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利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上海海利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海利生物
  • 企业英文名: SHANGHAI HILE BIO-TECHNOLOGY CO., LTD.
  • 实际控制人: 张海明
  • 上市代码: 603718.SH
  • 注册资本: 65566.22 万元
  • 上市日期: 2015-05-15
  • 大股东: 上海豪园创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 持股比例: 34.38%
  • 董秘: 浦冬婵
  • 董秘电话: 021-60890892
  • 所属行业: 医药制造业
  • 会计师事务所: 中兴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赵怡超、王勇
  • 律师事务所: 上海市通力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正博路1881号19幢一层1002室
  • 概念板块: 农药兽药 上海板块 沪股通 融资融券 预亏预减 并购重组概念 基因测序 体外诊断 生物疫苗 病毒防治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上海
  • 成立日期: 1981-07-18
  • 组织形式: 中小微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31000013413459XC
  • 法定代表人: 张海明
  • 董事长: 张海明
  • 电话: 021-60890888,021-60890892
  • 传真: 021-60890800
  • 企业官网: www.hile-bio.com
  • 企业邮箱: ir@hile-bio.com
  • 办公地址: 上海市黄浦区淮海中路138号805室
  • 邮编: 200021
  • 主营业务: 公司始终坚持聚焦在生物医药领域内的发展,目前主营业务分为“动保”和“人保”两个不同板块。“动保”业务是指动物生物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以猪用疫苗为主
  • 经营范围: 许可项目:兽药经营;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药品批发。(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一般项目:企业总部管理;信息咨询服务(不含许可类信息咨询服务);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第一类医疗器械销售;第二类医疗器械销售;货物进出口。(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 企业简介: 上海海利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SH:603718)(以下简称“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化兽用生物制品生产企业。公司成立于1981年,其前身为上海松江生物药品厂。公司是农业部在上海批准生产兽用生物制品的定点企业及农业部在上海设立的动物重大疫情防治生产基地,公司产品线齐全,产品结构完善,拥有家禽、家畜二大类共计23个产品,具备全方位服务的产品基础和能力。2015年5月公司成功登陆国内A股主板市场。公司是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上海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守合同重信用企业,企业研发中心被认定为上海市企业技术中心、上海兽用生物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市兽用疫苗制造工艺专业技术服务平台、上海市院士专家工作站,公司的猪疫苗产品荣获“上海名牌”称号;公司拥有兽药GMP证书、兽药生产许可证、实验动物许可证、兽药经营许可证等生产经营资质证书,拥有6条GMP生产线,自主生产家畜、家禽两大系列疫苗产品。公司致力于打造自主研发与产学研合作相结合的科研体系,与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浙江大学、江西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及高校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合作研发、技术许可等方式,在兽用疫苗领域取得了多项业内的非专利技术并快速实现了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自成立以来,公司坚持科技创新之路,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依托,销售网络遍布全国,销售业绩稳步增长。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才战略,已建立起一支市场化的营销团队、技术精湛的研发团队以及技能娴熟的员工团队。公司致力于为预防畜禽疾病、改善畜禽健康和提高养殖业主的生产效益服务,并能够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和权威的兽医专家服务系统。为满足市场需求,公司将一如既往地坚持自主创新及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战略重点,力争跻身国内动物保健行业前列。公司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积极与全球行业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并积极向“人保”领域谋求发展,公司目前下属控股子公司杨凌金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是国内口蹄疫疫苗生产企业之一,采用全悬浮、高纯化生产工艺技术进行口蹄疫疫苗的生产,致力于为中国的口蹄疫疫病预防做出积极贡献。2018年6月完成对人用体外诊断试剂研究、开发、和生产的高新技术科技企业上海捷门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全资收购;并与全球的生物制剂服务供应商药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02269.HK)合作成立了药明海德,致力于打造全球疫苗行业的一体化能力和技术平台,提供疫苗合同定制研发生产(CDMO)服务,赋能全球疫苗行业研发和生产。公司目前一方面在夯实主业基础,一方面积极实施“动保+人保”的双轮驱动战略,有利于公司突破现有子行业限制,在更广阔的平台上做强、做大。
