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泰林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浙江
  • 成立日期: 2002-01-08
  • 组织形式: 中小微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330100735254191Q
  • 法定代表人: 叶大林
  • 董事长: 叶大林
  • 电话: 0571-86589069
  • 传真: 0571-86589100
  • 企业官网: www.tailingood.com
  • 企业邮箱: tailin@tailingood.com
  • 办公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南环路2930号
  • 邮编: 310052
  • 主营业务: 公司主要致力于生命科学领域微生物检测与污染控制、创新药物研发生产、过程分析和阻遏防护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推广应用,为生物医药、医疗保健、食品饮料、环境保护等行业提供具有高质量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 经营范围: 生产:孔径测定仪,集菌培养器,隔离系统,集菌仪(除医疗用),微生物限度检验仪,均质器,桶装水取样仪,内镜微生物检测仪,拉曼光谱仪,消毒器械(气态过氧化氢、干雾过氧化氢),总有机碳分析仪,滤膜完整性测试仪,手套完整性测试仪、微生物培养基、菌种等试剂耗材,分析仪器,第二类医疗器械;服务:食品、药品生产检测设备、净化设备、分析仪器、过滤设备、实验检测用品的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成果转让,展览展示服务,成年人的非证书劳动职业技能培训(涉及前置审批的项目除外),物业管理,室内环境净化工程,水处理工程的设计、安装;批发、零售:五金,电器,净化设备,分析仪器,检测设备,过滤设备,塑料制品,第二类医疗器械;货物进出口(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项目除外,法律行政法规限制的项目取得许可后方可经营);其他无需报经审批的一切合法项目。(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 企业简介: 浙江泰林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是优秀的生命科学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主营业务聚焦于生物技术、精准医疗、制药工程、食品安全、新材料等领域的技术创新与产品开发,以自主核心技术,为生命科学研究和产业化提供一站式系列成套装备、精密仪器、配套耗材等产品与服务;产品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生物制药、生物安全、疾病控制、食品安全等行业。构筑泰林特色产业生态系统,服务生命科学,守护人类健康。
  • 发展进程: 泰林生物前身系杭州泰林生物技术设备有限公司,由叶大林和叶大法共同出资100.00万元设立。其中,叶大林先生以货币出资80.00万元,叶大法先生以货币出资20.00万元。2001年12月19日,浙江天平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出具浙天验(2001)856号《验资报告》,对上述出资情况进行了审验。2002年1月8日,泰林有限在杭州市工商局高新区(滨江)分局办理工商注册登记,取得了注册号为3301002060744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发行人系由杭州泰林生物技术设备有限公司整体变更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设立时的股本总额为1,010万元。泰林有限以经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天健审(2015)4415号《审计报告》审计的截至2014年12月31日的净资产55,037,105.78元为依据,折合股份1,010万股,每股面值1元,折股溢价部分4,493.71万元计入资本公积。2015年4月28日,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天健验(2015)第106号《验资报告》,对泰林有限整体变更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的出资情况进行了审验。发行人于2015年4月30日在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办理了注册登记手续,并领取了注册号为330108000014915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 商业规划: 1.