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永和制冷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浙江永和制冷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永和股份
- 企业英文名: Zhejiang Yonghe Refrigerant Co., Ltd.
- 实际控制人: 童嘉成,童建国
- 上市代码: 605020.SH
- 注册资本: 47048.9868 万元
- 上市日期: 2021-07-09
- 大股东: 童建国
- 持股比例: 39.6%
- 董秘: 程文霞
- 董秘电话: 0570-3832502
- 所属行业: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 会计师事务所: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冯万奇、李昱彤
- 律师事务所: 北京市环球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
- 注册地址: 浙江省衢州市世纪大道893号
- 概念板块: 化学制品 浙江板块 沪股通 融资融券 预盈预增 转债标的 PVDF概念 环氧丙烷 氟化工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浙江
- 成立日期: 2004-07-02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3308007639292214
- 法定代表人: 童建国
- 董事长: 童建国
- 电话: 0570-3832502
- 传真: 0570-3832781
- 企业官网: www.qhyh.com
- 企业邮箱: yhzqsw@qhyh.com
- 办公地址: 浙江省衢州市世纪大道893号
- 邮编: 324000
- 主营业务: 氟化学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产业链覆盖萤石资源、氢氟酸、氟碳化学品、含氟高分子材料。
- 经营范围: 许可项目:危险化学品生产;危险化学品经营;消毒剂生产(不含危险化学品);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特种设备检验检测;发电业务、输电业务、供(配)电业务;供电业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审批结果为准)。一般项目:货物进出口;化工产品销售(不含许可类化工产品);专用化学产品制造(不含危险化学品);安防设备制造;专用化学产品销售(不含危险化学品);日用化学产品销售;日用品销售;消毒剂销售(不含危险化学品);机械设备销售;机械设备租赁;纸制品销售;特种设备销售;制冷、空调设备销售;集装箱销售;消防器材销售;汽车零配件批发;户外用品销售;摩托车及零配件批发;第二类医疗器械销售;金属切割及焊接设备销售;劳务服务(不含劳务派遣);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装卸搬运(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分支机构经营场所设在:浙江省衢州市东港五路1号)。
- 企业简介: 浙江永和制冷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并于2012年9月改制为浙江永和制冷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总部地处素有中国“氟都”之称的浙江衢州。公司旗下有金华永和氟化工有限公司、内蒙古永和氟化工有限公司、邵武永和金塘新材料有限公司及江西石磊氟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等多家子公司。浙江、内蒙古、福建、江西四地合计工业用地2700多亩,井采、选矿厂等矿业用地近5000亩。公司于2021年7月成功登陆上交所主板,股票代码为“605020”,“永和转债”于2022年11月在上交所上市,债券代码为“111007”。
- 商业规划: 2024年,在我国氟化工行业受到三代制冷剂配额政策落地、市场需求波动及环保政策趋严等多种因素影响的背景下,公司依托配额资源、新建产能释放及成本管控等核心举措,稳固基本业务,培育新动能,在行业变革中展现经营韧性。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60,564.35万元,同比增长5.4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5,133.68万元,同比上升36.83%。(一)供给约束强化,不同业务板块差异显著2024年1月29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关于核发2024年度消耗臭氧层物质和氢氟碳化物生产、使用和进口配额的通知》,核定我国2024年度HFCs制冷剂生产配额为74.56万吨(不含HFC-23),推动HFC-32、HFC-134a、HFC-143a、HFC-125等主流产品价格持续上涨;需求端,国内家电更新政策与全球高温天气共同拉动制冷剂需求回升,新能源领域电动车渗透率提升推动锂电及特种含氟材料需求增长。公司依托政策与市场双重机遇,在氟碳化学品、含氟高分子材料、含氟精细化学品及化工原料领域实现协同发展。1.氟碳化学品自2024年,HFCs制冷剂实施配额生产以来,行业竞争格局改变,集中度有所提升,供需平衡偏紧驱动制冷剂价格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公司以5.52万吨配额为依托,充分释放政策红利。伴随下游空调、冷链等领域需求同比持续增长,公司通过强化产业链协同与精细化成本管控,进一步巩固成本竞争优势;同时动态匹配市场供需节奏,优化生产运营与库存周转效率,驱动氟碳化学品业务盈利能力稳步提升,毛利率同比大幅提升。报告期内,公司严格按照核定配额量进行生产,公司氟碳化学品产量166,105.03吨,同比减少18.33%;扣除公司内部使用量后,销量103,051.87吨,同比减少9.21%;2024年度氟碳化学品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44,673.53万元,同比增长3.78%;平均毛利率20.37%,较上年同期增加12.62个百分点。2.含氟高分子材料2024年,含氟高分子材料在“量增价减”的普遍压力下呈现分化竞争格局,公司通过产能规模化释放与精细化成本管控对冲价格下行影响,产销放量驱动实现营收逆势增长。