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业务:船舶及海洋工程电气、自动化系统及其系统集成的研发、生产、销售及综合技术服务。
经营范围:船用/陆用电气、电源及电器元件制造、加工;各种非标电器、设备及特种电器设计、制造;电气、自动化技术开发、转让及服务;计算机领域内的软硬件开发、销售及服务;计算机及外围设备组装;隐身涂层材料及雷达吸波材料的生产;各类特种材料的销售;从事货物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但国家限定公司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及技术除外。(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一般项目: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智能机器人的研发;核电设备成套及工程技术研发;船舶自动化、检测、监控系统制造;船用配套设备制造;船舶销售;船舶租赁;电子元器件与机电组件设备制造;电子元器件与机电组件设备销售;发电机及发电机组制造;从事国际集装箱船、普通货船运输;国内货物运输代理;机械零件、零部件加工;潜水救捞装备制造;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人工智能行业应用系统集成服务(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常熟市国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国企浙江省二轻集团有限公司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股票代码300600,其前身是常熟瑞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位于江苏省常熟虞山高新技术开发区,是专业从事船舶及海洋工程电气,自动化设备及其系统集成研发、生产、销售及综合技术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
科研生产用房面积56000平方米,配备先进的柔性加工生产线和齐全的试验、测试设备,以“数字化设计、数字化管理、数字化生产”为客户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
(一)公司主营业务情况公司致力于创建受社会尊敬、让员工自豪、中国最具竞争力的国际一流的海事电气、自动化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
作为船舶电气与自动化系统专业供应商,是专门从事船舶及海洋工程电气、自动化系统及其系统集成的研发、生产、销售及综合技术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未发生改变,公司主要产品包括:船舶配电系统、船舶机舱自动化系统及航天自动化系统等。
1.船舶配电系统船舶配电系统主要由电源、配电装置、电网与负载四个部分组成。
其中,电源是将机械能、化学能等能源转变成电能的装置,船上常用的电源装置是柴油发电机组、蓄电池、稳压电源、中频电源、逆变器等。
配电装置是对电源和负荷进行分配、监视、测量、保护、转换、控制的装置。
配电装置主要可分为主配电板、应急配电板、分配电板(动力、照明)、充放电板等。
电网是全船电缆电线的总称。
船舶负载大体可分成舱室机械、甲板机械、船舶照明、通导设备及其他用电设施。
公司的产品主要包括中压配电板、主配电板、应急配电板、岸电箱、分配电箱、组合启动屏、磁力起动器、电工试验板、航空直流电源、逆变电源、变频器、不间断电源、充放电装置及可控直流电源模块等。
2.船舶机舱自动化系统船舶机舱自动化系统设置的目的在于避免船员判断和操作失误,减轻船员体力消耗,提高船员反应速度。
机舱自动化系统的配置在船东订货技术规格书中有不同约定,必须满足有关船级社的规范要求,其主要系统配置如下:(1)主推进装置自动化系统;(2)主柴油发电机及电站自动化系统;(3)应急柴油发电机自动化系统;(4)艏侧向推进装置遥控系统;(5)舰船自动减摇鳍/减摇水舱系统;(6)探火、易燃易爆气体探测、浸水报警、消防灭火等损害管制系统;(7)甲板机械自动化系统;(8)冷藏、空调、通风、辅锅炉或废气热油锅炉自动化系统;(9)焚烧炉、舱底水、生活污水、油净化器等环保设备自动化系统;(10)二氧化碳、氮气等惰性保护气体发生器系统;(11)离子膜海水制淡系统;(12)液货/干货(横向、纵向、垂直)补给系统;(13)直升飞机支援系统;(14)燃油/滑油输送阀控系统;(15)疏水/压载阀控系统;(16)液货阀控系统;(17)全船监测报警、打印系统;(18)冷藏集装箱控制监测系统;(19)其它辅助系统,如传令、呼叫、时钟、监护等系统。
公司产品主要涉及机舱监测报警系统、电机集中监控装置、船舶远程状态监测管理系统、臭氧消毒保鲜装置、驾驶室控制台、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机舱组合报警系统、舱室浸水报警装置、通用报警系统、冷库呼叫系统、病员呼叫系统、轮机员语音呼叫系统等。
3.航天自动化系统公司航天自动化系统产品主要涉及操作仿真训练系统、科研教学系统、半实物仿真模拟系统、地面控制系统、数据处理系统等。
(二)公司主要经营模式:1.销售模式公司为船东、造船厂、船舶设计院等供应船舶配电系统、船舶机舱自动化系统,为科研院所等供应航天自动化系统。
