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上市企业 / 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广核 - 003816.SZ

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日期
2019-08-26
上市交易所
深圳证券交易所
实际控制人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企业英文名
CGN Power Co., Ltd.
成立日期
2014-03-25
董事长
杨长利
注册地
广东
所在行业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上市信息
企业简称
中国广核
股票代码
003816.SZ
上市日期
2019-08-26
大股东
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
持股比例
58.89 %
董秘
尹恩刚
董秘电话
0755-84430888
所在行业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会计师事务所
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注册会计师
王洁;林启兴
律师事务所
北京市金杜(深圳)律师事务所,金杜律师事务所
企业基本信息
企业全称
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代码
91440300093677087R
组织形式
央企子公司
注册地
广东
成立日期
2014-03-25
法定代表人
杨长利
董事长
杨长利
企业电话
0755-84430888
企业传真
0755-83699089
邮编
518026
企业邮箱
IR@cgnpc.com.cn
企业官网
办公地址
中国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深南大道2002号中广核大厦南楼
企业简介

主营业务:建设、运营及管理核电站,销售该等核电站所发电力,组织开发核电站的设计及科研工作。

经营范围:以核能为主的电力生产、热力生产和供应,相关专业技术服务;组织实施核电站工程项目的建设和管理;组织核电站运行、维修及相关服务;组织开发核电站的设计和科研工作;从事相关投资及进出口业务。

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中广核电力)控股股东为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公司于2014年3月25日成立,2014年12月10日于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代码1816.HK),2019年8月26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代码003816.SZ)。

中广核电力是中国广核集团核能发电的唯一平台,业务主要包括:建设、运营及管理核电站,销售该等核电站所发电力,组织开发核电站的设计及科研工作。

我们致力于核能发电为主的电力供应和服务,以安全第一、质量第一、追求卓越为基本原则,为客户、股东、员工和社会创造最佳利益,努力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核能企业。

商业规划

本公司是中广核核能发电的唯一平台,业务主要包括:建设、运营及管理核电站,销售该等核电站所发电力,组织开发核电站的设计及科研工作。

截至2025年6月30日,本公司管理28台在运核电机组和20台在建核电机组(其中包含本公司控股股东委托本公司管理的8台机组),装机容量分别为31,796兆瓦和24,222兆瓦,占全国在运及在建核电总装机容量的44.46%。

公司的主要产品是电力。

根据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发布的《全国核电运行情况(2025年1-6月)》,截至2025年6月30日,我国投入商业运营的核电机组共58台(不含台湾省),全国商运核电机组上网电量为2,300.86亿千瓦时。

2025年1-6月,公司管理的核电站的总上网电量为1,133.60亿千瓦时,占全国核电机组上网电量的49.27%。

报告期内本公司无新增重要非主营业务情况。

本公司部分子公司建设并使用小规模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所发电量仅用于自身运营,不对外销售。

(一)概述1、行业概览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是党的二十大明确作出的战略部署,是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优化我国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作用。

2025年3月5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同日,《关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明确“推进沿海核电、海上风电等重大项目建设”“支持广东大力建设核电等清洁能源项目”。

2025年2月27日,国家能源局印发《2025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提出“核准一批条件成熟的沿海核电项目,因地制宜推动核能综合利用”。

2025年4月27日,国家对包含防城港三期项目和台山二期项目在内的5个核电项目予以核准。

我们认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是我国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时期,全社会用电需求持续增长,在国家强化能源安全保障、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指引下,核能事业发展驱动因素不变,向好势头更加巩固,仍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其积极安全有序发展将得到进一步保障,机遇空间仍然很大。

根据国家统计局2025年7月15日公布的资料,2025年上半年,各地区各部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有效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3%。

根据中电联发布的2025年《1-6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生产简况》,2025年1-6月,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3.7%。

中电联2025年7月10日发布的《中国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2025》显示,预计2025年全国电力供需呈现总体平衡态势。

我们认为,随着国家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下半年全社会用电量将保持平稳增长。

国家持续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2025年1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

2025年4月3日和4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陆续印发《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基本规则》《关于全面加快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工作的通知》。

2025年6月23日,国家能源局召开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推进会,强调确保“2025年初步建成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目标按期推进。

