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鸣志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上海
  • 成立日期: 1998-07-07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3100006073925734
  • 法定代表人: 常建鸣
  • 董事长: 常建鸣
  • 电话: 021-52634688
  • 传真: 021-52634098
  • 企业官网: www.moons.com.cn
  • 企业邮箱: dm@moons.com.cn
  • 办公地址: 上海市闵行区闵北路88弄7号楼
  • 邮编: 201107
  • 主营业务: 控制电机及其驱动系统、LED智能照明控制与驱动产品、设备状态管理产品和系统、电源电控产品的研发、制造与销售;继电器代理贸易
  • 经营范围: 一般项目:电机制造;电机及其控制系统研发;微特电机及组件制造;微特电机及组件销售;机械电气设备制造;机械电气设备销售;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销售;变压器整流器和电感器制造;软件开发;软件销售;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应用领域内的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电子元器件批发;电力电子元器件销售;采购代理服务;非居住房地产租赁。(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许可项目: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
  • 企业简介: 上海鸣志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自1994年成立以来,始终专注于信息化技术应用领域内控制执行元器件及其集成产品智能LED驱动器及其集成产品的研发和经营。特别是在高精度控制电机及其驱动控制系统领域,拥有行业先进技术。作为全球优秀的运动控制解决方案制造商,鸣志已成为中国运动控制领域的佼佼者。公司总部位于上海,在北美欧洲东亚东南亚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拥有30余家子公司,并在全球多个地区建立了研发中心和制造基地,致力于为全球客户提供卓越的运动控制产品和定制化的解决方案。2017年5月9日,鸣志成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603728。
  • 发展进程: 本公司的前身为上海鸣志电器有限公司,由上海井亭实业公司(以下简称“井亭实业”)、上海鸣志精密机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鸣志精密”)、美国MOTECH控制系统L.L.C公司(以下简称“MOTECH”)于1998年7月7日共同投资设立的中外合作企业,合作期限15年。经营范围:生产直流步进电机,直流无刷电机,交流电机,离合器,电磁吸铁、销售自产产品。1998年5月15日,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政府出具了《关于<上海鸣志电器有限公司项目建议书>的批复》(上闵外经发(98)262号),同意井亭实业与鸣志精密及MOTECH公司合作举办上海鸣志电器有限公司(合作公司)。1998年5月20日,井亭实业、鸣志精密和MOTCEH签订了《上海鸣志电器有限公司合同》、《上海鸣志电器有限公司章程》和《上海鸣志电器有限公司可行性研究报告》。1998年5月29日,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政府出具了《关于<上海鸣志电器有限公司可行性研究报告、合同、章程>的批复》(上闵外经发(98)309号),批准同意井亭实业与鸣志精密及MOTECH公司合作举办上海鸣志电器有限公司(合作公司)编制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签订的合同章程:注册资本为35万美元,投资总额为35万美元,其中,井亭实业以1,000平方米厂房、场地使用权作为合作条件,鸣志精密以与17.5万美元等值的人民币认缴注册资本的50%,MOTECH以17.5万美元现汇认缴注册资本的50%;自营业执照签发之日起,鸣志有限保证第一年至第三年每年支付井亭实业税后收益25万元人民币,第四年起每年在上一年基础上递增3%。若鸣志有限发生亏损或利润不足以支付井亭实业税后收益,鸣志精密及MOTECH应按投资比例补偿井亭实业;井亭实业不承担合作公司债务及亏损;合作期满或提前终止合作时的财产归属:厂房、场地使用权由井亭实业收回,清算后的财产按鸣志精密和MOTECH公司投资比例分配。1998年6月1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向公司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外经贸沪闵合作字〔1998〕0669号)。1998年7月7日,鸣志有限取得了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企作沪总字第025080号(闵行))。1998年10月13日,上海大隆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沪隆会字(98)第1826号《验资报告》,鸣志有限的注册资本为35万美元,实收资本为35万美元。1999年1月20日,鸣志有限完成实收资本缴纳到位的工商变更登记手续,获得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重新核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企作沪总字第025080号(闵行))。 