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高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南京高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高华科技
  • 企业英文名: NanJing GOVA Technology Co., Ltd.
  • 实际控制人: 单磊,佘德群,李维平
  • 上市代码: 688539.SH
  • 注册资本: 18592 万元
  • 上市日期: 2023-04-18
  • 大股东: 李维平
  • 持股比例: 18.37%
  • 董秘: 陈新
  • 董秘电话: 025-85766153
  • 所属行业: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 会计师事务所: 中兴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张洋、潘跃天
  • 律师事务所: 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栖霞大道66号
  • 概念板块: 电子元件 专精特新 融资融券 商业航天 传感器 工业互联 国产芯片 军工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江苏
  • 成立日期: 2000-02-29
  • 组织形式: 中小微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320100721718987K
  • 法定代表人: 李维平
  • 董事长: 李维平
  • 电话: 025-85766153
  • 传真: 025-85766153
  • 企业官网: www.govagroup.com
  • 企业邮箱: ghzq@govagroup.com
  • 办公地址: 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栖霞大道66号
  • 邮编: 210046
  • 主营业务: 高可靠性传感器及传感器网络系统的研发、设计、生产及销售
  • 经营范围: 一般项目: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制造;集成电路销售;电子元器件制造;电子元器件零售;半导体分立器件制造;半导体分立器件销售;光电子器件制造;光电子器件销售;智能仪器仪表制造;智能仪器仪表销售;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销售;物联网设备制造;物联网设备销售;物联网技术研发;物联网应用服务;物联网技术服务;信息系统集成服务;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技术进出口;货物进出口。(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许可项目:建设工程设计;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建设工程施工。(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
  • 企业简介: 南京高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以研发、设计、生产及销售高可靠性传感器和传感器网络系统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为各类压力、加速度、温湿度、位移等传感器,以及通过软件算法将上述传感器集成为传感器网络系统。依托高可靠性传感器产品的自主创新优势,公司核心产品具有可靠性高、一致性好、集成度高的特点,较早得到航天客户的关注,成功参与了载人航天工程的项目配套,并逐渐应用于各高可靠领域。随着公司的研发和生产能力的提升,在航天领域,公司核心产品参与并圆满完成了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北斗工程、空间站建设工程等重点工程配套任务;在轨道交通领域,公司参与了和谐号、复兴号等高铁动车的传感器国产化配套;在冶金领域,公司产品应用于宝武集团、建龙集团等企业的冶炼设备健康监测系统。公司与上述领域的重要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和研发投入,公司在高可靠性传感器封装与测试,传感器网络系统方面拥有了自主研发能力和核心技术,可满足针对不同使用环境的需求。同时,公司已具备MEMS传感芯片、ASIC调理电路的自主设计能力,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将逐步应用于主营业务产品。
  • 发展进程: 2000年2月29日,公司前身高华有限由李维平、单磊、佘德群、华东电子、赵建立、高峰共同出资设立,注册资本(实收资本)人民币100万元,其中:李维平以现金出资8万元、无形资产出资7万元,合计出资15万元;单磊以现金出资15万元;佘德群以现金出资5.7万元、无形资产出资4.3万元,合计出资10万元;华东电子以现金出资40万元;赵建立以现金出资5.7万元、无形资产出资4.3万元,合计出资10万元;高峰以现金出资5.7万元、无形资产出资4.3万元,合计出资10万元。 2015年3月18日,高华有限召开股东会,审议通过高华有限由有限责任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登记在册的全体股东共同作为发起人。公司按照截至2015年2月28日经天职国际审计的账面净资产58,092,739.40元,以1.45232:1比例折成股份公司股本4,000万股,每股面值为人民币1.00元,净资产高于股本部分计入资本公积。2015年4月10日,发行人召开创立大会暨第一次股东大会。公司全体股东作为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按照各自在公司的出资比例持有相应数额的股份。
