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上市企业 / 广东英联包装股份有限公司

英联股份 - 002846.SZ

广东英联包装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日期
2017-02-07
上市交易所
深圳证券交易所
企业英文名
Guangdong Enpack Packaging Co.,Ltd.
成立日期
2006-01-11
注册地
广东
所在行业
金属制品业
上市信息
企业简称
英联股份
股票代码
002846.SZ
上市日期
2017-02-07
大股东
翁伟武
持股比例
40.89 %
董秘
蔡彤
董秘电话
0754-89816108
所在行业
金属制品业
会计师事务所
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注册会计师
邹军梅;肖威
律师事务所
北京国枫律师事务所
企业基本信息
企业全称
广东英联包装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代码
91440500784860067G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注册地
广东
成立日期
2006-01-11
法定代表人
翁伟武
董事长
翁伟武
企业电话
0754-89816108
企业传真
0754-89816105
邮编
515000
企业邮箱
zhengquan@enpackcorp.com
企业官网
办公地址
广东省汕头市濠江区南山湾产业园区南强路6号
企业简介

主营业务:落实“双主业”经营模式,聚焦快消品金属包装和新能源材料复合集流体两大业务板块

经营范围:制造、加工:五金制品;销售:金属材料,塑料原料;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项目除外;法律、行政法规限制的项目须取得许可后方可经营)。

广东英联包装股份有限公司于2017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秉承“精益求精,止于至善”的核心价值观,持续推动“快消品金属包装+新能源材料复合集流体”双驱动发展战略。

在快消品金属制品包装板块,公司专业从事“安全、环保、易开启”金属包装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是中国易开盖国家标准制定单位之一,是中国第一家上市的易开盖制造商。

公司现已形成覆盖食品(含干粉)、饮料、日化用品等多应用领域,通过核心技术的研发、制造技术的革新、优质设备的引进、管理水平的提升、服务细节的优化,打造“工业4.0”智能化的生产基地,向全球客户提供一站式、全品类易开盖,现已成为雀巢、亨氏、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百威啤酒、美赞臣、王老吉、伊利、蒙牛等国内外知名品牌的供应商。

在新能源材料复合集流体板块,公司致力于复合集流体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实施主体控股子公司江苏英联复合集流体有限公司依托覆盖真空物理、光学膜、柔性材料等方面专业经验具有创新能力和丰富经验的技术研发团队,保障复合集流体产品研发工作的有序推进。

目前已研制出复合铝箔和复合铜箔,产品已深入下游的动力电池、消费电池、储能电池客户进行测试反馈,并在部分头部客户取得了进一步的深度合作。

同时,面向固态电池的需求,公司开发锂金属/复合集流体负极一体化材料、硫化物固态电池专用复合铜箔等材料。

商业规划

(一)主营业务报告期内,公司稳健经营易开盖业务板块的同时,积极布局并快速发展复合集流体业务,实现“快消品金属包装+新能源材料”双主业经营模式。

1、快消品金属制品包装-易开盖业务公司是一家以快速消费品为核心领域,专业从事“安全、环保、易开启”金属包装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中国易开盖国家标准制定单位之一,中国包装联合会金属容器委员会副主任单位。

自成立以来,公司一直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产品设计、功能研究、模具开发、涂布印刷、生产制造及物流配送等全方位综合服务。

经过多年发展,公司现已形成覆盖食品(含干粉)、饮料、日化用品等多应用领域,拥有全品类的产品线、能够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及一站式采购的快速消费品金属包装产品提供商。

报告期内,公司在汕头和扬州两大智能生产基地产能持续释放,其中汕头基地主要生产干粉易开盖和罐头易开盖,扬州基地主要生产饮料易开盖。

2、新能源材料-复合集流体业务为进一步提高公司的综合竞争力、完善公司战略发展布局,英联股份于2023年2月1日注册成立控股子公司江苏英联复合集流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苏英联”),其主要业务为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电池复合铝箔、复合铜箔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江苏英联在江苏省高邮市投资建设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电池复合铝箔、复合铜箔项目,规划总投资30.89亿元人民币,达产后年产能预计达到1亿㎡复合铝箔、5亿㎡复合铜箔。

