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业务:建筑设计、建筑科技及其延伸业务
经营范围:工程设计及咨询;工程监理;项目管理;工程总承包及所需设备材料的采购和销售;兴办实业(具体项目另行申报);经营进出口业务。(以上内容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禁止的项目除外,限制的项目取得许可后方可经营);住房租赁;非居住房地产租赁;商业综合体管理服务;园区管理服务。(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深圳市华阳国际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简称:华阳国际,股票代码:002949),成立于2000年,总部位于深圳,2019年2月26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跻身广东企业500强、广东服务业100强、深圳500强企业。
自成立以来,华阳国际始终如一地专注工程领域,目前拥有建筑行业(建筑工程)甲级资质、城乡规划甲级资质、工程造价咨询甲级资质、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资质、风景园林工程设计专项乙级资质、房屋建筑工程监理甲级资质。
先后荣获中国十大民营工程设计企业、全国勘察设计行业优秀民营设计企业、广东省优秀企业、广东省勘察设计行业最具影响力企业、深圳质量百强企业等称号。
作为建筑设计行业的领军品牌之一,华阳国际始致力于发展成为以设计和研发为龙头,以装配式建筑和BIM为核心技术的全产业链布局的设计科技企业。
并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国家全过程工程咨询试点单位、中国建筑学会科普教育基地、广东省首批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深圳市住宅产业化示范基地、深圳市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深圳市BIM工程实验室等称号。
如今,现已形成由深圳/香港(CAN)/广州/上海/长沙/武汉/北京/海南/湾区设计院(东莞)等区域公司,以及华阳互联设计公司、规划设计研究院、室内设计公司(CODE)、造价咨询公司、建筑产业化公司、华阳国际城市科技公司、华泰盛工程建设公司、东莞建筑科技产业园公司、东莞润阳联合智造公司组成的,覆盖建筑全产业链的集团公司,覆盖建筑全产业链的集团公司,业务范围全面覆盖规划、设计、造价咨询、装配式建筑、BIM技术研究、生产制造、施工建设、全过程工程咨询、代建及工程总承包等建筑领域。
(一)行业发展情况建筑行业作为宏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建筑设计是建筑的核心环节,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命题下,建筑设计企业的价值创造和重要性不断提升。
随着中央及地方一系列稳地产政策加速落地,建筑设计行业有望迎来新的发展阶段。
1、持续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因城施策调减限制性措施,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充分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稳住楼市”写入总体要求,并明确提出“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凸显政府稳定房地产市场的决心。
不同城市可以根据库存规模、房价走势等差异,灵活松绑限购、限售等政策,降低购房门槛,同时优化房贷利率、首付比例。
政治局会议中提出加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有力有序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
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加大高品质住房供给,优化存量商品房收购政策,持续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
未来,随着宏观政策环境的日益趋暖、保障性住房建设、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的加速推进,房地产市场将逐步筑底企稳,促进建筑设计行业健康发展。
2、2025年“好房子”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住宅项目规范》,多部门共同推进中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人民群众的住房需求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建设“好房子”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是顺应人民群众高品质居住需要的必然要求。
国家针对供给、资金、城市更新等不同方面出台政策,明确推进“好房子”的建设方向。
“好房子”建设对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居住需求、扩大内需、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以及建筑设计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能够提供高质量服务、运用新技术、新标准的设计企业将更具竞争力。
3、建筑行业的科技创新快速发展,为行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力装配式建筑作为新型建筑生产方式,市场渗透率不断提升,有效改善了传统建筑行业高能耗、高污染的问题,推动建筑业可持续发展。