  • 商业规划: 2024年,公司坚持既定发展战略,在研发生产高可靠压力、加速度、温湿度、位移等传感器,以及传感器网络系统的基础上,全资子公司紫芯微聚焦传感器芯片及调理电路芯片的研制开发及量产;全资子公司高星华辰深度拓展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新兴产业市场;与参股公司抒微智能合作共建,实现新品类激光传感器的开发和市场拓展;参股公司凯奥思主导制定重点行业设备智能运维技术标准,其预测性运维管理平台入选工信部示范名单。报告期内,公司在技术创新方面持续发力,新增15项专利申请,获得15项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参与的3个国标、2个团标已获发布,努力在保营收、重研发、推新品、固根基、定标准、精管理等各方面有所作为,既保障营收持续增长、又着眼未来稳健发展,切实回报广大投资者对公司的支持和信任。(一)营业收入持续增长,市场拓展成果丰硕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34,577.08万元,较上年增长1.35%。在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压力下,公司凭借长期以来在高可靠性传感器产品领域的技术沉淀与自主创新,在主营业务的开拓上展现出强有力的韧劲。在航空领域,公司持续开发新一代战斗机、运输机、无人机等机型所需传感产品,进一步拓展型号配套,同时瞄准国产大飞机C919等机型批量交付给航空产业带来的重大机遇,充分运用长期以来在航空领域的技术积淀、配套经验和渠道优势,积极对接中国商飞和相关配套厂商,力争为中国民机事业的腾飞助力。在航天领域,公司积极参与国家航天领域重大工程及商业航天配套业务,完成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北斗工程、空间站建设工程等一系列国家重点工程的配套任务。报告期内,公司在航天领域交付产品的种类、数量和货值均进一步增加。公司持续拓展商业航天的应用,先后与中科宇航、星河动力、零壹空间、星际荣耀、东方空间、蓝箭航天、天兵科技等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在工业领域,公司持续深耕机械装备、轨道交通、冶金等重点行业。报告期内,在机械装备行业,在压力、液位、温度等产品基础上进一步丰富位移、浓度、振动等新品类,针对性开发符合安全要求的设备健康监测类产品;在轨道交通行业,公司在高铁走行部、牵引系统和制动系统等场景,围绕自主可控、智能化及可靠性等方面进行系统完善;在冶金行业,公司推出旋转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等系统。报告期内,公司陆续与欧冶工业品、汇川技术、天玛智控等重点客户建立合作,为未来在工控自动化、能源产业等领域的拓展积累经验。2024年公司实现净利润5,564.94万元,较上年下降42.24%,主要系:(1)市场环境变化及竞争加剧,部分产品价格下降,同时客户对产品的性能及服务要求较高,导致产品的生产成本增加;(2)公司持续围绕芯片、传感器件及传感器网络系统,扩充研发人员团队,提升研发人员薪酬,新增研发立项,同时设立紫芯微和高星华辰两家全资子公司,加大募投项目——高华研发能力建设项目的投入,导致研发费用总额增加;(3)公司本期收到的政府补助较上年同期下降,公司基于谨慎性和一贯性原则,计提信用减值损失、资产减值损失也有所增加。(二)技术创新成果丰硕,积极参与标准制定1、技术创新成果丰硕公司始终将技术创新作为核心驱动力,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积极布局前沿技术领域。围绕商业航天、机器人产业、低空经济等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领域,公司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与创新能力,成功开发出一系列具有高可靠、高性能的新产品和新技术。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研发人员数量达到130人,占员工总数的24%,研发投入金额达到6,528.19万元,占营业收入的18.88%。报告期内,公司完成了高可靠性敏感芯片研发项目、高性能无线通讯传感器系统研制、充气活门与温压传感器集成式压力监测装置研制等项目的研发工作,推出了无线倾角传感器、无线HART温压一体传感器、气压监测装置、低温压力传感器、液位传感器等新产品;已实现MEMS压力传感器芯片批量生产及应用,在MEMS压力传感器芯片设计、MEMS工艺方案开发、封装与测试等主要环节形成了闭环,开展硅谐振压力芯片的预研。此外,公司积极参与国家重点项目,作为“CR450科技创新工程”联合攻关单位,为CR450动车组牵引、制动、走行部等系统配套数款新型传感器产品。在知识产权方面,报告期内公司及子公司新增15项专利申请,获得15项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在对外产学研合作方面,与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厦门大学等单位建立了技术交流平台或项目合作。2、积极参与标准制定公司积极参与国家及行业标准的起草与制定工作。报告期内,公司参与的3个国标、2个团标已获发布,这些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充分发挥了公司在技术研发与实践应用方面的优势,将先进的技术理念与丰富的实践经验融入标准之中,推动了整个行业朝着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三)管理能力持续提升,智改数转加速推进1、完成董监高换届和制度更新,提升关键少数履职能力报告期内,公司顺利完成新任董事、监事、董事长、监事会主席、高级管理人员的选举、聘任工作,及时在指定网站和媒体公布相关情况,按照中国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工作的具体要求,及时修订和完善《公司章程》《独立董事工作制度》《信息披露管理制度》《募集资金管理制度》《对外担保管理办法》及专门委员会议事规则等相应制度文件,进一步优化以独立董事为代表的“关键少数”履职机制,提升“关键作用”落地实效,实现了公司治理体系的高效运行。报告期内,公司董监高积极参加上交所、省证监局、上市公司协会等组织的各类培训,切实有效提升了董监高的履职水平和公司的风险防范能力。