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盛硅业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合盛硅业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合盛硅业
- 企业英文名: Hoshine Silicon Industry Co.,Ltd
- 实际控制人: 罗燚,罗烨栋,罗立国
- 上市代码: 603260.SH
- 注册资本: 118220.6941 万元
- 上市日期: 2017-10-30
- 大股东: 宁波合盛集团有限公司
- 持股比例: 46.24%
- 董秘: 高君秋
- 董秘电话: 0574-58011165
- 所属行业: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 会计师事务所: 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费方华、彭香莲
- 律师事务所: 上海锦天城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浙江省嘉兴市乍浦镇雅山西路530号
- 概念板块: 非金属材料 浙江板块 标准普尔 富时罗素 MSCI中国 沪股通 上证180_ 上证380 融资融券 机构重仓 HS300_ 有机硅 太阳能 新材料 新能源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浙江
- 成立日期: 2005-08-23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3304007782903872
- 法定代表人: 罗立国
- 董事长: 罗立国
- 电话: 0574-58011165
- 传真: 0574-58011083
- 企业官网: www.hoshinesilicon.com
- 企业邮箱: hsir@hoshinesilicon.com
- 办公地址: 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北三环东路1988号恒元广场A座23-24F
- 邮编: 315300
- 主营业务: 从事工业硅及有机硅等硅基新材料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是我国硅行业中业务链最完整、生产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
- 经营范围: 许可项目:危险化学品经营(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审批结果为准)。一般项目:化工产品销售(不含许可类化工产品);有色金属合金销售;橡胶制品销售;高品质合成橡胶销售;密封用填料销售;高性能密封材料销售;新型催化材料及助剂销售;电子专用材料销售;汽车零配件零售;新材料技术研发;新材料技术推广服务;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金属包装容器及材料销售;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光伏设备及元器件销售;电子专用材料研发;光学玻璃制造;光学玻璃销售;玻璃制造;技术玻璃制品制造;技术玻璃制品销售(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以下限分支机构经营:一般项目:合成材料制造(不含危险化学品);有色金属压延加工;电子专用材料制造(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 企业简介: 合盛硅业股份有限公司由宁波合盛集团于2005年投资成立,并于2017年在上交所主板成功上市,是全球最完整硅基全产业链公司,是硅基新材料一体化绿色循环经济模式的开创者,是绿色能源整体解决方案的引领者。合盛硅业在新疆、浙江、四川、云南、黑龙江等地设有数字化智造基地,在上海和海南拥有高新技术研发中心,旗下主要涵盖能源、工业硅、有机硅、碳素、新材料、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光伏全产业链、储能等多元业务,其中工业硅、有机硅单体产能持续多年位列全球第一,碳化硅、光伏等新兴业务科研实力稳居行业第一方阵,相关产品广泛用于航天军工、电子通讯、医疗健康、汽车制造等各个领域,合作伙伴遍布全球。合盛硅业致力于科技创新、数字智造、绿色发展,专注于人才建设、流程变革、组织升级,积极发挥硅基全产业链规模协同优势,不断进行产业延伸和技术拓展,努力为全球硅基新材料行业和绿色能源领域的发展贡献合盛智慧和力量,助力国家赢得未来发展主动权,为人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 商业规划: 报告期内,面临外部需求波动、地缘政治等不确定性因素,我国依靠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实施和国内市场的强大韧性,经济增长的基本面依然稳固。工业硅、有机硅及多晶硅行业呈现供需双增但阶段性错配的状态,经行业内企业及相关部门协同应对下,市场价格单边下行趋势逐步得到扭转。在复杂多变的行业局势中,公司管理层在董事会的领导下,根据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和年度经营总体计划,积极推进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不断促进公司健康可持续发展。