以BIM为基础的数字化转型,系统性地解决了设计、造价、施工、运维等核心环节“碎片化”与“系统性”的矛盾,行业数据交互和安全标准逐步健全。
在人工智能领域,政府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紧密结合,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
随着AI技术的快速迭代,其在建筑设计全生命周期中的角色从辅助工具向智能化伙伴演进,深刻改变着行业的设计逻辑、生产效率、交付方式、管理模式与创新边界。
未来,建筑设计行业将在AI技术的赋能下,迈向更高质量、更具创新性的发展阶段,实现技术进步与人文价值的双重提升。
(二)报告期内从事的主要业务华阳国际是以设计和研发为龙头,以装配式建筑和BIM为核心技术的设计科技企业。
公司主营业务为建筑设计与咨询、建筑科技创新及产业链延伸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以数字化转型为驱动,积极推进人工智能在建筑设计业务场景的深度应用,加速公司数智化转型。
公司拥有建筑行业(建筑工程)甲级资质、城乡规划甲级资质、房屋建筑工程监理甲级资质、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建筑机电安装工程专业承包一级资质、风景园林工程乙级资质和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资质。
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建筑设计行业首家“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首批“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以及首批“全过程工程咨询试点单位”,深圳市BIM工程实验室设立在公司。
公司业务范围已覆盖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与咨询、建筑科技、工程造价咨询、全过程工程咨询以及数字文化业务等;区域布局从深圳拓展至广州、湖南、上海、海南、湖北、香港等多个重点区域,形成了以华南为中心,辐射华中、华东、西南、华北等地区的市场格局。
公司主要业务类型如下:1、建筑设计与咨询建筑设计是指运用工程技术理论及技术经济方法,按照现行技术标准,在满足整体定位及经济技术指标的要求下,对建筑物和附属构筑物设施等进行综合性设计及技术经济分析,并提供作为建设依据的设计文件和图纸的专业服务。
建筑设计兼具艺术创作和工程技术属性,需要综合应用建筑史学、建筑美学、结构力学、工程力学、物理学等多学科的专业技能。
公司深耕建筑设计领域二十余年,取得了较为领先的行业竞争地位,位列民营建筑设计企业第一梯队。
公司设计业务主要分为规划及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配合四个阶段。
产品类型覆盖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办公及产业园、TOD、商业综合体及城市更新等多种业态。
2、数字化(BIM)及智能化(AI)研发与创新BIM技术是在CAD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维模型信息集成技术,是对建筑工程物理特征和功能特性信息的数字化承载和可视化表达。
BIM的应用和普及将极大提高建筑工程行业的信息集成化程度,促进建筑工程行业数字化、信息化转型,改善产业协作模式,提高协作效率和工程质量,降低项目成本,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推动建筑数字化、信息化、智慧化,实现产业互联互通。
公司2008年启动BIM专项研究,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战略。
依托多业态、多专业、全流程设计应用场景的丰富积累,积极参与应用软件研发和行业标准体系建设,加入数字化工业软件联盟并担任常务理事单位,深圳市BIM工程实验室设立在公司,公司建筑数字化工业化研究院被深圳市科创委认定为重点企业研究院。
公司持续研发华阳速建平台,致力于构建IBIM平台,以设计为起点,通过自主研发和战略合作等方式打通产业数据链,实现各环节的数据集成和迭代,打造覆盖全产业链的数据平台和生态系统。
公司依托数字化(BIM)技术,持续投入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与迭代,打造具有行业竞争力的AI技术矩阵;不断拓宽AI设计的应用边界,如AI辅助生成系统、智能审图平台、图形引擎、识图引擎、通用多模态大模型等,加快AI技术与设计全流程的深度融合,推动公司数智化转型。
3、装配式建筑设计咨询与技术研发装配式建筑是指将建筑所需要的墙体、叠合板等预制构件在工厂按标准生产后,运输至现场进行施工装配,实现了建筑过程从“建造”到“工业化”的转变。
装配式建筑对设计环节提出了更高要求,具有容错空间小、技术策划前置、管理统筹前移等特征。
前端设计会对项目的成本、工期、质量等产生较大影响,需要设计企业掌控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建立覆盖全产业链的技术体系和设计思维,实现“保质量、降成本、缩工期、减污染”的目标。
公司是最早开展装配式建筑设计研究的企业之一,从2004年启动至今,取得了丰富的研究经验与成果,获得了一系列重要荣誉。
公司被住建部认定为“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以及“全过程工程咨询试点企业”,被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认定为“深圳市住宅产业化基地”,2022年公司成为“广东省建筑工程绿色与装配式发展协会先进会员单位”,是深圳建筑产业化协会的会长单位。
公司掌握了从设计到施工的全过程技术,可以为不同的建筑产品提供涵盖装配式建筑设计策划、前期规划、建筑方案、施工图设计、构件图深化、生产安装指导等系统解决方案,公司自主研发的“十全十美”系列产品在人才房、保障房领域建立了核心竞争优势。
