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敏芯微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苏州敏芯微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敏芯股份
- 企业英文名: Memsensing Microsystems (Suzhou, China) Co., Ltd.
- 实际控制人: 李刚
- 上市代码: 688286.SH
- 注册资本: 5599.1221 万元
- 上市日期: 2020-08-10
- 大股东: 李刚
- 持股比例: 19.19%
- 董秘: 董铭彦
- 董秘电话: 0512-62383588
- 所属行业: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 会计师事务所: 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王建甫、连查庭
- 律师事务所: 上海方本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苏州片区苏州工业园区旺家浜巷8号
- 概念板块: 半导体 江苏板块 专精特新 融资融券 预盈预增 预亏预减 机构重仓 基金重仓 半导体概念 传感器 无线耳机 电子烟 国产芯片 人工智能 物联网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江苏
- 成立日期: 2007-09-25
- 组织形式: 中小微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3200006676081021
- 法定代表人: 李刚
- 董事长: 李刚
- 电话: 0512-62383588
- 传真: 0512-62386836
- 企业官网: www.memsensing.com
- 企业邮箱: ir@memsensing.com
- 办公地址: 苏州市工业园区旺家浜巷8号
- 邮编: 215000
- 主营业务: MEMS传感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 经营范围: 开发设计微电子机械系统传感器、集成电路及新型电子元器件、计算机软件;生产MEMS传感器,销售本公司自产产品,并提供相关的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一般项目:电力电子元器件销售;电子专用材料销售;终端测试设备销售;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销售;光通信设备销售;电容器及其配套设备销售;终端计量设备销售;机械设备销售;电子专用设备销售;电子元器件与机电组件设备销售;电工机械专用设备制造;机械设备研发;机械零件、零部件销售;实验分析仪器销售;电子测量仪器销售;绘图、计算及测量仪器销售;光学仪器销售;软件销售;幻灯及投影设备销售;非居住房地产租赁(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 企业简介: 苏州敏芯微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2007年,主导推动了中国MEMS产业链构建,被赞誉为产业拓荒者。2020年8月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简称“敏芯股份”代码688286),为MEMS芯片第一股,是目前中国屈指可数掌握多品类MEMS芯片设计和制造工艺能力的企业。目前已拥有4家子公司,是MEMS全产业链研发与本土化的践行者。多年蝉联“中国半导体MEMS十强企业”、“中国传感器公司TOP10”、“中国IC设计成就奖”等一批荣誉,引领MEMS技术创新与生产应用,打造MEMS技术平台型企业,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MEMS解决方案提供者。
- 商业规划: 报告期内,公司秉承并贯彻“客户第一”的理念,经营重心围绕着顶级品牌客户的产品需求展开,目标成为“能全方位满足顶级客户需求的一站式传感器供应商”。围绕这一目标,公司整体经营思路随之转变。首先,研发策略从原来的“产品快速迭代并逐渐降本”向“开发国际一流并具备技术领先及产品竞争力”转化,并通过与顶级客户合作且成功量产的案例,将产品向国内外其他品牌客户逐渐推广渗透,得益于顶级客户认可的背书加持,该系列产品已逐渐进入各大品牌客户的供应链。这也体现了顶级客户对产品定义和未来市场推广的助力。其次,公司进一步加强与供应链伙伴的合作,传感器产品从原先的“自主产品定义->研发->量产->市场推广”转变为“大客户需求->自研+供应链伙伴合作->大客户认证->满足大客户需求”,从而加强了公司产品定义的准确性和市场把握度,加快了产品研发量产周期,明确了产品未来的销售策略和方向。报告期内,公司一直布局的微差压产品有了爆发式的销量增长,助力公司的整体业绩站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并且带动整个压力产品线的收入比例提升,从而使公司产品的收入结构得到极大优化,公司从原先的“单一产品”发展道路中找到了第二产品增长极。公司一直以来持续投入研发的加速度计产品解决了困扰已久的生产工艺问题,公司的陀螺产品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预计在不久的将来,加速度和陀螺以及IMU组成的惯性产品线可以成为公司新的增长点。公司逐步呈现出来的多产品线,齐头并进势头,进一步验证了公司是基于MEMS技术的平台型公司的定位,从而向打造全品类传感器矩阵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公司希望通过2-3年的周期,布局完成:高信噪比的声学、压力/压感/微差压、惯性/姿态感知(加速度+陀螺、IMU)、磁、光等全物理量传感器的产品布局,从而更好的应对消费类电子、机器人、汽车、AI产品等各下游新兴应用场景的产品需求。