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顺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聚合顺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聚合顺
- 企业英文名: Hangzhou Juheshun New Material Co., Ltd.
- 实际控制人: 傅昌宝
- 上市代码: 605166.SH
- 注册资本: 31472.6146 万元
- 上市日期: 2020-06-18
- 大股东: 温州永昌控股有限公司
- 持股比例: 19.13%
- 董秘: 陈晓雯
- 董秘电话: 0571-82955559
- 所属行业: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 会计师事务所: 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许安平、刘小欢
- 律师事务所: 浙江金道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钱塘新区纬十路389号
- 概念板块: 化学制品 浙江板块 专精特新 预盈预增 基金重仓 转债标的 新材料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浙江
- 成立日期: 2013-11-01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330100079343187F
- 法定代表人: 傅昌宝
- 董事长: 傅昌宝
- 电话: 0571-82955557,0571-82955559
- 传真: 0571-82955559
- 企业官网: www.jhspa6.com
- 企业邮箱: jhsdm@jhspa6.com
- 办公地址: 杭州钱塘新区纬十路389号
- 邮编: 311228
- 主营业务: 尼龙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 经营范围: 一般项目:合成材料制造(不含危险化学品);合成材料销售;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 企业简介: 聚合顺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11月1日,总部位于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是集聚酰胺6切片(又称“尼龙6切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产品是石油煤炭的衍生品,通常为白色颗粒状,产品覆盖下游尼龙纤维、工程塑料和薄膜三大领域,被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器、电子机械、食品包装、民用纤维、航天航空、核电、军警等制造领域,在国内聚酰胺新材料市场享有较高的品牌美誉度。公司于2020年6月18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605166)。
- 商业规划: 报告期内,聚合顺全体员工通力协作,努力拼搏,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较好地实现了工作目标,汇聚成公司2024财年较为优秀的经营业绩。经审计,2024财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168,215,581.80元,同比增加19.1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00,304,358.60元,同比增加52.66%;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91,116,297.50元,同比增长51.6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923,464,729.53元,同比增长12.40%;总资产6,097,471,153.33元,同比增长30.14%。2024年,公司持续加强技术开发,尤其在与应用场景结合的领域,进一步优化生产工艺及成本管理,细化产品的差异化,强化与客户的需求沟通,根据下游需求的提升同步加大采购力度,保障了产能、产量、销量同步提升。2024年度公司整体经营情况如下:(一)四大核心基地产能建设持续推进报告期内,杭州本部、聚合顺鲁化及常德聚合顺实现了年度57万余吨尼龙切片产量。山东淄博基地规划的尼龙66项目仍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中,公司也会适时根据市场需求节奏及上游成本等综合因素,将逐步推进产能的释放。各基地产量分布如下(见图1):图1(二)尼龙纤维级高端产品切片仍然是公司重要的收入组成部分,工程塑料紧随其后,膜级产品稳态发展,其他类产品绝对量贡献度较少。报告期内,尼龙纤维类产品销售收入4,754,060,995.17元,占比66.34%;工程塑料产品销售收入2,316,420,636.74元,占比32.32%,薄膜类销售收入75,739,149.70元,占比1.06%;其他类占比0.28%(见图2)。图2(三)国内销售仍为核心,外销占比相对较少,未来外销市场有望打开成长通道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内销金额6,761,642,636.18元,占比94.35%;外销金额404,917,197.64元,占比5.65%(见图3)。