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业务:氟化学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产业链覆盖萤石资源、氢氟酸、氟碳化学品、含氟高分子材料。
经营范围:许可项目:危险化学品生产;危险化学品经营;消毒剂生产(不含危险化学品);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特种设备检验检测;发电业务、输电业务、供(配)电业务;供电业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审批结果为准)。一般项目:货物进出口;化工产品销售(不含许可类化工产品);专用化学产品制造(不含危险化学品);安防设备制造;专用化学产品销售(不含危险化学品);日用化学产品销售;日用品销售;消毒剂销售(不含危险化学品);机械设备销售;机械设备租赁;纸制品销售;特种设备销售;制冷、空调设备销售;集装箱销售;消防器材销售;汽车零配件批发;户外用品销售;摩托车及零配件批发;第二类医疗器械销售;金属切割及焊接设备销售;劳务服务(不含劳务派遣);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装卸搬运(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分支机构经营场所设在:浙江省衢州市东港五路1号)。
浙江永和制冷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并于2012年9月改制为浙江永和制冷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总部地处素有中国“氟都”之称的浙江衢州。
公司旗下有金华永和氟化工有限公司、内蒙古永和氟化工有限公司、邵武永和金塘新材料有限公司及江西石磊氟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等多家子公司。
浙江、内蒙古、福建、江西四地合计工业用地2700多亩,井采、选矿厂等矿业用地近5000亩。
公司于2021年7月成功登陆上交所主板,股票代码为“605020”,“永和转债”于2022年11月在上交所上市,债券代码为“111007”。
2025年上半年,氟化工行业在政策调控与市场需求双重影响下,呈现出供需格局深度调整、技术迭代加速推进的态势。
公司锚定发展战略,依托配额资源、技术储备与管理体系,在经营业绩、技术创新、安全生产及公司治理等方面协同发力,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展现出较强的发展韧性与竞争活力,为完成全年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4,547.92万元,同比增长12.39%;平均毛利率25.29%,较上年同期增加7.36个百分点;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7,136.40万元,同比增长140.8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6,771.18万元,同比增长152.25%。
(一)政策市场双驱动,业绩分化显亮点2025年上半年,行业政策与市场需求共同塑造发展环境,公司精准把握机遇,各业务板块围绕核心优势布局,实现整体业绩大幅提升。
1.氟碳化学品受HCFCs生产配额持续缩减、HFCs配额管理政策延续的影响,行业供给端约束强化,叠加行业生态与竞争秩序的改善,使得制冷剂价格持续上行。
公司凭借5.82万吨HFCs配额优势,协同产业链资源,根据市场动态科学制定排产计划,合理安排配额使用节奏,以实现公司及股东利益最大化。
报告期内,公司氟碳化学品产量82,930.97吨,同比下降1.74%;扣除公司内部使用量后,销量43,336.54吨(包含不在配额管理范围内的原料用途和贸易性质的销量),同比下降5.48%;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31,040.86万元,同比增长26.02%;平均毛利率32.43%,较去年同期增加12.15个百分点。
2.含氟高分子材料2025年上半年,面对含氟高分子材料市场供需失衡、价格竞争严峻的不利局面,公司含氟高分子材料业务盈利能力仍实现了逆势提升。
一方面,公司积极推进产能规模化释放并通过精细化成本管控降低成本,有效对冲了产品价格下行的影响。
另一方面,邵武永和生产线持续优化运行,产能稳步爬坡,同时,伴随生产工艺成熟,优等品率提升显著。
此外,公司充分把握了主要原材料成本下降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报告期内,公司含氟高分子材料产量27,346.27吨,同比增长3.72%;扣除公司内部使用量后,销量18,790.20吨,同比下降5.82%;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9,979.88万元,同比下降4.10%;平均毛利率19.75%,较上年同期增加2.73个百分点;毛利额15,793.99万元,同比增长11.29%。
3.化工原料报告期内,公司化工原料产量250,622.13吨,同比下降0.30%;扣除生产自用原料后,对外销量125,239.12吨,同比下降2.01%;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2,156.57万元,同比下降8.33%;平均毛利率-9.31%,较上年同期下降3.36个百分点。
