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上市企业 / 广东利扬芯片测试股份有限公司

利扬芯片 - 688135.SH

广东利扬芯片测试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日期
2020-11-11
上市交易所
上海证券交易所
保荐机构
东莞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英文名
Guangdong Leadyo IC Testing Co.,Ltd.
成立日期
2010-02-10
注册地
广东
所在行业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上市信息
企业简称
利扬芯片
股票代码
688135.SH
上市日期
2020-11-11
大股东
黄江
持股比例
29.61 %
董秘
辜诗涛
董秘电话
0769-26382738
所在行业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会计师事务所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注册会计师
孙慧敏;张银娜
律师事务所
广东法全律师事务所
企业基本信息
企业全称
广东利扬芯片测试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代码
91441900551652806P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注册地
广东
成立日期
2010-02-10
法定代表人
黄江
董事长
黄江
企业电话
0769-26383666,0769-26382738
企业传真
0769-26382866
邮编
523000
企业邮箱
ivan@leadyo.com
企业官网
办公地址
广东省东莞市万江街道莫屋新丰东二路2号
企业简介

主营业务:集成电路测试方案开发、晶圆测试服务、芯片成品测试服务以及与集成电路测试相关的配套服务

经营范围:一般项目:集成电路制造;集成电路销售;集成电路芯片及产品制造;集成电路芯片及产品销售;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制造;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销售;电子元器件制造;信息系统集成服务;租赁服务(不含许可类租赁服务);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软件开发;普通货物仓储服务(不含危险化学品等需许可审批的项目);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广东利扬芯片测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股票代码“688135”)成立于2010年2月,于2020年11月11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挂牌上市。

公司是国内知名的独立第三方专业芯片测试技术服务商、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主营业务包括集成电路测试方案开发、12英寸及8英寸等晶圆测试服务、芯片成品测试服务以及与集成电路测试相关的配套服务。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集成电路测试领域,并在该领域积累了多项自主的核心技术,已累计研发44大类芯片测试解决方案,可适用于不同终端应用场景的测试需求,完成超过5,000种芯片型号的量产测试。

公司为国内知名芯片设计公司提供中高端芯片独立第三方测试技术服务,产品主要应用于通讯、计算机、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及工控等领域,工艺涵盖3nm、5nm、8nm、16nm等先进制程。

公司一直秉承“诚信为本永续经营”的宗旨,努力践行“利民族品牌扬中华之芯”的企业使命,敬畏市场,尊重客户,懂其所需,竭力服务。

利扬芯片将不断探索,持续打造中国芯民族品牌,致力于发展成为国内领先、世界知名的集成电路测试技术服务商。

商业规划

报告期内,公司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发展走势及公司战略布局方向,稳健投向中高端集成电路测试产能,满足存量客户及潜在客户的测试产能需求。

在研发创新方面,公司已拥有数字、模拟、混合信号、射频等多种工艺的SoC集成电路测试解决方案,仍将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进一步夯实领先优势的测试技术,积极开发满足不同应用领域的芯片测试解决方案,重点布局工业控制、高算力(CPU、GPU、ISP等)、汽车电子、5G通讯、传感器(MEMS)、人工智能(AI)、存储(Nor/NandFlash、DDR、HBM等)、智能物联网(AIoT)、无人驾驶、机器人等芯片的测试解决方案,并以此为方向进一步拓展市场。

公司凭借敏锐的行业洞察力紧盯市场趋势并捕捉商机。

近年来,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快速普及,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发展趋势下,汽车行业正在经历产业变革升级,汽车芯片产品的市场需求日益迫切。

由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变换、电气架构升级,新增大量对电子控制、信息传感、电池管理和功率转化的电子元器件需求,汽车芯片及传感器国产化进程加快推动相应测试需求快速增长,公司将在现有三温测试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智能座舱、辅助驾驶及自动驾驶特别是超宽光谱图像传感器等车用领域的芯片测试技术开发和产能布局。

在机器人领域的核心功能,除机械系统外,更由芯片技术实现;比如涵盖电机驱动芯片、控制高精度减速器的控制芯片、环境感知的传感器与视觉芯片、决策的计算芯片、以及存储程序与数据的存储芯片等多个关键技术芯片。

