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上市企业 / 江苏中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设股份 - 002883.SZ

江苏中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日期
2017-06-20
上市交易所
深圳证券交易所
实际控制人
无锡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企业英文名
Jiangsu Zhongshe Group CO., Ltd.
成立日期
1987-08-20
董事长
胡志伟
注册地
江苏
所在行业
专业技术服务业
上市信息
企业简称
中设股份
股票代码
002883.SZ
上市日期
2017-06-20
大股东
陈凤军
持股比例
11.35 %
董秘
陈晨
董秘电话
0510-88102883
所在行业
专业技术服务业
会计师事务所
公证天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注册会计师
柏荣甲;周晓玲
律师事务所
国浩律师(上海)事务所
企业基本信息
企业全称
江苏中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代码
91320200135895905U
组织形式
地方国有企业
注册地
江苏
成立日期
1987-08-20
法定代表人
胡志伟
董事长
胡志伟
企业电话
0510-83278988,0510-88102883
企业传真
0510-85124638
邮编
214000
企业邮箱
jszs@jszs-group.com
企业官网
办公地址
无锡市滨湖区兴阳路1号
企业简介

主营业务:围绕交通、市政、建筑、环境四大业务领域提供全过程工程设计咨询和工程总承包业务

经营范围:建设工程咨询服务;规划咨询;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的编制;评估咨询;工程项目管理;工程监理;工程招标代理;工程造价咨询;工程勘察(岩土工程、工程测量、水文地质)、测绘;公路工程、市政工程、水运工程(港口、航道)、风景园林、铁道工程、房屋建筑工程、水利工程、农林工程、住宅小区的设计;城市、交通、城市园林绿化、风景名胜区的规划、设计;工程和技术研究、试验、检测;环境监测;企业管理咨询;房地产咨询;软件开发和技术服务;以下经营范围限分公司经营:打字、复印的服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一般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江苏中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无锡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创始于1986年10月,2004年4月改制为混合所有制企业,2010年10月成立江苏中设集团,2017年6月20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简称:中设股份,股票代码:002883。

公司肩负“让城市更宜居,让世界更畅通”使命,围绕“交通、市政、建筑、环境”四大业务领域开展规划咨询、勘察设计、试验检测、工程监理、项目管理等全过程咨询和工程总承包业务,拥有公路、市政、建筑、风景园林等多行业甲级资质,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同时具有公路、市政甲级资质的勘察设计企业。

三十多年来,公司始终专注于城市化发展和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具备为现代城市建设与发展提供整体技术服务的能力。

未来,公司将以成为“中国一流设计咨询集团”为主导,积极投身国家发展战略,利用“技术+资本”的手段,开辟更大的发展空间,努力成为国家交通和城市发展的智库。

商业规划

(一)行业发展背景2025年,“十四五”规划迎来收官,“十五五”规划将谋篇布局。

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部署下半年宏观政策与改革任务。

会议精神体现了对当前经济形势的精准判断和对“十五五”开局的战略谋划,政策策略整体呈现从“宏观框架”到“微观落实”的递进。

会议指出,要落实落细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充分释放政策效应;要释放内需潜力,高质量推动“两重”建设,扩大有效投资;要依法依规治理企业无序竞争,推进重点行业产能治理;要落实好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

此外,会议明确以“有效释放内需潜力”为下半年首要任务,强调“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明确稳增长基调。

同时会议指出,将高质量城市更新纳入防风险与扩内需的统一框架,并通过政府债券、专项再贷款等工具,为城市更新及“两重”项目提供增量资金。

此举为构建韧性安全、活力充沛的新发展格局奠定了坚实战略支撑点,也将有效激活建筑行业作为经济支柱的承重效能。

在一系列政策组合拳下,新基建投资成为稳增长的重要抓手。

而设计咨询行业可以凭借对新技术、新趋势的敏锐把握,为新基建项目提供专业的设计咨询服务,从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到技术选型等环节提供全方位支持,保障新基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高项目的质量和效益。

此外,政策推动下的经济发展新趋势,如人工智能等创新领域的规模化发展,也为设计咨询行业带来新的业务方向。

设计咨询行业可以围绕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的建设,提供从空间规划到配套设施设计等方面的专业服务,助力相关产业的发展。

(二)宏观经济形势及行业政策对所处行业的影响1.优结构提质量,基础设施投资稳定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48654亿元,同比增长2.8%;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同比增长5.3%。

其中,“两重”项目开工建设扎实推进,更多实物工作量加快形成,基础设施投资稳定增长。

上半年,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4.6%,增速比全部投资高1.8个百分点,拉动全部投资增长1.0个百分点。

其中,水上运输业投资增长21.8%,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15.4%。

短期来看水利、能源、城市管网是投资热点,长期来看绿色低碳、数字基础设施将扛起新基础设施建设的旗帜。

2.积极推进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工程设计行业转型趋势明显2025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在“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部分指出,稳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中村改造。

