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金域医学检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广州金域医学检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金域医学
- 企业英文名: Guangzhou Kingmed Diagnostics Group Co.,Ltd
- 实际控制人: 梁耀铭
- 上市代码: 603882.SH
- 注册资本: 46325.8275 万元
- 上市日期: 2017-09-08
- 大股东: 梁耀铭
- 持股比例: 16.02%
- 董秘: 汪令来
- 董秘电话: 020-29196326
- 所属行业: 卫生
- 会计师事务所: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丁陈隆、郭同璞
- 律师事务所: 北京市中伦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广州市国际生物岛螺旋三路10号
- 概念板块: 医疗服务 广东板块 标准普尔 MSCI中国 富时罗素 沪股通 中证500 融资融券 预亏预减 基金重仓 华为概念 冷链物流 新冠检测 体外诊断 基因测序 医疗器械概念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广东
- 成立日期: 2006-05-26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44010178891443XK
- 法定代表人: 梁耀铭
- 董事长: 梁耀铭
- 电话: 020-22283222,020-29196326
- 传真: 020-28078333
- 企业官网: www.kingmed.com.cn
- 企业邮箱: sid@kingmed.com.cn
- 办公地址: 广东省广州市国际生物岛螺旋三路10号
- 邮编: 510000
- 主营业务: 为全国超过23000家各类医疗机构提供包括质谱、基因组、病理、生化发光、免疫学、其他综合等11大类共87类医学检验技术,超4000项检验项目的外包及科研技术服务
- 经营范围: 投资咨询服务;商品信息咨询服务;生物技术开发服务;生物技术咨询、交流服务;软件开发;信息技术咨询服务;信息系统集成服务;计算机房维护服务;水质检测服务;环境保护监测;水污染监测;化工产品检测服务;医学研究和试验发展;生物技术转让服务;企业总部管理;房屋租赁;场地租赁(不含仓储);物业管理;电话信息服务;食品检测服务;租赁业务(外商投资企业需持批文、批准证书经营)。
- 企业简介: 广州金域医学检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03882】是一家以第三方医学检验及病理诊断业务为核心的高科技服务企业,通过不断积累的“大平台、大网络、大服务、大样本和大数据”等核心资源优势,致力于为全国各级医疗机构提供领先的医学诊断信息整合服务。金域医学的核心创业团队自上世纪90年代即积极探索医学检验外包服务在中国的运营模式,开创了国内第三方医学检验行业的先河,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国内第三方医学检验行业的市场领先企业。金域医学严格遵循国际标准,建立先进的质量管理体系,获得包括美国CAP、中国CNAS、法国BV等国内外权威机构的认证认可证书110张,连续22年领先行业。通过自主创新、产学研协同创新和开放创新,金域医学可提供超4000项医学检测和病理诊断项目,检测结果可为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认可。金域医学在内地及香港地区建立了49家医学实验室、近700家合作共建实验室和辐射全国的远程病理协作网,并以临床和疾病为导向,为全国超过23000家医疗机构提供“全生命周期、全疾病覆盖、全诊疗管理”的医学检验及病理诊断服务。服务网络覆盖全国90%以上人口所在区域,将优质的医检服务延伸至乡镇和社区一级,积极满足基层乃至偏远的一线临床精准检测需求,让医学检测更加普惠可及。公司注重搭建国际化高端人才和团队,并成立了由钟南山院士担任主席,陈润生、陈晔光、黄荷凤、侯凡凡、李校堃、谭蔚泓、谢晓亮、张学、曾溢滔9位院士担任顾问,共57位海内外检验、病理、临床等行业顶级专家组成的金域医学学术委员会。金域医学在11大学科领域,拥有84类医学检验技术平台。公司先后被认定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示范平台等,获批建立了医学检测技术与服务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级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广东省院士工作站、广东省企业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省部级的研发机构和研发平台。