2012年8月17日,鸣志有限董事会、股东会分别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整体变更设立上海鸣志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的议案》和《关于终止上海鸣志电器有限公司合资合同及章程的议案》,同意将公司整体变更为上海鸣志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同日,鸣志投资、新永恒、晋源投资、杲鑫投资、凯康投资作为发起人共同签署了《上海鸣志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协议书》和《上海鸣志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章程》。2012年10月19日,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出具了《市商务委关于同意上海鸣志电器有限公司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的批复》(沪商外资批[2012]3645号),同意鸣志有限由合资企业改制为股份公司。2012年10月23日,鸣志电器取得了上海市人民政府换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港澳侨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商外资沪股份字(1998)1629号)。根据众华会计师事务所于2012年12月5日出具的沪众会字(2012)第3612号《验资报告》,发行人已收到全体股东以其拥有的鸣志有限截至2012年7月31日止经审计净资产人民币349,996,108.54元,按照1:0.68572的比例折为股份公司股份24,000万股(每股面值1元),其余计入资本公积。2012年12月5日,公司召开创立大会,同意将鸣志有限截至2012年7月31日经审计的净资产人民币349,996,108.54元,按照1:0.68572的比例折为公司股份24,000万股(每股面值1元),其余109,996,108.54元计入资本公积;公司全体发起人股东以其持有的鸣志有限股权所对应的净资产作为出资认购。2012年12月13日,鸣志电器取得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换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310000400197854(市局))。
  • 商业规划: 公司专注于信息化技术应用领域的控制执行元器件及其集成产品的研发和经营,在高精度控制电机及其驱动控制系统产品领域拥有尖端技术,是全球运动控制领域的先进制造商,中国运动控制领域的领军企业。公司全球化经营,在北美、欧洲、东亚、东南亚的发达国家和地区拥有30余家子公司,为全球各行业的领先客户提供最优秀的运动控制产品和定制化的解决方案。2024年公司经营发展面临诸多挑战,整体经营业绩呈现一定波动。报告期内,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41,593万元,同比下降4.99%;下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15,096万元,同比下降了6.94%。2024年电气机械行业整体处于调整阶段,市场竞争加剧,需求增长放缓。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控制电机及其驱动系统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95,920万元,较同期减少11,284万元,同比下降了5.45%,下半年实现营业收入91,831万元,同比下降8.1%。国际宏观经济环境方面,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增加,国际市场需求的疲软以及贸易环境的复杂性对公司的境外业务造成了一定冲击。报告期内,公司全年实现境外营业收入106,962万元,同比下降10.39%,其中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8,405万元,同比下降8.54%,下半年营业收入48,557万元,同比下降了12.5%。公司境内业务仍保持相对稳定,全年实现境内营业收入134,630万元,同比下降0.21%。公司全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791万元,同比下降44.5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6,737万元,同比下降46.45%。其中,下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788万元,同比下降56.5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011万元,同比下降60.6%。报告期利润减少主要受两方面影响:一是公司新建项目设计产能未达产,导致单位固定成本分摊增加;二是营业收入同比下降4.99%,规模效应减弱,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2024年,公司在成本控制方面继续努力,毛利率基本保持平稳。报告期,公司全年的平均毛利率为37.7%,同比上升0.5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控制电机及其驱动系统的平均毛利率为38.8%,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强化应收账款和存货的管理控制,全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24,615万元,较同期继续改善,同比增加了4,301万元。现金流状况的稳定对公司维持日常运营和应对潜在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业务分部的经营情况汇总如下: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业务分部的经营情况分析:(1)控制电机及其驱动系统业务相关主要产品线的经营情况控制电机及其驱动系统业务是公司的核心业务,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在核心业务研发端投入资源以提高产品线的技术含量,开发高附加值应用领域的新产品/新应用、优化现有的产品结构,降低生产成本。