主要业务公司主要致力于生命科学领域微生物检测与污染控制、创新药物研发生产、过程分析和阻遏防护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推广应用,为生物医药、医疗保健、食品饮料、环境保护等行业提供具有高质量的产品和解决方案。2.主要产品公司的产品线根据应用类别划分,涵盖了微生物检测、污染控制、无菌生产、过程分析等关键技术领域。这些产品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制药、医疗卫生、实验动物研究、食品安全、水质监测以及环境保护等多个重要行业。(1)微生物检测技术产品系列针对下游客户在药品、食品与化妆品等领域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与检测需求,公司微生物检测产品线为客户提供多种设备、仪器与耗材。该板块产品的主要应用场景包括:生物或化学药物在研发与生产中涉及的无菌检查、微生物限度检查;食品生产过程中的食品安全微生物学检验;环境、水质微生物学检测;化妆品检测等。目前产品主要有由集菌仪、培养器(培养瓶)、培养基及全自动无菌培养系统组成的无菌检测系统;由匀浆仪、微生物限度检测仪、过滤杯、微孔滤膜、培养皿及自动菌落计数器组成的微生物限度检测系统;由生物指示剂、化学指示卡、质控菌株、抗力仪等组成的微生物验证系统;由均质器、均质袋、匀浆仪、桶装水取样仪、重量稀释仪等组成的样品微生物样品前处理系统;由酶底物法检测系统、酶底物法智能培养计数系统、全自动“两虫”检测系统等组成的水生态检测系统;以及酶底物法大肠菌群检测系统、细菌侵入测试仪等。公司研发的快速微生物检测设备、酶底物法微生物检测系统、全自动菌落计数工作站等产品,不仅推动了行业技术的进步,而且在实现制药工业等微生物实验室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全自动菌落计数工作站通过集成恒温培养和菌落自动计数判读功能,大幅提高了微生物培养计数的效率和准确性,为生物制药、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等领域提供了广泛的应用可能性。公司已成功开发NC膜系列产品,作为各类体外诊断试剂盒的生产原料,可应用于各类体外诊断(如早孕、新冠、艾滋、乙肝等检测),还可以应用于各类分离、食品质量监测、环境监测、农业和畜牧业、出入境检验检疫、法医定案等领域,如毒品检测等。(2)无菌生产与污染控制设备系列公司以隔离器作为技术平台,围绕生物、化学及细胞基因治疗等药物的GMP无菌化生产需求,以及针对洁净、毒性阻遏、生物安全和感染控制等不同应用场景的污染隔离与致病菌消杀需求,开发了多种可集成化的功能设备,公司形成了以下产品技术系列:①无菌生产设备系针对生物、化学及细胞基因治疗等新型药物的GMP无菌化生产需求,为客户提供以无菌隔离器为平台的集成化设备,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产品和解决方案:无菌分装设备:提供适用于不同包材的台式灌装、加塞、轧盖等设备,以及使用无菌隔离器平台,集成了上料输送、无菌高精度灌装、加塞、轧盖等工艺步骤的全自动灌装工作站。由隔离器及功能组件、蜂巢式细胞培养系统组成的全密闭型细胞制备工作站:实现了从细胞分离、纯化、激活、转染、扩增、观察到收集等全流程制备工艺步骤集成,为细胞治疗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该系统的封闭式设计,为细胞培养提供了一个无菌、稳定和可控的环境,可显著提高细胞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活细胞成像仪:用于悬浮细胞和贴壁细胞培养过程中实时观察细胞的形态、数量、融合度等重要参数。它可以提供关于细胞生长的重要信息,为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提供更加强大和灵活的工具,使得科研人员能够更加精确地监测和分析细胞的特性。配套功能设备:主要包括隔离器相关配套设备如手套完整性测试仪,不同接口规格的快速传递装置(RTP)及环境监测系统等。②污染控制设备针对洁净、毒性阻遏、生物安全和感染控制等不同应用场景,为客户提供与过程相适应的污染隔离与消杀设备。无菌隔离设备主要应用于医药行业中无菌药品的研发、生产和检验过程,以及无菌实验动物饲养、实验以及相关物料处理、转移等关键工艺操作,主要产品包括无菌隔离器、无菌传递舱等;毒性阻遏主要是为医药行业中毒性及高活性药物的生产、调配,或存在生物安全、感染的致病微生物处理过程提供屏障保护,主要产品为负压隔离器;环境生物去污主要应用于洁净厂房、生物安全柜、生物安全实验室、医疗场所、急救车等密闭空间的高水平消毒,主要产品包括汽化过氧化氢发生器、过氧化氢雾化消毒机等。(3)有机物监测与分析仪器系列针对制药、环保等分析实验室中的有机物分析、密封完整性分析、气体浓度分析等应用而开发系列分析仪器产品。