guangdong Suqun New Material Co.,Ltd
- 实际控制人: 任泽明
- 上市代码: 301489.SZ
- 注册资本: 5768.1334 万元
- 上市日期: 2023-10-24
- 大股东: 任泽明
- 持股比例: 18.17%
- 董秘: 郭智超
- 董秘电话: 0769-82218098
- 所属行业: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 会计师事务所: 致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王忠年、肖娜
- 律师事务所: 北京中银(深圳)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广东省东莞市企石镇企石环镇路362号
- 概念板块: 消费电子 专精特新 创业板综 融资融券 机构重仓 QFII重仓 AIPC AI手机 汽车热管理 注册制次新股 小米概念 无线充电 5G概念 智能穿戴 石墨烯 次新股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广东
- 成立日期: 2011-06-02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441900576432316T
- 法定代表人: 任泽明
- 董事长: 任泽明
- 电话: 0769-82218098
- 传真: 0769-81627183
- 企业官网: www.suqun-group.com
- 企业邮箱: guozhichao@suqun-group.com
- 办公地址: 广东省东莞市企石镇企石环镇路362号
- 邮编: 523518
- 主营业务: 研发、生产和销售热管理材料、磁性材料、纳米防护材料等
- 经营范围: 研发、生产、销售:石墨材料、导热材料、隔热材料、缓冲材料、发泡材料、磁性材料、防腐材料、高分子纳米材料;研发、生产、销售:热管、均温板、散热器件、五金制品、模具、胶粘制品;纳米涂层技术的研发、技术咨询、技术转让、技术服务;纳米涂层加工;自动化设备的加工、销售、租赁;货物或技术进出口(国家禁止或涉及行政审批的货物和技术进出口除外)。(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 企业简介: 广东思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思泉新材,股票代码:301489)成立于2011年,是一家以热管理材料为核心的多元化功能性材料提供商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主营业务为研发、生产和销售热管理材料、磁性材料、纳米防护材料等,主要产品为包括人工合成石墨散热膜、导热界面材料、阻燃隔热材料、散热模组等热管理产品和纳米防水镀膜、钛合金金属和SSR注塑硅胶结构件等环境适应性产品,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智能家居、通讯设备、新能源汽车、储能等应用领域。
- 商业规划: (一)主要业务及产品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主要从事电子电气功能性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分为热管理系列产品和环境适应系列产品两大模块。公司目前已拥有石墨散热膜、石墨散热片、散热风扇、均热板、导热垫片、导热凝胶、热管、散热模组、液冷板等较为完整的热管理产品体系,可以针对电子产品不同的散热需求提供系统化的散热解决方案。部分电子电气产品随着应用场景的增加,其功能性需求也随之增加,公司纳米防护材料、磁性材料可以为电子产品提供整机或零部件的纳米防护、电磁屏蔽等功能,可一站式解决电子电气产品多功能性需求。公司产品可广泛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可穿戴设备等消费电子终端,以及新能源汽车、储能、智能家居、服务器、通信、医疗设备、无人机等中高端散热领域。报告期内,公司依托较高的品牌知名度、较强的技术积累和优质的客户资源,紧跟行业发展趋势,积极通过新设、收购兼并等方式布局新业务。通过合理的业务布局和产品规划,公司产品策略及大客户战略取得了初步成效,多项新业务已形成批量销售,同时已有部分新产品进入国际知名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客户认证阶段。公司深耕散热行业多年,积累了众多优质且稳定的客户资源,服务的终端品牌有北美大客户、小米、vivo、三星、谷歌、ABB、伟创力、比亚迪、富士康、华星光电、深天马、闻泰通讯、华勤通讯、龙旗电子等。公司将充分利用优秀的制程管理经验、多年散热方案设计经验、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高效的采购管理系统、良好的配套生产能力、较强的成本控制水平以及工艺改进优势,在持续稳固消费电子行业客户的基础上,加大力度开发新能源汽车、储能、智能家居、服务器、通信、医疗设备、无人机等其他行业的客户,促进公司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巩固和提升行业地位。(二)经营模式1、采购模式公司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材料实行以产订购的采购模式,其他生产物料和非生产物料实行合格供应商询比价采购的采购模式。公司制定了完善的采购管理制度和流程、规范的供应商管理制度,并设置了专门的供应链管理部门,通过系统实施电子化管理。2、生产模式公司实行以销定产、精益生产的生产模式。公司制定了标准化的生产管理制度、表单和流程,根据客户需求进行产品方案设计、样品试制,客户认证合格后进行批量生产。3、销售模式公司实行直销的销售模式。公司制定了高效的销售管理制度和流程,并设置了专门的市场管理部门,负责统一管理不同市场、不同产品营销策略的制定、业务信息收集、合同签订、销售实施过程跟进、售后服务等。4、研发模式公司实行以自主研发为主,并积极利用外部技术资源进行合作开发的研发模式。公司制定了组织健全、运行高效的研发创新机制,依托公司较强的技术实力和科研力量,密切跟踪行业发展趋势,以市场导向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三)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1、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北美大客户订单增量较大2024年,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带动了公司业绩的显著提升。公司订单充足,实现营业收入6.56亿元,同比增长51.10%。北美大客户是公司重要客户之一,2024年该客户订单大幅增长,公司在北美大客户的市场份额持续提升。2、多维布局,积极发挥业务协同效应报告期内,在产能扩张、营收大幅增长的同时,公司根据自身发展需求,积极布局和优化产品结构、客户结构,布局了散热风扇、液态硅胶、电子胶粘剂、液冷等多项新业务,从而使得汽车领域收入实现较大幅度增长;在智能家居、无人机、储能等客户开发方面继续有所突破,成功与相关行业知名客户建立了合作关系;在AI服务器、光模块等领域,公司积极推进重要客户的认证,为后续业务合作奠定基础。3、募投项目产能释放公司自2023年10月上市以来,积极推动募投项目建设。报告期内,随着募投项目的逐步投产,主要产品的产能逐步释放,公司有能力承接更多订单,从而推动业绩显著增长。4、技术研发升级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较上一年度大幅增加,积极推进多个在研项目进展,进一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生产效率,以精准匹配市场与客户需求,驱动业绩增长。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