公司基于在汽车电子、工业控制、高算力、存储及传感器等领域积累的芯片测试解决方案矩阵,与机器人芯片领域形成显著技术协同,可高效满足其测试需求,实现解决方案的快速复用与灵活定制,从而为公司测试业务的拓展提供坚实支撑。

集成电路测试兼具资本投入大,人才和技术壁垒高等特点,伴随芯片国产化率的不断提升以及芯片复杂性、集成度越来越高,分工合作模式有助于进一步推动中高端芯片国产化的进程,国内独立第三方测试市场有望保持快速增长。

尽管全球宏观经济动荡,但同时意味着世界经济结构体加速重构,国产芯片将迎来历史机遇,促使国产化率加速提升的趋势;另外,公司市场份额与全球领先的独立第三方测试厂商相比,仍有巨大的追赶空间。

自2010年创立至2023年,公司通过自有资金、股权融资、IPO上市及银行贷款等多元资本运作,构建起泛化式、广域覆盖的测试产能布局体系,为公司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2024年起至今,公司主动调整测试产能布局策略,全面升级为“确定项目为驱动,市场需求为牵引”的精准化产能配置模式,推动资源要素向核心领域集中,全力提升发展质效。

“晶圆磨切服务”作为公司集成电路测试的延伸,公司具备晶圆减薄、抛光,激光开槽,激光隐切等系列技术工艺的服务能力,随着该等系列技术工艺量产,进一步丰富了公司技术服务的类型,满足全系列晶圆切割需求,有助于协同集成电路测试业务发展,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地位,服务更多优质客户,可以充分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对芯片产品高品质和低成本的综合诉求,预计对公司未来的市场拓展和业绩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

(1)经营成果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403.67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3.0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06.11万元,净利润亏损有所收窄;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675.96万元。

2025年6月末,公司总资产为261,039.26万元,较期初增长0.68%;归属于母公司的所有者权益为112,688.85万元,较期初增长1.82%;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每股净资产为5.57元,较期初增长0.72%。

为实施公司战略部署,公司中高端测试和晶圆磨切产能持续投入,虽然使得相关成本费用和资金需求显著增加,短期影响公司的利润,但满足长远发展需求,提升市场竞争力。

(2)聚焦集成电路测试主业,打造“一体两翼”的战略布局2025年,我们坚持聚焦主业,将通过内生增长与辅以外延并购推动高质量发展;左翼着力技术革新改良,协助客户市场下沉,筑牢主业根基;右翼突破前沿核心技术,搭建跑通矿区复杂地形及天气的自动驾驶视觉算法模型。

公司将坚定不移地深化“一体两翼”战略布局,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强化技术创新,共同提升公司在集成电路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主体聚焦集成电路测试主业,“利民族品牌,扬中华之芯”作为企业使命,锚定独立第三方专业测试领域精耕细作。

公司以一贯以来的研发技术创新驱动,形成多项独特的测试解决方案优势,建立起覆盖高算力、工业控制、汽车电子、传感器、AIoT、消费电子、存储、特种芯片等多领域的测试服务能力,凭借可靠的技术实力和优质服务,吸引众多知名设计公司成为战略合作伙伴,成为国内知名的独立第三方专业测试技术服务商。

2025年上半年,公司集成电路测试相关业务营业收入27,729.14万元,同比增长21.85%,其中2025年第二季度营业收入15,025.91万元,创公司成立以来单季度历史新高。

左翼围绕晶圆减薄、激光开槽、隐切等技术服务,这是芯片从晶圆测试到封装的必备环节,是公司主营业务向下的延展,可以充分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对芯片产品高品质和低成本的综合诉求。

公司拥有业内领先的超薄晶片减薄技术,可实现25μm以下薄型化加工;激光开槽和隐切技术解决传统切割的品质问题和技术难题,提高芯片产品良率和可靠性;隐切技术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我们携手国内设备厂商,共同推进工艺改良,将切割道缩至20μm并实现量产,大幅提升GrossDies(裸片总数)数量并降低激光切割的综合成本,推动技术革新及市场下沉,让更多国内设计厂商受惠。