有机物分析主要产品包括制药用水TOC分析仪;固体类有机物样品检测分析用固体燃烧装置、生物降解测试系统。密封完整性检测仪器主要包括真空/压力衰减测试仪;顶空氧分析仪;过滤器完整性测试仪。公司主要产品系列如下:3.业务模式公司采用集研发、采购、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经营模式。构建了标准、高效、持续的研发体系,以市场为导向,开发满足市场需要的产品及解决方案,同时通过自己的营销体系建立相对稳定的客户群体,并为之提供相关专业服务。(1)研发模式为保持公司的持续研发能力,公司设立了多层级、多方向的研发机构。公司设立泰林研究院主要负责前沿技术方面的研究开发,并建立了涵盖理化、微生物、电气安全的实验检测中心,该中心不仅提供产品的常规性能检测,还为客户样品提供售前测试及售后技术检测与分析,对产品的生产改进及客户服务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公司根据各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管理需求,设立了生命科学研发中心、医学工程研发中心、分析仪器研发中心等研发部门,承担相关产品系列的研发工作。此外,公司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浙江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等国内著名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相关企业展开技术合作,引领行业技术发展。(2)销售模式销售管理方面,公司全面应用CRM系统。员工通过CRM系统完成售前售后事项的录入,执行布置、落实、汇报、检查、评估等五大环节,并将所有客户纳入CRM系统,打造标准化、精细化的销售管理模式。公司产品以直销为主,同时为拓展销售渠道、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公司也存在向部分取得终端用户订单的中间商或区域市场制药机械和医疗产品贸易商销售公司产品的情况。(3)生产模式公司生产的各系列产品可分为标准化产品和定制化产品两种,根据产品特点,公司分别采取了备货生产和以销定产两种不同的生产模式,具体如下:在标准化产品中,培养器属于一次性使用的耗材类产品,公司在对销量进行合理预测后,结合库存商品、在产品数量确定生产计划,同时保持一定的安全库存,以备客户应急所需;对于其他标准化仪器,公司会在合理预测市场销量的基础上,制定生产计划,并根据各生产车间实际生产进度、库存量及装配物料到位情况适时调整生产计划。对于隔离器、无菌传递舱、VHPS灭菌器及细胞培养装备等定制化产品,公司根据客户订单组织生产。(4)采购模式公司对外采购的原材料主要包括注塑原料、结构件、电子元器件、功能部件、辅料,相关原材料国内产业配套健全,市场供应充足,公司按市场价采购。各类原材料的具体采购模式如下:注塑原料:对注塑原料的采购以定期订单为主,公司根据供应商列表清单,在每次下订单前,从列表清单中挑选数家供应商进行询价,同时公司安排专门人员定期查询中塑网的实时价格行情,待公司管理层逐级审查后确定合理的当期价格。结构件:公司采购的结构件种类较多,整体上可分为常规类结构件和定制类结构件。其中常规类结构件属于通用部件,供应充足,采购较为便捷;定制类结构件则需要根据公司的设计,由供应商进行专门定制。同时,公司采购的定制类结构件中包含了部分公司自主研发的核心部件,此类核心部件如在外定制,会选取与公司有长期战略合作关系的供应商,与其签订《核心供应商信用承诺书》,以确保公司核心技术的保密性和安全性。功能部件和电子元器件:目前公司采购的功能部件、电子元器件大部分属于常规型号,由专业生产厂家大规模生产,供应充足。辅料:目前,公司生产所需的辅料基本属于常规材料,较易采购。对于大宗辅料,公司则会选取至少两家供应商进行询价、比价,以确定当期合适的采购价格。公司采购的部分辅料除供生产所需外,也进行对外销售。1、概述(一)经营业绩方面报告期内,公司及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48,998,253.03元、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050,671.23元;总资产959,907,928.07元。(二)技术研发方面2024年,泰林生物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深化核心技术攻关,推动产品迭代升级,在生物医药装备、微生物检测技术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进一步巩固了行业技术领先地位。1.2024年,泰林生命科学完成藻类/两虫智能分析仪、全自动两虫过滤富集系统、抽滤法浮游生物预处理系统、浓缩沉降法浮游生物预处理系统等多款新产品开发上市。