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洋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浙江大洋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大洋生物
- 企业英文名: ZHE JIANG DAYANG BIOTECH GROUP CO., LTD.
- 实际控制人: 陈阳贵,陈旭君
- 上市代码: 003017.SZ
- 注册资本: 8400 万元
- 上市日期: 2020-10-26
- 大股东: 陈阳贵
- 持股比例: 8.86%
- 董秘: 徐旭平
- 董秘电话: 0571-64156868
- 所属行业: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 会计师事务所: 中汇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洪烨、甘文欢
- 律师事务所: 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大洋镇朝阳路22号
- 概念板块: 化学原料 浙江板块 专精特新 举牌 微盘股 PEEK材料概念 半导体概念 氟化工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浙江
- 成立日期: 1976-01-01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330100143956405Y
- 法定代表人: 陈阳贵
- 董事长: 陈阳贵
- 电话: 0571-64156845,0571-64156005,0571-64156868
- 传真: 0571-64156120,0571-64156010
- 企业官网: www.dyhg.com
- 企业邮箱: dysw@dyhg.com
- 办公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大洋镇朝阳路22号
- 邮编: 311616
- 主营业务: 主要从事无机盐、兽用原料药等化学原料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 经营范围: 一般项目:生物化工产品技术研发;生物质液体燃料生产工艺研发;生物基材料技术研发;复合微生物肥料研发;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不含危险化学品等许可类化学品的制造);专用化学产品制造(不含危险化学品);专用化学产品销售(不含危险化学品);化工产品生产(不含许可类化工产品);化工产品销售(不含许可类化工产品);热力生产和供应;饲料原料销售;食品添加剂销售;肥料销售;新材料技术研发;资源再生利用技术研发;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科技中介服务;互联网销售(除销售需要许可的商品);国内贸易代理;货物进出口(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许可项目:食品添加剂生产;饲料添加剂生产;兽药生产;发电业务、输电业务、供(配)电业务;港口经营;危险化学品生产(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
- 企业简介: 浙江大洋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1976年,2003年转制为有限责任公司,2009年完成股份有限公司改造。拥有全资子公司3家。系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中国石油和化工企业500强、浙江省“守合同重信用”企业,是“浙江制造”团体标准主制订单位。公司于2020年登陆深交所主板,股票代码:003017。大洋生物是一家化学原料制造企业,主要从事无机盐产品生产,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以钾盐为主、兽药及含氟精细化学品共同发展的“一体两翼”产业格局。在行业内较早通过了ISO9001、ISO14001、ISO45001、FSSC22000等国际体系认证。碳酸钾、碳酸氢钾为公司主导产品,涵盖了食品添加剂级、饲料添加剂级、工业级等多规格系列化品种;公司所生产的轻质碳酸钾,因其堆积密度小,比表面积大,溶解速度快,对下游产品生产收率和质量有显著提高等优点,为农药、食品和医药等高端领域客户长期提供价值服务;公司的抗球虫原料药盐酸氨丙啉通过国家GMP和美国FDA认证,该产品具有药效高、毒性小、用药安全、低残留、与其他药物配合可增加广谱性等优点,主要出口销往欧洲、美洲等发达国家和东南亚地区,近年来,随着国内规模化养殖的提高,用量也在稳定上升;兽药预混剂成套生产线通过GMP认证,多个品种已在国外注册并进入市场;含氟精细化学品主要有2-氯-6-氟苯甲醛、2-氯-6-氟氯苄、2-氯-6-氟苯甲酸、对氟苯甲醛、氟苯等系列品种。公司坚持以国际化的战略思维谋发展,产品畅销全球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公司建有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和浙江省大洋科技钾盐研究院。拥有多项国家发明专利,主持起草国家碳酸钾技术标准、能耗标准。公司注重精益管理,坚持绿色生态优先,从源头控制“三废”产生,实现末端治理向源头减排转变,对废物进行资源化利用。公司秉承“拼搏奋斗,开拓创新,追求卓越,同创共享”的核心价值观,持续推进智能制造,推动高质量发展。矢志打造长青基业,为利益相关方及社会大众创造福祉。
- 商业规划: 主要原材料的采购模式原材料价格较上一报告期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1、2024年年初,随着地缘政治事件局势得到控制,钾肥供给进入逐步恢复阶段,价格呈现持续下跌走势,至第二季度达到年内低点,随后有所回升,上涨主要归因于农用肥季节性市场需求的推动以及现货供应端的出货限制;下半年,随着进口及国产市场现货逐渐恢复放货,市场价格缓步回落;11月,白俄罗斯与俄罗斯削减钾肥产量,在此之前加拿大钾肥巨头Nutrien已于8月宣布暂停扩大生产计划,运输成本的增加以及减产规划推动国际钾肥价格开始反弹。由此,全年呈现出不规则“W”字型走势。据百川盈孚统计,2024年国内氯化钾市场月均价为2,305.55元/吨,同比去年2,937元/吨的月均价下降21.5%。公司紧盯市场变化,灵活掌握采购节奏。在价格高点时,适当减少采购量,以降低库存成本;在价格回落时,则加大采购力度,增加储备库存。全年采购均价为2,273.37元/吨,比当年市场均价低1.4%,比2023年采购均价2,817.45元/吨下降了19.31%,显示出较好的成本控制能力。2、2024年,受粮价、尿素价格及天气的影响,国内碳酸氢铵市场需求不及预期,价格继上年末的高位后走出了一条持续走低的单边趋势。据百川盈孚统计,国内市场碳酸氢铵(农业级)月均最高价在1月,为931.63元/吨,月均最低价在11月,为688.07元/吨,全年碳酸氢铵月平均价格为780.65元/吨,较去年均价983.8元/吨相比,下降20.65%。