4、建筑产业链延伸业务工程造价咨询是指对建设项目造价进行全过程、动态管理,包括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项目经济评价、工程概算、预算、结算等。
全过程工程咨询及代建项目管理是为建设项目提供全过程服务,协助建设方进行项目管理,提供技术支持,为建设方的决策提供依据和意见。
工程总承包(EPC)是指按照合同约定,承担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服务等工作,并对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全面负责。
5、数字文化业务数字文化产业是以文化创意内容为内核,借助数字技术,实现创作、生产、传播与服务的全流程数字化。
公司立足数字化、AIGC等前沿技术,发掘行业技术创新的潜在机遇。
通过广告植入、会员付费、衍生品开发、品牌定制等多元化商业模式,充分挖掘内容价值,为公司商业价值提升与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1、概述报告期内,外部经营环境错综复杂,行业竞争愈发激烈,公司始终坚守“以设计和研发为龙头,以装配式建筑和BIM为核心技术,打造领先的设计科技企业”的战略规划。
积极迎接挑战,努力开拓市场,建立动态评估体系,及时调整经营结构,严格控制成本支出,优化运营管理,确保公司稳健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0,064.17万元,同比增长15.60%;实现净利润3,365.86万元,同比下降42.2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499.07万元,同比下降40.93%。
公司建筑设计业务实现收入40,971.08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6.17%,其中装配式建筑实现设计收入16,781.01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2.84%;造价咨询业务实现收入4,701.91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0.11%;工程总承包及全过程工程咨询等业务实现收入2,637.49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28%;数字文化业务实现收入10,864.74万元。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员工共2,459名,构建了覆盖设计、造价、项目管理、软件开发、人工智能等专业领域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其中194名员工具备高级工程师职称,247名员工具备一级注册资格证书,34名员工被评选为“中国建筑设计行业管理卓越人物奖”、“建国70周年暨第一届中国设计建筑行业管理卓越人物”、“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先进个人”、“广东省杰出工程勘察设计师”、“广东省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科创卓越人才”、“深圳市十佳青年建筑师”、“深圳市十佳青年工程师”、“深圳市杰出建筑师”、“深圳市勘察设计行业十佳青年建筑师”或“深圳市杰出青年工程勘察设计师”。
同时,公司有入库专家112名(其中深圳市装配式建筑入库专家15名),43名员工获得市级以上个人荣誉称号、101人获评各领域专家称号。
公司坚定推进“设计+科技”战略,积极跟踪和探索建筑行业理论前沿和科技实践,推动建筑科技、人工智能的研发和创新。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强装配式建筑、BIM、AI设计、绿色建筑、结构超限、自动成图、节能减排等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积极推进城市更新、社会保障房、轨道上盖物业、教育、医疗、TOD、工业上楼、地下空间等建筑产品的研究。
目前公司已正式启动建筑行业AIAgent平台建设,接入文心4.5系列开源模型。
通过大模型技术的赋能,重塑建筑设计流程,开启人机协同智能设计新时代,为建筑设计全流程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
公司将持续探索AI技术与建筑行业的深度融合,从生产到管理、从设计到造价、从CAD到BIM等多个维度,加快智能化转型进程。
公司累计获得175项专利(包括50项发明专利、113项实用新型专利和12项外观设计专利)、156项软件著作权。
公司战略加强方案创作能力,加大境内外高端人才的引进,建立香港、深圳、上海方案创作中心。
报告期内,公司获得国际级、国家级、省市级各类奖项39项。
公司作为“业主+设计方",从拿地到前期规划、自主设计、代建管理的龙华设计产业园获得LEED金奖认证、广东省勘察设计公共建筑工程设计一等奖、工程信息化设计专项(BIM)一等奖,佛山城发中心荣获2024年缪斯设计奖金奖;深圳高级中学北校区改扩建荣获2023美国IDA国际设计大奖银奖、2024年缪斯设计教育类银奖;大疆天空之城获2024年香港优质建筑大奖。
1993年2月26日,中信深圳公司出具《关于成立中信深圳设计公司及颁发有关证书的申请报告》(中信深[1993]11号),显示中信深圳公司向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申请设立中信深圳公司全资子公司中信深圳设计公司,性质为全民所有制。
1993年3月30日,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出具《关于同意成立深圳中信设计公司的批复》(资办字[1993]第21号),显示同意中信深圳公司设立全资子公司深圳中信设计公司。
1993年4月25日,中信深圳公司向广东省工商局出具《关于申请成立深圳中信设计公司的报告》(中信深[1993]第31号),申请设立深圳中信设计公司。
