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上市企业 / 浙江汇隆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汇隆新材 - 301057.SZ

浙江汇隆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日期
2021-09-09
上市交易所
深圳证券交易所
保荐机构
浙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英文名
Zhejiang Huilong New Materials Co.,Ltd.
成立日期
2004-06-14
注册地
浙江
所在行业
化学纤维制造业
上市信息
企业简称
汇隆新材
股票代码
301057.SZ
上市日期
2021-09-09
大股东
沈顺华
持股比例
33.7 %
董秘
谢明兰
董秘电话
0572-8899721
所在行业
化学纤维制造业
会计师事务所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注册会计师
王昌功;叶冠成
律师事务所
北京国枫(杭州)律师事务所
企业基本信息
企业全称
浙江汇隆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代码
91330500763900410B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注册地
浙江
成立日期
2004-06-14
法定代表人
沈顺华
董事长
沈顺华
企业电话
0572-8899721
企业传真
0572-8468710
邮编
313213
企业邮箱
info@zjhuilong.com.cn
企业官网
办公地址
浙江省德清县禹越镇杭海路
企业简介

主营业务:符合国家节能环保战略方向的原液着色纤维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原液着色纤维的研发、生产及销售

经营范围:一般项目:纳米材料的研发;合成纤维技术、纺织技术的研发;差别化有色涤纶长丝生产、销售;差别化新型环保免染有色涤纶长丝的生产,涤纶长丝、锦纶长丝及原料的销售;功能色母粒(除危险化学品及易制毒化学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许可项目: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审批结果为准)。

浙江汇隆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汇隆新材”,股票代码:301057)成立于2004年,是一家以无染显色技术为驱动的涤纶色丝制造商。

公司总部位于湖州·德清。

产品涵盖差别化有色涤纶长丝(POY、DTY、FDY、HOY)、有色功能性涤纶长丝(阻燃、水溶性、吸湿排汗等)、定制化有色涤纶丝(大有光、网格度、弹性、色彩、异形)等500余类2000多个色号品种,其中50D-600D产品规格深入市场推崇。

历年来除国内市场销售规模逐步提升外,产品亦远销北美、欧洲、韩国、东南亚、印度等全球主要纺织市场。

作为碳中和的实践者,汇隆新材拥有省级企业技术研究中心,自成立以来专注于研究“环境友好型纤维”,并提出“新材料新技术论”,在家居装饰、运动服饰、户外用品等领域应用中家喻户晓。

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浙江省科技型企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湖州市政府质量奖”等荣誉称号。

荣获“OTS100级”、“全球可回收标准(GRS4.0)”、“绿色纤维认证”、“浙江制造”等多项国内外认证资质。

近年,汇隆新材开始了有关高端化纤维的研究及产业化项目,努力为实现“双碳”目标做出贡献。

同时,大力引进智能制造等高新技术,推动纤维产业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

商业规划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1、公司行业分类公司主要从事符合国家节能环保战略方向的原液着色纤维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主要产品为差别化有色涤纶长丝DTY、FDY和POY等。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2017),公司从事的行业所属的产业层级关系为“C28化学纤维制造业”之“C2822涤纶纤维制造”。

2、行业发展状况2025年上半年,国家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但国际贸易环境高度复杂多变,化纤行业运行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在上述背景下,化纤行业运行基本情况如下:一是产量增速整体放缓,库存压力得到一定缓解。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5年1-6月化纤产量同比增长4.91%,产量增速较2024年同期和全年均有所放缓。

二是化纤价格跟随原油价格波动呈现窄幅震荡走势,且跌幅高于原料。

受终端需求支撑不足影响,纤维产品价格跌幅普遍大于其原料跌幅,如年初至7月底PTA价格跌幅为1.03%,而涤纶POY、FDY的跌幅分别为4.95%、6.53%。

三是化纤出口增速保持较快增长。

据中国海关数据统计,1-6月化纤主要产品合计出口量345万吨,同比增加14.73%,其中涤纶长丝1-6月出口量214万吨,同比增长10.90%。

四是终端产品内需温和增长,出口承压释放韧性。

内需方面,随着国家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扎实推进,我国居民衣着消费需求持续释放,带动纺织品服装内销实现温和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居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同比增长2.1%;我国限额以上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1%,增速较上年同期加快1.8个百分点。

