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剑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上海
  • 成立日期: 2006-03-14
  • 组织形式: 外资企业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31000078585112XY
  • 法定代表人: Gerald G Wong
  • 董事长: Gerald G Wong
  • 电话: 021-60904272
  • 传真: 021-61510213
  • 企业官网: www.cigtech.com
  • 企业邮箱: investor@cigtech.com
  • 办公地址: 上海市闵行区陈行公路2388号8幢5楼
  • 邮编: 201114
  • 主营业务: 从事电信、数通和企业网络的终端设备(包括电信宽带、无线网络与小基站、边缘计算与工业互联产品)以及高速光模块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 经营范围: 开发、设计、制作计算机和通信软件,计算机和通信网络设备维护;生产光纤交换机等电信终端设备(仅限分支机构经营),销售自产产品,并提供相关技术服务、咨询服务以及相关的产品的维修和再制造业务;商务信息咨询,企业管理咨询,市场营销策划,通讯设备批发,通信设备制造(除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及关键生产),计算机、软件及辅助设备批发,从事货物及技术进出口业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 企业简介: 上海剑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CIG”)是服务于全球ICT行业的国际化企业,在美国、日本、欧洲的子公司设有研发和市场销售中心。凭借完备而雄厚的研发实力和先进的智能制造能力双引擎,公司现已成为一家集杰出研发能力、大规模生产制造能力和良好品牌形象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为全球ICT产业提供不同的合作模式。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从事电信、数通、企业和家庭网络的终端设备(包括电信宽带、无线网络与小基站、边缘计算与工业互联产品)以及高速光模块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产品已被广泛应用到全球主流电信运营商的网络和全球主要互联网巨头的数据中心。
  • 发展进程: 2006年2月20日,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政府下发了《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政府关于外商独资新峤网络设备(上海)有限公司章程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徐府[2006]63号),批准CIG开曼独资设立新峤网络设备(上海)有限公司。2006年3月9日,上海市人民政府颁发了批准号为“商外资沪徐独资字[2006]0509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2006年3月14日,新峤有限取得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注册号为“企独沪总字第040709号(徐汇)”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企业类型为外国法人独资,法定代表人为刘力纬,注册资本14万美元,注册地址上海市徐汇区虹桥路333号309室,经营范围为“开发、设计、制作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网络设备维护;销售自产产品并提供相关技术服务和咨询服务(涉及行政许可的,凭许可证经营)”。2006年3月20日,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市分局下发了编号为210000Z6069601外汇登记证。2006年11月3日,上海长信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编号为“长信外验[2006]033号”的《验资报告》,截至2006年6月1日,CIG开曼以美元现汇的形式足额缴纳了注册资本。2010年11月9日,新峤有限法定代表人由刘力纬先生变更为公司实际控制人美国籍人士GeraldGWong先生。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为新峤有限换发了注册号为310000400459417(徐汇)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2011年5月9日,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政府下发了《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政府关于同意新峤网络设备(上海)有限公司变更公司名称、修改章程的批复》(徐府[2011]357号),同意公司名称变更为上海剑桥科技有限公司,并相应修改公司章程。