近年来,依托拥有的全球最大东方人种大样本库、大数据库,金域医学正全面推进医检4.0战略,加快推动大样本、大数据在临床研究、医检技术创新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开发与应用,打造开放创新平台,构建智慧医检创新及产业生态,努力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医学诊断信息整合服务提供商。在“善·和”企业文化的浸润下,金域医学始终坚持以专业服务和专业公益回馈社会。成立金域公益基金会,专注于助力弱势人群疾病诊疗、健康筛查,助力公共卫生、健康科普、助力健康乡村建设,以及推动医学科研、行业人才培育等领域,从而惠及更多百姓。金域医学在最新一次MSCIESG评级中蝉联AA级别,为全球同行业领先水平;荣获第四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成为业内唯一获得该殊荣的企业。以公民意识服务社会,拥仁者之心守护国人,金域医学用实际行动助力实现健康中国梦。
- 商业规划: 报告期内,公司面对外部环境波动与医疗健康产业升级,坚持“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发展、集团一盘棋”战略指导思想,通过持续创新、服务转型,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通过精细化运营、数智赋能,构建成本竞争优势,为公司长期稳定发展进一步夯实基础。(一)以客户为中心,多维度增强产品力,系统性提升服务力1.聚焦防诊治价值,持续开发以临床和疾病为导向的适宜产品报告期内,公司充分发挥技术全、平台多的优势,围绕疾病诊疗精准、高性价比的需求,持续推出创新产品、惠民产品以及多技术平台融合的综合产品。开发一批满足临床需求的高灵敏度检测产品:推出肠癌血液三基因甲基化筛查项目;针对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开发PNH克隆检测方案,灵敏度高达99.9%;开展代表诊断金标准的神经免疫抗体谱活细胞CBA检测项目;推出基于高分辨质谱法的末梢血IGF-1检测项目;推出生殖道多种病原体靶向测序检测(tNGS),可同时检测多种HPV亚型及其他生殖道病原体等。开发一批适宜、普惠产品:打造惠民版阿尔茨海默病早筛项目,进一步助力更多区域、更大规模老年人群早防早治;基于超过10万例神经免疫抗体阳性数据,创新推出自身免疫性脑炎鉴别诊断适宜套餐等;推出感染性疾病探针宏捕获技术MetaCAP™系列,重点解决无菌体液和组织mNGS检测痛点和难点,展现出极高性价比。发布一批创新研发成果:法布雷病/庞贝病检测整体解决方案、克雅氏病诊断、1型糖尿病多基因风险评分(PRS)、遗传病全基因组测序升级、全转录组测序(RNA-seq)等系列检测项目。2.服务转型升级,系统性提升服务质效报告期内,公司凭借深耕第三方医检行业30年的深厚底蕴,围绕客户服务全过程,全面升级客户服务体系。聚焦服务的标准化、差异化和智能化能力建设,通过模式创新、流程优化,进一步提升服务效率与服务质量,为客户打造更加专业、高效、贴心的医检服务体验。依托服务管理调度平台KMSS,通过服务内容的标准化、自助化、流转自动化、数据透明化及全流程服务的深度整合和运营,强化服务提供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对标客户需求,着重加强临床检验咨询网络及能力、客户现场服务能力的建设以及重点项目的TAT加速,并借助MDT会诊平台和多样化产学研合作模式,为客户提供有竞争力的差异化服务。依托大模型技术应用,开发并上线AI医检助手功能,实现智能项目推荐、项目对比及个性化检测指标综合解读等临床辅助服务。创新推出AI大管家,实现客服问答知识库的智能优化及报告辅助解读功能,有效提升服务响应效率。(二)全面提质增效,持续强化医检业务成本优势报告期内,公司紧抓提质增效工作,通过全流程精益化管控与AIoT(智能物联网)技术深度融合,进一步构建成本优势,实验室人效同比提升了21%。1.进一步推进集约化生产,提升规模效应推进产能布局规划实施落地。初步建成南(长沙)、北(郑州)两个生产中心,以服务能力和产出效率为导向,进一步整合特色疾病检测中心,逐步推进学科与技术平台整合,已完成免疫学科、常规基因学科、分子病理学科、质谱学科等技术平台的进一步集中规模化生产,持续推进大体量项目的产能集中,初步完成细胞遗传诊断项目的云端调度整合,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优化整合物流线路。围绕生产中心的建设整合物流线路,优化物流成本,减少跨区物流近千次。同时,通过合理规划外包目的地和供应商,进一步节约物流运输费用,物流费用同比下降7.29%。集成供应链管理。在供应链数字化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采购策略,有序推进优质试剂的集中采购,实现生产成本的有效节约和控制,试剂成本同比下降15.54%。2.多学科数智化场景落地,助力精准诊断与成本优化报告期内,公司将数智化解决方案深度融入到实验室生产的各个环节,进一步提升效率、优化流程和增强分析与决策能力。完成重点学科数智化蓝图规划。从技术标准化、流程精益化、生产自动化、管理信息化和诊断智能化五个方面规划了免疫、流式、质谱、血液、常规PCR和病理六大学科的数智化蓝图。