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上市企业 / 浙江和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和仁科技 - 300550.SZ

浙江和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日期
2016-10-18
上市交易所
深圳证券交易所
企业英文名
Heren Health Co., Ltd.
成立日期
2010-10-26
注册地
浙江
所在行业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上市信息
企业简称
和仁科技
股票代码
300550.SZ
上市日期
2016-10-18
大股东
通策医疗股份有限公司
持股比例
19.01 %
董秘
章逸
董秘电话
0571-81397006
所在行业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会计师事务所
中汇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注册会计师
孙玮;舒伟
律师事务所
浙江天册律师事务所
企业基本信息
企业全称
浙江和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代码
91330100563023775L
组织形式
中小微民企
注册地
浙江
成立日期
2010-10-26
法定代表人
赵晨晖
董事长
赵晨晖
企业电话
0571-81397006
企业传真
0571-81397100
邮编
310051
企业邮箱
contact@herenit.com
企业官网
办公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西兴街道新联路625号
企业简介

主营业务:公司是以医疗信息系统及数字化场景应用系统的研发销售、实施集成、服务支持为主营业务的总体解决方案服务商。从流程、系统、数据的角度,公司为医疗机构与医疗卫生管理及协作机构的数据采集、融合、处理、存储、传输、共享和应用提出基于自有核心系统的整体解决方案。公司的主要业务可以分为医疗信息系统和数字化场景应用系统两大部分

经营范围:第二类:软件经营;第二类6870软件生产(生产地址详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服务:软件开发,计算机软硬件、网络技术、系统集成、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成果转让,建筑智能化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凭资质证书经营),自有房屋租赁,物业管理,第二类增值电信业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浙江和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股票代码:300550),是专注于为医院、政府提供智慧医疗整体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

业务覆盖医院临床信息化、医院临床数据场景化、城市智慧医疗云平台、医共体等。

和仁科技创始人曾担任“浙江大学数字化医疗工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专门负责医学信息学方向的研究。

经过多年的积累,公司凝聚了一支包含行业管理专家、医院信息化技术专家、医学信息学专家、医疗业务专家、自动化控制专家、数据治理专家、国际知名专家顾问等在内的复合型高素质专业团队。

和仁科技注重产学研合作和国际技术交流,积极创新,逐渐形成多项行业领先的核心技术,2013年被浙江省列为“浙江省重点企业研究院”、2017年被浙江省列为“浙江省博士后工作站”。

自成立以来,和仁科技聚焦于智慧医疗领域,充分发挥多年的行业研究优势,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以临床为核心、以数据治理为手段、以用户满意为最终目标,逐渐形成云架构HIS&EMR一体化的新一代医院信息系统、医疗大数据中心、医院集成平台、移动化医院信息系统等核心产品,为用户提供“产品+服务”模式的专业化、定制化服务。

同时,和仁科技紧跟行业发展步伐,积极投入医共体平台、互联网医院、数字健康城市等产品的研发,形成了一套独特、先进、完善的智慧医疗解决方案。

和仁科技为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湘雅二院、武汉同济医院、江苏省中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浙医二院、邵逸夫医院、广西肿瘤医院、广西国壮、江西妇幼、嘉兴二院、运城市中心医院等知名三甲医院为代表的全国三百余家医疗机构提供了智慧医院建设服务。

同时,也参与了以浙江省杭州市、浙江省湖州市、江苏省启东市、江苏省金湖县等为代表的城市智慧医疗建设。

和仁科技坚持以“科技服务健康”为使命,“关爱”、“合作”、“创新”、“求真”为企业文化,积极倡导以优质的产品与服务,保障医疗机构稳定、高效、创新的发展,实现企业与社会共同的可持续进步。

商业规划

(一)公司的主要业务公司是以医疗信息系统及数字化场景应用系统的研发销售、实施集成、服务支持为主营业务的总体解决方案服务商。

从流程、系统、数据的角度,公司为医疗机构与医疗卫生管理及协作机构的数据采集、融合、处理、存储、传输、共享和应用提出基于自有核心系统的整体解决方案。

公司的主要业务可以分为医疗信息系统和数字化场景应用系统两大部分,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

1、医疗信息系统智慧医疗信息系统是根据医疗机构和医疗卫生管理及协作机构的具体业务流程和数据管理需求,构建相应系统和底层数据架构,最终实现医疗行为流程的应用服务、系统管理、数据融合。