公司的无刷电机基于公司在控制电机领域的技术储备和产品平台开发打造,在工控自动化,机器人,高端医疗仪器以及生化实验设备,智能驾驶/激光雷达等新兴高附加值应用领域布局。报告期内,公司无刷电机产品线通过优化工装及自动化设备改造提升生产效率,改善产品质量稳定性。其中无刷空心杯产品线年销售规模同比增速超过了30%。报告期内,公司无刷电机业务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1,95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1%。公司以成为系统级的运动控制解决方案的提供商为目标,专注于系统级的驱动控制系统。公司通过增强对海外子公司的一体化建设和赋能,发挥海外研发运营机构美国AMP、瑞士TMotion的技术研发优势,强化驱动控制类产品的创新性研发、新产品开发、定制产品开发和产品迭代,不断完善步进系统、步进伺服系统、直流无刷系统、交流伺服系统、空心杯伺服系统、集成式控制系统等平台化产品线。报告期内,公司在高分辨率光电编码器底层技术上取得新的技术突破发布了小尺寸16mm多圈绝对值编码器,适用于微型机器人、医疗设备和便携式仪器等。继MCX运动控制器推出,报告期公司发布了MCA6新一代中型PLC控制器产品,同期发布的还有可媲美标准IPC的高性能全组态网络型HMI人机交互产品。运动控制类新产品还包括性能进一步升级的M5系列高性能交流输入伺服驱动器、能应对严苛工况环境的工业防护型步进电机、五相步进电机及驱动器等。报告期内,公司驱动控制系统业务全球合计实现营业收入5.51亿元。其中,伺服系统业务同比实现较快速增长,报告期内公司伺服系统业务实现营业收入约23,071万元,较上年增长6.5%。公司的精密直线传动系统业务专注于打造精密控制电机与丝杠传动一体化设计的模块化产品,以实现与控制电机及其驱动系统产品配套的高精度直线运动的系统化解决方案。直线电机、线性模组和电动缸产品在电气自动化、机器人、物流仓储自动化、医疗器械和生化实验设备、3C非标自动化、激光设备和太阳能光伏面板自动化生产等领域应用广泛。报告期内,公司精密直线传动系统业务发布了线性全闭环微电缸模组产品,在更高控制精度(±1um)、全闭环控制、集成手/自一体调节可灵活切换、更高效率高精度、更高节拍运行速度、更集成化设计等方面实现了技术革新和竞品超越。报告期内,公司精密直线传动系统业务实现营业收入7,983万元,其中精密直线传动系统在工业自动化和医疗及生化实验设备应用领域占比超过80%,同比增速约5%。(2)控制电机及其驱动系统业务在相关应用领域的经营情况:公司主营业务重点布局工业自动化、智能汽车、医疗器械和生化分析、机器人等下游应用领域,报告期内公司在相关应用领域的经营情况汇总如下:控制电机及其驱动系统业务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同比增长约6.8%。随着智能制造的推进和工业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升级,控制电机及其驱动系统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需求持续增长。2024年,全球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持续攀升,预计达到1996.9亿美元,预计到2029年将增长至3044.3亿美元,期间复合年增长率(CAGR)将达到8.8%。中国作为全球重要的工业自动化市场,2024年市场规模预计增至3531亿元,同比增长约11%。公司的控制电机及其驱动控制系统广泛应用于3C制造设备、数控机床、智能工厂等工业自动化的多个领域,特别是在高精度、高可靠性设备方面受到客户广泛认可。报告期内,公司凭借多年的技术积累和市场拓展,通过技术迭代和产品升级优化了产品结构,进一步提升了产品性能和市场竞争力。同时,公司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与多个行业领先企业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推动了业务的增长。报告期内公司控制电机及其驱动系统业务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同比增长约6.8%。控制电机及其驱动系统业务在智能汽车及自动驾驶/激光雷达应用领域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约35%。2024年,全球智能汽车市场发展迅猛,其中自动驾驶的关键零部件市场需求显著增长。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报告,2024年全球车载激光雷达市场规模同比增长68%,达到6.92亿美元,中国市场在全球激光雷达市场中占据了92%的份额。公司凭借深厚的制造功底和先进的产品技术,专注于智能座舱、自动驾驶辅助等智能汽车零部件的研发与生产。报告期内,公司为国内主流整车厂客户批量交付了雷达电机模组、智能座舱电机及车载热管理系统等产品,公司的控制电机及其驱动系统业务在智能汽车及自动驾驶/激光雷达应用领域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约35%,充分展现了公司在控制电机模组制造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和对市场需求的敏锐洞察力。随着智能驾驶功能需求的持续攀升以及政策对智能汽车发展的有力推动,智能汽车市场应用有望延续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公司在智能驾驶及汽车电子相关领域已取得显著进展,在后续发展过程中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和市场布局,进一步巩固其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控制电机及其驱动系统业务在机器人应用领域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约2.3%。