持续推进重点数智化场景落地。启用宫颈癌智慧筛查工作站、全自动TCT液基细胞检测工作站和全自动HPV核酸检测工作站,人均效率提升4倍。推广多家子公司落地应用tNGS前处理工作站,节省了近百万人力成本。行业首创的高柔性流式细胞前处理工作站投产,单台可节约4名操作人员,且大幅提高了前处理工作质量。完成电泳AI和支原体智能鉴定AI的开发与应用,升级迭代了TBNK、免疫ANA相关AI模型并扩大应用范围,提升诊断效率。细胞遗传学科干实验调度平台的建设与推广,实现了外周血染色体样本线上调度、远程诊断,节约诊断成本50%。KMTR分子肿瘤系统上线,提质增效明显。一系列实验室数字化成果正在逐步探索、应用和积累。(三)持续推动创新能力提升,助力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期内,公司通过重大科研技术攻关、国家级平台建设及产学研合作等多种模式,持续提升自主创新与协同创新能力。1.重点技术研发助力精准诊断细胞CBA技术:研发活细胞免疫荧光法(L-CBA)检测技术用于神经自身免疫性抗体检测,该技术被国际指南列为MOGAD诊断金标准,灵敏度与特异性显著优于传统固定细胞法。RT-QuIC技术:研发蛋白震荡诱导检测技术(RT-QuIC)用于样本中极微量异常蛋白检测,特异性超99%。已应用于脑脊液中朊蛋白检测,为克-雅病提供精准诊断;正在应用于帕金森病的α-突触核蛋白项目研发中。PRS技术:联合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自主构建基于中国人群的1型糖尿病多基因风险评分(PRS)模型,突破高加索人群遗传数据局限,通过25个本土化基因位点实现精准分型诊断,填补糖尿病精准鉴别技术空白,临床验证显示鉴别效能显著优于传统抗体检测,推动遗传风险评估技术在我国糖尿病防控领域的创新应用。全转录组检测技术:RNA-seq检测技术领域实现创新突破,自主研发基于转录组表达特征的B-ALL分子亚型智能预测模型,准确率超97%;创新融合基因突变与表达量综合分析体系,率先实现FLT3-ITD、KMT2A-PTD等关键预后标志物的精准解析,通过多组学数据交叉验证技术显著提升血液肿瘤分型及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2.推进国家级平台建设,科技创新迎突破报告期内,公司全力推进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建设工作,聚焦产学研协同创新与数智化转型,积极开展内部重大科研项目。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立项1项,与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等多所国内头部医院、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多项产学研项目合作,全年发表论文89篇,学术影响力持续提升。报告期内,公司新增有效知识产权313项,其中发明专利89项、实用新型专利136项、外观设计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87项。累计1家子公司获评“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4家子公司获评“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4家子公司通过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新增各类标准制修订项目14项,其中主导和参与制定国家标准4项,涵盖病理诊断、医学检验(LDT)、冷链物流、数智化、生物样本、认证认可等多个领域。“临床检验结果计量溯源关键技术体系的构建与推广应用”项目荣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此外,还荣获国际级ICQCC金奖1项,国家级奖项5项。3.产学研协同攻关,聚焦攻克重难点疾病诊断报告期内,公司基于样本、数据、应用场景及服务网络等核心资源,不断深化产学研合作内涵,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赣南创新与转化医学研究院、重庆医科大学、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深圳)等多家国内头部医疗机构、高校、科研院所及上下游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共计27项。在联合科技攻关方面,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合作建设联合实验室,攻坚血液病诊疗难题,已完成血液NGS产品优化升级,移植特色项目研发取得阶段性进展。引入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相关成果,并推出用于1型和2型糖尿病多基因风险鉴别检测产品。与传染病溯源预警与智能决策全国重点实验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共同成立临床病原体信息中心,在传染性疾病的流行监测、预测、预警以及新发再发传染病的溯源和预警两方面深化合作。