同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为剑桥有限换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2011年6月8日,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为剑桥有限换发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2012年5月18日,剑桥有限召开董事会,同意将有限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现有全体股东作为股份公司的发起人。根据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信会师报字(2012)第113120号”审计报告,截至2012年3月31日,有限公司经审计后的净资产为336,573,147.94元,按照4.49:1的比例折成股份有限公司股本7,500万元,其中7,500万元计入实收资本,261,573,147.94元计入公司资本公积。原有限公司股东按原持股比例对应的经审计后的上述净资产作为出资投入股份公司。根据上海众华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出具的“沪众评报字[2012]第220号”评估报告,上述净资产采用资产基础法评估价值为490,579,491.75元,增值154,006,343.81元,增值率45.76%。2012年6月14日,上海市商务委员会下发了《市商务委关于同意上海剑桥科技有限公司改制为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的批复》(沪商外资批[2012]1758号),同意剑桥有限整体变更为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6月19日,上 海市人民政府向公司换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2012年6月26日,公司召开股份有限公司创立大会暨第一次股东大会。2012年6月26日,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编号为“信会师报字[2012]第113526号”的《验资报告》,截至2012年6月26日,股份公司已收到全体发起人股东以其拥有的剑桥有限净资产折合的实收资本7,500万元。2012年7月6日,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为公司换发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企业类型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变更为7,500万元。2012年8月3日,因业务发展需要,剑桥科技召开2012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变更经营范围、增设独董以及发起人股东更名、相应修改公司章程等议案。公司经营范围变更为“开发、设计、制作计算机和通信软件,计算机和通信网络设备维护;生产光纤交换机等电信终端设备(仅限分支机构经营);销售自产产品并提供相关技术服务、维修和咨询服务(涉及行政许可的,凭许可证经营)”,公司发起人股东“天津盛彦”更名为“上海盛彦”。2012年12月24日,上海市商务委员会下发了《市商委关于同意上海剑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变更经营范围的批复》(沪商外资批[2012]4555号),同意发行人本次经营范围变更、增设独立董事、股东更名及章程修订事宜;12月27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为公司换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12月28日,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为公司换发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2013年1月16日,经公司2013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公司住所变更为“上海市徐汇区宜山路889号23层”,并相应修改公司章程。本次变更经上海市商务委员会简易程序予以批准,并于2013年4月1日取得上海市人民政府换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2013年2月25日,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为公司换发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 商业规划: 2024年,全球经济环境依旧复杂多变,行业竞争日益激烈,技术迭代速度不断加快。