毛利率下降的主要原因系受下游需求疲软影响,氯化钙母液、氯化钙、氯仿等产品价格较去年同期出现不同程度下降,进而拉低了整体盈利水平。
4.含氟精细化学品2025年上半年,由于HFPO、全氟己酮、HFP二聚体/三聚体等含氟精细化学品仍处于产能磨合期,产能利用率较低,固定成本摊销压力较大,单位成本偏高。
报告期内,公司含氟精细化学品产量1,659.56吨;扣除公司内部使用量后,销量1,133.27吨;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941.78万元,平均毛利率为-12.34%。
(二)研发创新强赋能,前沿突破固根基公司坚持“自主研发为主、合作研发为辅”战略,深化研发投入与产学研协同,围绕氟化工高端化、绿色化需求,突破关键技术,赋能产品升级与产业转型。
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投入5,144.0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58%,高额投入为技术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氟碳化学品板块,公司重点推进第四代环保制冷剂的研发,为行业技术升级提前布局;含氟高分子材料板块,聚焦产品迭代,优化升级的FEPEW-621DI产品,通过改进介电性能,有效提升了高速高频线缆的传输效率,可满足高端制造需求;其他细分领域,高效洁净的全氟己酮(FK-5112)灭火剂凭借其灭火效率高和环境友好等特性,适用于数据中心、储能电站等场所;环保型电子浸没式冷却液(3123、2100等)则利用其稳定化学性质和高效物理热交换能力,在保障电子设备稳定运行的同时,实现节能减排和降噪。
(三)安全环保双筑牢,风险防控守底线公司始终坚守“零事故”底线,全方位筑牢防护根基。
以设备设施安全可靠为基础保障,严格执行周期性维保与更新计划,确保相关装置稳定运行,从源头化解风险;以风险防控精准有力为关键举措,聚焦重大危险源及重点危化品,深入开展系统性风险辨识、隐患排查与专项治理行动,确保各项防控措施严密有效;以安全文化深入人心为核心驱动,将安全履职纳入全员常态化考核,并通过专项安全培训、多样化技能竞赛及应急模拟演练等,显著提升员工的主动防范意识、规范作业能力和高效应急响应水平。
报告期内,公司重大安全事故为零、重大工艺设备事故为零、重大污染事故为零。
在安全基石的支撑下,环保治理体系稳健运行。
公司恪守“总量控制、浓度达标、严格监管”原则,同步提升环保设施效能与全过程管控水平,持续优化“三废”预处理工艺;实施常态化环境监测与隐患闭环管理,保障环保设施高效稳定运行。
(四)治理升级上台阶,制度革新护长远公司持续完善投资者权益保障机制,推动价值创造与投资者回报的有机统一,通过透明化沟通与可持续回报机制切实提升投资者获得感。
公司坚持以高标准开展信息披露工作,确保内容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公平;依托业绩说明会、上证e互动及投资者热线等多渠道与投资者保持沟通交流,特别在股东会治理环节,积极运用网络投票提醒服务(“一键通”),为中小投资者参会、行使表决权提供便利。
同时,公司持续落实利润分配政策,增强分红的稳定性、可预期性与及时性,切实将经营效益转化为投资者回报。
为筑牢治理根基,公司积极响应监管新规,全面落实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及《上市公司章程指引》等要求,系统推进制度体系动态更新。
2025年6月,公司及时开展《公司章程》及配套治理制度等修订工作,并于2025年7月完成更新,从而确保治理制度与监管要求同步。
同时,公司适时优化内部监督机制,取消监事会,由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行使原监事会职权,以与时俱进的制度体系保障公司可持续发展与投资者长远利益。
2004年4月1日,宁波永和、衢化永和共同签署《浙江永和新型制冷剂有限公司章程》,约定共同出资设立永和有限,注册资本为人民币500万元,其中宁波永和货币出资300万元,持股60%,衢化永和货币出资200万元,持股40%。
衢州永泰会计师事务所于2004年7月1日出具《验资报告》(衢永泰验字[2004]第114号),对公司设立时的注册资本到位情况进行了审验,确认截至2004年7月1日,永和有限已收到全体股东缴纳的注册资本合计人民币500万元。
永和有限于2004年7月2日取得由衢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3308002002488)。
2006年10月27日,永和有限召开股东会,通过决议同意股东宁波永和、衢化永和将其所持的全部股权按1元/注册资本的价格转让予童建国等7名自然人。
同日,上述各方就上述股权转让事宜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
永和有限就前述股权转让办理了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并于2006年11月1日取得由衢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3308002002488)2007年2月1日,永和有限召开股东会,通过决议同意股东陈黎红将其所持4%股权(对应注册资本20万元),童建国将其所持7.3%股权(对应注册资本36.5万元)全部以1元/注册资本的价格对外转让予余婷等7名自然人,其他股东放弃优先受让权。