2025年上半年,公司晶圆磨切业务营业收入674.54万元,同比增长111.61%。

右翼联合叠铖光电达成独家合作,提供晶圆异质叠层以及测试等工艺技术服务。

叠铖光电依托全天候超宽光谱叠层图像传感芯片的核心技术,其全天候高识别率突破复杂天气与光线场景下的技术瓶颈,表现出卓越的成像效果,借助图像传感器信息维度升级替代大算力计算,以小模型实现通用场景人工智能(即“强感知弱算力”),既降低算力资源需求,提升自动驾驶安全性以满足辅助/自动驾驶需求,亦适用于机器人视觉的高精度和宽光谱智能识别。

(3)优化并提升管理效能,推进募投项目合规、稳健实施报告期内,我们锚定高质量发展主线,以管理创新与数智化转型为双引擎,驱动企业治理全面升级。

一方面,构建智能财务预警系统,依托大数据实时监测经营风险,完善资金全生命周期监管机制,强化动态风险评估与管控;另一方面,深化业财融合,优化现代化财务管理体系,提升资源配置精准度。

同步加快推进募投项目建设,严格遵循募集资金管理规定,审慎高效使用资金,全力提升集成电路高可靠性测试产能,确保项目早日达效。

我们希望通过管理效能、风控能力与产能建设协同发力,锻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以稳健经营抵御市场波动,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为股东创造更大价值,筑牢可持续发展根基。

公司始终将管理效能提升作为核心战略支点,以财务管理为抓手,深化业财融合,推动经营管理提质增效,实现资源配置效率与资金运作效益的双重跃升。

1)在生产运营领域,引入智能生产管理系统优化排产计划,依托技术创新推进自动化产线改造,推动生产流程标准化与质量管控数字化,以智能化手段驱动生产效能全面升级,实现生产成本精准控制,逐渐构建全链条成本管控体系。

2)供应链管理方面,深化采购全流程精细化运营。

建立动态价格监测机制,强化采购审批流程监管,确保采购决策透明合规;通过搭建数字化供应链协同平台,提升产能需求预测精度,优化库存管理与物流配送体系,实现采购降本与供应链韧性增强的协同发展,全面提升供应链运营质量。

3)销售回款管理层面,构建风险防控与效率提升双轮驱动模式:运用大数据技术完善客户信用评估体系,制定差异化信用政策;建立应收账款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通过账期预警、分级催收等组合策略,有效缩短回款周期,提升资金周转效率,持续改善经营性现金流质量。

4)资金管理体系建设中,强化战略统筹与动态调配能力。

搭建集团化资金管理平台,对各子公司融资规划与营运资金进行前瞻性统筹;依托财务数据分析模型,精准预测资金需求,优化资金配置结构,降低综合财务成本。

同时,在保障运营安全的前提下,科学开展现金管理,通过配置高安全性、高流动性理财产品,实现闲置资金的保值增值,提升资金使用效益。

5)公司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规定,对募集资金进行了专户存储和专户使用,不存在变相改变募集资金用途和损害股东利益的情形,也不存在募集资金使用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情形,确保募集资金按照既定用途得到充分有效使用。

(4)坚定创新驱动发展方针,赋能竞争“核”动力自公司设立伊始,始终坚定创新驱动发展方针,始终坚定地高强度研发投入,始终坚定人才自主培养与研发体系架构的科学搭建。

公司凭借长期积累的技术底蕴,持续迸发的创新活力以及对行业发展趋势的敏锐洞察与把握,前瞻性规划迎接市场需求,不断推出一系列具有技术独创性的集成电路测试方案,屡获客户认可并成为多项领域独家测试供应商。

集成电路测试方案自主研发成为公司持续发展的灵魂及核心竞争力之一,为公司营业收入增长提供研发技术支持与保障。

公司较早实现了行业内多项领先技术产品的测试量产,在给客户提供关键技术专业性的测试方案上具有突出表现,通过技术、品质、产能需求预判、交期等核心竞争力,为客户抢占市场先机及提升竞争力提供有力保障,有助于提高与客户战略合作的高度与紧密度。

早在2023年下半年,公司即着手筹备晶圆磨切服务,重点聚焦于晶圆激光开槽和激光隐切技术服务;公司将具有研磨、切割经验的技术人员组成专项小组,与设备供应商苏州海杰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攻克并优化晶圆磨切(激光)量产时所需工艺。