智慧医疗信息系统可以具体分为医院临床信息系统、城市级智慧医疗(数字健康城市)解决方案两个板块:医院临床信息系统以电子病历为核心实现临床医疗行为的完整记录,包括数据的不错、不漏和实时互联互通。

该系统主要包括高端结构化电子病历系统、一体化医护工作站、医疗信息集成平台、临床数据中心、临床路径和辅助决策系统(CDSS)等电子病历及临床应用系统和将商业分析(BI)、企业资源管理(HRP)、客户关系管理(CRM)等企业经营管理理念运用于医疗机构日常运营的管理应用系统。

医院临床信息系统覆盖和支撑医院线下业务、线上互联网医疗业务,以及医院集团和区域医疗中心业务。

城市级智慧医疗(数字健康城市)解决方案是城市范围内基于医疗-卫生-健康数据的互联互通,实现机构间业务流程协同和患者全程服务的整体解决方案,是院内业务协同与数据互联互通在区域范围的延伸和拓展。

该方案立足于大医疗、大卫生、大健康和大服务的角度,实现跨机构的业务协同和可能的业务创新,提供检查检验结果共享互认、在线支付、区域版电子病历、医生移动助手,与健康档案融合并提供实时在线查询、信用就医等惠民便民的医疗健康服务;实现智慧医院、医院集团、医联体、医共体等医疗健康服务机构的业务协作、分级诊疗、慢病和健康管理等业务协作;同时辅助医院和管理部门实现业务的有效监管、质量控制、综合控费、辅助决策、应急防疫等数字治理和实时服务需求;通过搭建基于云架构的综合服务平台,可对接数字城市平台(城市大脑),满足城市数字化转型中医疗健康的业务与数据的深度应用和跨界场景需求,支撑健康产业和数字经济发展。

2、数字化场景应用系统数字化场景应用系统是公司临床信息系统在不同医疗服务场景下的延续应用。

该系统以各场景内的业务需求为导向,借助无线网络、物联网等通讯技术整合临床医疗信息系统、运营管理信息系统及该场景内其他设备、仪器等的数据,进行该特定应用场景下的业务支撑和医疗及管理数据分析、挖掘和应用。

该系统主要包括智慧门诊、智慧住院、智慧医技、智慧手术、智慧重症监护、智慧后勤、智慧机房综合运维平台、综合运营和管理中心(HCC)等。

(二)公司行业地位、市场拓展及产品优势公司是国内较早进入临床医疗信息化的产品服务商之一,成立至今一直专注于医疗卫生信息化领域,目前拥有领先的技术体系、较强的自主研发能力、优势的产品服务、丰富的总体解决方案和大型项目实施交付经验,能够满足大型医疗机构客户的定制化需求。

自成立以来,公司凭借良好的行业口碑,发展了一批以301医院、西京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浙大附属邵逸夫医院、江苏省中医院、江西省儿童医院、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陕西省中医医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等国内一流知名医院为代表的标杆客户,体现了公司解决方案在行业内的领先优势。

公司拥有一支由博士领衔,由管理专家、信息技术专家、医疗业务专家等共同组成的精英团队。

公司注重产学研合作和国际技术交流,通过持续的开拓创新,技术理念和技术成果居于行业领先地位。

公司拥有电子与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壹级)、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专项(甲级)、浙江省安全技术防范行业资信等级证书(壹级)、安防工程企业设计施工能力证书(壹级)、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五级(CMMI5)、信息系统建设和服务能力等级证书(CS4)、信息技术服务标准符合性证书(云服务一级、运行维护服务二级)等资质认定及技术评级。

公司坚持“共创价值、互惠共赢”的经营方针,与主要客户和合作伙伴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在合作中共同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的新一代医院信息系统已经形成了一批具有标杆效应的客户群,在华东及西北区域进入了老客户持续产出新合同,新客户持续增加的阶段。

同时借助服务中医领域大型医院的成熟经验及产品优势,拓展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为代表的新区域同类型医院客户,上述进展代表着公司打造新一代医院信息系统区域及同类型客户标杆,并通过标杆客户持续良好的服务口碑拓展新客户市场策略的高效和务实。

