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同益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广东
  • 成立日期: 2002-12-25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440300745194612K
  • 法定代表人: 邵羽南
  • 董事长: 邵羽南
  • 电话: 0755-27872397,0755-27872396,0755-21638277
  • 传真: 0755-27780676
  • 企业官网: www.tongyiplastic.com
  • 企业邮箱: tongyizq@tongyiplastic.com
  • 办公地址: 深圳市宝安区西乡街道桃源社区航城工业区宝华森国际中心C栋501
  • 邮编: 518126
  • 主营业务: 中高端化工及电子材料应用服务型分销商
  • 经营范围: 兴办实业(具体项目另行审批);塑胶材料及制品的研发及销售;机械设备的研发及销售;电子元器件、组件及制品的研发与销售;金属制品的研发与销售;导热导电材料的研发与销售;机械设备租赁;软件产品的销售;国内商业、物资供销业,货物及技术出口(不含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规定禁止及决需前置审批的项目)。技术服务(材料性能测试,金属、塑胶、无机非金属的物理、化学性能的测试服务;产品及半成品模流分析、制作模具、成型验证、表面处理、检测、失效问题定位分析服务;硬件设计服务;工业设计,整机设计服务;软件设计服务);普通货运;油漆销售(凭《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经营)。
  • 企业简介: 深圳市同益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中高端新材料及电子材料供应链一体化方案商,公司成立于2002年,2016年8月26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300538。
    公司主营产品为中高端化工及电子材料,主要应用于手机及移动终端、消费类电子、智能家电、汽车、新能源、5G行业、芯片以及显示面板等领域品牌客户产品的零部件、功能件、结构件或外观件。
    同益股份秉承“让材料应用更简单”的使命,致力于为10个行业、100家知名品牌、1000家大型加工企业、10000家优质中小型企业提供材料解决方案。
    同益股份探索出“品模贯通”一体化解决方案,一方面助力原厂新材料开发和工艺实现,一方面为客户提供全过程技术服务、提高产品直通率和产品良率、降低存货和制造成本,满足客户对材料品质、速度、价格和创新的需求。
    同益股份逐渐构筑起了技术与服务优势、细分市场先发优势、柔性供应优势、优质客户和供应商资源、产业链赋能能力、产业链协同能力六大核心优势。
    目前,同益股份合作的原材料厂包括美国塞拉尼斯、韩国乐天化学、日本帝人、韩国三星SDI、台湾奇美、韩国斗山、信利、日本旭化成等世界知名企业。
    服务的终端品牌客户均为各行业龙头企业,包括华为、VIVO、OPPO、小米、比亚迪、富士康、龙旗、中兴、联想、华显光电、科大讯飞、广汽等。
    未来,同益股份将继续致力引领中高端新材料及电子材料供应链一体化方案服务的创新,积极推动与上下游合作伙伴及友商的合作,以化工及电子材料分销、新材料投资为“两翼”,带动工程塑料板棒材、特种改性材料及其他前沿新材料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依托同益云商产业互联网平台,实现数字化迭代,再造产业新业态。
  • 发展进程: 公司前身为同益有限,成立于2002年12月25日。2012年9月28日,同益有限股东会作出决议,同意将同益有限整体变更设立为股份有限公司,以同益有限经审计的净资产值73,304,810.38元折合为股份公司的股本总额4,200万元,每股面值人民币1元,由各股东按其在同益有限的出资比例持有相应数额的股份。公司净资产值与注册资本额之间的差额31,304,810.38元列入公司资本公积。2012年9月28日,正中珠江以广会所验字[2012]第12003500036号《验资报告》对公司设立的注册资本进行了审验,证实各发起人投入发行人的资本已缴足。2012年10月30日,公司在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深圳市监局”)注册登记,取得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 商业规划: 1、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其用途作为中高端化工及电子材料供应链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商,公司通过提供专业技术服务满足客户对材料应用品质、速度、成本、结构设计和创新的需求,从而实现产品销售。
    公司销售的产品为中高端化工及电子材料,主要应用于手机及移动终端等消费类电子、智能家电、汽车、新能源、5G行业、芯片以及显示面板等领域品牌客户产品的零部件、功能件、结构件或外观件。
    公司于2020年在夯实主营业务的基础上,向下游延伸产业链,以向特定对象发行股份募集资金的方式投资建设“特种工程塑料挤出成型项目”,自主研发、生产复合材料板棒材产品,满足客户对复合材料板棒材及其他不同类型产品的需求,进一步丰富公司产品线,为客户提供更多的产品与解决方案,增强客户粘性。