  • 发展进程: 其前身为上海松江生物药品厂。上海利苗创业投资中心(有限合伙),上海豪园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科智联有限公司,NavigationFiveLimited,新远景成长(天津)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深圳瑞昌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张海明,百灏投资有限公司
  • 商业规划: 2024年,对于公司发展而言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公司通过并购重组,在报告期内实现了收入、利润的“双增长”,2024年度实现收入27,103.98万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12.5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118.03万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172.28%;扣除股份支付影响后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103.37万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2.24%。公司各项业务发展都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呈现健康稳定的发展势头,具体如下:1、实施重大资产重组,助力公司实现业绩突破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实施重大资产重组,收购了瑞盛生物55%的股权,引入符合战略规划、行业发展前景可观的口腔再生材料资产,建立新的业务增长点,实现业务的进一步拓展和升级,并巩固深化“人保”业务版图。瑞盛生物2024年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816.59万元,超额完成2024年度业绩承诺的12,500万元,合并报表后使得公司2024年第四季度的日常经营业绩大幅度的提升。同时,公司出售了所持有的开曼药明海德30%少数股权,将短期内难以达到投资预期以及难以控制其经营决策的资产进行出售变现,获取投资回报,聚焦可控资源,为公司创造更多流动性,进一步加强了公司的抗风险能力。公司通过出售开曼药明海德实现投资收益超过10,000万元,使得公司非经常损益大幅增加。2、剥离长期亏损资产,实现业务转型升级杨凌金海自成立以来,由于各种内外部的原因,始终处于亏损的状态,虽然自2021年起,公司通过收回外资股东股权并增资、引进新的管理层加强管理等一系列措施使得杨凌金海的亏损有所减少,但是面对目前严峻的行业形势以及单一产品的问题,使得杨凌金海在当前严酷竞争中存在更大的劣势,客观上加大扭亏为盈的难度,预计亏损的情况仍将持续,已经严重影响了公司的经营业绩。因此随着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实施的完成,公司将长期亏损的、已经处于负资产状态的杨凌金海76.07%股权转让给控股股东,并收回了所有对杨凌金海的借款本息合计244,889,521.16元,大幅提升了公司的盈利能力,股东权益、净资产明显增加,资产负债率大大降低,现金实力显著增强,进一步优化了公司资产结构和资源配置,对后续主业发展提供有利支撑,符合公司新的战略发展方向。杨凌金海股权的出售意味着公司“动保”业务的全面剥离,公司主业将进一步清晰,实现了“动保”和“人保”并行到专注“人保”的转型升级。3、IVD业务面对挑战和机遇,在变革中求发展2024年,IVD行业全面集采落地,医保控费导致价格大幅下降,叠加医疗反腐等一系列政策,行业内企业利润空间被压缩,倒逼行业整合,小企业加速淘汰,市场向头部企业靠拢,整个行业发展迎来“阵痛”期。在行业变革的浪潮中,有挑战更有机遇,捷门生物迎难而上,虽然报告期由于价格下降以及下游部分中小客户的淘汰使得业绩有所下降,但是得益于前几年在大客户方面的布局,前三大客户采购量不降反增;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导入行业内领先的技术平台,使得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更上一层楼;同时通过推进自研和日本研发机构的合作,在上游原料端也有所突破,在进一步降低对进口原料依赖的同时也有效降低了成本,利用高性价比的产品更好的满足客户的需求,有利于捷门生物抓住在行业变革中“国产替代”的重要机遇,实现突破和更好的发展。4、进一步完善内控管理,提升“关键少数”履职能力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监督与检查,严格规范公司内部控制工作,改善内部控制薄弱环节,确保内部控制制度得到有效执行。同时,严格执行公司《子公司管理制度》,对子公司的治理结构、财务及人事管理、经营决策管理、重大信息管理等方面明确管理要求,全面加强对下属公司的管控力度,对控股子公司的组织、资产及运作进行风险控制,提高控股子公司整体运作效率和抗风险能力,不断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提升管理水平。同时,公司也高度重视控股股东、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等“关键少数”的职责履行和风险防控。公司控股股东依法行使股东权利,履行股东义务,不存在超越股东大会直接或间接干预公司决策和经营活动的行为。报告期内,公司全体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都参加了有关“上市公司违法违规典型案例分析”及专项的合规培训,均进行了考试并成绩合格,帮助有关人员吸取相关教训,进一步提升“关键少数”人员的合规意识和履职能力。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