在此背景下,公司积极应对各种挑战,通过持续创新、优化业务布局、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竞争力、加强内部管理等措施,推动各项业务稳步发展,公司业绩实现了稳步增长,展现出较强的发展韧性。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6.5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5.65亿元,增幅为18.31%;本期实现销售毛利润7.6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0.99亿元,增幅为14.86%。本期最终实现税后净利润1.6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0.72亿元,增幅为75.90%。公司本期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宽带接入、无线接入和高速光模块这三大核心业务产品发货量与发货金额的显著增长。上述增长既源于高速光模块领域市场需求的集中爆发(受益于全球数据中心扩容及AI算力基础设施建设),也依托宽带与无线业务的稳定市场贡献(基于全球5G网络部署及家庭宽带升级需求)。公司凭借全球化布局(覆盖亚太、北美和欧洲主要市场)与持续高强度研发投入,进一步巩固了产品竞争力,推动核心业务收入实现大幅增长。同时,报告期内公司收到嘉善现代产业园管理委员会发放的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1,600余万元,促使本期非经常性损益有所增加。不过,因日元汇率下跌,且美元升值幅度低于去年同期,导致汇兑收益较去年减少,本年度汇兑收益为1,443.56万元,较2023年度的3,178.97万元减少1,735.41万元。报告期内,公司经营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一)研发2024年,公司研发团队在多个关键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在光模块方面,成功研发并在多地量产800G及400G系列新产品,实现更低功耗和成本。新一代1.6TOSFP光模块完成原型开发,并在2024OFC上成功展示,引发业界广泛关注。400GQSFP112DR4/DR4+、800GOSFPDR8/DR8+等多款硅光产品实现量产,海外市场认证顺利推进,巩固了公司在高速光模块领域的市场地位。此外,推进800GLPO产品开发,并着手1.6TLPO/LRO产品布局,以满足AI算力中心和数据中心的高速互联需求。国内、北美、日本等多地研发团队紧密协作,推进基于3nmDSP的1.6T光模块开发,确保技术领先性。宽带接入和无线通信领域同样成果显著。公司完成25GGPON产品研发并实现小批量发货,加快10GGPON市场拓展,持续优化产品成本和竞争力。Wi-Fi7及万兆网关产品在北美市场成功商用,OpenWi-Fi架构的室外AP产品在全球多个应用场景实现部署,并构建北美本地化研发与支持团队,提升客户响应速度和产品适配能力。(二)产品线1、电信宽带(宽带产品事业部,含原JDM产品事业部)宽带事业部主要面向海外市场,近年来国内市场竞争加剧,诸多原本专注国内市场的企业逐步向海外拓展。在此背景下,事业部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其一,通过优化研发设计、拓宽采购渠道等方式降低成本,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其二,依托自身较强的研发能力与丰富的国际化人才储备,积极开拓高附加值的海外蓝海市场。经过近三年的发展,2024年事业部GPON与10GGPON业务营收规模相近,实现了向10GGPON业务的转型。同年,公司完成25GGPON技术研发并实现小批量发货。2、无线网络与小基站(无线产品事业部)随着Wi-Fi网关和自组网产品在海外市场的深度推广,无线产品事业部实现显著增长,相较2023年录得可观的营收提升。在北美市场,Wi-Fi7和万兆网关产品成功商用,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高性能无线网络设备市场的竞争力;基于OpenWi-Fi架构的室外AP产品在多个应用场景实现批量部署,包括运营商网络、公共Wi-Fi覆盖等,为业绩增长提供强劲支撑。事业部完成北美本地化研发与支持团队的建设,缩短响应客户需求周期,提高市场适应性,增强与当地运营商、企业客户的合作。尽管海外市场5G网络建设较为缓慢,受地缘政治、经济环境和投资资金限制等因素影响,小基站团队依然开源节流,提升研发和运营效率,与全球产业链伙伴深度合作,扩展产品线。新的一体化基站平台功能强大、尺寸和功耗小、性价比高,支持4/5G双模式,已在多个客户网络中测试集成,渗透进欧美日韩运营商移动网络、工业网络和专网市场。同时,开发室外型大功率双模式平台,研发统一的小基站网管平台,为AI应用在边缘节点的下沉提供丰富计算和存储资源。3、高速光模块(光电子事业部)光电子事业部在2024年完成了400GQSFP112DR4/DR4+新产品、800GOSFPDR8/DR8+硅光新产品以及新一代低功耗低成本400GQSFP-DDFR4/LR4产品的开发并实现量产。新一代800GOSFP2×FR4/2×LR4硅光新产品和基于3nmDSP的新一代1.6TOSFPDR8/DR8+硅光新产品的开发进展顺利,预计于2025年进行客户送样和实现量产。