    公司于2021年新增产业互联网线上销售塑料原材料的商业模式,依托同益云商互联网平台,以直销、集采、供应链金融和智慧仓储服务为主要业务模式,实现塑胶原材料的线上化销售,为集团业务的数字化模式奠定基础。
    2、公司的经营模式公司秉承“让材料应用更简单”的使命,为10个行业、100个知名品牌、1000家大型加工企业、10000家优质中小型企业提供更具价值的材料解决方案,满足其对材料应用的需求,力争成为国内领先的中高端化工及电子材料研发、生产以及技术服务方案提供商。
    (1)代理与方案板块公司采用“品模贯通”模式,即通过自身的专业服务团队及整合原材料厂商的技术资源,建立共同服务全产业链的战略合作关系,为客户提供新材料推介、材料选型引导、结构设计、加工工艺优化创新、开模试料服务、设备改造及推荐、检测认证服务、技术培训、量产供料等全过程技术支持与服务。
    在下游品牌商的材料采购与加工环节中,协助其缩短新品开发及试料周期、及时响应处理技术问题、提高产品直通率和产品良率、降低综合制造成本,并提高其生产交付的快速反应力。
    同时,公司通过自身的专业化库存管理、上下游信息服务及整合原材料厂商资源,满足客户原料采购品种、数量和时效的柔性化供应需求,协助客户优化库存管理,降低材料存货成本。
    综上所述,公司以提高材料的使用效率、降低供应链端综合成本、保障供给安全为使命,形成供应链中的自身核心价值,从而实现材料销售。
    业务流程及价值服务公司的业务模式在下游细分市场具有可复制性,即借助日益积累的上下游产业链端资源网络,发掘新的细分市场服务机会。
    公司依托现有资源的网络协同效应,将业务模式向新的细分市场进行复制,进而形成多个细分市场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综合竞争力,促进经营业务与价值空间不断拓展提升。
    此外,公司的业务模式还具有新产品可延伸性,即通过下游品牌商对公司专业服务的认可,在其产品项目中由提供某一种材料,延伸至提供多种相关材料组合、配套组件或半成品集成等,形成材料应用的局部或整体解决方案,进一步深化满足下游品牌商对直通率、供货效率、综合成本等方面的服务需求,从而提升单个应用项目的材料销售额和附加价值。
    (2)自主品牌生产板块在不断扩大原有业务的同时,基于对新材料产业的深度洞察、对行业发展方向的及时掌握以及对终端品牌商需求的深入了解,公司于2020年通过向特定对象发行股份的方式募集资金,拓展产业链至复合材料板棒材(特种工程塑料挤出成型项目)研发、生产领域,以研发+生产+销售的模式对现有业务进行延伸和拓展,进一步夯实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板棒材图片(3)产业互联网板块同益云商作为以塑料原材料交易为主的产业互联网平台,于2021年上半年上线。
    该平台将数字经济和新材料产业相结合,依托公司20多年的行业经验和上下游资源优势,以“智能询报价SaaS”系统为核心,构建塑料行业数字化供应链服务体系,以直销、集采、产能预售、供应链金融、数字化仓储等产品和服务为产业链上下游深度赋能,深耕产业链联动与创新升级,降本增效、优化和升级运营模式、增强平台行业用户粘性,打造同益股份在新材料领域一站式数字化综合服务商的核心竞争力。
    3、报告期内公司产品市场地位、竞争优势与劣势近年来,国内化工和电子材料分销市场竞争呈现日益精细化的特点,终端品牌商对材料的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用服务型方案商成为连接原材料供应商与下游品牌商及其代工厂的重要纽带。
    同时,伴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手机及移动终端等消费类电子、无人机、人形机器人、智能家电、汽车、新能源、5G行业、芯片以及显示面板等领域对工程塑料和电子材料的需求日益增长,对材料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也为应用服务型公司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另外,受国际局势动荡、主要经济体之间贸易紧张等影响,供应链供给安全在不同维度受到挑战,提高供应链韧性成为迫切命题。
    在这种背景下,国产替代趋势明显加强,具备国内客户资源优势且具有整合优质产品资源能力的企业将更具竞争优势。
    作为中高端化工及电子材料供应链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商,公司深耕该领域近20年,通过提供专业技术应用服务实现材料销售,在技术服务、信息整合、柔性供应以及市场响应速度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竞争优势。
    公司与多家世界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合作的供应商包括韩国乐天化学、韩国三星SDI、塞拉尼斯、日本帝人、韩国韩松、台湾奇美、韩国斗山、TCL华星等;服务的下游终端客户包括华为、荣耀、VIVO、OPPO、小米、比亚迪、富士康、深天马、吉利等众多行业影响力较强的品牌商或代工厂。
    在各细分市场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随着国产替代的加速以及中国消费品牌的崛起,行业的头部聚集效应将逐步体现,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及行业地位也将逐渐提升。