公司的城市级智慧医疗方案,有助于健康城市项目得以深入实施“互联网+医疗服务”、“互联网+健康保障”、“互联网+公共卫生”等领域信息化建设,打通全市医疗数据资源,重建医疗服务机制,创新就医服务模式,亦取得良好的反响。

而随着持续研发及实践迭代,公司产品在市场应用方面具备以下特色及优势:1、支持国产化操作系统和数据库公司核心产品可以支持多种操作系统(包括国产化操作系统),数据库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采用Linux开源操作系统,客户端可以支持各种国产化操作系统、Windows、MacOS等计算机操作系统,也可以运行在平板、PDA、手机等多种类型的终端上;公司核心产品可以支持国产化分布式关系型数据库,可支持超大规模集团医院或城市平台的业务,具备很好的水平扩容能力,支撑快速增长的数据量;新一代医院信息系统也已主体实现国产化支持。

2、积木式组装能力公司自研支持组件化方式组装业务工作站的基础框架,基于之上研发的公司核心产品(如新一代医院信息系统、数字健康城市平台等)让交付团队能完成系统的定制组装,实现了研发和交付的相对分离,既可以提高医院信息系统的产品化水平,同时也能满足医疗机构的个性化需求。

具体分工上,研发团队负责完成最小功能组件的开发,交付团队负责根据用户实际需求组合这些最小功能组件,形成面向各类角色、科室的业务工作站,能够极大降低个性化开发成本,避免版本的碎片化,同时也可以缩短上线周期。

医院信息化系统优势(以新一代医院信息系统为例)城市级智慧医疗解决方案优势(以“数字健康城市平台”为例)从公司所属行业及发展要素来看,主要业绩驱动因素大致包括:(1)客户需求的持续提升是推动行业快速发展的根本因素。

(2)国家政策支持以及行业标准体系陆续出台是促进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3)新场景以及信息技术在医疗健康行业的创新应用不断发展革新推动行业发展。

由于公司所属行业的周期性特征,以及实际业务开展过程中项目各阶段性差异,将会直接或间接导致相应经营结果的周期性波动。

1、客户所处行业情况报告期内,市场持续稳定发展,政府大力推动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开展公立医院高质量建设;进一步深化医改(医疗、医保、医药的三医联动和三明样板);推动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为医疗卫生行业赋能,助力智慧医院、数字医共体、数智健康城市等创新服务。

2025年5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关于征求智慧医疗分级评价方法及标准(2025版)意见的函》,旨在对2018年《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标准(试行)》进行修订,形成新的智慧医疗分级评价方法及标准(2025版)。

新版标准在名称定义、评价级别(调整为1-8级,取消0级)、角色与功能、指标架构和评价维度等方面有显著变化,取消了0级,新增5级起区域数据查询(如跨机构检验结果互认)和6级数据引用、7-8级区域数据深度分析与健康管理等要求,新增AI应用场景(如病历自动生成、智能质控、疾病风险预警等),并强化医疗质量与安全。

此外,新标准还涉及中医中药、专科诊疗体系支持、闭环管理、区域协同、国产替代及易用性等方面的新要求,评价方法采用赋分制,数据质量评价维度调整为5个(唯一性、完整性、合规性、同一性、时效性)。

2025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为进一步指导各地做好医院评审工作,切实发挥医院评审的“指挥棒”作用,引导三级医院不断适应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组织对《三级医院评审标准(2022年版)》及其实施细则进行了修订,形成了《三级医院评审标准(2025年版)》。

按照深化质量内涵效率式发展的思路,进一步完善评审要求:(1)明确三级医院的举办职责和建设要求,(2)引导三级医院合理控制规模和落实功能定位(四级手术占比、病例组合指数CMI等),(3)加强医防融合和短板学科建设,(4)加强医疗管理和医德医风建设,(5)以信息化手段优化改进评审方式。

2025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对《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操作手册(2024版)》进行了修订完善,形成了《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监测操作手册(2025版)》。

以国办发〔2019〕4号文件为总纲,但把“绩效考核”全面升级为“绩效监测”,突出过程性、动态性、预警性。

工作目标:通过持续、动态的数据监测,实现医疗质量实时改进和管理风险提前预警,支撑医院高质量发展。

三级公立医院绩效监测指标体系包含55个指标(定量50个,定性5个)、新增指标1个,其中国家监测指标26个。

同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综合司印发《国家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监测操作手册(2025版)》,共66个指标(定量61个、定性5个)。