这一政策导向与2023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一脉相承。

2025年5月,国新办就《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

《意见》围绕促进城市结构优化、功能完善、文脉赓续、品质提升,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部署了8个方面主要任务,具有系统性强、为民务实、精准施策的特点。

在任务安排上,《意见》部署推进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四好”建设,具有很强的系统性。

好房子建设,主要是大力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同时加强既有建筑改造利用,努力把老房子、旧房子也改造成好房子。

未来会在五方面发力,包括好标准、好设计、好材料、好建造、好服务。

新版《住宅项目规范》5月1日起施行,对层高、电梯、隔声性能等作出新规定。

随着多地建筑设计规则升级,“好房子”规划技术要点出台,将推动住房产业调整与升级。

2025年7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立足“两个大局”,将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目标明确为“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

此次会议作出一个重大论断:“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同时,住建部也强调要把城市更新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统筹实施好一系列民生工程、安全工程、发展工程。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数据显示,我国城镇化率已从2012年53.1%上升到2024年67%,城镇人口由7.2亿增加到9.4亿。

在此背景下,公司在目前主营业务基础上大力发展城市更新、地下管网、智慧交通、智慧监测、检测等以及全过程咨询业务,长期来看,公司根据自身行业特点和企业战略,积极构建市场选择模型,明确核心市场和发展市场,并精准投入资源,将来在这新机遇下获得新的机会和盈利点。

3.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是大势所趋《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要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世界科技前沿,加强对可能引发交通产业变革的前瞻性技术研究,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

截至目前,我国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示范区域已完成超过500公里公路干线通道智慧扩容,各示范区域都在开展基于大模型的路网运行监测预警、大流量路段干线主动管控、一张网出行服务等应用场景,构建多层级精细化交通管控模型。

7月31日,国常会审议通过《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强调推进人工智能规模化商业化应用,优化创新生态,提升安全能力水平。

会议提出“加强人工智能与各领域广泛深度融合,将助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新赛道”,表明了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AI相关应用的积极态度。

随着AI+时代到来,在传统产业或业务流程等基础上融入人工智能的算法、模型等技术手段,可实现产业升级、效率提升、创新产品或服务等,进而寻找最优设计方案,达到造价节约与提升竞争力的效果,并催化设计行业新一轮变革。

其中,BIM技术叠加AI助力,有望提升传统设计人效。

在此背景下,公司将逐步实现多专业协同的三维正向设计,并结合计算、仿真等技术手段,显著提升设计质量与工程效益,大力推进信息化和数字化发展工作,完善集团集成平台及各类型生产经营管理子系统;同时推广BIM运用,尝试在生产技术方面运用人工智能技术。

未来,公司将不断在宏观调控中谋定方位,苦练内功,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公司把握趋势机会,实现整体高质量发展。

4.全过程咨询是工程咨询行业发展的方向随着市场化程度的逐步提高,勘察设计行业市场活力得到进一步释放,这有利于优质企业打破区域壁垒,进而拓展全国市场。

与此同时,“全过程”咨询导向的出现,使得产业链有望实现进一步延伸。

在此背景下,全过程工程咨询应运而生,它集投资决策综合性咨询、工程勘察设计咨询、工程招标采购咨询、工程监理和项目管理服务、工程专项咨询等于一体,覆盖工程全生命周期,提供一体化、一站式的集成咨询服务,且将成为未来工程咨询的主要发展方向。

在市场一体化进程不断深化的当下,设计企业跨区域、跨行业融合发展趋势愈发明显,竞争也随之加剧。

受此影响,勘察设计行业正在加速推进重组整合,正在并且还将持续对行业格局造成深远影响。

特别是当勘察设计行业与资本市场对接后,国内少部分工程设计企业能够抢先把握机遇,进行产业与区域布局,并积极进行新技术的投资和研发,在综合实力方面实现了质的飞跃并形成新的竞争门槛。

(三)公司主要业务类型公司围绕交通、市政、建筑、环境四大业务领域提供全过程工程设计咨询和工程总承包业务。

公司重点专注于城市建设和交通建设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工程设计咨询服务,致力于为宜居城市建设和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提供“全方位、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的整体解决方案和技术支持,涉及高等级公路、特大桥梁、特长隧道、港口航道、城市道路、桥梁隧道、公共交通、轨道交通、给水排水、生态环保、建筑工程、环境工程、风景园林、智能交通、智慧城市、岩土工程等领域。