外销客户集中在东南亚、欧洲、南美及大洋洲。公司虽然年度外销收入占比较少,但随着行业内海外产能部分老旧装置因维护成本和环保压力等多重原因,逐步退出市场,我们积累的规模化优势和成本领先优势为打开海外市场的成长空间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图3(四)纤维级前五大客户销售绝对量,尼龙纤维业务比重占总营收比重相对稳定。报告期内,公司纤维级CR5客户绝对量、占尼龙纤维业务比重、占总营收权重相对稳定,由于尼龙纤维类业务是公司的核心优势产品,因此对整体收入贡献较为明显(见图4)。图4(五)工程塑料类CR5前五大客户销售绝对量相对均衡,占工塑业务比重较均衡,占总营收的比重也有一定权重。近年以来下游应用场景景气度比较旺盛的新能源汽车带动了工塑业务板块的需求持续提升(见图5)。报告期内,公司工程塑料CR5的客户,从绝对量看,头部工塑客户的比重相对均衡。图5(六)年度产量与销量情况2024财年,公司实现了产量57万余吨,同比增长22.17%,销量实现56万余吨,同比增长18.24%,基本实现了年初制定的生产经营计划(见图6)。图6(七)企业管理制度的全面梳理及数字化建设推进报告期内,公司对内部现行的各项管理制度进行了全面梳理,以流程制造为本,全面提升协同管理,推进各分子基地融合数字化建设与管理,强化供应链与现有数字化管理的协同提升,优化后台职能部门对数字化工具的个性化需求及决策判断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提升因管理规模扩大后的管理效能的发展需求。(八)报告期内研发投入继续加大,推进产学研合作,加强新品开发,节能降耗持续攻关,确保企业在生产端的规模优势带动的成本领先优势上一新台阶。(九)IPO募投项目和可转债募投项目建设报告期内,公司严格按照《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号——规范运作》相关要求,在公司董事会及保荐机构的监督指导下,科学规划、合理使用募集资金。针对IPO“研发中心”募投项目,通过优化内部投资结构重点增加研发设备投入,有效提升了公司在尼龙材料领域的研发、试验及试产一体化能力;杭州总部二期年产12.4万吨尼龙新材料项目取得重要进展,标志着公司在新材料领域的产业化布局迈出关键一步;山东聚合顺(山东淄博)年产8万吨尼龙新材料(尼龙66)项目正按计划有序推进,该项目通过引进先进的一体化生产设备及智能化管理系统,着力构建尼龙66产品的规模化生产能力。(十)全面推进基地建设,确保新产能按计划释放报告期内,为了进一步满足市场对高端产品的需求,确保新产能在年初的经营规划实现,公司在山东滕州、山东淄博、湖南常德及杭州本部共计四大核心基地的工程项目按计划节点圆满完成了年度的规划,其中滕州基地的项目建设质量和进度尤为亮眼,湖南常德基地二期技改项目也在稳步推进中。2021年,公司与山东兖矿鲁南化工有限公司强强联合,四年内公司迅速完成了子公司成立、一期启动,建成达产;紧锣密鼓又启动二期,通过与国内知名工程公司北京三联通力合作,高效保质完成了项目设计、土建施工、安装调试、试生产并一次成功。这一重要基地的落地,标志着聚合顺在行业内的优势地位进一步提升。(十一)安全生产敬畏之心恒在,节能环保降本增效常态化运行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严格落实《浙江省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6年)》《浙江省应急管理厅关于培育支持社会救援力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条款要求,做好安全生产相关的日常各项风险管理工作,强化日常各类安全培训及双重预防机制规范运行,及时识别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切实降低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全面全员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签订率100%,明确各生产岗位的安全生产职责并纳入日常工作考核,持续提升企业各项抗风险意识和能力。企业在安全生产月期间开展了各项安全生产月(2024年6月全月)活动,活动期间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开展例如综合应急演练、安全知识竞赛、典型事故案例学习和外聘专家开展安全隐患识别专项技能培训教育等。绿色低碳、节能环保治理水平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也是企业在发展中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公司持续深入开展节能环保工作,加强提升全体员工的节能环保意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浙江省实施〈节约能源法〉办法》《浙江省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促进条例》和《浙江省绿色建筑条例》《浙江省绿色低碳转型促进条例》《关于加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浙江省新型储能项目管理办法(试行)》《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产品)淘汰目录》等有关规定,加大环保、节能设施的投入,及时优化高能耗设备,降低碳排放,进一步改善了生产环境,也体现了经济上的降本增效。