外销方面,纺织行业面临的国际环境更趋错综复杂。

根据中国海关快报数据,上半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为1439.8亿美元,同比增长0.8%。

出口产品中,化纤短纤、纺织纱线、织物等中间品出口增势良好,带动上半年纺织品出口金额达到705.2亿美元,同比增长1.8%;但受海外需求相对疲弱以及美关税政策影响,我国服装出口压力加大,上半年出口金额为734.6亿美元,同比减少0.2%。

五是营收与利润均同比下滑。

一季度原油价格震荡下跌,原材料成本下降使得中下游企业利润迎来改善空间。

但二季度在需求疲弱下,暴露行业盈利韧性不足的短板。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6月,化纤行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6.9%,利润总额同比下降2.81%,其中涤纶行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0.78%。

六是“两重两新”驱动下,投资增速稳中有升。

在国家“两重”“两新”政策支持下,今年以来各企业加快推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技术改造升级,纺织行业、化纤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在上年较高基数基础上仍然延续稳中有升的增长态势。

据中国纺联产业经济研究院数据,今年上半年,我国纺织业和化纤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不含农户)同比分别增长14.5%和10.6%,增速较上年同期分别加快0.2和4.2个百分点。

展望全年,在我国宏观经济总体保持平稳运行的预期下,化纤企业需深度挖掘消费市场,积极寻找产业融合点与增长突破口。

3、公司行业地位公司自设立以来,始终专注于差别化有色涤纶长丝领域,是国内较早实现规模化生产差别化有色涤纶长丝的企业之一。

公司在研发创新、品牌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汇隆”牌有色涤纶长丝具有较高的行业知名度,被评为“浙江出口名牌”。

根据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出具的证明,公司产品近三年产量、销量等指标,在切片纺原液着色涤纶长丝细分行业中排名前三位。

公司一直致力于通过原液着色技术提升涤纶长丝的色彩丰富性及生产过程的节能环保性。

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已积累了多项自主研究开发的差别化有色涤纶长丝制备工艺技术。

多项新产品(新技术)被认定为浙江省科学技术成果,拥有与绿色纤维制造相关的专利数十项,形成了符合自身业务特点的专业技术优势,公司被评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023年度浙江省高质量发展优秀企业”。

公司被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评为“2024年度绿色发展先进企业”“2023年度先进会员企业绿色先进单位”“差别化原液着色涤纶长丝研发生产基地”,获得了绿色纤维、绿色产品、产品环境足迹绿叶证书、GRS、RCS、OBP和Oeko-TexStandard100认证等多项符合国内外关于产品环保标准要求的认证。

公司产品DTY、FDY被国家工信部认定为“绿色设计产品”。

2025年上半年,公司参股宠销社,通过资本赋能、资源协同,助力其进一步扩大市场优势,共同把握行业机遇。

公司以此为切入点,未来将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深度挖掘消费市场,拓展上下游产业链,积极寻找产业融合点与增长突破口,在巩固行业优势地位的同时,为广大股东持续创造更大价值。

(二)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1、主要业务公司主要从事符合国家节能环保战略方向的原液着色纤维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主要产品是使用原液着色技术生产的差别化有色涤纶长丝DTY、FDY和POY等,公司致力于通过原液着色技术提升涤纶长丝的色彩丰富性及生产过程的节能环保性。

2、主要产品及其用途公司的主要产品为差别化有色涤纶长丝,涵盖了差别化有色涤纶长丝DTY、FDY及POY等多个产品类别,根据颜色、旦数、单纤数、纤维截面形状、性能等不同,产品种类可达上千种。

涤纶纤维按其性能不同可将其分为常规纤维和差别化纤维。

常规纤维指普通常规性能的化学纤维,主要用于常规型纺织品。

差别化纤维是指通过改变物理形态、添加改性剂、复合纺丝等方法使纤维具有某种或多种特殊功能而有别于普通常规性能的化学纤维,包括有色、细旦、超细旦、异形截面、中空、高强低收缩,以及具有防霉、夜光、远红外、阻燃、抗静电、抗紫外、抗老化、抗菌、导电等功能的纤维,差别化纤维主要应用于对外观、形态、性能有特殊要求的纺织品。