专项小组结合以往的行业经验和凭借自身在筹备过程中的出色表现,成为公司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骨干,在后续公司的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带动整个团队的成长与进步,为公司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公司结合业务发展需求,以强化产线技术升级与业务场景的技术应用能力,满足公司以研发为根基的“研产业”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2025年半年度,公司研发人员共239名,研发投入3,730.74万元,占营业收入13.13%;公司成立至2025年半年度,累计研发44大类芯片测试解决方案,完成数千种芯片型号的量产测试,拥有百亿级测试数据“富矿”;2025年半年度,公司新增授权发明专利4项,累计拥有授权发明专利43项;累计拥有软件著作权28项。

(5)笃行致远,剑指未来公司始终坚持创新经营理念,积极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通过不断技术创新提升竞争力。

当前我国集成电路测试领域发展与高速扩张的设计业存在明显失衡,具备全流程专业测试服务能力的企业凤毛麟角,难以满足海量设计企业在量产测试阶段的迫切需求,这一结构性矛盾正成为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瓶颈。

测试作为产业链关键且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公司根据市场环境变化,前瞻性围绕高可靠性三温测试产能的投入,满足GPU、CPU、AI、FPGA、车规芯片等测试产能的需求,不仅为客户提供了高效稳定的测试解决方案,助力其产品快速实现市场突破,更以协同创新模式构建起互利共赢的产业生态,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突破“卡脖子”技术、提升全球竞争力注入强劲动能。

(6)构筑营销生态,树立品牌标杆立足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公司分别以粤港澳大湾区(广东省东莞市)和长三角地区(上海市嘉定区)两个中心建立五个测试技术服务生产基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在测试技术服务基础上,向集成电路产业链下游拓展,以晶圆减薄、激光开槽、隐切等技术服务为左翼,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对芯片产品高品质和低成本的综合诉求,筑牢主业根基;在服务效能上,贴近半导体产业链集群的地缘优势,深度嵌入区域产业链条,通过全流程技术服务的精耕细作;既贴近前端晶圆制造和封装实现快速响应,又能毗邻终端客户电子产品应用提供优质服务,树立行业品牌标杆。

公司持续优化营销团队结构,从市场、销售到后端的客户服务力求专注主业,不断增强公司整体营销能力。

营销团队在新老客户的维护、开发、组织项目实施、跟踪管理、制定销售策略、收集市场信息等方面逐步扩大公司销售网络,多渠道推进品牌建设,树立独立第三方专业测试品牌标杆。

公司以技术创新为依托,积极开发市场,报告期内,公司经营规模逐渐扩大,集成电路测试开发方案日益积累,资本实力得到进一步增强,携手共进的战略合作伙伴稳步增长。

一方面,营销中心根据公司的经营目标和战略发展方向,在展业过程中收集市场信息并进行研究分析,确定目标细分市场和客户群体,制定一系列销售计划,积极开发新客户;另一方面,营销中心定期与存量客户保持沟通,了解并汇总客户需求及反馈,制定个性化服务,不断提高客户满意度。

(7)规范治理,夯实稳健经营公司已建立健全治理结构,同时坚持规范治理,及时修订、更新相关制度,持续推进制度建设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兼顾生产经营的同时,不断加强公司治理,推动公司生产经营业务稳健发展,持续整合优化各项流程制度,提升组织能力与运营效率。

公司根据《公司法》《证券法》《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号-规范运作》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严格按照相关管理制度执行,完善各项内部管理制度,持续强化信息披露及内部控制,规范公司运作,进一步提高公司治理水平,认真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确保信息披露的及时、真实、准确和完整,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切实维护公司及股东的权益。

发展进程

扬芯片的前身为东莞利扬微电子有限公司,系由自然人黄江、瞿昊、张利平、洪振辉、潘家明、辜诗涛分别认缴出资1,005万元、150万元、150万元、90万元、60万元、45万元于2010年2月10日共同设立。

2010年2月9日,大信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广东分所出具大信粤会验字【2010】第D01010号《验资报告》,验证“截至2010年2月8日止,贵公司(筹)已收到全体股东首次缴纳的注册资本(实收资本)合计人民币伍佰万元。

各股东以货币出资500万元。”2010年2月10日,东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发了注册号为441900000738666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法定代表人为黄江,注册地址为:东莞市万江区莫屋社区莫屋新村工业区。