历经30多年发展,公司已经形成了丰富的客户网络、业务渠道、合作伙伴、并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公司通过上述渠道可以获取大量的经营信息,并不断寻找潜在客户,向潜在客户推荐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努力开拓新客户。
公司销售模式为直销,不设经销商。
公司的营销团队和技术团队定期走访传统客户和业务伙伴,为客户介绍新的产品,及时了解客户的需求,并积极引导客户的需求。
同时,公司的营销团队密切跟踪市场动态和客户需求,一旦发现经营信息,营销团队和技术团队即与客户建立密切的沟通,准确了解客户意图,为客户提供技术方案、设备选型等服务和帮助,加快将客户意图转换成订单。
公司的营销团队在营销过程中,注重发挥公司电气自动化全船打包的优势,以点带面,积极争取销售规模的最大化。
公司营销人员和技术人员负责与客户洽谈合作意向,再与客户签订技术协议后参与竞标。
公司中标后与客户签订销售合同,以销定产。
2.研发模式公司始终坚持科技创新驱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专注自主研发,并利用与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等建立的产学研合作平台进行合作研发,包括共建机构、联合开发与项目合作等,并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研发投入与人才引进,不断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充分挖掘技术附加值。
3.采购模式公司实行集中采购与订单采购相结合的模式,以订单采购为主,定期进行合格供方考核,严格控制供应商准入管理,切实保障物料的质量与到货的及时性,并不断优化采购渠道,有效控制采购成本。
公司制定了《外部供方能力评价和管理程序》、《采购管理制度》及《采购控制程序》等规章制度对采购过程实施有效管理,因特殊原因选择名录以外的供应商,应办理审批手续后方可临时采购。
公司产品为非标类产品,采取“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原材料及零部件等物资的采购也基本采用“以产定购”的采购模式,而部分通用型的原材料或零部件,如铜板、铜排、电线电缆、小型继电器、接线端子及门锁铰链等,会采取一定的库存采购。
4.生产模式公司产品以定制为主,通常按照“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主要根据客户订单要求和中标项目排程制定生产计划,组织产品生产、软件平台开发和项目设计、施工。
对于部分结构件的喷漆、电镀锌等工序则采用外协加工方式完成。
公司也积极探索由定制化转向小批量化、标准化、模块化,提高相关产品的集成度、可复制性与推广应用程度,不断优化生产模式。
1、概述2024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在公司董事会战略引领与全体股东信任支持下,管理团队与全体员工同心同力,以"稳中求进、创新突破"为工作主线,聚焦主业精准发力,深化创新驱动发展,优化运营提质增效,实现经营质效稳步提升。
现将本年度主要工作情况报告如下:一、经营业绩稳中有进,持续增强发展韧性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7,551,344.67元,同比增长41.49%;扣非归母净利润-31,560,405.49元,同比减亏31.21%;报告期末,公司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合计达1,002,837,284.33元,较期初增长6.58%。
核心财务指标稳健增长,资产负债结构持续优化,展现出较强的经营韧性和发展后劲。
二、纵深推进市场拓展,突破发展新兴领域(一)全力拓展市场2024年,公司坚持中高端市场定位和高品质产品理念,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一流的海事电气、自动化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
公司紧扣市场脉搏,把握船舶行业景气周期,报告期内营业收入实现了较大幅度增长。
积极拓展市场渠道,与船东、船厂、船舶设计院等保持良好交流沟通,通过开展技术协同,项目前端介入率大幅提升。
深化战略合作,与多家行业龙头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加快国际布局,着眼全球船舶行业景气周期,推进全球联保网点建设,加快推进产品市场全球化建设。
(二)发展新兴领域2024年,基于公司多年积累的技术能力,公司产品在非舰船领域取得了较大突破。
能源装备领域,配套核电项目配电和断路器产品,核电配套业务实现新突破;新能源领域,以公司断路器产品为核心的风电变流器配套通过国内头部风电设备企业认证,2025年有望在风电领域实现应用;航空航天领域,公司组建了专业团队开拓市场,与航天相关院所紧密合作,产品成功切入航空航天训练保障业务,2025年航空航天领域业务预计将实现大幅增长。
三、持续构筑技术壁垒,彰显创新驱动成效(一)完善研发体系2024年,公司制定实施了科研发展规划,全年研发投入2309.63万元,实施重点研发项目二十余项。