同日,上述各方就上述股权转让事宜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
永和有限就前述股权转让办理了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并于2007年3月9日取得由衢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3308002002488)。
2008年12月8日,永和有限召开股东会,通过决议同意股东童建国将其所持出资额中的381万元(对应注册资本12.7%)股权以1元/注册资本的价格对外转让予张亚辉等6名自然人,其他股东放弃优先受让权。
上述各方就上述股权转让事宜签署《股权转让协议》。
永和有限就前述股权转让办理了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并于2008年12月22日取得由衢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330800000018871)。
2011年1月17日,永和有限召开股东会,通过决议同意股东张亚辉将其所持股权以1元/注册资本的价格转让予童嘉成等7名自然人,其他股东放弃优先受让权,上述各方就股权转让事宜分别签署《股权转让协议》,本次转让完成后,张亚辉退出公司不再持有任何公司股权。
永和有限就前述股权转让办理了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并于2011年1月18日取得由衢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330800000018871)。
2011年3月11日,永和有限召开股东会,通过决议同意童建国将其所持有公司30万股(占公司注册资本的1.00%)转让予姜国辉,其他股东同意放弃优先受让权。
本次股权转让实质系童建国对姜国辉的股权赠与,为姜国辉作为技术专家被引进公司而与童建国协商一致后赠与的股权,上述股权转让不存在争议、纠纷或潜在纠纷。
永和有限就前述股权转让办理了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并于2011年5月20日取得由衢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330800000018871)。
2012年8月8日,永和有限股东会作出决议,同意以2011年12月31日为改制基准日将永和有限由有限责任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
永和有限以经中汇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审计的截至2011年12月31日的净资产人民币259,930,811.93元为基础,折为股份公司出资,其中股本为人民币150,000,000.00元,超过折股部分的净资产计入资本公积和专项储备。
各发起人按照各自在永和有限所占的注册资本比例,确定对股份公司的持股比例。
2012年8月24日,中汇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出具《验资报告》(中汇会验[2012]2479号),截至2012年8月24日,公司已收到全体股东以永和有限净资产折合的注册资本150,000,000元。
公司于2012年9月17日取得由衢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330800000018871)。
变动人 | 变动日期 | 变动股数 | 成交均价 | 变动后持股数 | 董监高职务 |
---|---|---|---|---|---|
陈文亮 | 2025-09-02 | 5407 | 22.35 元 | 122794 | 董事 |
姜根法 | 2025-08-25 | 11666 | 22.35 元 | 81668 | 高级管理人员 |
童建国 | 2025-03-14 | 7894736 | 19 元 | 186300199 | 董事 |
陈文亮 | 2024-12-03 | -22538 | 0 元 | 117387 | 董事 |
谢东颖 | 2024-12-03 | -36740 | 0 元 | 121164 | 高级管理人员 |
程文霞 | 2024-12-03 | -21001 | 0 元 | 139373 | 高级管理人员 |
徐水土 | 2024-12-03 | -28000 | 0 元 | 5711837 | 董事、高级管理人员 |
应振洲 | 2024-12-03 | -28000 | 0 元 | 1428000 | 高级管理人员 |
姜根法 | 2024-12-03 | -23334 | 0 元 | 93334 | 高级管理人员 |
余锋 | 2024-12-03 | -28000 | 0 元 | 2030000 | 董事 |
程文霞 | 2024-05-27 | 10000 | 22.75 元 | 160374 | 高级管理人员 |
应振洲 | 2024-03-26 | 21000 | 22.75 元 | 1456000 | 高级管理人员 |
徐水土 | 2024-03-21 | 20668 | 22.75 元 | 5739837 | 董事、高级管理人员 |
陈文亮 | 2024-02-23 | -821 | 14.49 元 | 139925 | 董事 |
徐水土 | 2024-02-23 | -665 | 14.62 元 | 5719169 | 董事、高级管理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