    公司2020年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份之募投项目“特种工程塑料挤出成型项目”主要产品为中高端复合材料板棒材。
    由于起步较晚、上游资源不足、专业性不强且缺乏技术积累等因素,国内板棒材生产厂商规模较小、产品品种单一、品质不稳定、管理水平有限,产品主要供给中低端市场,中高端复合材料板棒材市场大部分由国外企业占据。
    公司深耕工程塑料领域近20年,积累了丰富的上下游资源,不但掌握稳定、优质的原材料供应资源,而且具有细分市场先发优势及专业的客户服务能力,可借助客户的协同性,迅速将板棒材产品导入市场。
    本项目实施的技术难点在于对材料、配方、设备、模具、工艺的整合能力,公司作为中高端化工材料以及电子材料一体化解决方案提供商,拥有行业内高水平的综合实验室,具备解决材料应用过程的各种技术难点,协助客户解决材料与配方的选择、设备的确定、模具的开发以及生产工艺的合理性等难题的能力,掌握了设备、模具的设计及组装技术,可根据材料特性设计相适应的匹配度更高的设备与模具,对材料、配方、设备、模具以及工艺具有较强的整合能力。
    依托公司优秀的管理团队、良好的管理及资源整合能力,已开拓手机及移动终端等消费类电子、智能家电、显示面板、汽车、芯片、无人机、机器人、新能源、5G等行业客户。
    未来,随着国家对该行业的政策扶持与鼓励,公司将积极把握国产替代市场机遇,不断丰富板棒材产品种类、持续开拓市场应用领域,进一步提升规模和聚集效应。
    4、主要业绩驱动因素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7,489.26万元,同比下降5.5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551.91万元,同比下降466.74%,业绩驱动因素如下:(1)代理与方案板块:报告期内,电子材料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83,880.01万元;化工材料业务实现营业收入97,091.36万元。
    随着终端消费市场需求回暖迹象显现,公司持续丰富产品线、开拓销售渠道、积极抢占市场份额,但受行业竞争加剧、国产替代等因素的影响致使公司部分板块业务承压;(2)自主品牌生产板块: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26,517.90万元,较上年增长61.32%,效益增长显著。
    同益股份旗下塑料制品品牌益威格(Eweiger)目前已量产的产品涵盖PEEK、PEI、PPS、PA6、PA66、ABS、PC、POM、HDPE、PP等中高端工程塑料板棒材和零部件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供应链服务等一体化解决方案。
    产品广泛应用于手机及移动终端、消费类电子、智能家电、汽车、新能源、5G等领域,满足市场上对复合材料板棒材及其他不同类型产品的需求。
    2024年,面对严峻的市场压力,公司积极开拓销售渠道,加大研发力度、提高产品性能、丰富公司产品线,同时优化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效益增长显著;(3)报告期内,公司位于江西信丰的工厂完成搬迁工作,搬迁期间产生的管理成本、搬迁费用及因生产线设备安装调试及产能恢复等因素,以及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及有关会计政策等规定及要求,公司对发生减值损失的各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并转回以前纳税年度计提的递延所得税,前述事项为公司业绩亏损的主要原因。
    1、概述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7,489.26万元,同比下降5.5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551.91万元,同比下降466.74%,报告期内,公司主要经营情况回顾如下:(1)聚焦主营业务,夯实发展根基①代理与方案板块作为中高端化工及电子材料供应链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商,公司通过提供专业技术服务满足客户对材料应用品质、速度、成本、结构设计和创新的需求,从而实现中高端化工及电子材料销售。
    公司深耕塑化行业近20年,依托上千案例库积累与贯穿研发、设计、量产的全流程技术服务能力,整合塞拉尼斯、韩国乐天、三星SDI等600余家全球知名供应商资源,构建覆盖材料验证、工艺开发到市场推广的产业链赋能体系。
    聚焦消费电子、智能家电、新能源等细分领域,为华为、小米、比亚迪等头部品牌商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通过自主研发和柔性供应链体系,以9阶段50-80个节点的供应排程实现订单全景追踪与库存协同优化,助力客户降本增效。
    同时凭借"代理+自主品牌+产业互联网平台"三维模式,深度融合上下游资源,通过技术团队精准响应需求、实验室检测能力提升产品良率、战略合作早期介入项目开发,形成从材料定义到市场落地的闭环服务生态,构筑差异化竞争壁垒。