气体灭菌生物指示剂、自主研发白色葡萄球菌生物指示剂开发成功并上市;压力蒸汽灭菌生物指示剂开发并验证新型芽孢制备工艺,实现D值定制,适用于不同灭菌条件的验证,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2.2024年,泰林医学工程实验动物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公司与核药领域龙头企业签订的合同已进入交付阶段,现场安装调试工作逐步开展,部分产线已经通过了客户的验收。3.2024年,泰林分析仪器新产品研发交付成果显著,成功研发并推出了HK系列气体浓度检测分析仪(探头型和旁路型)、MD500微生物快速检测分析仪(在线型和离线型)等多款新产品,所有新产品当年都成功签订了首笔订单。技术创新上实现多项重大攻关突破:长光程检测器研制,超低浓度TOC电极开发,在线微生物检测数据算法等。4.2024年,泰林生命科学与江苏宏众百德实现了从技术研发,到渠道与品牌的初步统合,为未来的深入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三)市场营销方面2024年,公司以“全球化布局+精准化推广”为核心策略,积极参与海内外行业展会,覆盖制药装备、生命科学、水质安全检测等领域,在深耕国内市场的同时,逐步加快全球布局,通过技术创新与市场洞察的双重驱动,提升市场份额,显著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伴随业务的增长,我们也在不断优化组织架构和管理机制。通过引进优秀人才、优化管理制度、提升团队专业水平,使团队的整体效率显著提升。这些改变为海外业务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未来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四)生产制造方面1.2024年,公司根据业务快速发展和订单的趋势,有计划、分步骤进行产能持续提升,提升生产自动化水平,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2.泰林生命科学2024年开始新材料培养器产品全面替换,大幅下降原材料和注塑件半成品处理成本。过氧化氢灭菌生物指示剂改善芽孢制备工艺,彻底解决指示剂无法杀灭的问题;悬液式湿热灭菌生物指示剂改善培养基配方,提高115℃悬液式生物指示剂的高温耐受性,使得该产品夏季运输无需冷链运输,节约大量的运输成本;环氧乙烷灭菌生物指示剂改进芽孢培养工艺,进一步提升批产量,完全满足目前自动化生产的需求。3.泰林医学工程在智能制造方面,成功实施了全自动板材拉丝机、铣刀研磨机、均流膜自制等多个项目,不仅提升了智能化生产水平,还满足了提升效率、缩短物料周期和增加工艺多样性的需求;工艺改善方面,完成了多项改善,组织举办了三期合理化活动,接收、采纳并实施了多项提案,进一步实现降本增效。4.泰林医学工程进一步推进现场智能制造管理规范,完成AGV自动导向车、密封槽电动弯圆机、等离子数控切割平台、六轴机器人自动焊接工作站、全自动拉丝工作站等项目的实施,在有效提升制造效率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提升智能化水平。5.2024年,公司以“数字化驱动、精益化运营”为核心,全面升级供应链管理体系,通过信息化系统整合、流程优化及精细化管理,显著提升了供应链效率、成本控制能力与交付质量,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6.鼎捷T100ERP系统成功实施,实现从销售订单、生产计划、采购执行到财务核算的全流程贯通,业务数据流转效率提升,财务关账周期缩短。通过系统自动校验与集成化管理,订单交付、库存周转等关键数据准确率进一步有效提升,为管理层决策提供实时、可靠依据。7.2024年,在采购管理方面,逐步运用信息化进行供应商管理,逐步实现生产计划与采购计划同步,兼顾效率和成本,形成最优的采购数量和到货时间,以合理控制采购成本和物流仓储的利用率。在生产端,不断提高生产设备的利用率,并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针对多品种小批量的非标定制产品,运用柔性生产机制,通过核心部件集成生产的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和装配质量,保质保量实现订单交付。8.生产与供应链协同优化:引入精益生产(Lean)理念,通过信息化系统联动,实现生产计划动态调整,提升设备利用率,降低在制品库存。9.成本精细化核算:通过ERP系统实现全成本维度分析(BOM成本、工时成本、能耗成本等),助力公司毛利率提升。(五)质量管理方面2024年,质量部门严格贯彻落实公司“以客户为中心,以创新能力和产品质量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成为客户第一选择。”的质量方针,努力达成年度质量目标,开展各项质量管理活动,持续改善公司的质量管理水平。1.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制定了精确的年度质量保障工作计划并严格执行。