2024年度,公司三废全过程合规处置,全年废水、废气在线检测均达标,持续优化生产及污水处理工艺,实现节能降耗、节能减排的发展目标。为国家在联合国气候峰会承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愿景早日实现而贡献企业绵薄之力。(十二)人力资源及文化建设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人力资源体系将生产基地发展要求与总部管理发展的人才配置要求进行有效融合,从人力、财务、数字化、生产研发、基础设施等多职能维度匹配、协调资源,最大限度地挖掘公司所需人才,促进企业研发创新和价值成长的需求,推动企业长期良性发展。为实现公司发展战略,公司根据人力资源管理的五项基本工作5P模型:识人(Perception)、选人(Pick)、用人(Placement)、育人(Professional)、留人(Preservation),建立以识人为基础的工作分析系统,以选人为基础的招聘与选拔系统,以用人为基础的配置与使用系统,以育人为基础的培训与开发系统和以留人为基础的考核与薪酬系统,以满足公司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确保公司发展战略顺利推进、战略目标的实现,以及员工个人职业规划得以实现。人力资源体系围绕公司发展战略与经营目标要求,深入调查分析各部门人员需求情况,对比分析现有人员素质与未来需求的匹配程度,确定长期人才结构、素质要求及数量,并制定人力资源规划;根据公司所需员工的能力进行岗位测评、工作分析,确定任职资格、岗位能力素质要求。其次通过校招、第三方专业招聘机构及劳务中介、培训机构等发布招聘信息,同时激励内部员工推荐、引荐人才。公司也制定了员工关怀体系,贯穿员工自入职到离职整个在职在岗全生命周期。公司有健全的个人能力提升培训机制,顺畅的职业生涯发展通道以及和谐的人文环境。公司根据实际经营需要建立了扁平化的组织架构,实施逐级授权,分级管理,责权统一的经营管理运行体制,并通过流程化、标准化、信息化的建设,最大限度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公司强调领导、员工、合作伙伴之间的双向沟通,建立起多种沟通方式,积极听取各种意见和建议,并制订了《员工合理化建议管理办法》,对被采纳的意见或者建议,给予一定的奖励。利用ERP、企业微信、部门共享盘等,建立多形式、多层次的沟通与知识技能共享平台。公司重视绩效管理体系,包括绩效评价体系和薪酬激励体系:(1)建立以KPI指标为主的绩效评估体系依据公司战略与部门责任,制订各部门的KPI指标,并分解为部门的KPI指标;部门KPI指标通过月度计划任务分解方式落实到各责任人,形成员工KPI指标。员工绩效的完成直接支持了部门及公司绩效目标的实现。人力资源部根据公司《绩效考核办法》对干部进行月度和年度的绩效评价。各部门根据本单位员工绩效考评办法,对普通员工岗位KPI指标及岗位过程管理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月度和年度考评。为确保公司绩效目标的实现,公司制订了生产、质量、安全等过程考核办法,监控公司绩效目标实现过程各因素,体现过程管理与目标成效并重的绩效考评原则。(2)建立公平公正的薪酬激励体系公司建立了相对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基于岗位、能力、绩效等,结合公司实际情况,把所有岗位分成管理类、专业类、技能类,针对不同职业类别采取不同类别的薪酬制度。公司通过制订个性化的激励政策,涵盖物质与精神两方面,进一步增强榜样的正面影响力,在公司内部形成“比、学、赶、帮、超”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进而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与企业竞争力。公司也十分重视员工职业生涯发展与成长,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努力实践“以人为本”的人才管理理念,建立了《培训管理制度》、《师带徒管理办法》等制度,规范了培训管理流程与制订了职业发展通道。公司保证和不断改善员工的职业健康安全,针对不同的工作场所确定相应的测量指标,确保对工作场所的紧急状态和危险情况做好应急准备。公司管理层关注员工意见,通过年度员工满意度调查,及时收集、了解员工的意见,并做出积极的反馈。公司对培训、住房、薪酬、福利、职业发展等影响员工权益、满意度的关键因素进行评价,并量化评分,不断完善《员工满意度调查问卷》,形成公司满意度调查报告。在此基础上,结合员工流失率、抱怨率、安全及生产效率等指标,评价分析找出改进机会,落实到相关部门制订改善方案,由人力资源部跟踪检查,维护员工权益、提升员工的满意程度和工作积极性。(十三)2025年展望2024年成绩已成过去,未来需要全体聚合顺人加倍努力,新的一年,市场竞争格局将会发生变化,公司会迎难而上,精准把握市场机会,扩大市场份额,继续把降本增效落到实处。我们会抓好生产经营,确保新增产能的市场对接,迅速达产;要进一步加大研发力度,开发适销对路、盈利能力强的产品,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要着力抓好项目建设,争取早建成、早投产、早出效益;要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培养能独当一面的管理人才;要满足公司全面走出去战略需求;要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满足集团化管理需要。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