报告期内,公司新增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外观专利1项,均原始取得。
截至2024年末,公司累计拥有软件著作权116项;专利85项,包括47项发明专利(含国防)、32项实用新型专利和6项外观设计专利。
另有26项专利申请正在审查过程中。
(二)实现技术突破在积极开拓市场的同时,公司也高度重视技术创新突破,强化技术创新攻关,不断提升企业硬实力。
报告期内,公司自主研发的LNG船用防爆电液执行器产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新一代智能机舱系统能耗显著降低。
(三)构建创新平台子公司杭州海创先后通过了浙江省创新型中小企业、浙江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杭州市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等资质认定,完成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复审,为公司高能级科创平台建设增添助力;基于国产软硬件的船舶机舱监测报警系统已通过浙江省首台(套)装备认定;承担的浙江省“领雁”项目通过省中期检查,获得财政资金支持。
四、深耕细作精益管理,全面提升运营质效(一)大力推进降本增效为进一步提升公司产品竞争力,实施"成本倒逼"机制,围绕研产供销各个环节,打造更加匹配业务发展的组织模式、生产管理模式、采购模式和营销模式,通过设计优化、集中采购、工艺改进等举措,有效推进多个项目实现降本。
(二)加大应收账款回款力度公司积极应对长账龄应收账款回款工作,成立工作专班,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回款工作,全面梳理账面应收账款,制定催收方案,明确责任人与分管领导,加大走访频率、实地对接沟通,通过积极协商、法律诉讼等方式,全力推进回款工作,2024年共回款2.65亿元。
(三)强化人才梯队建设健全完善公司培训体系,推广应用师徒制培养模式,强化实战练兵,发挥成熟人才传帮带作用,让员工在项目实战中得到历练。
聚焦产业工人能力建设,成功争取到技师等级的自主评定资格并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加大内部人才挖掘力度,为想干事、能干事的人提供舞台和成长机会,着力营造发现人才、重视人才的浓厚氛围,团队凝聚力持续加强。
五、完善风险防控体系,筑牢合规经营根基(一)构建全面风险防控体系建立分级风险管控机制,对发现的隐患问题实行清单化管理,逐一闭环销号。
完成多项安全隐患整改,全年安全生产零事故。
(二)强化合规治理2024年,公司管理层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在处理业绩补偿款履约和公司股票被深交所实施其他风险警示等事宜中,按规定做好信息披露,妥善处理保密风险、诉讼风险,向市场传递大股东发展上市公司的决心、信心和能力。
加强合同评审环节中对资金及盈利的管理,提升合同质量,加强对应收账款节点管理,促进资金回流。
修订完善内控制度,开展合规培训,全年未发生经营、稳定、合规、舆情、信披等风险事件。
瑞特有限系由其前身东海电子厂转制设立。
1996年10月8日,自然人龚瑞良、姚伟东、俞秋华召开股东会,决定转制成立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注册资本65万元,其中,龚瑞良认缴35万元、姚伟东认缴15万元、俞秋华认缴15万元。
此次设立出资经常熟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审验,并于1996年12月26日出具“常会验(96)公字第131号”《验资报告》。
1997年1月6日,常熟工商局向瑞特有限核发《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2012年6月28日,瑞特有限召开股东会,审议通过将经大信会计师事务有限公司审计(大信审字【2012】第2-0445号《审计报告》)的截至2012年4月30日公司账面净资产173,767,032.15元以1:0.4316的比例折为75,000,000股,剩余98,767,032.15元计入资本公积,整体变更为常熟瑞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2012年7月16日,大信会计师事务有限公司对公司整体变更事项进行了审验,并出具了“大信验字【2012】第2-0036号”《验资报告》。
2012年8月1日,公司在江苏省苏州工商行政管理局办理了变更登记,并领取了注册号为320581000025377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经公司申请,并经深圳证券交易所核准,自2020年10月19日起,公司名称由“常熟瑞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常熟市国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由“ChangshuRuiteElectricCo.,LTD.”变更为“ChangshuGuoruiTechnologyCo.,LTD.”,证券简称由“瑞特股份”变更为“国瑞科技”,公司证券代码不变,仍为“30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