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艾融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上海艾融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艾融软件
  • 企业英文名: Shanghai i2Finance Technology Co., Ltd.
  • 实际控制人: 张岩,吴臻
  • 上市代码: 830799.BJ
  • 注册资本: 20978.005 万元
  • 上市日期: 2020-07-27
  • 大股东: 吴臻
  • 持股比例: 24.4866%
  • 董秘: 王涛
  • 董秘电话: 021-68816719
  • 所属行业: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会计师事务所: 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曹小勤、沈文伟
  • 律师事务所: 北京观韬中茂(上海)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上海市崇明区城桥镇西门路799号306室
  • 概念板块: 软件开发 融资融券 星闪概念 信创 跨境支付 华为欧拉 鸿蒙概念 数字货币 华为概念 人工智能 虚拟现实 国产软件 互联金融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上海
  • 成立日期: 2009-03-24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310000685546865R
  • 法定代表人: 张岩
  • 董事长: 张岩
  • 电话: 021-68816719
  • 传真: 021-68816717
  • 企业官网: www.i2finance.net
  • 企业邮箱: public@i2finance.net
  • 办公地址: 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环路958号华能联合大厦403室
  • 邮编: 200120
  • 主营业务: 公司是一家向以大型银行为代表的金融行业客户提供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技术为主的信创解决方案的新型高科技企业,为金融机构提供的服务按应用领域可分为数字化金融服务及渠道业务类、数字化基础业务及运营管理业务类、大数据及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类,涵盖创新业务咨询、IT系统建设规划、软硬件开发、大数据运营服务、数据安全等专业解决方案。
  • 经营范围: 信息科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领域内的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计算机系统集成,计算机软硬件及外围设备的销售,商务咨询。【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 企业简介: 上海艾融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面向关键行业机构提供深度数字化整体解决方案的科技公司,是国家认证的高技术企业、软件企业,已通过CMMIDEV/5认证,ISO9001、ISO27001、ISO20000等质量、安全和服务体系认证。公司业务涵盖金融IT各领域,从商业银行核心业务系统、外围IT系统建设,到业务咨询、平台建设、安全保障、运营支撑、营销获客,助力客户实现数字化转型;同时,公司进军汽车产业链,推动和践行“软件定义汽车”的发展理念,助力中国汽车软件业发展。
  • 发展进程: 艾融有限成立于2009年3月24日,系由自然人股东吴臻独资设立,注册资本10万元,出资方式为货币出资。本次出资业经上海中和成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出具的中和成[2009]验字0021号《验资报告》验证。2009年3月24日,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崇明分局核发了注册号为310230000382968号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公司住所为上海市崇明县城桥镇官山路2号8幢C区2076室(崇明工业园),法定代表人为吴臻,经营范围为信息技术、计算机软硬件技术领域内的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计算机系统集成,计算机软硬件及外围设备的销售。(企业经营涉及许可经营的,凭许可证经营)。 2014年1月3日,艾融有限召开临时股东会并通过决议,同意艾融有限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根据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上海分所2014年1月2日出具的天健沪审〔2014〕1号《审计报告》,艾融有限截止2013年11月30日经审计的净资产值为10,299,505.41元;根据上海申威资产评估有限公司2014年1月16日出具的沪申威评报字【2014】第030号《评估报告》,艾融有限截止2013年11月30日经评估的净资产值为11,030,755.64元。全体发起人同意将艾融有限净资产根据经审计的净资产10,299,505.41元按照1.0300:1(采取四舍五入的方式计算到小数点后四位)的比例折合为艾融软件的股本总额1,000万元(每股面值1.00元),即艾融软件注册资本1,000万元,其余299,505.41元计入资本公积。2014年1月21日,公司召开了艾融软件创立大会暨2014年第一次股东大会,审议并通过了《上海艾融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筹办工作报告》、《上海艾融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章程》等决议,选举产生了第一届董事会和监事会。2014年1月25日,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上海分所出具了天健沪验〔2014〕2号《验资报告》,对艾融有限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的出资情况进行了审验。2017年4月12日,天健会计师出具了天健验〔2017〕6-31号《实收资本复核报告》,对上述实收资本到位情况进行了复核。2014年2月18日,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发了注册号为310230000382968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核准艾融有限改制成为股份公司。
