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南方传媒
- 企业英文名: Southern Publishing and Media Co.,Ltd
- 实际控制人: 广东省人民政府
- 上市代码: 601900.SH
- 注册资本: 89587.6566 万元
- 上市日期: 2016-02-15
- 大股东: 广东省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 持股比例: 61.59%
- 董秘: 雷鹤
- 董秘电话: 020-37600020
- 所属行业: 新闻和出版业
- 会计师事务所: 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凌朝晖、马绿茵
- 律师事务所: 北京浩天(广州)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环市东路472号11楼
- 概念板块: 文化传媒 广东板块 沪股通 养老金 基金重仓 融资融券 数字阅读 人工智能 央国企改革 在线教育 参股银行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广东
- 成立日期: 2009-12-28
- 组织形式: 地方国有企业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440000699718840J
- 法定代表人: 谭君铁
- 董事长: 谭君铁
- 电话: 020-37600020
- 传真: 020-37600030
- 企业官网: www.nfcb.com.cn
- 企业邮箱: ir@nfcb.com.cn
- 办公地址: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水荫路11号
- 邮编: 510075
- 主营业务: 图书、报刊、电子音像出版物的出版和发行,以及印刷物资供应和印刷业务
- 经营范围: 图书、期刊、报纸、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网络读物、框架媒体和其它媒介产品的编辑、出版、租型、批发及零售,书报刊、广告、文化用品、体育用品经营,印刷物资销售、包装装潢印刷、印刷品印刷,物流、版权贸易,法律法规允许的投资、资产管理与经营业务,出版物、印刷物资及文化用品进出口,国内贸易(以上涉及前置许可的,凭许可证书经营)
- 企业简介: 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2016年在上交所挂牌上市,是广东省级文化产业第一股、广东文化产业龙头企业、中国出版业重要力量。南方传媒拥有10家出版社,按照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的发展思路,深耕内容生产。共有101种出版物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三大国家级奖项,出版了王蒙、莫言、饶宗颐、金庸、钟南山、吴敬琏、贾平凹、陈忠实、韩少功、马原、王安忆、葛剑雄、曹文轩、毕淑敏等众多名家的作品,出版了《岭南文库》《世界客家文库》《广东华侨史文库》《岭南中医药精华书系》等2000多种弘扬岭南文化的精品力作。输出图书版权数量逐年增长,2021年超过300种(不含港澳台地区),位居全国前列。编写的19个科目的粤版新课标教材,使用范围覆盖全国;在全国率先实施中小学数字教材全省覆盖项目。南方传媒旗下有4报26刊。《时代周报》被评为“史坦国际最具投资价值媒体”,《花城》被誉为全国大型文学期刊四大名旦之一,《随笔》享有“北有《读书》、南有《随笔》”之誉,《新周刊》是中国最新锐的生活方式周刊,《少年文摘》多次入选“全国优秀少儿报刊”并出口到东南亚多个国家。诺奖得主中国行、花城文学奖、中国年度新锐榜等品牌活动在全国影响颇大,成为行业风向标。南方传媒承办的南国书香节,被评为“全国全民阅读活动优秀项目”,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华文书展。以新华书店、教育书店为代表的多种类型发行网点1200多个,遍布广东全省城乡。南方传媒拥有1家印刷企业和1家物资贸易企业,积极推进印务板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型升级,全力打造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现代印务体系。南方传媒充分利用上市公司投融资平台,打造资本运作平台,实现外延式扩张。推动“业务+资本”发展模式,打造首个专业资本运作平台-广东南方传媒投资有限公司。南方传媒产业园区项目-南方传媒广场(琶洲)、新华文化中心(番禺)、南方传媒中心(番禺)、广东国家数字出版基地(东圃)、岭南文化创意园(大旺)建设正在积极推进。近年来,南方传媒积极把握“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战略机遇,建立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文化教育交流中心,设立澳门启元出版社、南方传媒(欧洲)有限公司,成立新加坡“中国主题国际编辑部”。南方传媒正以资本的力量推动文化产业大船扬帆远航,致力于成为植根岭南、服务湾区、放眼世界的文化领军企业。
- 商业规划: 2024年,公司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省委“1310”工作部署,坚持“四新引领、四轮驱动”,推动出版主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深走实,推动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化转型提速升级,推进上市公司规范运作取得新进步,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1.72亿元,利润总额11.16亿元,归母净利润8.10亿元;总资产173.83亿元,同比增长7.05%;归母净资产82.72亿元,同比增长4.10%。(一)巩固核心优势,推动教育出版稳步发展2024年,公司进一步集中教育出版优势资源,做优存量、做大增量,教育出版集约效应突显。全年出版教材937种,教辅2925种。教材教辅出版实现销售码洋53.60亿元,增长4.65%。1.教育出版成效突出。充分发挥教育出版资源集聚优势,全力攻关教材送审和市场开发,公司自主研发的16科96册教材列入《2024年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教学用书目录》。粤版教材新增9个地区学科选用,人教版教材新增20个科次。地方综合课程、创新教育等教材送审有序推进,粤版教辅发行码洋同比持续增长;粤版教材教辅在省外多地选用取得新突破,业务规模稳中有升。职业教育出版稳步拓展,2种职教教材入选“十四五”全国技工教育规划教材,13种入选首批省“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2.