传统的化学纤维染色方式是对经纺丝生产的纺织品进行印染上色,存在高能耗、高污染等问题。

公司生产的原液着色纤维是指在纺丝过程中加入着色剂,纺丝和着色同时进行,直接产出有色纤维,拥有着色均匀、色牢度好、节能环保等特点,工艺属于物理变化,在纺丝过程中不会产生化学纤维传统染色过程中形成的污水排放问题,原液着色纤维也称为无染纤维或纺前染色纤维。

原液着色纤维加工成纺织品可省去染色工序,减少大量废水和二氧化碳排放,节能降耗,环境友好特征突出,能从源头上有效解决传统印染行业面临的高能耗、高水耗和高COD排放等突出问题。

公司产品的下游应用领域广泛,主要包括墙布、窗帘窗纱、沙发布等家纺面料、服装面料、阻燃遮光面料、汽车高铁内饰、装饰材料及户外用品等多个领域。

3、公司经营业绩情况2025年上半年,公司专注主营业务,以自主创新驱动业绩发展,对外积极拓展客户资源,对内稳扎稳打巩固基本盘。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4,111.56万元,同比增长8.7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58.07万元,同比增长35.41%。

回瞰2025年上半年,在募投项目建设工作有序推进的同时,公司携手国际知名合作伙伴推动原液着色涤纶长丝在T2T(纺织品-纺织品)领域的应用,探索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减少碳排放。

2025年6月,公司印尼西爪哇生产基地正式投产,标志着公司国际化战略迈入产能落地新阶段。

公司依托自身研发实力,推出一系列满足多元化市场需求的差异化产品,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产品应用场景,针对绿色环保纤维需求与日俱增的下游领域如户外用品、运动服饰等,积极进行品牌宣传,提高公司的相关市场占有份额。

2025年上半年,公司每股收益较上年同期增长37.50%,未来公司将积极做好主业,在努力提升经营业绩的同时,注重市值管理,回报广大投资者。

(三)经营模式1、采购模式公司产品的主要原材料为聚酯切片和色母粒等,公司一般选择数家供应商作为合作伙伴,并与主要供应商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保证主要原材料供应的及时性与稳定性。

公司的主要原材料聚酯切片直接向生产企业或者专业的贸易公司采购,主要采用总量约定、分批交付的方式。

公司主要原材料的采购流程为:采用连续、集中的采购模式,生产部门根据月度生产计划并结合库存情况提出当月原材料需求计划,按规定流程确认后,由采购部门根据需求计划和原材料市场行情具体负责执行。

2、生产模式公司按照“以销定产、安全库存、适度调整”的模式来组织生产。

公司每年年底根据当年的生产及销售情况制定下一年度的销售总计划,并以此制定相应的年度生产任务目标;公司每月根据市场情况并结合库存状态对月度销售计划进行适当调整,依此相应调整月度生产计划并组织实施生产。

3、销售模式(1)公司采用直销为主、经销为辅的销售模式公司产品销售模式以直销为主、经销为辅。

直销模式由销售人员进行产品推广、客户服务和信息调研等,该销售模式下,公司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取客户反馈信息,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整产品生产比重,优化生产工艺流程,完善产品后续服务,拓宽营销渠道。

公司对经销商均为买断式销售,不存在代销的情形。

(2)公司的主要结算方式公司客户主要为纺织业客户,群体较为分散,数量较多。

报告期内,公司采取稳健的经营策略,一般情况下,公司对客户采取月结或款到发货的结算方式。

公司根据客户历史的交易记录以及回款情况,给予部分客户一定的账期,而针对上门提货的零散客户,公司要求款到发货,以保证货款的安全性。

(3)经销商销售政策情况报告期内,公司针对直销和经销客户均以原材料成本和制造成本为基础,结合市场供求状况、订单规模、产品技术复杂程度等因素,综合考虑后制定销售价格。

公司对经销商的结算方式为月结,公司结合经销商采购规模和回款情况等因素下给予一定的销售折扣。

(四)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1、市场需求和趋势涤纶长丝的需求主要来源于下游的服装纺织业、家纺业及工业用纺织业。

随着下游行业规模的扩大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涤纶长丝需求的多功能化、高性能化、绿色化成为发展趋势,推动消费增长与产业结构升级。