(一)依托产业链协同发展的优势,通过精细化管理深挖产能潜力、优化生产效能,保持双龙头地位报告期内,公司工业硅业务板块根据年度经营计划,通过产业链协同以及技术创新持续提升日均产量并有效降低单吨电耗,部分矿热炉日均产量已突破70吨,单吨工业硅冶炼电耗已降至万度以下;有机硅业务板块持续提高全面精细化管理水平,通过一系列技术和设备改造提升产能和效率,部分工厂通过流化床技改将单套床产能从300吨/天提升至330-350吨/天,通过精馏塔自回热系统项目节约蒸汽约30%。整体来看,公司核心业务在产品销售价格震荡筑底的趋势下,依然通过精细化管理和技术创新有效提升产能、降低成本,保持毛利率水平的相对稳定及销量持续提升,凸显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行业双龙头地位。此外,新疆中部光伏一体化产业园项目(包含中部合盛年产20万吨高纯多晶硅项目、中部合盛年产20GW光伏组件项目、中部合盛年产150万吨新能源装备用超薄高透光伏玻璃制造项目等)首条光伏产线实现量产,内蒙古赛盛新材料年产800吨碳化硅颗粒项目正式点火投产,公司将根据整体战略计划结合市场行情动态有序推进相关项目。(二)持续注重研发投入,强化下游高附加值产品矩阵布局,突破关键材料和装备的技术壁垒,实现产品工艺的升级和提升公司加速研发中心升级进程,集聚全球优秀人才,统筹调配研发资源,以创新制造技术与智能生产模式为双轮驱动,培育硅基新材料领域的前沿技术生产力,通过构建开放式创新生态,深化产学研协同攻关,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核心科技动能,构筑面向未来的产业竞争优势。有机硅技术领域,公司根据研发计划平稳有序推进,一方面,基于现有产品进行工艺提升和技术改造,如创新应用先进设备精馏技术,以及氯甲烷系统中的工艺设备技术,在公用系统大型机组中采用先进节能设备,有效降低了能耗;另一方面,针对有机硅下游深加工领域进行新产品研发及现有配方优化,如积极开发功能性硅油及深加工产品、高性能加成型液体硅橡胶及灌封胶等产品。这些都为公司未来在硅基新材料赛道上进一步巩固龙头地位构建强大的技术护城河。碳化硅技术领域,公司已完整掌握了碳化硅材料的原料合成、晶体生长、衬底加工以及晶片外延等全产业链核心工艺技术,突破了关键材料(多孔石墨、涂层材料)和装备的技术壁垒,公司碳化硅产品良率处于国内企业领先水平,在关键技术指标方面已追赶上国际龙头企业水平。6英寸碳化硅衬底已全面量产,晶体良率达95%以上,外延良率稳定在98%以上,处于行业领先位置;在8英寸碳化硅衬底研发方面,公司凭借自研体系和高效研发,已开始小批量生产;公司在高端碳化硅粉料领域持续深耕,致力于通过自主创新持续提升行业竞争力。(三)强化能源资源保障,推进全链条数字化转型公司视能源资源保障为产业稳健发展的根基,在新一轮产业升级中,战略性资源成为驱动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报告期内,企业依托自身储备的优质石英砂矿产,通过优化资源调配工艺,不断提升自产自用比例,切实增强产品核心品质并压缩生产成本。同时,依托全链条产业协同优势,建立内部原料优先配置机制,深化各业务板块的供需联动,在保障供应稳定性的同时,进一步强化成本控制能力,形成资源高效利用与产业协同发展的双向赋能格局。公司践行“两化融合”战略,深化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构建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及数智中台体系,推动全链条数字化转型。通过与外部咨询机构的战略合作,系统优化人才机制、组织架构与业务流程,构建高效运营模型。通过对物料、客商、会计科目等主数据进行治理,为业务协同、效率提升和战略决策提供数据支持,搭建CRM、SRM、TMS、WMS等供应链平台实现全链条数字化贯通,依托SAP等ERP平台重构核心业务流程促进业财深度融合,部署LIMS、PMS、MES等系统打造精益生产体系,并通过技术升级与设备改造提升管理效能,形成“数据驱动、智能协同”的运营新格局,全面增强战略执行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四)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多渠道助力文化价值传播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部署,以绿色发展为引领深化产业转型,持续推进环保节能、绿色低碳相关工作的开展,在“绿色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内不同产业之间互相赋能。报告期内,公司将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度植入公司治理架构,通过革新生产工艺流程、升级设备能效等级、重构能源利用结构等系统性举措,构建低碳化运营管理体系,推动全产业链实现可持续发展。此外,围绕“科技、绿色、活力”的产业特质,公司持续探索并优化体系化运作模式,将前沿科技与绿色理念深度融合。通过举办主题活动、开展公益项目、跨界联动等多渠道,全方位助力文化价值传播。凭借丰富内容与精准运营,官方账号关注量与独立访客数同比大幅增长。经过全体员工的不懈努力,报告期内公司工业硅及有机硅产量进一步提升,销售量保持良好增长,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6.92亿元,同比增长0.41%。但受整体经济波动及产品价格下跌的影响,2024年公司业绩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17.40亿元,同比减少33.64%。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