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科达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深圳市科达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科达利
- 企业英文名: Shenzhen Kedali Industry Co.,Ltd.
- 实际控制人: 励建炬,励建立
- 上市代码: 002850.SZ
- 注册资本: 27347.0812 万元
- 上市日期: 2017-03-02
- 大股东: 励建立
- 持股比例: 28.23%
- 董秘: 罗丽娇
- 董秘电话: 0755-26400270
- 所属行业: 金属制品业
- 会计师事务所: 容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黄绍煌、陈美婷、盛冬琴
- 律师事务所: 广东信达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深圳市龙华区大浪街道同胜社区中建科技厂区厂房一1层
- 概念板块: 电池 广东板块 富时罗素 百元股 MSCI中国 深股通 中证500 融资融券 深成500 基金重仓 转债标的 机器人概念 独角兽 新能源车 特斯拉 锂电池 深圳特区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广东
- 成立日期: 1996-09-20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4403002792732914
- 法定代表人: 励建立
- 董事长: 励建立
- 电话: 0755-26400270
- 传真: 0755-26400270
- 企业官网: www.kedali.com.cn
- 企业邮箱: ir@kedali.com.cn
- 办公地址: 深圳市南山区科技南路16号深圳湾科技生态园11栋A座27层
- 邮编: 518063
- 主营业务: 锂电池精密结构件业务、汽车结构件业务
- 经营范围: 五金制品、铝盖板、塑料制品、压铸制品、模具、汽车配件的生产、销售及其它国内商业、物资供销业、货物和技术的进出口业务(以上均不含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规定需前置审批和禁止的项目),普通货运。
- 企业简介: 深圳市科达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1996年,于2017年3月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证券代码:002850),系一家锂电池精密结构件和汽车结构件研发及制造企业,产品主要分为锂电池精密结构件、汽车结构件两大类,广泛应用于汽车及新能源汽车、便携式通讯及电子产品、电动工具、储能电站等众多行业领域。公司坚持定位于高端市场、采取重点领域的大客户战略,凭借先进的技术水平、高品质的生产能力、高效的研发和供应体系、优异的产品品质,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动力电池高端优质客户,现已与CATL、亿纬锂能、欣旺达、力神等国内领先厂商以及松下、LG、Northvolt、佛吉亚等国外知名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公司总部设于深圳市龙华区,先后在上海、西安、惠州、江苏、大连、福建、德国成立控股子公司,在国内形成了在华东、华南、华北、东北、西北等锂电池行业重点区域的生产基地布局,在海外将在德国、瑞典等客户产地附近配套建设生产基地,可以有效地辐射周边客户,提高客户服务能力,稳定供应链合作关系。公司主要产品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掌握了包括安全防爆、防渗漏、超长拉伸、断电保护、自动装配、智能压力测试等多项核心技术。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公司在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动力锂电池精密结构件领域已具备突出的研发技术实力,且形成了较大的生产和销售规模,占据了领先的市场地位。新能源汽车目前正处于行业长期景气周期的上升阶段,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动力锂电池精密结构件得益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而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 商业规划: 1、主要经营业务、主要产品及其用途公司是一家电池精密结构件和汽车结构件研发及制造企业,经过二十八年稳健发展,已成长为国内领先的电池精密结构件和汽车结构件研发及制造商。公司产品主要分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精密结构件、储能电池精密结构件、消费类电池精密结构件以及汽车零部件,广泛应用于汽车及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便携式通讯电子产品、电动工具、储能电站等众多行业领域。