公司成立以来快速搭建专业的管理团队和技术团队,拥有一支覆盖真空物理、光学膜、柔性材料等方面专业经验的技术开发团队,构建了博士、硕士领衔的具有创新能力和丰富经验的研发团队,保障复合集流体产品研发工作的有序推进。

产品方面,公司复合铝箔采用一步蒸镀工艺,合作的设备商是日本爱发科企业;公司复合铜箔采用的是“两步法”,即磁控溅射和水电镀工艺。

江苏英联已研制出复合铝箔和复合铜箔,产品已深入下游的动力电池、消费电池、储能电池客户进行测试反馈,并在部分头部客户取得了进一步的深度合作。

同时,面向固态电池的需求,公司开发锂金属/复合集流体负极一体化材料、硫化物固态电池专用复合铜箔等材料,正与下游的汽车公司、头部电池公司进行对接送样。

下游客户拓展方面持续推进,江苏英联通过与下游的动力电池、消费电池、储能电池和固态电池的送样测试,共同推进复合集流体的应用和产业化进程,与部分客户已形成小批量的应用订单(2024年12月,江苏英联获得韩国客户U&SENERGY量产性生产订单,双方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U&S公司认定江苏英联为复合集流体的唯一供应商,计划2025-2029年持续向江苏英联采购复合铜箔、复合铝箔)。

战略合作方面,为实现复合集流体材料与锂电池研发生产的高效结合,深化电池材料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紧密度,实现相互赋能、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江苏英联于2025年3月与某知名汽车公司研究院开展战略合作,预期在下一代电池技术领域合作开发复合集流体一体化新型材料。

于2025年4月与某消费电池头部企业在消费电池领域达成战略合作意向。

于2025年8月与某知名圆柱电池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合作进行高性能复合集流体材料制备及技术开发。

江苏英联不仅产品得到客户认可,还被多家权威行业协会评为优秀复合集流体企业,获得了2023年度“维科杯-锂电材料卓越品牌”、2023年度“复合集流体行业优秀企业金箔奖”、2023年度“复合集流体开拓先锋”、2024中国电池产业链“年度创新企业(材料类)”、2024年度“第八届中国电池行业-锂想奖年度创新企业(材料类)”、2024年度“锂电材料创新企业”、2024年度“匠心杯年度创新先锋奖”、2024年度“高工锂电2024新锐奖”等奖项。

(二)主要产品1、快消品金属包装公司核心产品为金属易拉盖、金属易撕盖等金属易开盖,应用于快速消费品包装。

公司产品按应用领域进行划分,具体产品类别情况如下:2、复合集流体公司复合集流体产品包括复合铝箔、复合铜箔,应用于动力电池、储能电池、消费电池等。

具体产品类别情况如下:(三)经营模式1、生产模式方面,公司实行并优化一贯的“按订单生产”及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进行“计划生产”相结合的生产方式,并通过精益生产强化现场制程管理,既能较好地满足客户的订单需求,又能通过合理的库存调节生产节奏,保证公司按时按质按量满足客户需求。

2、采购方面,采购部门在严格的供应商选择与管理体系下,结合销售订单、市场需求预测和排产计划制定采购计划,采用持续分批量、协商确定价格的形式向供应商采购。

3、销售方面,公司营销中心坚持“向最终使用客户销售为主、向产品贸易商销售为辅”的销售方式,积极开拓多种销售渠道,直接面对终端产品使用者,使公司更贴近市场、了解客户需求。

辅之以成本加成并结合市场价格的产品定价方式,在有效的风险管控维度下,实现充分竞争,强化合作关系。

(四)行业发展状况及行业政策1、行业发展阶段(1)快消品金属包装行业国际金属包装产业自19世纪初起源,至今已有200多年发展历程,其作为快速消费品行业的主要包装材料之一,具有环保、回收利用高、保质期长、易于实现自动化生产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日化用品、酒类、烟草等领域。

我国金属包装行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60、70年代得到初步发展,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金属包装行业步入快速发展轨道。

随着经济发展和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技术水平、加工工艺不断改进和提高,金属包装呈现出持续稳定增长的态势。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包装生产国。