尽管部分品种受市场供需调整影响,价格阶段性承压,随着邵武永和部分新建产线跨越磨合期,产量、质量及成本控制逐步提升,叠加HFP等产品价格企稳回升,盈利能力逐季修复。报告期内,公司含氟高分子材料产量49,923.84吨,同比增长28.96%;扣除公司内部使用量后,销量38,635.68吨,同比增长40.59%;2024年度实现营业收入158,110.74万元,同比增长17.38%;平均毛利率15.79%,较上年同期降低8.11个百分点。毛利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受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影响,含氟高分子材料成本较上年同期增长29.88%,其中直接材料成本较上年同期增长36.68%;二是因市场供需失衡,下游需求复苏不及预期,叠加行业产能持续释放,导致FEP、PVDF等产品价格波动下行。但自2024年第四季度起,HFP等部分产品价格已逐步企稳,板块盈利能力得以提升。3.化工原料2024年,受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影响,化工原料市场价格与生产成本出现较大波动,其中氯化钙、一氯甲烷出现阶段性供求错配,市场价格低于合理的生产成本,导致板块盈利能力持续承压。但化工原料整体占比较小,因此对公司经营业绩影响有限。报告期内,公司化工原料产量383,026.06吨,同比降低13.11%;扣除公司内部使用量后,销量240,142.69吨,同比增长13.57%;2024年度实现营业收入43,596.22万元,同比降低20.09%;平均毛利率-9.26%,较上年同期降低16.05个百分点。报告期内,因原材料价格上涨、部分产品价格下行,使得化工原料板块毛利率水平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4.含氟精细化学品2024年,公司HFPO、全氟己酮、HFP二聚体/三聚体等含氟精细化学品新增产线投入试生产,尚处于产能磨合期,产量低、单位成本高。报告期内,公司含氟精细化学品产量811.74吨;扣除公司内部使用量后,销量407.56吨;2024年度实现营业收入2,057.87万元,平均毛利率-2.30%。(二)技术纵深突破,创新势能迸发公司以技术为引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持续强化研发创新引擎。在氟碳化学品领域,公司重点攻坚第四代制冷剂的研发;在含氟高分子领域,公司优化研发的FEP-EW621DI产品通过介电性能优化,有效提升高速高频线缆传输效率;在其他细分领域,公司自主研发的全氟己酮于2024年10月完成认证测试,并于2025年2月获得FM认证,成为国内首批以3.3%灭火浓度通过认证的生产企业。电子浸没冷却液以环保高效特性切入数据中心液冷赛道,目前该产品已通过部分客户应用测试并亮相行业展会。报告期内,公司共拥有76项注册专利,其中发明专利29项、实用新型43项、外观设计4项。2024年度,公司新增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4项。报告期内,公司通过人才强基、机制赋能,持续优化研发体系内核。研究院通过梯队式扩充高层次技术人才,构建复合型团队,夯实技术攻坚硬实力;同步完善激励机制,将研发成果奖励与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相衔接,重点奖励项目组成员,实现个人贡献与公司收益深度绑定。通过人才扩容与机制革新,提升研发团队稳定性与创新转化效率,为研发技术落地注入可持续动能。(三)深化绿色动能,巩固安全环保根基深化绿色转型,提升生态效能。公司以“双碳”目标为引领,深化清洁能源替代,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实现多基地规模化覆盖,清洁能源占比持续攀升;构建智能化节能生态,通过余热回收系统与中控平台联动优化,能源综合利用效率显著提升;创新资源循环模式,利用中水回用工程串联城镇污水治理与生产需求,推动水资源集约化利用,实现生态效益与运营效率双赢。筑牢安全防线,强化风险管控。公司以“零事故”为底线,持续推动杜邦安全管理体系与网格化机制深度融合,构建“预防-响应-复盘”全链条防控网络;全年开展多次应急演练、专项检查及安全技能竞赛,强化全员风险防控能力;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全面覆盖厂区,人员定位与智能巡检技术协同发力,提升识别并消除隐患的效率。深化环保治理,筑牢生态根基。公司严格贯彻“控总量、控浓度、严管控”方针,持续推进废水、废气、固废预处理工艺优化及设施升级,提高污染物处置效率;加强现场环境动态监管,常态化开展隐患排查与治理,确保环保设施稳定运行。全年“三废”排放持续达标,重大污染事故零发生,并凭借绿色治理实践荣获2024年度EcoVadis承诺奖章。(四)管理效能精进,资本动能突破在管理效能方面,全面梳理生产、采购、仓库等业务流程,推动标准化建设与冗余环节精简,大幅提升管理效率。同时,积极推进智能化转型,通过引入APC智能控制、生产制造DCS控制等系统,以智能化替代高危环境人工作业,降低安全风险与操作误差,同步升级安全信息系统、美云SRM系统及人力资源数字化平台,运营效率提升与成本优化;在资本运作方面,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再融资项目取得突破性成果,2024年12月通过上交所审核,2025年1月获证监会注册批复,2025年3月完成股份发行上市,募集资金17.36亿元,有效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显著改善企业资本结构,降低融资成本与财务风险,为公司项目建设提供资金保障。(五)治理效能升级,股东权益夯实公司以透明治理与价值共享为核心,持续提升规范运作水平。在信息披露方面,坚持“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公平”原则,优化披露内容与渠道,连续两年获上交所信息披露A级评价,为投资者决策提供有效的参考价值;在与投资者互动方面,采用“线上+线下”立体化沟通模式,召开多次业绩说明会,通过与机构投资者日常交流、上证e互动、投资者热线等途径与投资者沟通交流;在保障股东投资回报方面,公司2024年度拟向股东派发117,406,897.00元现金红利,较上年同期增加60,362,079.55元,以实际行动切实回馈股东的信任与支持。此外,为强化市场信心,公司于2024年8月推出回购股份计划,用于员工持股或者股权激励,累计回购股份3,154,280股,累计回购金额达5,100.65万元。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