公司坚持定位于高端市场、采取重点领域的大客户战略,持续发展下游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储能及消费电子产品便携式锂电池行业的领先高端客户及知名客户,已与CATL、中创新航、亿纬锂能、欣旺达、力神、瑞浦兰钧、海辰储能、远景动力等国内领先厂商以及LG、松下、特斯拉、ACC、三星等国外知名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报告期内,公司一直专注于精密结构件研发及制造领域,主营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2、主要经营模式(1)研发模式公司的研发模式以下游客户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为导向,一方面,在与客户的日常合作过程中,融入客户的供应链,与客户技术部门同步沟通,深入客户的产品研发、试产、批量生产等全过程,通过与客户相关部门的全程同步反馈,将客户的意见纳入研发全程,共同确定产品的技术和设计方案;另一方面,主要在动力电池领域,公司前瞻性地把控行业技术的发展趋势,针对产品制造、产品工艺、产品性能等开展主导性的先发研究。公司基于通用技术和产品平台,通过跨部门组建联合开发团队,实现快速有效的研发。公司的研发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①与客户全程对接的交互式研发和自主研发相结合的研发模式交互式研发模式主要应用于公司与客户就传统领域新产品开发的合作中,公司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注重与客户持续就需求和技术可行性进行沟通,将客户意见纳入公司的产品研发过程,在产品研发的全部环节实现人员、技术、信息的全程对接和反馈,确保产品完全符合客户的技术要求。动力电池结构件等领域,公司亦积极开展自主研发。由于目前动力电池的若干技术仍在持续发展过程中,公司与动力电池乃至新能源汽车厂商直接合作,开展技术创新,重点解决动力电池安全性、可靠性、轻量化和快充技术问题,具体研发方向包括动力电池的安全性及一致性、耐高低温性能、耐高压防渗漏性能、大容量及高功率性能等。②基于通用技术和平台的产品开发过程公司通过长期的技术研发和产品经验积累,累积了一系列成熟的通用技术和产品专用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动力电池结构件和汽车结构件的技术平台,能够在此基础上针对新客户以及新式样和型号的产品等进行快速设计、研发和投产。公司技术起源于便携式锂电池精密结构件,在逐步掌握汽车结构件技术后,基于便携式锂电池和汽车结构件分别的技术基础,通过便携式锂电池结构件的精密技术与汽车的大模具开发环境交叉融合,成功进入动力电池精密结构件领域,并建立了动力电池精密结构件技术平台,针对不同客户需要研发新型的动力电池精密结构件产品。公司基于已经掌握的通用技术和模块,在产品研发过程中只需针对具体的产品进行专用技术的开发,大大缩短了产品开发周期,避免了重复开发,提升了产品成熟度、可靠性和研发效率。③跨部门的团队组建、矩阵式的研发项目管理模式公司采用以项目为核心、矩阵式的项目管理模式。各具体研发项目由研发部门领导,跨部门组合成联合研发团队,在产品研发的早期阶段,各部门分别针对产品的技术、品质、生产工艺等指标提出意见,在产品设计早期就有效避免了后续生产等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极大提高了产品研发效率和方案成功率。公司研发部门完全贴近市场,一切从市场需求出发,各部门同时参与和跟踪多个研发项目,可根据各项目进展的不同进行有效的人力、物力资源调配,最大程度地提高了公司研发资源的使用效率。(2)采购模式公司采购流程由ERP系统进行管理,公司所需主要原材料均由公司采购部统一进行采购,采购部负责所有供应商的选择、评价及采购控制等职能,公司总裁或其授权人负责合格供应商的批准及采购合同和订单的审批。①供应商选择和管理公司对签约供应商的原材料来源、生产能力、采购能力、设备、以及自身的供货能力等均有严格的要求,并针对现有供应商制定年度考核计划。公司主要关注供应商产品的保障能力以及采购渠道,在供应品质、交货期、价格及服务管理等方面通过评审程序对其进行分级和考核。为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公司对主要的原材料如铝材、铜材、钢材、塑胶等通过集中谈判,签订长期框架协议进行采购,每月根据生产计划分批下单。随着采购规模的扩大,为确保供应商在产品质量、响应速度和产品报价等方面符合公司生产计划和工艺要求,对于某一类别的铝材、铜材,公司往往有多家认证供应商。公司在业务发展过程中,对供应商进行动态筛选和淘汰,同时引入新的优质供应商,以确保公司原材料的品质,有利于提高公司材料采购方面的议价能力,保证公司材料采购的低成本。此外,公司还与部分关键材料和设备的供应商签订独家供应协议,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同时,也帮助公司维持技术领先态势。②采购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公司每年年初制定大额物资年度采购预测量,同时根据客户临时增加的订单安排生产计划,合理确定各种原材料的采购规模,与选定的供应商签订合同,下采购订单。公司要求选定的供应商确保在该年度中不随意调高价格标准;同时亦确保其能够根据公司提供的备货信息,进行滚动备货,以满足公司生产所需。上述措施确保了公司原材料采购价格和供货渠道的稳定,降低了原材料采购风险。在具体采购执行过程中,公司与合格供应商签订采购框架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根据上述协议,在每次采购时,公司通过电子邮件及传真将有关原材料、零件等采购订单或合同发送至相应供应商,供应商进行确认后采购订单成立,之后进行备货、送货、检测、签收等程序。由于公司所生产的精密结构件以定制化生产为主,公司整体上根据销售订单安排生产计划、采购原材料。对于少部分原材料采购,公司与供应商采取到款提货的付款模式;对于大部分材料,一般采取货到付款的模式,付款周期集中在月结45-90天之间。