1993年4月28日,广东省工商局出具《广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工商企业登记管理处核转通知函》(粤内企支转字539字),显示核准中信深圳公司在深圳市工商局办理有关深圳中信设计公司的设立登记事宜。
1993年4月30日,中信深圳公司签署《深圳中信设计公司章程》。
1993年6月6日,深圳中信设计公司取得建设部核发的《工程设计证书》(编号:1910242),显示单位名称为深圳中信设计公司,主行业为建筑工程,证书登记为乙级。
深圳中信设计公司(以下简称“中信设计”)成立于1993年8月9日,由中信深圳公司以货币资金出资设立,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元。
法定代表人为汪津。
1993年8月26日,深圳市沙头角审计师事务所对上述出资进行验证,并出具了《验资证明书》(深沙审所【1993】验字103号)。
2000年9月1日,华阳国际前身中信设计收到深圳市建设局文件(深建复【2000】546号)文件《关于同意公司改制的批复》,同意深圳中信重组为深圳市雅科特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雅科特”),公司注册资本100.00 万元,其中储倩出资60.00万元占60.00%、深圳市雅科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雅科特工程”)出资35.00万元占35.00%、刘玉英出资5.00万元占5.00%。
2001年10月27日,华阳国际前身雅科特股东会议决议一致同意以下事项:公司名称由原“深圳市雅科特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变更为“深圳市华阳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公司地址由原来的“深圳市笋岗西路3001号市政设计大厦9楼”变更为“深圳市泰然六路苍松大厦南座15楼1511、1512、1513、1515房”。
2001年12月06日,华阳国际前身深圳市华阳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就此次变更在深圳市工商局办理了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并领取了换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2004年11月11日,根据深圳市华阳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股东会决议一致同意以下事项:原公司名“深圳市华阳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更名为“深圳市华阳国际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公司经营范围变更为:工程设计及咨询;公司注册资本从原人民100.00万增资为600.00万,其中储倩出资300.00万元,唐崇武出资150.00万元,梁绿荫出资90.00万元,毛同祥出资30.00万元,田晓秋出资30.00万元;选举田晓秋同志为公司董事会成员。
2004年11月17日,公司股东储倩、唐崇武、梁绿荫、毛同祥、田晓秋签署《深圳市华阳国际工程设计有限公司章程》。
2004年11月17日,深圳正理会计师事务所对此次增资缴纳情况进行了验证,并出具《验资报告》(深正验字【2004】第1387号)。
2015年10月11日,公司召开股份公司创立大会暨第一次股东大会,全体股东审议通过《关于整体变更为深圳市华阳国际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的议案》、《关于深圳市华阳国际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筹办情况的报告》、《关于深圳市华阳国际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筹办费用的报告》、《关于<深圳市华阳国际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章程>的议案》等议案,同时大会还通过了召开第一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和第一届监事会第一次会议的议案。
同日,深圳市华阳国际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召开第一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推选唐崇武为公司董事长、聘任唐崇武为公司总经理,聘任邹展宇为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聘任徐清平为财务总监暨董事会秘书。
董事会还审议通过了关于公 司内部控制及公司治理的其他议案。
同日,深圳市华阳国际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召开第一届监事会第一次会议,选举江泓为公司第一届监事会主席,任期三年。
2015年10月11日,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天健(2015)3-140号《验资报告》,确认全体发起人已按发起人协议、章程之规定按时足额缴纳。
2015年10月22日,深圳市华阳国际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取得了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换发的《营业执照》,股份公司正式成立。
公司注册资本为126,500,000.00元,法定代表人为唐崇武,住所为深圳市福田区福田保税区市花路盈福高科技厂房四层B厂房;公司类型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