2025年6月28日,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启动连续结算试运行,形成区域电力市场建设里程碑式突破。

在当前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加速建设背景下,面对市场变化新形势,我们将深入研判相关政策影响及未来发展趋势,积极与地方政府、电网以及相关企业沟通,关注电力体制改革进展并积极参与市场化交易,争取更优的交易价格和更大的市场份额。

2、2025年上半年经营成果今年以来,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锚定经营发展改革任务,多措并举应对内外部发展形势变化,经营发展平稳有序。

截至2025年6月30日,我们管理28台在运机组和20台在建机组(其中包含本公司控股股东委托本公司管理的8台机组)。

其中,陆丰1号机组于2025年2月24日实现FCD,开始全面建设;台山二期项目、防城港三期项目于2025年4月27日获得国务院核准。

我们管理的在运机组安全稳定运行,在建机组建设有序推进。

2025年上半年,我们管理的在运核电机组累计上网电量为1,133.60亿千瓦时,较去年同期增长6.93%,其中,子公司上网电量共计892.65亿千瓦时,较去年同期增长8.84%;联营企业上网电量共计240.95亿千瓦时,较去年同期增长0.41%。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合并报表口径总资产约为4,367.68亿元,较上年末(已重述)增长2.37%;负债合计约为2,630.52亿元,资产负债率60.23%;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权益约为1,206.97亿元,较上年末(已重述)增长0.05%。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合并报表口径营业收入约为391.67亿元,较去年同期(已重述)下降0.53%;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59.52亿元,较去年同期(已重述)下降16.30%;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约为113.17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1.51%。

公司从安全管理、在运核电机组、在建核电机组、电力销售、核能综合利用、人力资源和外部融资等七个方面介绍并分析公司2025年上半年的业务表现。

(1)安全管理安全对任何企业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高度重视安全,始终将安全放在首位。

我们坚守“核安全高于一切”的理念和“安全第一、质量第一、追求卓越”的基本原则,并全力将这一原则始终贯穿于核电站的设计、建造、运营及退役的各个阶段。

我们认为,保证核电安全是对国家、社会、股东、员工及其他利益相关方的高度负责;只有安全,我们的在运机组才能为社会提供稳定可靠的电力,在建机组才能实现高质量投产,公司整体经营业绩才能实现稳定的提升。

我们持续完善安全管理体系,优化管理方式,凭借多年核电运营经验,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安全管理体系。

我们持续开展“管理者在现场”“遵守程序,反对违章”“核安全震撼教育”“核安全文化进班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等常态化、标准化、长效化活动,不断加强全员核安全文化意识,并根据年度工作重点开展相关专项工作。

2025年上半年,公司扎实推进核安全和安全管理领域内外部各项重点行动,持续落实核安全监管要求,构建更严密的核安全责任体系、运作更有效的核安全管理和监督体系;持续对公司管理的在运、在建核电基地开展由公司董事长及高级管理人员带队的安全大检查,全面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深入发掘并消除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持续提升安全大检查工作效能;结合以前年度质保体系有效性检查评估情况,修订检查评价方案和标准,继续对我们管理的各核电站和专业化公司开展检查评价,并通过识别、收集和推广良好实践,促进各公司常态化、自主化改进其自身的质保体系有效性;重点推进以“五化”(模块化、机械化、自动化、数字化、本质安全化)为引领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组织公司生产、建设、运营、管理等各领域制定相关建设方案并推进实施,组织评选公司“五化”建设示范案例近200项并推广应用,综合采取上述技术、工程、管理等措施,进一步强化设施本质安全、人员行为安全;进一步完善发现并报告事故隐患奖励机制,鼓励基层一线人员积极上报事故隐患,营造治理隐患、消除隐患的良好安全文化氛围。

同时,我们持续开展公司安全监督工作以及动态透明的经验反馈,定期组织不同场景下的应急演习,确保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运作。