相对于传统印染而言,原液着色技术在我国化纤着色领域的使用比例仍然偏低,而随着我国化纤产业的升级和国内外环保政策及标准的推出,原液着色纤维的应用比重将逐渐提高,产品替代也将有力地推动纤维行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公司生产的原液着色涤纶长丝具有广阔的技术和市场发展空间。

2、品牌建设及客户认可下游客户对涤纶长丝的品质及性能稳定性要求较高,产品的稳定性评价需要较长时间。

对于常规纤维,客户主要通过长期业务往来对企业进行评定,企业在获得认可后能与之建立长期稳定的业务关系;对于差别化、功能性纤维,下游厂家往往会对涤纶长丝生产企业的历史状况进行评估,通过长期的合作和了解后将该企业确定为稳定的合格供应商和战略合作单位。

公司注重品牌建设将对存量客户的维护以及新增客户的拓展起到积极影响,并且随时间的推移,其对业绩的增长作用会越发明显。

3、技术创新作为采用切片纺工艺的原液着色涤纶长丝生产企业,公司基于自身的技术工艺积累及产品研发优势,专注于开发差异化产品,不断推陈出新,提高产品附加值,满足终端服装、家纺等不同市场的多样性需求,引导下游市场趋势,从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业绩。

发展进程

发行人的前身系汇隆有限,由自然人沈顺华、吴顺根共同出资组建,公司注册资本280万元。

沈顺华以货币出资168万元,吴顺根以货币出资112万元。

2004年6月12日,湖州德信联合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验资报告》(湖德会验(2004)081号),确认截至2004年6月12日止,公司收到全体股东缴纳的注册资本合计280万元。

2004年6月14日,德清县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设立颁发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2014年4月28日,汇隆有限召开股东会,全体股东一致同意,将汇隆有限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委托立信所进行审计、银信评估进行评估,审计和评估的基准日为2014年4月30日。

2014年7月11日,立信所出具《审计报告》(信会师报字[2014]第610300号)确认,截至2014年4月30日,汇隆有限经审计的账面净资产为71,444,553.67元。

2014年7月11日,银信评估出具了《评估报告》(银信评报字(2014)沪第0497号)确认,截至2014年4月30日,汇隆有限经评估的净资产为8,506.66万元。

2014年7月16日,汇隆有限召开股东会,全体股东一致同意,以截至2014年4月30日汇隆有限经审计账面净资产71,444,553.67元为基础,按1:0.9081168076的比例折合股份总额6,488万股,每股面值1元,将剩余部分656.46万元计入资本公积,将汇隆有限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

同日,各发起人股东签署了发起人协议,汇隆新材召开创立大会,审议通过了成立股份有限公司的相关议案,立信所为汇隆有限整体变更进行了审验,并出具了《验资报告》(信会师报字[2014]第610310号)。

2014年7月28日,湖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了股份公司营业执照。

2018年10月,公司控股股东沈顺华通过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向华英汇转让了1,313.82万股,每股价格3.3元。

华英汇是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沈顺华、朱国英夫妇控制的企业(股东为沈顺华、朱国英及其子朱嘉豪),交易前后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沈顺华、朱国英控制公司的股份未发生变动,不会对公司经营管理造成重大影响。

2020年1月,考虑年龄与家庭资产配置原因,股东朱子香与其女儿朱国英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协议约定朱子香将其持有的公司583.92万股(占公司注册资本的7.13%)以0元的价格转让给朱国英。

股东交易

变动人 变动日期 变动股数 成交均价 变动后持股数 董监高职务
张井东 2025-07-23 -15000 18 元 45000 董事、高管
邓高忠 2025-07-17 -15000 17.03 元 45000 高管
沈永华 2025-07-17 -11200 16.95 元 33800 高管
朱国英 2024-03-04 19200 11.44 元 6278700 董事
朱国英 2024-02-28 200000 12.44 元 6259500 董事
朱国英 2024-02-27 50000 12.29 元 6059500 董事
朱国英 2024-02-20 50000 10.22 元 6009500 董事
朱国英 2024-02-19 100000 10.19 元 5959500 董事
朱国英 2024-02-08 20300 9.54 元 5859500 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