目前,公司建立了覆盖全国的生产经营服务网络。

一)全过程设计咨询业务是公司的核心业务,是公司营业收入的主要构成部分,涵盖规划、设计、咨询、研究、勘察、检测、工程监理、项目管理等产业链环节。

1.规划咨询包括战略规划、城市规划、城镇规划、区域规划及专项规划、综合交通运输规划、风景旅游规划、产业园规划等各类规划和项目建议书、预(工)可研究、设计咨询、评估咨询等技术咨询服务,包括公路、桥梁、港口河海工程、城市交通、市政公用工程、轨道交通、建筑工程、环境工程、水利工程、水文地质、岩土工程等专业。

2.勘察设计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是确保建设工程的投资效益和质量安全的重要前提。

公司勘察设计业务主要包括工程勘察和工程设计两大专业。

工程勘察业务分初步勘察、详细勘察两个阶段,涉及交通、市政、工业与民用建筑、水利和环保等行业,包括工程测量、水文地质勘察、岩土工程勘察、岩土工程设计、岩土工程试验、工程检测和监测等;工程设计分为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等,主要业务为公路行业、市政行业、水运行业、建筑行业和风景园林、环境工程等行业的设计。

3.工程监理是通过工程招投标及建设单位/业主直接委托,根据法律法规、工程建设标准、勘察设计文件及合同,对建设工程质量、投资、进度进行控制,对合同、信息进行管理,对工程建设相关方的关系进行协调,并履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和环境保护等法定职责的服务活动。

公司主要从事公路工程、市政公用工程、水运工程、房屋建筑工程、园林景观等专业的工程监理业务。

4.项目管理是通过工程招投标及建设单位/业主直接委托,按照合同约定,代表业主对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进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管理与服务。

项目管理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工具和方法,使项目能够在有限资源限定条件下,实现或超过设定的需求和期望的过程管理。

公司项目管理业务涉及公路、水运、市政、景观、环保、建筑等行业。

二)工程总承包EPC是指公司受业主委托,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竣工验收)等实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承包,通常公司在总价合同条件下,对其所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费用和进度进行负责。

EPC项目是以交付为目标的工程总包服务业务,整合了公司在规划咨询、勘察设计、工程监理和项目管理等业务的优势,成为集成展示公司工程咨询能力的示范平台。

概述面对外部市场的复杂变化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挑战,公司经营管理层带领全体员工干字当头、迎难而上,优化经营管理,强化科技创新,稳步前行。

1、单项业务体量缩小,营收整体下滑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9477万元,同比下降69.41%;净利润-722万元,同比下降138.34%。

一是因战略发展需要,公司去年10月份出售子公司中设科欣,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发生变化;二是公司在手项目单个体量缩小,生产周期拉长,新业务收入转化尚不明显;三是报告期内资产减值损失增加。

2、精研技术创新,管理效能持续上升报告期内,公司紧紧围绕技术优势、市场需求、竞争能力三个维度开展创新研究和落地,通过精研技术难点,驱动效能持续跃升。

一是持续推进内外部科研课题的立项、结题,成功申报江苏省交通运输科技项目5项,无锡市交通运输科技与成果转化项目3项,重点覆盖智能监测、低碳交通等前沿领域,联合专业协会申报市级重点课题7项,完成2025年度无锡市建设系统科技项目课题申报4项,涉及桥梁工程、智能监测等领域;二是紧跟AI发展趋势,积极探索Deepseek应用,前期深入调研,对应用场景、部署模式等梳理分析,确定本地化部署总体要求,完成公司知识库的构建开发及上线使用;三是探索基于BIM正向设计及施工管理的数字化提升方案,以一套模型、一套数据,全生命周期(从设计、施工到运维)数据传递为核心理念,通过不同阶段引入相应技术和工具,实现各阶段重点目标以及全流程的协同与高效衔接;四是持续优化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以数字化管理平台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协同能力,降低成本,不断增强公司决策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3、数字化转型,新业务赋能公司发展报告期内,公司牵头推进国家级车路云一体化试点,完成无锡市车路云一体化试点城市建设一阶段工作,深度参与顶层设计、方案制定与关键节点实施,为无锡抢占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交通融合发展先机奠定坚实基础;赋能产学研融合,完成无锡学院未来学院车路云测试基地场景与土建规划设计咨询;紧密结合无锡站北广场城市更新战略部署,深入开展城市综合交通枢纽数字孪生应用研究,探索在复杂城市环境与既有设施条件下,运用数字孪生技术提升枢纽运行效率、安全韧性及乘客体验的创新路径。

报告期内,公司围绕车路云核心领域立项创新科研项目2项,申报国家发明专利2项。

同时,公司抢抓低空经济战略机遇,完成《无锡市低空经济基础设施规划研究》,旨在构建支撑无锡低空经济发展的基础网络体系,为低空物流、载人运输、城市管理等多样化场景落地提供关键支撑。