公司所采购的碳酸氢铵为工业级产品,采购价格高于农业用肥。受市场价格不断走低的影响,碳酸氢铵2024年采购均价为796.41元/吨,较去年952.34元/吨降低16.37%。能源采购价格占生产总成本30%以上主要能源类型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主要产品生产技术情况主要产品的产能情况主要化工园区的产品种类情况报告期内正在申请或者新增取得的环评批复情况公司于2024年11月1日取得杭州市生态环境局下发的《杭州市生态环境局关于浙江大洋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一期800t/a盐酸氨丙啉搬迁扩建技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批意见的函》(杭环函〔2024〕72号)。报告期内上市公司出现非正常停产情形相关批复、许可、资质及有效期的情况(1)报告期内主要产品生产、运输、销售等方面已取得及应取得的相关批复、许可、资质及有效期(2)2025年度到期的相关批复、许可和资质从事石油加工、石油贸易行业从事化肥行业从事农药行业从事氯碱、纯碱行业1、概述2024年,公司在全球经济波动与行业变革交织的复杂形势下逆势破局,全年工作呈现了六大亮点:产业链优化组合取得新成就,重点项目呈现新进展,主产品销量和行业地位达到新高度,机制变革释放新活力,控员增效提升员工获得感,创新驱动加固技术护城河。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9.10亿元,同比下降了1.03%;归母净利润6,374.63万元,同比增加了27.48%。这一年,主要取得以下几个方面的成就:一是守正创新,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产品行业地位持续巩固。2024年,公司全年碳酸钾产量达80,907.95吨,同比增加4,843.81吨;销量81,225.20吨,同比增加7,111.59吨。盐酸氨丙啉产量613.95吨,销量642.83吨,产销量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公司各产品在细分领域中的行业龙头地位不断得到增强。跨领域挖掘产业链布局。2024年,公司完成对浙江芯之纯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的战略投资,正式切入半导体材料新赛道,通过技术协同创新,强化双方优势,实现产业链价值延伸,培育新增长点,增强抗风险能力,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加强合成生物技术拓展。新成立杭州润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引入生物合成领域专业人才,整合技术及市场资源,夯实公司生物化工产业化基础,增强研发能力和产品开发能力,为多元化发展及抗风险能力提升注入新势能。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2024年公司重点项目建设成果显著。列入2022年度生态环境部“百城千县万名专家生态环境科技帮扶行动计划”和2023年浙江省“领雁”项目—《利用飞灰水洗副产氯化钾及工业副产钾盐生产5万吨/年碳酸钾的氯化钾精制》技改项目顺利竣工;盐酸氨丙啉搬迁技改项目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三氟乙酰系列产品项目”建设有序推进。二是科技创新,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知识产权取得突破。《企业知识产权合规》管理体系通过认证,全年获得4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4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筑牢技术壁垒。福建舜跃成功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集团公司博士后工作站升级为国家级,新设院士专家工作站获批杭州市认定,公司入库浙江省“金种子”计划孵化级名单。更多的科研项目将逐步展开。技术创新成果丰硕。公司首创碳酸氢钾蒸发应用MVR技术,实现节能降碳新突破;通过主导编制《饲料添加剂碳酸氢钾》行业标准,推动产品列入饲料添加剂目录,并与中国农业大学深度合作,翔实的牧场实验数据支撑、合法的应用场景支持,构建起了市场先发优势,大客户开发取得一定成效。碳酸氢铵投料通过优化工艺控制,降低了单耗指标,进一步提升了技术水平。成果《高纯度颗粒型盐酸氨丙啉的制备方法》获得浙江省首届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交流活动优秀成果一等奖的荣誉。三是机制创新,激活精益管理内生动力制度体系建设持续完善。为助力企业合规管理与效率提升,着力规范公司及子公司制度建设。2024年,集团部门与各子公司修订完善制度334项,构建“制定—宣贯—落实”闭环运行管理模式,提升管理能力与风险防范能力,夯实公司治理基础。组织重塑工作有序实施。公司为契合市场发展、提升运营效率,基于未来发展和经营需要,重新梳理部门核心职能和岗位职责,合并精简重叠职能,优化组织机构编制。经职能整合、部门精简,达成管理扁平化、协作高效化、成本精细化的目标。组织结构调整见行见效,加速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管理体系变革蹄疾步稳。2024年,公司持续深入推进管理变革。全方位强化6S/CPTM精益管理,将现场持续改进成果与成本削减、效率增进、质量优化进行挂钩评价,促进生产高质高效。同时,严格落实公司现行管理制度,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的正确执行,深入贯彻“拼搏奋斗,开拓创新,追求卓越,同创共享”的核心价值观,不断提升员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四是以人为本,凝心聚力夯实发展根基创新激励机制,增强发展动力。公司于2024年7月启动员工持股计划,向97名公司管理团队及核心员工定向授予194.70万股回购股份,实施“股份回购+员工持股计划”双轮驱动策略,以资本投入引导公司股价与内在价值相匹配,持续提振市场信心,实现员工与股东价值共振。深化人才培育,强化人才供给。持续深化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完成第一届专业技术人才认定,全力补齐补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围绕公司控员增效目标,结合组织机构变革,定岗定编定员设置,建立满足公司发展需要的人才配置动态调整机制。完善关爱体系,激发人才活力。构建完善员工关爱体系,优化升级职工书屋,满足职工多元化学习需求,营造全员学习氛围。开展形式多样的职工文化活动,增强团队凝聚力,提升员工获得感。人才活力竞相迸发。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