金属易开盖作为快消品金属包装的关键部分,其凭借着便捷、安全、密封、卫生和多样化等特点,已成为该行业的重要细分领域。

随着材料、结构和智能化技术的进步,易开盖市场将为快消品金属包装行业带来更多机遇。

(2)复合集流体行业为促进新能源汽车及其相关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国家鼓励更高标准的续航里程及电池安全性、能量密度的标准,新能源汽车领域对动力电池性能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动力电池生产厂商及相关材料厂商不断升级技术工艺。

铝箔和电解铜箔是锂电池的主要材料之一,作为锂电池正负极的集流体和正负极活性物质的载体,对锂电池的循环寿命、能量密度、安全性等重要性能都有较大影响。

据高工锂电测算,铜箔占锂电池总重量比例约13%,仅次于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和电解液,是影响电池质量能量密度的关键材料。

成本方面,在锂电池的成本构成中,铜箔占总成本的比例约为8%,排名第四,是影响电池成本的关键材料之一。

同时,近几年,由于电池故障的原因,新能源汽车的火灾事故频发。

传统集流体为纯铝、纯铜,在应力集中下金属薄膜疲劳断裂产生毛刺,有穿透隔膜的风险,造成内短路,存在引发电池自燃的风险。

因此,为打破该局面,高能化和安全化是锂离子电池持续助力未来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关键需求,而新型电池原材料——复合铝箔、复合铜箔(即复合集流体)是其重要的研究成果。

所谓复合集流体是以高分子材料作为基膜,经过磁控溅射、蒸发镀、水电镀等工序在表面沉积一层金属层制备出的一种多层复合材料。

技术、工艺及设备要求高,属于新质生产力方向。

与传统集流体相比,复合集流体具有如下优势:采用高分子薄膜材料替代部分金属材料,可有效节约成本;第二,由于高分子材料较轻,复合集流体整体质量降低,可为电池减重,实现能量密度的提升;第三,复合集流体中的高分子薄膜具有良好的绝缘和阻燃作用,可以降低电池热失控问题,提升电池安全性能;第四,复合集流体具有良好的柔韧性,赋予其良好的耐弯曲性,促进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界面的长期完整性,从而提升电池的循环寿命。

复合集流体的产业化应用符合国家和行业的战略发展需求,应用领域涵盖3C消费电池、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等。

经过前期的技术探索研发阶段、技术密集验证阶段,目前该产品主要处于产业化的加速发展阶段,已具备规模化应用条件,已有行业龙头企业成功应用的商业案例,产业化进程快速推进。

复合铝箔方面,在消费电子电池(智能手机产品)及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上已有量产使用。

随着复合集流体技术的进步及应用场景的增加,复合集流的市场渗透率将不断提升,带来市场需求增量空间。

2、我国行业政策(1)快消品金属包装包装产业是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服务型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中国制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包装行业也得到了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

“十二五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首次将包装列入“重点产业”,明确“加快发展先进包装装备、包装新材料和高端包装制品”的产业发展重点。

“十三五”期间,中国包装联合会印发《中国包装工业发展规划》,围绕“中国制造2025”和“包装强国”建设任务,设定了“十三五”包装工业发展的两大核心目标:一是不断提升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和贡献能力;二是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

“十四五规划”进一步强调“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发展理念,鼓励“全面促进消费”并且“促进消费向绿色、健康、安全发展”,全方位的产业政策为金属包装企业做大做强、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包装行业仍然具有市场潜力空间,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2024-2029年中国包装行业发展趋势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包装市场规模已达1.17万亿美元,预计到2028年将增长至1.42万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9%。

包装行业越来越融合品牌塑造、用户感受、环保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等多方面的价值。

随着经济发展和国家相关政策法规、限塑政策的陆续出台,消费需求升级、环保意识增强,快速消费品金属包装市场将迎来进一步的发展。

(2)复合集流体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复合铝箔、复合铜箔属于新型锂电池材料,归属于C3985“电子专用材料制造”,能解决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受撞击时易爆炸起火的安全缺陷,显著提升锂电池能量密度、减轻电池重量、增加续航能力,且成本更低、具有更好的物理性能和工艺性能,属于国家鼓励的新能源电池和汽车开发制造的范畴。

(1)《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的产业规划和引导2025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制定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5),首次将“不起火、不爆炸”从企业技术储备上升为强制性要求,标志着高安全、高性能电池的加速普及,迫使车企重新设计电池包结构,强化底部防护和热管理系统。