开展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内外审工作,根据内外审记录中提出的制度、流程、执行问题,督导各部门及时纠正预防。2.组织制订公司产品和服务的测试标准、规范和流程。监控产品输出和采购物资的测试和验证,并根据测试过程中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反馈,提出产品改进建议。参与公司产品的开发、验证及可靠性测试管理,对产品研发提出改进意见。3.开展供应商评价,向采购及供应商提供物料质量缺陷报告及改进建议。组织建立各类品检记录,报表、质量标准及品质档案。进行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品质的检验分析,统计工作,并定期进行品质管理的汇总与通报。4.组织公司各项质量责任制事件的调查、审核、监督纠正等工作,监管来自研发、采购、生产、销售、售后服务各阶段的质量问题,协调组织相关部门及时解决质量事件和服务投诉,督导质量问题的纠正和纠正措施的落实。5.策划全员质量意识的培养,推动质量文化的建设,开展全员质量活动的策划落实。不定期组织质量控制人员、质量检验人员对专业技术知识展开学习,建立了一支技能水平过硬、理论知识扎实的质量人才队伍。6.公司持续追求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理念创新和企业文化创新等。所有的创新活动围绕企业稳健发展而展开,各种创新在同行业或跨行业均要居国内领先水平,具备较强的国际先进管理方法、先进技术的运用能力和挑战新事物的能力。公司产品质量包括生产的各种产品的质量和对外提供的各种服务的质量。公司严格控制产品质量,从材料—生产—成品的整个过程进行受控,建立各工序质量目标,保证最终成品合格,努力降低客户投诉,直至实现质量服务零缺陷。(六)国家/行业标准制定及知识产权申请方面1.2024年泰林生物及子公司在标准制定/修订方面取得了以下主要成绩:(1)参与制定的国家标准《洁净室及受控环境中细胞培养操作技术规范》(GB/T43459-2023)于2024年7月1日实施。(2)参与制定的行业标准《微生物计数用薄膜过滤器》(JB/T14622-2024)于2024年10月24日发布,暂未实施。(3)参与制定的行业标准《无菌检查用薄膜过滤器》(JB/T14623-2024)于2024年10月24日发布,暂未实施。(4)参与修订的国家标准《医疗保健产品灭菌微生物学方法第1部分:产品上微生物总数的确定》(GB/T19973.1-2023)于2024年10月1日实施。(5)参与修订的国家标准《医疗保健产品灭菌生物指示物第5部分:低温蒸汽甲醛灭菌用生物指示物》(GB18281.5-2024)于2024年11月28日发布,暂未实施。(6)参与修订的行业标准《医疗保健产品的无菌加工第6部分:隔离器系统》(YY/T0567.6-2022)于2024年3月1日实施。2.2024年泰林生物及子公司知识产权管理成果如下:(1)泰林生物累计有效发明专利23项,实用新型专利53项,外观设计专利24项,软件著作权24项。2024年授权发明专利1项。(2)泰林医学工程累计有效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97项,外观设计专利30项,软件著作权25项。2024年申请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25项,外观设计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2项。2024年授权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外观设计专利8项,软件著作权2项。(3)泰林生命科学累计有效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69项,外观设计专利31项,软件著作权14项。2024年申请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22项,外观设计专利10项,软件著作权2项。2024年授权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21项、外观设计专利5项,软件著作权2项。(4)泰林分析仪器累计有效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33项,外观设计专利12项,软件著作权12项。2024年申请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外观设计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4项。2024年授权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外观设计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4项。