多个新产品在多个客户顺利完成认证,预计将在2025年实现大批量发货。公司继续完善多款800GLPO产品开发,800GDR8LPO产品在客户交换机的测试结果良好,将继续推进800G和1.6TLPO和LRO产品的开发和迭代更新。完成多个产品在上海工厂和马来西亚工厂的量产和扩产,以满足2025年客户的需求。(三)重要子公司1、CIG美国2024年北美经济及营商环境不确定性扩大,下游客户去库存周期长,市场需求疲软,竞争激烈,部分物料交付周期增加且供应波动,地缘政治因素也带来诸多挑战。面对这些困难,CIG美国积极应对。在数据中心和算力中心市场,全力配合主要客户向800G速率切换,提升产能和交付能力,加大在1.6T、硅光和液冷技术等的预研。在主要运营商市场,推动客户网络演进,加快从GPON向XGS-PON的切换,推动25GGPON的试商用并取得积极进展,预计2025年25GGPONONT产品将形成批量发货,同时加大对50GGPON和更高速PON技术的预研。无线产品方面,高端Wi-Fi6E产品发货持续增长,完成主要客户Wi-Fi7产品的客户验证,支持客户在2025年上半年全面转向Wi-Fi7的部署,多款Wi-Fi7产品先后发布。在中小运营商和区域运营商市场,完善整体解决方案,加快市场体系布局,预计2025年上半年全新发布宽带接入整体解决方案。此外,推动实现德国-波兰的产能布局,完成首次欧洲本地化试产,已于2025年初开始向有需要的客户有序交付,还完成在北美地区的本地化产能规划,已在2025年上半年展开试产工作。并于2024年下半年完成台北研发中心的设置,进一步完善全球化研发能力布局。2、CIG日本CIG日本研发团队在800GDR8和800G2×FR4产品研发上取得进展,在高频电路设计、信号完整性优化和高速光电转换等方面持续探索,改进光路和电路方案,提升产品效率和稳定性。在1.6T模块研发中,尝试采用基于EML技术的方案,初步完成技术验证。团队在800G产品研发中引入TRO技术,完成初步验证,但在功耗优化和大规模部署适应性方面仍需努力。3、浙江剑桥浙江剑桥自2024年2月起动工建设“剑桥科技光电子技术智造基地项目”。截至报告期末,项目厂房主体结构、员工宿舍、库房主体工作已完成,装修工作完成80%。洁净化室、园区道路和绿化工程计划有序推进,项目预计2025年5月完成验收,2025年7月开始设备调试,2025年10月开始投产。(四)生产制造1、传统产品与智能制造2024年,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地缘政治局势增加了诸多不确定性。公司敏锐洞察市场变化,加速全球生产布局,积极探索并推行CO-LO模式。目前,公司在中国的上海、西安、武汉、南通,以及海外的马来西亚、德国-波兰建立了生产基地,并在与北美地区CO-LO合作伙伴合作推动本地化产能建设。各基地依据当地资源、市场和政策优势,明确定位,承担不同产品线的生产任务。亚洲的马来西亚生产基地,凭借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完备的上下游供应链体系,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上优势明显。面对周边市场的需求波动,能够快速响应,缩短交货周期,赢得客户认可。2024年传统产品累计出货较2023年有所增长。欧洲基地以先进技术和工艺为核心竞争力,专注高端产品制造。受地缘政治影响,其在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抢占市场先机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公司通过全球化布局构建了稳固的生产网络,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有效分散了生产风险,提升了生产效率,增强了全球市场竞争力。CO-LO模式在2024年成效显著,实现了资源共享、降低成本、协同创新。2、光电子产品上海工厂在光模块生产领域成绩突出。完成多款400G光模块从新产品导入到量产的转移,良率和生产效率符合量产标准。制造、验收并投产40多台光模块关键生产设备,节省大量资本开支。完成国外多家设备集成商对上海工厂400G/800G高速光模块的工艺认证,以及部分海外生产基地400G光模块的工艺认证。马来西亚吉打州双溪大年生产基地扩大1万级洁净室厂房,实现400GDR4光模块转产并小批量量产,通过某北美大客户400G生产制造工艺审核。完成光纤阵列和大功率激光器等关键器件的供应商开发认证工作。坐落在槟城峇都加湾工业园的第二厂房也顺利建成。3、质量与精益质量管理中心从研发质量、物料质量、生产质量、质量体系四个维度持续严控质量管理,产品质量稳定保持较高水平。体系建设方面,顺利维护ISO9001、TL9000、QC080000、ISO27001等七大管理体系有效适宜。全年未发生市场批量召回的恶性质量事故及重大客户投诉,一般和轻微客诉均及时处理改善并获得客户认可。通过多种质量手段有效保证产品质量,各工厂产品综合直通率较上年度均有改善,客户满意度持续提升,物料质量稳定。顺利通过多次客户审核。(五)市场销售1、宽带与无线产品国际市场传统JDM业务保持稳定和增长,拓展了优质新客户,扩大市场份额。5G小基站在日韩等重点市场保持稳定交付,基于最新芯片方案研发的新产品实现对欧美运营商市场的新突破。家用Wi-FiMesh产品在东南亚运营商市场继续大规模交付,Wi-Fi7Mesh系列方案在国际市场试点,有望尽快实现大规模批量交付。