    报告期内,电子材料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83,880.01万元;化工材料业务实现营业收入97,091.36万元。
    2024年,随着手机及移动终端等消费类电子、智能家电等终端消费市场需求回暖迹象显现,公司积极围绕发展战略和年度经营目标,积极抢占市场份额,公司电子材料业绩同比有所增长,但受行业竞争加剧等因素的影响致使化工材料板块业务承压。
    ②自主品牌生产板块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26,517.90万元,较上年增长61.32%,效益增长显著。
    产品方面,公司旗下塑料制品品牌益威格(Eweiger)目前已量产的产品涵盖PEEK、PEI、PPS、PA6、PA66、ABS、PC、POM、HDPE、PP等中高端工程塑料板棒材和零部件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供应链服务等一体化解决方案。
    产品广泛应用于手机及移动终端等消费类电子、智能家电、汽车、新能源、5G等领域,满足市场上对复合材料板棒材及其他不同类型产品的需求。
    2024年公司依托江西高分子PARK院士工作站及新投入的板棒材研发实验室,开发了以下产品:自主高性能PEI板材并实现批量生产,相比较市面产品,具有高透度、低黄度值、耐高温、高阻燃及耐化学腐蚀;高性能聚甲醛板材和棒材,其中棒材产品通过采用最新的模具和工艺,使其产能提升近40%;同时共同成功研发日产能20吨的第二代高效ABS压延设备,单位产能提升了2倍以上,率先在全国行业内突破了50mm级ABS板材技术瓶颈;此外,围绕低空领域,开发了低介电常数和损耗的PPE轻量化产品,使其整体强度提升20%以上。
    未来公司将继续攻克60mm级以上板材生产技术壁垒,持续强化公司核心技术竞争优势。
    管理方面,调整组织架构,优化销售团队及策略,在深圳和苏州设立营销中心,辐射华南、华东地区,同时在多地设立办事处、增加代理商,设立海外销售业务部,积极开拓销售市场;建立和完善了对销售订单及时响应的生产组织模式,并改进部分产品的生产工艺从而提升产品品质,持续提升客户满意度。
    ③产业互联网——同益云商同益云商秉承“让材料应用更简单”的使命,致力于互联网技术推动材料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提升产业运营效率。
    报告期内,同益云商不断调整、优化运营模式。
    (2)加强技术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平台搭建方面,与中国工程院ChulB.Park院士带领的专家团队共同成立“江西同益高分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PARK院士工作站”,主要围绕微孔塑料发泡、纳米复合聚合物发泡等材料开发以及相关板棒材制品开发为研究方向,旨在通过产学研全方位合作,专注高分子挤出、发泡等技术,持续推动新型材料的研发成果转化,全面提升板棒材产品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同时为高端机械制造、新能源产业、高端电子、半导体等高端制造行业提供基础保证,助力中国高性能工程塑料国产替代进程。
    2024年度,院士工作站顺利通过江西省省级院士工作考核,这也是板棒材行业首家省级院士工作站;另外江西高分子也顺利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知识产权方面,全年申请发明专利9项,申请实用新型专利6项。
    (3)深化管理变革,实现提质增效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深化管理变革,推进生产、供应链管理、人力资源、财务等流程变革,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率;为深入贯彻提质增效、开源节流的工作方针,公司正式启动“凤凰计划”组织变革项目,聚焦核心业务环节,全面重构审批流程及业务流程体系,推动组织架构改革。
    增强前端业务拓展能力以及中后台的服务效率,持续健全完善公司治理水平;同时,根据实际经营情况,强化资金管控,促进内部资源合理配置,持续实施降本增效措施,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同比下降。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企业发展进程
  • 2012年9月28日

    同益有限股东会作出决议,同意将同益有限整体变更设立为股份有限公司,以同益有限经审计的净资产值73,304,810.38元折合为股份公司的股本总额4,200万元,每股面值人民币1元,由各股东按其在同益有限的出资比例持有相应数额的股份。

  • 2012年9月28日

    正中珠江以广会所验字[2012]第12003500036号《验资报告》对公司设立的注册资本进行了审验,证实各发起人投入发行人的资本已缴足。

  • 2012年10月30日

    公司在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深圳市监局”)注册登记,取得企业法人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