基于基础设施规划研究,深入开展低空航线规划及商业化应用场景设计研究,并积极构建产业生态圈,与多家单位开展深度交流与合作。

此外,公司持续深化韧性城市与运输服务研究,完成无锡市“国家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创建咨询项目,将无锡在绿色货运领域的成功经验与实践模式进行系统总结与输出,服务国家战略目标,提升公司在绿色交通领域的专业影响力。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布局交通安全管理研究,紧密对接公共运输企业需求,开展针对性的安全管理体系优化、风险评估与防控策略研究,着力提升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安全性与韧性,保障市民出行安全。

发展进程

1986年7月11日,无锡市编制委员会出具“锡编(1986)第135号”《关于建立无锡市交通工程勘察设计室的批复》,同意无锡市交通局设立无锡市交通工程勘察设计室,为无锡市交通局下属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科级建制,所需经费由无锡市交通局自筹。

1987年8月10日,无锡市交通局出具的“锡交发(87)29号”《关于成立无锡市交通工程勘察设计室的通知》,成立无锡交设,为无锡市交通局下属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科级建制,独立核算。

1987年8月14日,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无锡市中心支行出具证明文件,证明无锡交设资金来源包括自有流动资金12,000元,固定资金55,000元。

1987年8月17日,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无锡市中心支行出具证明文件,证明无锡交设资金来源67,000元系无锡市交通局下拨。

1987年8月20日,无锡市工商局向无锡交设核发“锡工商全字1445号”《营业执照》。

2004年4月6日,无锡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出具“锡编办(2004)42号”《关于撤销无锡市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的批复》,同意撤销无锡交设,随后完成事业单位注销手续。

2004年4月7日,无锡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出具“锡编办(2004)43号”《关于撤销无锡市交通工程咨询监理公司的批复》,同意撤销无锡监理公司,原核定的无锡监理公司人员编制30名由无锡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收回,随后完成事业单位注销手续。

2004年4月21日无锡宝光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出具了“锡宝会内验(2004)第084号”《验资报告》,截至2004年4月21日,无锡交规院收到股东各方缴纳的注册资本合计人民币750万元。

2004年4月27日,无锡市滨湖工商局出具“(0440)公司变更(2004)第04270004号”《公司变更核准通知书》,就无锡交规院改制设立事宜予以核准,并于同日核发注册号为“3202112109353”《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资本750万元,其中,国有股占15%(无锡交通集团),自然人占85%。

至此,无锡交设完成了改制,成立了无锡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010年8月10日,无锡交规院召开临时股东会会议,会议决议同意公司注册资本由1,200万元增至2,000万元,由盈余公积转增180万元、未分配利润转增620万元;决议同意变更公司名称为“江苏中设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2010年8月12日,无锡宝光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出具“锡宝会内验(2010)第152号”《验资报告》,验证截至2010年8月10日,公司已将盈余公积180万元、未分配利润620万元转增注册资本。

2010年8月30日,无锡交规院在无锡市滨湖工商局办理完成了上述增资及变更名称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并取得新的《营业执照》。

根据公证天业出具的苏公W[2015]A178号《审计报告》,截至2014年12月31日,公司经审计的账面净资产值为人民币79,398,750.60元。

根据江苏中天资产评估事务所有限公司出具的苏中资评报字(2015)第1010号《评估报告》,截至2014年12月31日,公司账面净资产评估值为人民币156,171,922.67元。

2015年3月17日,经有限公司股东会决议,有限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

2015年3月17日,有限公司原25名股东签署了《发起人协议》,同意共同作为发起人,以发起设立的方式,将有限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

2015年3月18日,江苏中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召开创立大会暨第一次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关于发起设立江苏中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议案》等议案,变更前后各股东出资比例不变,以2014年12月31日为基准日,经审计后的公司净资产为79,398,750.60元,按1:0.503786的比例折为股份公司的股本4,000万股,每股面值1元,计4000万元,余额39,398,750.60元全部计入资本公积金。

2015年3月18日,公证天业出具了苏公W(2015)B021号《江苏中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筹)验资报告》,确认截至2015年3月18日,公司变更后的累计注册资本为4000万元。

2015年3月19日,公司在江苏省无锡工商局领取了注册号为320211000079862的《营业执照》,公司类型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

股东交易

变动人 变动日期 变动股数 成交均价 变动后持股数 董监高职务
陆卫东 2025-09-24 -70000 11.12 元 2034600 董事、高管
袁益军 2025-09-24 -94000 11.1 元 707500 高管
陆卫东 2025-09-23 -230400 10.91 元 2104600 董事、高管
陆卫东 2025-09-22 -294500 11.26 元 2335000 董事、高管
袁益军 2025-09-22 -91000 11.22 元 801500 高管
陆卫东 2025-09-16 -76500 11.79 元 2629500 董事、高管
袁益军 2025-09-15 -50000 11.71 元 892500 高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