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联合打造神经免疫性疾病精准诊断与细胞治疗监测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并率先在该领域应用CAR-T相关检测项目。在临床研究网络构建方面,公司积极联合多家牵头医院,搭建针对重点疾病的科研网络,进一步加强与国内顶级医学中心、高水平医院的深度合作。如携手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温州市人民医院、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等多家知名医疗机构,共同搭建覆盖肺癌、结直肠癌、急性白血病、呼吸道疾病等重点疾病的全国性多中心科研网络,依托“大平台、大样本、大数据”等优势开展多模态多病种AI预测模型等前沿研究。(四)以数据要素为驱动,发展以大模型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深化数智化转型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发挥数据要素价值的号召,以一线业务需求为导向、以医检数据为纽带、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引擎,在生产运营业务数字化、数字化业务新模式、数字化基础保障探索三项重点工作中取得显著成效,为建设具有国际水平、中国特色的“医检4.0”体系迈出坚实步伐。1.生产数智化,提升实验室检测效能在综合解决方案层面,通过数智病理系统KMDP全面上线,为超过450家相关客户提供共建干、湿实验全流程诊断服务,以全流程数智化支撑区域病理中心建设。在专科解决方案层面,流式血液系统KMFLOW通过整合实验流程信息化、仪器操作自动化及结果分析智能化技术,实现科室整体效率提升40%,打造了单技术平台全流程数智化改造的标杆应用场景。在后台供应支持层面,随着采购与供应商管理系统SRM和仓储高效收发存管理系统WMS在全国各子公司落地推广,通过订单与收发货协同和仓库操作流程优化,公司采购及仓库人员可实现15%以上的整体效率提升。2.运营数字化,优化内外部服务体验在对外服务层面,公司以KMC为核心打造面向客户的一站式服务平台,依托“域见医言”大模型,提供产品推荐、数据洞察、线上开票等差异化服务。截至报告期末,平台总注册用户数突破57万,月活用户数同比增长33%。在内部服务管理层面,集团服务管理平台KMSS于2024年9月正式上线,将原有的1700余项工单主题提炼成53项标准服务项目,线上管理服务占比超过70%,逐步实现从人工服务到自助服务的模式转变。3.数字化业务探索智慧医检新范式在数据要素探索方面,公司牵头打造“数据驱动的宫颈癌早筛及防控方案”,进入国家“数据要素×”大赛全国总决赛,并荣获“商业价值奖”。与省市级政数局及相关单位联手,着手构建企行业级可信数据空间,完成了5项数据产品在广州数据交易所的上线,并促成行业首笔医检数据交易,为公司海量高价值数据的价值转化探索安全合规的业务增长方向。在医检行业特色AI技术研发方面,公司与康润生物达成合作,共同研发创新型AI+免疫荧光检测平台,共同探索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是公司数智化产品与服务的又一次成功探索。公司于2024年8月正式对外发布业内首个医检行业大模型——“域见医言”大模型,及其配套的智能体应用——小域医,并在11月通过国家网信办的算法备案。并在2025年2月成功接入DEEPSEEK大模型,通过对超过130万条医学专业知识进行预训练,衔接现有信息系统及应用,该应用在项目咨询、报告解读、项目推荐等场景提供一站式交互型服务体验,注册医生数8.9万人,月活跃医生达4.4万人,打造医检行业大模型应用的示范性标杆。4.技术与数据基础建设保驾护航在技术基础层面,公司对内部信息安全组织架构进行深度优化,集团各子公司均已获得ISO/IEC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全面提升整体信息安全水平,强化集团信息安全管理与合规保障。同时,在广东省委网信办的推荐下,公司参加中央网信办的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审计试点项目,配合全国网络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探索网络数据安全的行业标准,为行业数据安全治理输出标杆经验。在数据基础层面,公司通过共建项目管理系统(KMCP)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实现客户主数据、组织、员工等主数据的标准化落地,此举有效降低数据冗余度,确保数据透明性与一致性。与此同时,通过4项领域数据资产目录的发布,公司数据管理工作的专业化程度得到进一步提升,为数智化转型战略的承接奠定坚实的数据基础。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