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融合,机器人行业正向更高效、灵活、智能方向发展。2024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突破770亿美元,服务机器人占比超50%,人形机器人市场也在增长。市场涵盖工业、服务、特种机器人等,头部企业集中在欧美、日本和中国,这些企业推动技术创新和智能化发展,拓展应用至医疗、物流、农业等领域。在中国,机器人行业快速发展,2024年工业机器人产量约55.6万套,服务机器人产量约1051.9万套,同比均显著增长,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进程加速,部分企业已开始出货。公司的无刷电机模组、无齿槽空心杯模组、无框和交流伺服电机及驱动与控制系统、精密减速机和精密丝杠传动模组等产品在机器人的各主要运动控制功能模块中广泛适用。报告期内,公司及子公司美国AMP、美国LIN、瑞士TMotion与机器人下游客户广泛开展技术开发合作,通过对现有的运动控制平台化产品资源有效整合,持续开拓在机器人应用领域的新市场。子公司安浦鸣志、鸣志派博思、鸣志常州等也均积极布局于机器人应用领域,积极对接国内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期内,公司控制电机及其驱动系统业务在机器人应用领域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约2.3%,其中公司无齿槽空心杯业务在机器人应用领域的增长接近200%。随着新兴技术的持续发展和公司在机器人应用领域的产品和市场布局优势显现,公司机器人应用领域的业务有望实现更快速增长。控制电机及其驱动系统业务在传统行业应用领域的营业收入同比有所增长。受传统行业市场周期性波动影响,报告期内,公司安防设备、金融设备、3D打印和通讯设备等应用领域业务的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了14%、21%、37%和6%。报告期内,公司控制电机及其驱动系统业务在“工业自动化”、“智能汽车及自动驾驶/激光雷达”、“机器人”及“传统行业”应用领域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合计约1.05亿元。控制电机及其驱动系统业务在医疗设备和生化实验仪器领域的营业收入同比下降约10%。医疗和生化实验设备应用是公司控制电机及其驱动系统业务重要下游应用之一。公司的控制电机及运动控制系统产品在医疗和生化实验设备中运用极为广泛,覆盖体外诊断、医疗影像,生命科学及实验室检测分析设备等。公司海外子公司美国AMP、美国LIN、瑞士TMotion与全球顶级医疗器械和生化分析仪器公司长期紧密合作,在全球高端医疗仪器设备应用领域占有重要的市场份额。2024年,全球医疗设备行业竞争激烈,尤其在高端领域,国内外厂商纷纷加大研发力度,提升产品性能和服务质量,导致市场饱和度增加。同时,医保控费政策推动医疗设备采购集约化和规范化,限制了高端设备需求。公司市场份额因此受到挤压。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报告,2024年全球医疗设备市场呈现先降后升趋势,但整体招投标规模仍下降21.1%。在生化实验仪器领域,全球市场规模增速放缓,国际品牌在高端设备领域占据主导。报告期内,公司无齿槽空心杯业务在医疗设备和生化实验仪器领域保持了28%的增长,成为该领域新的增长点。控制电机及其驱动系统业务在太阳能光伏应用领域营业收入同比下降约60%。公司的控制电机及其驱动系统产品在光伏材料生产环节和光伏跟踪支架相关领域拥有完整、灵活、经济高效的解决方案,在国内、外市场均占有重要的市场份额。2024年,全球光伏行业供需失衡加剧,光伏行业产业链各环节产能不断增加,产能过剩问题集中。国内光伏市场新增装机规模同比增长28%,尤其是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增幅显著。然而,中下游组件和系统集成环节面临产能过剩和价格下滑的双重压力,相关设备制造商盈利能力下降,组件价格下滑明显,市场竞争加剧。受此影响,报告期内公司控制电机及其驱动系统业务在光伏设备制造应用领域的营业收入同比下降超过70%。然而,公司控制电机及其驱动系统产品在光伏跟踪支架应用端实现了同比60%的上升,展现了在细分领域的强劲竞争力和市场适应能力。在全球能源转型的背景下,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持续下降,光伏在全球能源结构中的占比将有望进一步提高,光伏制造设备和光伏跟踪支架的应用前景仍然广阔。报告期内,公司控制电机及其驱动系统业务在“医疗设备和生化实验仪器”、“太阳能光伏”应用领域的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减少约1.79亿元。其中,太阳能光伏装备行业的市场需求大幅下滑是导致营业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3)电源与照明系统控制类业务:技术迭代和市场持续推广带来增长。公司电源与照明系统控制业务聚焦于高可靠性工业电源、LED智能深度调光驱动器和道路照明控制解决方案等优势领域。报告期内,公司电源与照明系统控制类业务通过LED智能电源、防爆电源、电控产品及工业电源的技术迭代和持续的市场推广实现了营业收入17,971万元,同比增长10.03%,完成销售103.5万台的增长。(4)其他业务:包括设备状态管理系统及继电器贸易代理业务报告期内,公司设备状态管理系统类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043万元,比上年减少16.33%;公司继电器贸易代理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3,548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8.7%。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