(5)浙江泰林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累计实用新型专利3项,外观设计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5项。2024年申请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软件著作权1项。2024年授权实用新型专利3项,外观设计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1项。(七)人力资源方面1.2024年,公司持续开展人才结构优化,加大人力资源投入,拓展国内外及线上线下多样化人才获取渠道,不断引进高学历、高层次人才,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占比较上一年提升3.68%。2.全面开展组织诊断与干部盘点,梳理研发、生产、销售各部门管理方面的短板,制定了具体的管理能力提升方案,组织全体管理干部参加《管理七剑》系列培训课程学习与分组讨论,形成具体的管理改善计划并落地实施,整体提升公司的管理水平。3.人力资源中心根据公司业务发展和员工内在需求进一步优化了职业发展体系,陆续制定并颁布了《销售工程师职级薪点评定管理办法》和《工程技术序列职级薪点评定管理办法》,明确了销售序列和工程技术序列员工的职级晋升规则、流程与评定标准,完善了员工公平、公正、公开的职业晋升机制。4.结合季度财务分析数据搭建人效分析模型,提供人力成本数据支持,组织各子公司开展人效分析与提升专题研讨会,针对研发、生产、销售各环节组织效能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逐步推动人均研发项目数量、人均产值、人均销售额等人效指标的提升。5.积极开展企业文化与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通过官网、微信公众号、员工钉钉群等进行先进团队、先进个人优秀事迹宣传,传播正能量,并定期组织泰林发展史与企业文化学习讲座,弘扬企业使命、愿景、价值观。开展年度价值观标兵评选,树立先锋榜样,充分体现企业文化思想引领与价值观行为引导的组织文化。6.充分发挥泰林学院线上学习平台的优势,建立并完善内部课程体系,全年共计增加494门新课程,在线学习总时长12272小时。同时,积极组织各部门开展各项专题培训与学习活动,有效促进公司各部门组织能力提升。7.根据公司发展需要制定系统化人才梯队建设方案,实施中高层接班人计划,开展储备干部、管培生选拔与培养,努力探索贯穿产品研、产、销全流程运营管理的产品经理负责制,为选拔和培养未来公司发展所需的经营管理人才奠定基础。8.加强营销队伍建设,引进行业经验丰富的销售管理人才,完善销售人员日常管理制度和经销商渠道管理制度,定期组织开展一线销售人员集中培训和业务复盘,提升销售队伍专业技能,强化以增量为导向的绩效考核,促进人均业绩增长。(八)公司治理及内部控制方面2024年公司总结了上市以来公司治理及内部控制方面的经验,进一步对公司经营管理各个环节进行了流程梳理和风险评估,并针对可能存在管控不严和存在风险的方面通过责任主体部门自查、内外部联合审计、问题整改等程序,有效识别了风险因素,建立了预防机制和应急响应机制,加强了公司风险预警能力和快速处置能力。进一步完善了内部控制、财务管理、信息披露等工作,持续提升了公司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水平。2024年度审计工作进一步明确了职责定位,从公司各子公司、各部门制定内部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以及内部制度执行的健全性、有效性层面出发实施审计,通过人员访谈、统计与抽样审查、现场审查、供应商和客户走访等方式开展审计工作,为公司内控建设和完善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九)社会责任方面2024年公司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浙江工商大学等高校开展多形式合作,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推动技术研发与人才培养,赋能行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4月,泰林生命科学与青岛大学达成合作协议;经浙江省教育厅批准,原工商大学研究生实践基地,升级为“浙江工商大学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2024年6月中旬至7月初,富阳地区遭受了罕见的自然灾害,我们所在的富阳区东洲街道经历了严重的内涝险情。在这场灾难中,许多农户的农作物被淹,损失惨重。公司倡导心怀感恩,勇担责任的价值观,公司积极响应富阳区东洲街道工作委员会和办事处的号召,向全体员工发起捐款倡议。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