复合集流体材料因材料特性具备热失控抑制的物理特性,将成为锂电池性能提升的突破口。

(2)《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的产业引导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旨在规范锂离子电池行业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发展,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对锂离子电池及相关材料的产品性能、安全性等提出了具体的引导性要求。

复合集流体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能耗较低和环保等优势,符合该规范条件对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导向。

(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十四五”规划)支持发展的产业领域复合集流体可应用于下游的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领域以及储能领域,属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十四五”规划)支持发展的产业领域。

“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

(4)《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规划要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指出要实施电池技术突破行动,开展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膜电极等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加强高强度、轻量化、高安全、低成本、长寿命的动力电池和燃料电池系统短板技术攻关,加快固态动力电池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支持动力电池梯次产品在储能、备能、充换电等领域创新应用。

复合铝箔为电池的正极材料,复合铜箔为电池的负极材料。

(5)《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鼓励类项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将新能源名录下“移动新能源技术开发及应用”“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发电互补技术开发及应用”,有色金属名录下的“高性能铜箔材料”,汽车名录下的“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

(五)报告期内经营发展情况报告期内,公司坚定推进金属包装制品板块与复合集流体板块双轮驱动,紧密围绕年初制定的经营计划和目标,通过精益管理紧抓降本增效,强化成本控制意识,持续优化集团中心职能架构,推进集团高效运行。

2025年上半年度实现营业收入10.81亿元,同比增长10.9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517.78万元,同比增长404.18%;扣除非经营性损益后实现净利润1,961.63万元,同比增长727.92%。

快消品金属包装制品业务方面,公司持续深耕,挖潜增效,易开盖工厂智能化、自动化设备的产能释放、产品品质的稳定性、快速响应的供货能力等品牌优势进一步显现,营收规模呈现快速增长。

强化海外市场的拓展,全球化布局进一步显成效,海外市场稳步增长,本期实现出口收入3.52亿元,同比提升8.23%。

罐头易开盖产能充分释放,实现营收规模同比增长29%。

复合集流体方面,公司作为战略发展重心之一,推进复合铜箔、复合铝箔项目(复合集流体项目)的产业化进度。

目前已有5条复合铜箔产线和5条复合铝箔生产线,完成了自有厂房的规划和建设,启动引进精益管理流程,为量产进行生产条件的准备。

产品端,复合铜箔、复合铝箔的产品正在进行送样、测试、反馈过程中,并持续投入技术研发,开发固态电池相关的锂金属/复合集流体负极一体化产品,提升产品的应用深度、广度,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发展进程

2006年1月11日,英联有限成立,注册资本100万元人民币,翁伟武以货币出资5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50%;翁伟炜、翁伟嘉分别以货币出资25万元,各自占注册资本的25%。

2005年12月31日,汕头市金正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汕金正(2005)验字第0362号”《验资报告》,对上述出资情况予以验证。

2006年1月11日,英联有限在汕头市龙湖区工商行政管理局办理了工商设立登记。

2013年9月10日,全体发起人签署了《广东英联包装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协议》,根据立信出具的“信会师报字[2013]第310471号”《审计报告》,英联有限以截至2013年6月30日经审计的账面净资产人民币15,129.36万元中的9,000万元按照1:1的比例折合为9,000万股股份,剩余部分计入股份公司的资本公积,将有限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公司。

2013年10月16日,发行人召开创立大会暨首次股东大会。

立信出具“信会师报字[2013]第310513号”《验资报告》对各发起人的出资情况进行了验证。

2013年11月4日,公司在汕头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完成变更登记并领取了工商营业执照。

英联有限更名为“广东英联包装股份有限公司”。

股东交易

变动人 变动日期 变动股数 成交均价 变动后持股数 董监高职务
翁伟武 2024-11-11 -128900 8.57 元 171756300 董事
翁伟武 2024-11-07 -1263400 7.99 元 171885200 董事
翁伟武 2024-11-06 -1134200 7.76 元 173148700 董事
翁伟武 2024-11-05 -764400 7.71 元 174282900 董事
翁伟武 2024-10-18 -882300 6.99 元 175047300 董事
翁伟武 2024-10-17 -10000 7.06 元 175929600 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