2、智改数转加速推进公司在2024年全面启动数字化改造工程,成立信息化工作组,统筹企业信息化建设。在企业管理系统方面,完成ERP流程梳理及优化,对企业资源计划系统进行优化升级,实现对企业研发、生产、采购、销售、财务等核心业务流程的数字化管理与协同运作,提高企业运营效率与决策的科学性。技术中心搭建数字化研发平台,实现研发数据的共享与协同,利用仿真模拟技术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优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PLM),实现了对产品从设计、研发、生产到售后全生命周期的技术文件管理,提高了文件审批效率,确保了产品技术变更的规范管理与有效执行。生产检测中心引入先进的数字化生产与检测设备,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控制,提高产品生产质量与检测精度;完善制造执行系统(MES)功能,实时采集生产过程中的数据,实现生产进度的实时监控,并根据设备运行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维保计划,提高设备利用率。通过上述举措,全面提升公司管理、生产和研发的数字化水平,为公司高效运营与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四)资本运作有序开展,募投项目稳步推进1、资本运作初显成效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借助资本运作力量实现发展目标。2024年1月,公司以自有资金设立全资子公司紫芯微,充分利用区域人才、产业链及政策优势,聚焦传感器芯片及调理电路芯片的研制开发,同时推动研发成果向市场转化,为公司带来持续的竞争优势。2024年1月,公司以自有资金投资南京邦盛赢新二号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充分利用其在高科技投资领域的丰富经验,积极切入低空经济、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实现公司产业链整合及效益回报。2024年6月,公司以自有资金投资抒微智能,以公司丰富的产业化经验和抒微智能专业的技术工艺积淀,优化制造流程,改进生产工艺,共建激光传感器产品生产线,有助于公司迅速提高激光传感器研发能力和制造技术水平,丰富智能传感器产品品类,增强为客户提供更全面解决方案的能力,进一步巩固公司在传感器行业的地位。2024年7月,公司以自有资金设立全资子公司高星华辰,依托北京产业集群及人才优势,以区域化市场导向精准配置团队资源,深耕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新兴产业,驱动技术更新和市场突破,实现战略快速推进。2、募投项目稳步推进报告期内,公司依法依规推进募投项目实施,于2024年8月新增紫芯微、高星华辰为募投项目“高华研发能力建设项目”的共同实施主体;在不改变募投项目实施主体、募集资金用途及投资规模的情况下,将募投项目“高华生产检测中心建设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日期调整为2025年12月31日,募投项目建设的具体进展见公司《2024年度募集资金存放与实际使用情况的专项报告》。募投项目的稳步推进将为公司进一步夯实研发优势、扩大生产规模、提升检测能力、优化产品结构提供坚实保障。(五)提质增效重回报,保障投资者权益1、持续稳定分红,保障投资者回报公司始终高度重视投资者回报,在《公司章程》中明确制定了利润分配政策,确立了采用现金、股票或现金与股票相结合的多元化股利分配方式。在公司实现盈利且现金流足以支撑持续经营的情况下,优先选择现金分红,切实回馈投资者。报告期内,公司向股东发放了2023年度现金股利5,312万元,现金分红比例为55.14%,同时以资本公积向全体股东实施每10股转增4股。展望未来,公司将依据实际经营状况及资金需求,秉持稳健的分红策略,为投资者提供长期、稳定的现金分红回报,不断增强投资者的获得感,以实际行动诠释对投资者的责任与承诺。2、开展股票回购,构建长期激励机制报告期内,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和对公司长期价值的认可,为增强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维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公司于2024年9月份启动股票回购计划,使用超募资金5,000万元至10,000万元,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已发行的部分人民币普通股(A股)股票。回购完成后,公司将在未来合适时机,将回购股份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全力构建长效激励与约束机制。截至2025年3月12日,该股票回购计划已执行完毕,实际回购金额为5,044.03万元。公司将按照既定规划,适时推进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3、关注市场动态,积极维护投资者关系报告期内,公司始终保持对资本市场热点的高度敏锐,紧密围绕公司业务范畴以及行业发展趋势,积极开展与各类投资者、监管部门、新闻媒体的全方位沟通工作。秉持专业、负责的态度,及时回应市场关切,将公司的投资价值清晰地传递给各方。公司定期组织年度暨一季度、半年度以及三季度业绩说明会,对经营状况、战略发展进行了全面且深入的阐述,为投资者勾勒出清晰的发展脉络。报告期内,公司积极组织现场及线上调研,共接待专业研究机构及机构投资者达数百人次,接听投资者咨询电话百余次,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14次,回复上证e互动问答47次,多维度、全方位确保了投资者沟通渠道的畅通,有效搭建起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沟通桥梁。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