  • 商业规划: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管理团队按照董事会的要求,积极推进和落实各项经营工作,并对市场和客户的情况及时做出反应,快速动态地调整相关经营和管理措施。报告期内,金融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展,大型模型和生成式人工智能逐渐融入银行业,银行利用这些技术在客户洞察、产品创新、互动营销、风险管理和内部运营等领域进行优化,实现更高效、更智能化的管理,在跨境支付、供应链金融等领域,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提高了交易的透明度和安全性,降低了操作风险,通过与物联网设备的连接,银行能够获取更全面的客户数据,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同时也增强了风险管理能力。同时商业银行的“信创”工作已经进入高潮期,核心系统下主机以及数据库、操作系统等基础软件的自主可控工作均已取得较大进展。报告期内,随着鸿蒙NEXT操作系统的推出,各银行的APP鸿蒙版建设步入高潮,并开始深度应用鸿蒙NEXT的独特优势能力。同时,银行在大语言模型的技术应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对大模型在商业银行实用化场景的探索领域也越来越广泛。针对商业银行的数字化需求,公司经营层在2024年重点组织推进了以下事项:一是在存量客户中不断扩展服务范围。公司在原有开发服务的基础上,在信创改造、鸿蒙适配及改造、大模型应用、量子通讯、智能反欺诈、智能反电诈、企业司库、征信查询等领域扩展了相关服务,同时在报告期内还将公司的服务延伸到银行核心系统的开发领域,使得公司对于单个客户的综合服务能力得到大幅提升。二是大力拓展增量客户,头部银行覆盖面增加显著。报告期内,公司新增了中国银行、建信金科等客户,公司对国内20家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覆盖从15家增长到20家,对国内34家资产过万亿的银行覆盖从22家增长到31家,使公司在国内头部银行的覆盖面大幅提升。三是持续加大在信创方面的业务投入。报告期内,公司深度参与了多家大型银行的关键系统自主可控的技术改造工作。例如,公司参与了多家大型银行的“下主机”工程,推动核心系统从集中式架构向分布式转型。在某国有银行的分布式开发项目中,公司构建了企业级统一开发平台,支持全行开发的标准化与低代码化,每年为该行节省数亿元技术维护费用。在参加银行关键系统的自主可控技术改造过程中,公司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方案和方法论,包含17项基本能力、13项基本原则、435道切流工艺,在某国有大行大规模关键领域对客重保项目的国产化实施过程中,面临200亿数据量、100万行存储过程源代码,在2个月内完成实施,4个月内完成切流,做到0事故、0回切。公司还通过少量设备升级+精细软件定制服务,依靠方案、算法优化具体业务,在某些经过优化的场景甚至超过非信创(Oracle)设备。直接硬件投入较预期降低40%。实施工艺和定制方案,将实际投入较预期减少5.5个月。此外,公司已先后融入鲲鹏生态、鸿蒙生态、欧拉生态等,公司与华为鲲鹏生态合作,完成了数据库国产化替代的互联互通测试,并在手机银行、柜面系统等关键应用中全面适配鸿蒙操作系统,确保系统在国产环境下流畅运行。目前,公司五款核心产品已通过华为鲲鹏技术认证,涵盖生物识别、客户信息管理等场景。四是全面推进鸿蒙生态合作。报告期内,公司成立了鸿蒙专项团队,已经有1,149人次获得鸿蒙应用开发证书,培养了一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鸿蒙开发队伍,重点参与了部分银行的鸿蒙版电子渠道建设,与鸿蒙合作推出银行APP反诈应用。同时公司也在积极布局未来鸿蒙PC版推出后的金融场景适配和相关产品的研发。报告期内,公司获得“2024年度鸿蒙生态开发服务商”称号,并获得“鸿蒙开发服务商卓越奖”、“共赴璀璨星河”生态合作奖。五是在人工智能领域,公司围绕“大数据+专有模型”和“大语言模型”,持续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公司在2024年本地化部署DeepSeek开展私有化大模型落地实践,在“部门级大模型”领域开展相关的研发。公司参与的国家重点项目“社会治理与智慧社会科技支撑”中的“金融数据合成与智能模型风险监测关键技术及应用”部分的研发进展顺利,为大模型的训练、微调所需的合成数据提供了方向。公司还推出了自建大模型平台,通过混合调用不同大模型的优势模块实现模型协同优化,充分发挥不同大模型的优势解决实际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推出了AI人脸识别一体机产品。六是继续在数字人民币、人民币跨境支付、智能反诈、企微数字化经营、信创、鸿蒙等相关技术产品解决方案加大推广力度,并推进营业厅解决方案、高保真数字员工、VR眼神支付等新技术解决方案在商业银行的落地工作。七是完善优化人才结构,持续提升专业技术能力。公司持续优化调整人才结构,加强技术体系建设,加大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持续提高专业技术能力。报告期内,公司继续以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十二大核心技术为重点,包括APP开发技术、前端技术、云计算技术、分布式技术、流计算技术、云原生技术、大数据技术、虚拟现实技术、隐私计算、区块链等,通过多种形式的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员工各类持证比例显著上升。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0,846.29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实现0.34%的增长,其中技术开发类的主营业务收入54,080.70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6.06%,销售商品类的主营业务收入5,417.16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30.56%,技术服务类的收入1,348.42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85.75%,营业利润为6,705.25万元,与上年相比下降17.07%;净利润为6,633.84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13.64%,主要是报告期内增加信立合创销售商品类收入4,071.66万元,同时部分客户预算缩减,项目结束,导致技术开发类的主营业务收入下降。报告期内,公司供应商和客户、销售渠道、成本结构、收入模式、季节性、周期性等对公司经营情况的影响无重大变化。综上,2024年,公司业务发展态势总体保持良好,更加聚焦主业以及以“虚拟现实及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先进技术。从客观现实情况及长远发展趋势来看,金融科技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相对高速的增长,其中鸿蒙适配、信创改造及人工智能应用也将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金融科技增长的内生动力,拥有相关技术和产品储备的公司,将会在这一波新的周期里获得更快速的业务增长。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