国家医保局自2025年起全面推进医保基金即时结算改革,通过政策创新与技术赋能,构建“快给钱、快赋能”的医保结算新生态。

2025年1月,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推进基本医保基金即时结算改革的通知》,明确改革目标:(1)2025年全国80%左右统筹地区实现即时结算,2026年覆盖所有统筹地区。

(2)结算范围:涵盖普通门诊、门诊慢特病、住院、生育、药店购药等全场景医药费用,覆盖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基金。

(3)结算时限:从定点医药机构申报截止次日到医保基金拨付不超过20个工作日,部分试点地区已实现“T+1”甚至当日拨付。

2025年2月,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拟实施“医保影像云索引”的公告》,将“医保影像云索引”用于标识每位患者在医疗机构内进行影像检查时生成的唯一的影像云文件,由5个部分组成:国家医保信息平台人员管理码、检查时间代码、检查部位代码、医保医用设备代码、影像存储单位代码。

2025年春节后,人工智能在中国医疗卫生行业的应用呈现明显增长,技术突破与政策支持共同推动行业进入全场景智能化新阶段。

北京、广东、上海、浙江等地率先出台专项政策,构建数据、算力、应用闭环生态。

2025年4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司发布《医疗机构人工智能应用管理规范(试行)》的征求意见稿,强调安全和隐私保护;开展该技术应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需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相关专业诊疗科目。

2025年6月,国家数据局举办“数据要素×”新闻发布会,介绍“数据要素×”行动推进情况以及2025年“数据要素×”大赛相关情况;在中医药领域的高水平应用,布局12个数字中医药试点,支持重庆、安徽亳州以及10个单位开展先行先试;遴选127个单位开展智慧中医医院试点项目建设,重点加强中医电子病历、中药药学服务、名老中医传承、中医临床科研、中医智慧医共体等智慧应用。

持续的政策推动和技术跨越式进步,进一步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健康中国”和“数字中国”要求,推动数字化和人工智能等新质生产力在医疗卫生行业的应用,赋能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高质量建设,细化了医疗、卫生、健康信息化的具体要求,特别强调了要发挥数据要素和人工智能的作用和价值,全面赋能行业高质量发展和深化医改,提升数字治理和健康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效率,创新服务模式,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健康需求。

2、客户的以上情况变化对公司当期以及未来发展的影响在新质生产力赋能健康中国、数字中国建设的背景下,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健康、优生优育、健康养老等需求不断增长,智慧医院、区域医疗中心、城市医疗集团、数字医共体的高质量建设发展,市场需求持续稳定增长。

同时,数字城市和健康城市等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医疗服务、医防融合、健康服务等将产生新的变化、场景和模式,比如:基于数字底座的人工智能辅助服务、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区域一体化建设、SaaS服务模式等。

基于公司的核心价值和深厚的行业积累,公司在医疗、卫生、健康信息化市场及相关领域的创新业务方面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3、公司针对上述影响所采取的措施针对上述影响,公司将在“智慧医院”、“数字医共体”和“数字健康生态”领域持续发力,推出基于数字平台的新产品、新服务,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

公司计划积极研发符合未来智慧医院、区域医疗中心、城市医疗集团、数字医共体、数智健康城市等新理念的整体解决方案,从产品和服务的综合方案提供方进一步向综合服务整合及运营方进化,提升医疗、卫生、健康服务效率,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充分挖掘数据价值,赋能健康服务生态圈,以合作共赢方式实现商业模式的创新和盈利能力的提升。

针对人工智能带来的行业变化,结合对技术及行业发展的理性判断,公司进行了相应的技术及专业人才储备,并在具体的产品应用及使用场景分步引入人工智能能力,持续丰富和提升用户使用体验与效率。

发展进程

2010年10月26日,杨一兵、傅烈勇、杨波、姚建民、任洪明五人以现金方式出资设立和仁有限。

2013年12月6日,发行人创立大会表决通过,以截至2013年10月31日经审计的净资产9,322.27万元为基数,折合为股份公司股本6,000万股,整体变更设立为股份有限公司。

2013年12月5日,天健所出具了“天健验[2013]339号”《验资报告》,验证各股东出资已缴足。

2013年12月10日,杭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向公司核发了注册号为330108000063896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