企业网OpenWi-Fi业务在欧美、东南亚、南非、南美等多个国际市场实现批量交付,在重点潜力客户方面取得较大突破。2、光电子产品国内和国外市场在AI算力需求的驱动下,数据中心光模块高速增长,800G光模块增长突出。AI大模型训练和推理对带宽需求呈指数级增长,单服务器节点需支持100G至800G的高速互联,推动数据中心从400G向800G及以上升级。电信设备光模块依赖5G网络升级和相干模块需求,呈现结构性环比增长。接入市场需求增速低但总体平稳。公司以400G和800G系列光模块为核心,传统100G光模块稳定发货。产品迭代和新老光模块的PCN认证切换是市场和销售团队的核心工作之一,在核心客户群内进行多轮多款产品的认证测试。公司光模块交付能力较去年明显提高,产品多样化和全球供应力度加大,数通类光模块交付速度更快捷。(六)供应链1、物料采购传统产品采购方面,总体交付稳定,但终端客户需求波动给交付和库存管理带来挑战。芯片价格基本回到疫情前水平,部分产品价格下降。PON产品采购需求量与2023年相比基本持平或略有增长,Wi-Fi产品采购量上升,主要得益于美国及东南亚市场需求超出预期。采购部门与供应商紧密沟通,调整备货策略,控制库存水平,引入国产品牌物料,优化成本并保障供应稳定。光电子产品采购方面,保障800G项目量产物料供应爬坡,优化采购成本,应对激光器芯片供应紧缺问题,为2025年稳定生产做准备。在200G/LAN技术从研发到NPI实现的关键一年,与国内外光电芯片厂商紧密合作,确定物料选型,积累供应保障经验。2、计划与仓储(含物流)计划与仓储中心客户需求订单增幅较大,各部门协同合作,智能制造工厂累计发货1,239万台,较上一年增加31%,完成客户订单交付任务。仓储管理部员工作业效率提升6.28%,外协厂物料发货量增加64.83%,部门费用下降19.39%,质量管理成本损失为“零”。物料齐套率和出货达成率均为100%,光器件产品客户需求订单大幅增加,新项目有序进入量产,物料供应保障有力。进出口业务海运运输成本变化较大,国内物流运输成本基本持平,全年物流运输支出上涨32.49%,单台物流成本下降1.83%。(七)企业管理1、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部围绕“选、育、用、留”四大核心模块,复盘制度流程,加强内部协同,结合人力资源信息系统提升工作效率和规范性。基于公司战略和业务规划,重点布局人才盘点、干部管理及绩效等体系工作,优化资源配置与组织结构,完善校招培养体系,明确人才发展路径,打造精英人才梯队。持续开展管理职能人员培训,丰富完善激励体系,实施新一期股权激励,激发员工积极性。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归属感。2、成本管理成本管理中心持续优化和精简各部门费用需求,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和效果。深化精细化和定制化数据分析工作,提出创新管控建议和方案,促进决策科学性和前瞻性。强化内部沟通和协作机制,发挥总部与工厂、不同部门和业务单元之间的协同效应。建立沟通桥梁,解决问题,促进信息共享和团队合作,提升整体执行力和响应速度。3、信息化信息化管理协助公司顺利通过新老客户合格供应商资格体系审核。掌握信息系统核心架构并具备自主研发能力,加快建立数字化转型闭环管理机制,完善数字化转型战略架构。通过信息系统优化,提高订单响应能力,优化生产和物料采购计划,提高库存周转率,实现质量管理精细化、可视化。利用智能制造大数据信息化分析中心,实现大数据赋能智能生产,驱动公司生产制造及经营数字化转型,持续升级和部署各生产基地制造管理信息系统,适配新客户、新产品、新工艺的生产业务需求。4、科技管理公司在科技管理方面成果颇丰。通过2021年度闵行区重点技术改造项目验收,完成2022年闵行区重大产业技术攻关计划项目验收准备工作并提交验收申请。荣获上海市创新型企业总部称号,以及上海市企业联合会等颁发的“2024上海制造业企业100强(第79名)”“2024上海民营制造业企业100强(第54名)”“2024上海新兴产业企业100强(第61名)”称号。公司重视知识产权保护,2024年全年申请专利共23件(其中发明专利14件),获得授权专利共9件(其中发明专利4件)。5、股权激励公司持续推进股权激励常态化实施,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长效激励约束机制,吸引和留住人才,提升核心团队凝聚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2024年完成多项股权激励相关工作,包括《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第二个解除限售期解锁上市工作、《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授予第一个解除限售期解锁上市工作、《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授予部分限制性股票回购注销工作、《2024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授予登记工作等。2024年,仍在存续期内的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和股票期权激励计划的相关激励成本合计为人民币1,203.43万元。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