2025年上半年,我们举办各类核应急演习超过180次,持续提升本集团核应急组织的应急响应能力。

2025年上半年,按照国际原子能机构施行的INES分级表,我们运营管理的核电站继续保持了公司历史未发生2级及以上核事件的良好安全记录。

(2)在运核电机组截至2025年6月30日,我们管理的28台在运核电机组全部实现安全稳定运行。

①运行表现我们采用能力因子、负荷因子和利用小时数这三个指标来衡量核电机组的利用情况。

机组换料大修对这三个指标均存在较大影响。

根据年度大修计划的安排,不同机组换料大修工期有一定差异,并且由于换料大修存在跨年度执行的情况,所以对于同一机组的同类型换料大修,可能出现不同年度的大修时间存在少量差异。

同时,核电机组的负荷因子和利用小时数也会受到因电力线路检修或电力市场供需情况而进行减载或停机备用的影响。

2025年上半年,我们28台在运机组平均能力因子91.02%,平均负荷因子87.11%,平均利用小时数3,784小时;2024年上半年,这三项指标分别为88.66%、83.77%和3,659小时。

“追求卓越”是公司基本原则之一,为发现不足,不断提升,我们持续参与国际同行对标。

近年来,公司与WANO压水堆的全部12项业绩指标一年值标杆对比,我们进入世界前1/4水平(先进水平)和前1/10水平(卓越水平)的指标比例均保持在较高水平,位于国际同行前列。

②环境表现我们持续提升放射性废物管理水平,优化控制流出物排放过程,严格执行排放控制标准。

2025年上半年,我们管理的28台在运机组的放射性废物管理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及法规,并满足相关技术规范的标准,未发生因环境问题受到行政处罚的情况。

2025年1月,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2023年电力碳足迹因子表明,在八种主要发电类型中,核电碳足迹因子(包括核燃料前端、施工建设、运营维护、退役处置和核燃料后端的全生命周期)最低,每度电仅排放0.0065千克二氧化碳当量。

此外,公司的温室气体排放还来自办公及生活区所使用的外购电力、燃油、天然气等消耗产生。

为进一步减少公司温室气体排放,我们坚持将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环保理念深度融入项目建设和运营全过程,通过技术手段与管理措施,协同推进节能降碳取得实效。

核电站在生产运行过程中没有温室气体直接排放,核电作为一种清洁能源,为社会节能减排做出贡献。

本集团(包括联营企业)2025年上半年累计上网电量等效燃煤发电减少标煤消耗约3,408.7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10,701.21万吨、减排二氧化硫约0.87万吨,减排氮氧化物约1.42万吨,环保效益显著。

我们积极回应国家号召,精心策划组织“世界6•5环境日”主题系列宣传活动及6月全国节能宣传周暨低碳日活动。

活动期间,集中展示公司在节能环保领域的技术创新举措与良好实践成效,通过内容生动、形式活泼、贴近大众的传播方式,倡导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生态环保与节能降碳行动,旨在持续培育集团生态文化,切实提升全员环保低碳意识及绿色行动自觉性。

(3)在建核电机组在建核电站的质量对核电机组投产后安全高效运营至关重要。

我们精心组织工程建设,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所有需要经过国家监管机构检查的重大工程节点,均经检查并确认符合要求后方转入下一阶段工作。

我们也注重借鉴国内外其他核电机组建设过程中的经验反馈,不断改进我们工程建设的安全和质量。

截至2025年6月30日,我们共管理20台在建核电机组(包括本公司控股股东委托公司管理的8台机组),其中3台处于调试阶段,2台处于设备安装阶段,4台处于土建施工阶段,11台处于FCD准备阶段。

2025年2月24日,陆丰1号机组FCD,开始全面建设,进入土建施工阶段。

2025年2月28日,惠州2号机组开始冷态功能试验,进入调试阶段。

2025年6月10日,惠州3号机组FCD,开始全面建设,进入土建施工阶段;苍南1号机组完成热态功能试验,为机组后续商运打下坚实基础。

2025年7月14日,陆丰6号机组完成穹顶吊装,进入设备安装阶段。

2025年7月30日,惠州2号机组完成热态功能试验,为机组后续商运打下坚实基础。

我们对建设项目的安全、质量、环境、技术、进度和投资进行控制、监督及管理,确保在建项目的安全和质量符合各项监管规定,机组在投入商业运营后实现长期安全、稳定及经济的运行。