数智发展再上新台阶。率先于全国将“粤教翔云数字教材应用平台”所搭载的数字教材及应用服务纳入免费教学用书目录,建立了数字教材常态化供应机制,广东成为国内首个实现数字教材定价的省份。数字公司获评2024年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个项目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粤高中”“语言乐学”学习卡发行量突破1232万张,同比增幅超59%。(二)着力深化改革,出版高质量发展谱写新篇章2024年,公司稳步推进重点出版项目,深入实施大众出版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改革,助推大众出版开启新局面。全年出版大众图书5291种,音像制品193种,电子出版物453种。一般图书出版实现销售码洋42.47亿元,增长51.61%。1.大众出版爆品频出。《粤食记》入选2024年度“中国好书”,《不舍昼夜》入围2024年度“中国好书”。“万有引力”书系持续上新,总销量70余万册,荣获“2023/2024年度致敬出版品牌——学术与专业类”奖项。持续做强花城文学院IP,推出麦家、葛亮、李娟的多部作品,其中“李娟非虚构系列”总印数近500万册,《我的阿勒泰》销量破150万册,实现了图书与影视、文旅的融合。加强与磨铁、果麦等头部策划企业战略合作,《小屁孩日记》全年销量超146万册,“高中提分笔记”系列超850万册,引进“神奇校车”系列、DK系列等头部产品。2.主题出版成果丰硕。《20世纪中国美术新论丛(第一辑)》等16种选题获得2024年度国家出版基金支持,《粤港澳大湾区海岸带地图集》等8个项目增补进入“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幸福的旋律:西藏脱贫交响曲》获得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大湾》等5个项目入选中国作协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孙文全集》等11个项目获得第十届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落实岭南文化“双创”工程,由500余名专家学者历经5年打造、510万字的展现岭南文化的集大成之作《岭南文化辞典》正式出版。围绕深中通道、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等重大工程,推出长篇纪实文学《龙腾伶仃洋——深中通道建设纪实》《脉动大湾——国家超级地下调水工程纪实》等。3.对外传播能力持续提升。图书版权输出持续创新高,达到319种,其中45种输出至东南亚国家,连续18年获“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荣誉称号。参加第34届香港书展,举办“大湾少年读中国”系列图书首发暨“香港青少年中华文化传播与出版中心”揭牌仪式,进一步加强粤港澳三地文化交流。澳门《中国语文》小学使用覆盖率100%,中学覆盖率90%。《少年文摘》成功出口到东南亚多个国家,连年夺得新加坡华文期刊发行量冠军,所刊文章入选新加坡教育部2024版高一高二华文教材。《“南海Ⅰ号”船说:从中国水下考古看海上丝绸之路》入选“2024年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版权成功输出马来西亚,《乡村振兴战略》越南文版入选2024年丝路书香工程。(三)创新渠道建设,推进发行服务能力持续提升2024年,公司坚持以文化消费需求为导向,健全网点布局,探索线上营销,各项业务取得新成效、新突破。发行板块实现收入71.43亿元。1.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日益凸显。新华发行集团实现基层公司教育服务网格化管理全覆盖,为全领域教育服务推广奠定了良好基础。全年共发行中小学教材3.99亿册,总码洋30.95亿元,圆满完成“课前到书、人手一册”政治任务。2.做深做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新建实体门店9家、微提升1家,持续向多元业态转型发展。公共文化服务深度广度不断拓展,新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12个、党建空间5个、新型公共文化空间13个。建设100家“新华悦读空间”,以文化赋能和美乡村建设,助力“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3.线上营销渠道取得新突破。新华发行集团发力定制出版,重点打造“新华翰墨”品牌,拓展短视频直播新赛道,《漫画讲透黄帝内经》销量突破135万册。(四)深化媒体融合,构建融媒业务新生态2024年,公司着力推动数字化转型升级和融媒体业务高质量发展,各单位着力改革创新,加强内容建设,办好品牌活动,影响力持续提升。报媒板块实现年收入1.53亿元。1.数字媒体建设步伐加快。以新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技术创新和架构调整为抓手,升级媒体生产流程及管理体系,实现一体化内容生产。时代传媒集团推进AI大模型TGPT建设,日产快讯200篇以上,2024年原创10万+文章489篇,其中100万+10篇,原创视频节目《极限女性》话题阅读量2.36亿。2.各出版社融媒体发展亮点纷呈。各出版单位加快短视频、直播自营渠道建设,短视频播放量合计超2000万次,初步实现收益转化。积极整合内部资源,营销模式蹚出新路,新周刊《只有阿勒泰知道》专刊全网传播量超1000万,“刀锋文化季”以展映、刀锋图书奖荣誉典礼、沙龙三大活动打造全新刀锋IP。(五)坚持产业协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多措并举2024年,公司充分借助资本运作平台,推进资源整合助力主业发展,积极寻求对外合作与投资机会,扩大业务半径,寻求新的增长点。印刷板块实现营业收入5.53亿元,物资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03亿元。1.资本运作稳健开展。南传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规模稳步增长。首批3个员工创新创业项目已全部落地实施,发展态势良好;设立创新创业天使基金,对第一批扶持项目进行季度跟踪及实地回访。2.重大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岭南文化创意产业园一期完成整体结构封顶,广州国际文化中心全面封顶,南方传媒中心完成一期验收和移交。3.印刷物资板块提质增效。新华印刷公司持续推动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引进主要生产设备4台,完成设备智能化技术改造10台。物资公司加强统筹管理,全年统供采购价格低于市场同期均价。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