经营范围为:集成电路测试及技术开发。

2010年5月12日公司召开临时股东会并作出决议,同意公司的经营范围变更为“集成电路测试、封装及技术开发”;同意变更公司实收资本,由原来的实收资本500万元人民币增加到1,000万元人民币,增加部分由股东黄江出资。

根据广东正量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2010年5月8日出具的东正所验字(2010)0206号《验资报告》,“截至2010年5月5日止,贵公司已收到甲方缴纳第2期出资,即本期实收注册资本人民币伍佰万元,贵公司新增实收资本人民币伍佰万元,均为货币出资。

……累计实缴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000万元,贵公司的实收资本为人民币1,000万元,占已登记注册资本总额的66.7%。”2010年5月19日,东莞市工商局核准了此次工商变更登记,并换发了新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2010年7月8日公司召开股东会并作出决议,同意公司变更实收资本,由原来的实收资本1,000万元人民币增加到1,500万元人民币。

2010年7月21日广东正量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出具东正所验字(2010)0339号《验资报告》,验证“截至2010年7月19日止,贵公司已收到甲方缴纳第3期出资,即本期实收注册资本人民币伍佰万元,贵公司新增实收资本人民币伍佰万元,均为货币出资。

……累计实缴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500万元,贵公司的实收资本为人民币1,500万元,占已登记注册资本总额的100%。”2015年4月23日,有限公司召开临时股东会,全体股东一致同意有限公司整体变更,以发起设立方式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同时一致同意董事会承担股份公司筹备工作,并授权董事会具体负责股份公司设立事宜。

2015年4月6日,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天健审[2015]7-134号《审计报告》,确认利扬有限截至于2015年1月31日经审计的账面净资产值为人民币72,450,252.61元。

2015年4月8日坤元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出具坤元评报[2015]137号评估报告,确认利扬有限截止于2015年1月31日经评估的净资产价值为人民币73,900,138.18元。

2015年4月8日,黄江、瞿昊、张利平、黄主、徐杰锋、潘家明、洪振辉、辜诗涛、张钻兰9名发起人签署了《发起人协议》,同意共同作为发起人,以发起设立方式将利扬有限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设立后,原有限责任公司的资产、负债和权益全部由股份有限公司承继。

2015年4月23日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天健粤验[2015]16号《验资报告》,验证截至2015年4月23日止,公司已收到全体出资者所拥有的截至2015年1月31日止利扬有限经审计的净资产72,450,252.61元,根据《公司法》的有关规定,按照公司的折股方案,将上述净资产折合实收资本72,000,000元,资本公积450,252.61元。

2015年4月23日,公司召开创立大会暨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全体股东审议通过按公司净资产折合股份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的议案。

2015年5月5日,股份有限公司取得了东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注册号为441900000738666的《营业执照》,股份公司正式成立。

公司注册资本为7,200万元,法定代表人为黄江,住所为东莞市万江区莫屋社区莫屋新村工业区,公司类型为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经营范围为:集成电路测试、封装、技术开发及货物进出口。

营业期限长期。

股东交易

变动人 变动日期 变动股数 成交均价 变动后持股数 董监高职务
郑朝生 2025-09-18 -10000 38.94 元 5000 核心技术人员
郑朝生 2025-09-04 -5000 26.21 元 15000 核心技术人员
郑朝生 2025-09-03 -42698 28.97 元 20000 核心技术人员
郑朝生 2025-09-02 -58000 29.81 元 62698 核心技术人员
瞿昊 2025-09-02 -1600000 30.48 元 5581680 董事
卢旭坤 2025-09-02 -250000 30.87 元 22073 核心技术人员
郑朝生 2025-07-04 16008 13.19 元 120698 核心技术人员
卢旭坤 2025-07-04 16008 13.19 元 272073 核心技术人员
黄主 2025-06-23 -1165000 15.59 元 5159900 董事
袁俊 2024-05-07 13050 0 元 333363 董事、核心技术人员
张亦锋 2024-05-07 35670 0 元 349597 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
袁俊 2024-01-31 20163 16.16 元 320313 董事、核心技术人员
辜诗涛 2024-01-12 7443 20.1 元 1670100 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
辜诗涛 2024-01-11 12557 19.97 元 1662657 董事、高级管理人员
张亦锋 2024-01-08 10000 19.8 元 313927 董事、高级管理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