核电机组在建设过程中可能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交付延期,主要设备及材料成本增加,延迟获得法规批准、许可或牌照,及不可预期的工程、环境或地理问题,国产化率变动以及实施其他中国核安全监管及安全规定,因此投入运行的实际日期可能与预计时间不符,我们将根据相关规则要求不时公布最新资料。

(4)电力销售我们根据售电合同销售我们核电站所发的电力。

2025上半年,我们子公司的上网电量为892.65亿千瓦时,我们的各个售电公司代理本集团以外用户实际用电量约为117.12亿千瓦时。

2025年上半年我们的电力销售收入合计约为人民币30,657.70百万元,占我们当期营业收入的78.27%。

2025年上半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达到48,41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73%。

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情况不同,我们的核电机组所在省区的电力供需形势略有差异。

2025年上半年,公司继续贯彻执行“争取更多的上网电量计划指标,争取更优的市场电量和电价,争取增量市场的开发和利用,争取更多的跨省区外送电份额”的电力销售策略。

为应对各省区核电机组参与市场化交易带来的影响,公司积极开发优质的市场用户,促进机组的多发满发,圆满完成了上半年发电计划,但受部分地区电力市场化交易价格下降的影响,公司平均结算电价同比下降。

2025年上半年,我们的在运核电机组实现上网电量1,133.60亿千瓦时(含联营企业),同比上升6.93%。

市场化交易电量占总上网电量约56.1%,同比上升3.7个百分点。

广东省:2025年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4.81%。

根据广东省能源局发布的《关于做好2025年电力市场年度交易工作的通知》,岭澳核电、岭东核电和阳江核电共10台机组以7,500小时为基准值,共安排年度市场化电量约273亿千瓦时。

主要由于广东省内机组于2025年上半年换料大修时间同比减少,广东省内核电机组上网电量同比上升5.73%。

广西壮族自治区:2025年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2.86%。

防城港1至4号机组全部上网电量参与电力市场交易。

主要由于防城港4号机组于2024年5月投入商业运营,防城港核电2025年上半年上网电量同比上升33.85%。

福建省:2025年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6.30%。

宁德1至4号机组全部上网电量参与电力市场交易。

主要由于2025年上半年机组换料大修时间同比减少,宁德核电2025年上半年上网电量同比上升1.13%。

辽宁省:2025年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2.90%。

红沿河1至4号机组上网电量参与电力市场交易。

主要由于2025年上半年机组因配合电网要求进行减载时间同比减少,红沿河核电2025年上半年上网电量同比上升0.41%。

2025年上半年,我们的各个售电公司主动融入和密切跟踪各所在省区的电力市场,积极参与市场交易,共代理零售用户435家,代理用户实际用电量约为119.99亿千瓦时(其中包括本集团以外代理用户)。

我们密切关注在运核电机组的上网电价。

公司在运核电机组的上网电价分为核准电价和市场电价两类,其中核准电价由有关政府部门核准批复,市场电价通过市场化交易方式形成。

2025年上半年,本公司在运核电机组的核准电价未发生变化。

2025年上半年,主要由于电力市场整体交易价格有所下降,本公司平均市场电价较2024年同期下降约8.23%。

(5)核能综合利用除聚焦核能发电主业外,公司也在积极开展核能综合利用的研究,探索新技术、新模式,着力拓展核能多元化产品,打造以核能为中心的多能互补综合利用方式,支撑公司核电业务发展,有效应对电力市场化改革对核电项目经济性的影响,提升市场竞争力。

关于核能供暖,我们在红沿河核电基地已积累了一定经验,建成我国东北地区首个核能清洁供暖项目,已安全稳定运行3个供暖季,有效改善区域大气环境,环保效益显著。

在招远一期项目的初步设计中已考虑了核能供暖方案。

公司在核电所在省区积极探索多种模式的储能项目的建设,将有助于提升核电机组能源利用效率,保障核电经济效益。

(6)人力资源截至2025年6月30日,本集团员工合计20,277名(不包含我们的联营及合营企业)。

本集团实行在同业间具有竞争力的薪金政策,按本集团业绩及员工表现,向员工支付佣金及酌情花红。

公司的薪酬政策与体系、薪酬标准和执行依据较2024年同期没有变化。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总员工成本为人民币约5,597.04百万元(不包括联营及合营企业)。