1、终端市场需求回暖,经营业绩全面复苏2024年,下游消费类电子市场特别是智能手机市场需求转好,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的初步统计,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6.4%,达到约12.4亿部。在此背景下,公司坚定执行既定的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深耕MEMS传感器领域,以成为世界领先的MEMS传感器企业为目标,一方面始终坚持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力争使公司自研的MEMS芯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另一方面,公司也积极对外寻求产业链以及产品技术上的合作,不断优化产业链以及产品布局,从而打造全品类的传感器矩阵。报告期内,公司在新产品领域持续多年的研发投入和市场推广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在压力产品方面取得较大突破,压力产品线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重从2023年度的22.66%大幅提高至本年度的41.85%。压力产品线收入的大幅增长,推动公司营业收入实现高速增长并创历史新高,达到了50,574.08万元,同比增长35.71%。其中,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营业收入更是接连创历史新高,分别达到11,746.70万元、13,100.32万元、16,908.74万元,第四季度更是实现单季度扭亏盈利。同时,公司产品的盈利水平也恢复良好增长态势,全年产品综合毛利率同比增长8.07个百分点,因此,2024年是公司业绩实现全面复苏的一年。2、压力传感器业务实现大幅突破,产品收入结构得到优化报告期内,公司始终坚持多头并举的发展策略并取得丰硕成果,特别是在压力传感器领域增长较为显著,压力传感器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重提高至41.85%,较去年同期增加了19.19个百分点。其中,防水气压计等产品在头部客户产品中实现了进口替代,微差压传感器出货量增长显著并占据市场同类型产品绝大部分市场份额。而声学传感器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重降至47.61%,公司产品的收入结构得到极大优化,公司从原先的“单一产品”发展道路中找到了第二产品增长极,开始呈现出多产品线,齐头并进的势头,进一步验证了公司是基于MEMS技术的平台型公司的定位,从而向打造全品类传感器矩阵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3、坚持技术创新,加大研发投入公司高度重视技术创新,持续保持高强度研发投入,坚持以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报告期内,公司投入研发费用8,096.9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93%。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共有研发人员201人,占公司总人数的比重为33.06%。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共有境内外发明专利142项,实用新型专利323项,正在申请中的发明专利285项,实用新型专利407项。4、新兴领域产业化加速带来新机遇报告期内,随着AI大模型在端侧加速应用,AI手机、AIPC等创新终端产品层出不穷。根据Canalys预测,2024年全球AI手机出货量占智能手机总出货量的16%,到2028年这一比例将激增至54%,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63%。而AIPC2025年预计出货量将超过1亿台,到2028年将达到2.05亿台。此外,以AI眼镜为代表的新的AI端侧产品,受益于AI技术、AR/VR技术的成熟以及硬件成本的下降,预计将迎来爆发式增长。据WellsennXR预测,AI眼镜从2025年开始将会向传统眼镜快速渗透,2029年其全球销量有望突破5,500万副。而MEMS声学传感器作为AI语音交互技术中声音信号的第一输入口,将迎来技术指标的大幅升级,更好的信噪比将是关键的规格升级要求,这将给声学传感器带来新一轮的市场机会。为此,公司已开始布局研发高信噪比、低功耗的数字麦克风,产品性能对标世界领先水平,体现了敏芯业内领先的研发水平和技术积累,目前该产品研发进展顺利,后续将会加强与头部厂商的送样测试。报告期内,基于AI训练的人形机器人产业逐渐成熟,相关机器人产品开始逐渐进入小规模量产阶段的产业背景下,公司在研多款传感器产品未来可应用于机器人整机的指关节、腕部和踝部、皮肤以及机器人的平衡、姿态控制、导航,包括MEMS三维力、六维力/力矩传感器、手套型压力及温度传感器以及机器人用IMU等产品,目前相关产品的研发进展顺利,后续将加速给业内潜在客户的送样测试。5、实施股份回购,维护投资者利益报告期内,公司高度重视全体股东利益,践行“以投资者为本”的发展理念,通过实施股份回购行动,引导公司价值合理回归,与股东共享发展红利,促进公司高质量发展。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回购公司股份425,399股,占公司总股本55,987,446股的比例为0.7598%,回购成交的最高价为51.03元/股,最低价为29.92元/股,支付的资金总额为人民币15,996,039.36元(不含交易佣金等交易费用)。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