我们高度关注每一位参与核电站工作的员工的职业健康,包括承包商人员和其他任何正常进入公司工作场所开展相关活动的人员。

我们通过宣传与培训、主动预防、职业危害因素的辨识和管理等多种手段保证每一位人员的职业健康。

我们进入核电站控制区工作的人员(包括员工、承包商和其他人员)最大个人照射剂量均低于国家标准限值(20毫希╱年)。

(7)外部融资①外部融资环境2025年上半年,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人民币66.1万亿元,同比增长5.3%。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延续平稳向好态势,物价水平总体稳定。

2025年上半年,国内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银行体系流动性保持充裕,市场利率稳步下行;同时,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明显,汇率波动情况后续仍需关注。

2025年上半年,公司全面加强融资的统筹、协调及风险控制力度,充分利用多种融资渠道,推进项目融资和债务置换,保障资金安全,控制融资成本。

同时,公司持续监控外币债务汇率风险敞口,控制新增外币债务,通过远期交易等方式防范汇率波动风险。

②债务风险管理近年来,我们主动通过远期交易、债务置换、提前还款等措施分期、分批关闭外币债务汇率敞口,同时积极转变涉外商务合同款项的筹资方式控制新增外币债务,已有效降低了重大汇率风险的影响。

2025年上半年,公司秉承既定策略,继续采取相应措施控制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

与2024年末相比,本报告期末本集团外币借款总额减少约为等值人民币236.3百万元。

为管理流动性风险,我们监控并维持公司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以及未动用银行授信水平。

截至2025年6月30日,我们拥有约人民币315,387.0百万元未提取银行综合授信额度、人民币15,100.0百万元可随时公开发行的银行间多品种债务融资工具、货币资金约人民币20,364.5百万元,可为公司防范流动性风险提供有效保障。

发展进程

2014年3月14日,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关于设立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的批复》(国资改革〔2014〕123号)同意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恒健投资和中核集团发起设立中广核电力。

2014年3月24日,中广核电力创立大会暨第一次股东大会在深圳大亚湾核电基地长湾召开,选举产生了中广核电力第一届董事会。

2014年3月25日,中广核电力在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注册。

2014年4月15日,中广核电力第一届董事会第二次会议在深圳召开。

2014年4月15日,中广核电力2014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在深圳召开。

2014年4月28日下午,中广核电力成立揭牌活动举行。

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贺禹,中广核电力董事长张善明共同为公司揭牌。

贺禹向中广核电力总裁高立刚颁发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2014年4月30日,中广核电力印发《关于发布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内部管理机构设置的通知》(中广核电〔2014〕1号),明确公司的19个组成部门。

2014年7月18日,中广核电力第一届董事第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

2014年12月22日,中广核电力加入富时指数 2014年12月24日,中广核电力加入MSCI中国指数 2015年3月9日,中广核电力加入恒生综合指数同时开始在沪港通交易 2015年6月8日,中广核电力加入恒生中国企业指数 2015年11月13日,中广核电力凭借在2015年的良好表现,获得中国证券金紫荆“最佳上市公司奖”和“最佳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

2015年11月27日,《亚洲金融》杂志公布“亚洲金融成就奖”评选结果,中广核电力凭借稳健的经营业绩、广阔的发展前景、良好的社会效益,荣膺年度“最佳上市奖”。

2015年11月30日及12月7日,中广核电力加入香港股票期权和股票期货合约。

2015年12月,上市一年来,中广核电力在港股通资金净买入金额累计超过10亿元,位列在港上市公司前5名。

2016年1月1日,阳江3号机组、防城港1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营。

2016年6月8日,红沿河4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营。

2016年7月21日,宁德4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营。

2016年9月25日,中广核电力签署股权转让协议,向中广核收购广西防城港核电有限公司61%、中广核陆丰核电有限公司100%及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100%权益。

2016年10月10日,防城港2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营。

2016年12月23日,防城港4号机组开工建设。

2017年1月,中广核电力取得宁德核电控制权并将其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

2017年3月,阳江4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营 2017年12月,出售阳江核电17%股权事项完成交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