(3)生产模式公司实行精益化生产,建立了国际品质标准的完整生产体系。公司拥有经松下、三星、LG、CATL、特斯拉等国际一流厂商认证的先进生产平台,及包括日本进口的全自动连续拉伸机、日本山田精密高速冲床、旋转式机械手、精密气动冲床、复合材料摩擦焊接设备、激光焊机、精密注塑成型机、数控加工中心及精密冲压配套体系等在内的全套精密制造设备。公司通过数字化、信息化的管理,以国际标准执行严格的质量检验,严格控制产品品质,确保符合国际一流厂商的标准。产品生产的过程中,生产部门负责产品的生产流程管理和现场管理,品保部和生产部对关键质量控制和工艺控制点进行监督检查,同时实施对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质量监督及生产质量的评价工作,全方位的产品检验和质量跟踪确保了公司的产品品质。公司根据客户的订单量安排产能,对于部分工序进行委外生产,同时根据市场需求情况保持相对合理的库存。公司采用的柔性生产线,可针对不同产品的工艺特点进行生产线流程的动态配置,调整不同型号产品的产能,有效适应精密结构件产品订单多种类、多型号的特点。公司根据产品工艺特点进行的生产线设计,保证每个工序环节保持同步的生产效率,避免因工时不平衡造成产能浪费。(4)销售模式公司产品具有品质要求高、产品种类多、不同型号需单独研发、厂商替换成本高的特点,因此,基于与客户的交互式研发,公司形成了独特的深度合作销售模式。由于精密结构件产品种类繁多,每种产品均需要公司与客户进行模具和产品的交互式开发,在此过程中公司与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因此,公司在产品品质达到客户认可后,可逐步形成较强的客户黏性。以CATL为例,双方一同参与到新产品的研发当中,合作关系日益加深,交易额亦逐年上升。公司以销售带动技术服务,以技术服务促进销售,注重客户对公司高效技术服务的依赖性,凸显公司的专业价值。公司建立了售后快速响应服务体系,常规问题在2小时内提供初步解决方案,重大问题由专门小组专题研讨,以最快速度解决,提升客户满意度,维系良好的客户资源。公司凭借自身出众的技术实力、服务能力和产品品质吸引更多优质客户,通过与CATL、松下、LG、三星、中创新航等行业领先厂商的深入合作,充分发挥核心客户示范效应,提升品牌知名度与产品信任度,带动其他业内优质客户资源不断向公司聚集。(5)结算模式公司的结算模式分为VMI模式和非VMI模式两类。VMI销售模式下,公司产品销售出库后,运输发货至客户,客户检验合格入VMI仓库,公司将库存商品转为发出商品处理。当月客户根据生产情况领用产品上线后,公司在月末或次月初与客户对账,确认客户当月上线数量、金额及VMI仓库库存,并根据客户上线数量及金额确认当月收入,同时将未上线的VMI仓库库存作为发出商品余额。非VMI销售模式下,公司产品当月销售出库后,运输发货至客户,客户对货物进行验货并签收,月末或次月双方进行对账,公司根据客户签收的送货单,确认为当月的销售收入。3、公司产品市场地位公司专注于精密结构件的生产,产品广泛应用于动力电池、储能电池、新能源汽车及传统汽车等领域。经过二十八年的稳健发展,公司已跃升为国内电池精密结构件和汽车结构件研发及制造的领军企业。动力电池精密结构件对终端电池产品的性能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电池的使用安全性、电性能(涵盖能量密度与功率密度)、使用寿命、一致性及成本等多个方面。在动力电池精密结构件领域,公司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特别是在防爆设计、防漏液处理、壳体超长拉伸等方面表现卓越。我们拥有高精密度、高一致性的生产工艺,以及先进的冲压、拉伸、注塑加工和模具制造技术。公司主要产品均具备自主知识产权,掌握了安全防爆、防渗漏、超长拉伸、断电保护、自动装配、智能压力测试等多项核心技术。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我们还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管理经验,确保产品具备高精密度、一致性、高效性和灵活性,使公司的技术和品质管理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赢得了众多高端客户的信赖与认可。值得一提的是,公司的锂离子电池精密结构件产品荣获了2021年全国单项冠军奖章,这一荣誉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动力电池精密结构件市场的领先地位。4、主要经营业绩与驱动因素报告期内,公司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为客户提供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精密结构件、储能电池精密结构件、消费类电池精密结构件及汽车零部件,经营业绩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行业、新能源汽车及汽车、储能、消费类电子行业发展态势密切相关。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主要产品、经营模式、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均未发生变化,与所属行业发展状况相符合。1、概述据EVTank联合伊维经济研究院共同发布的《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白皮书(2025年版)》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了1,823.6万辆,同比增幅高达24.4%。中国市场继续以1,286.6万辆的销售规模市占率从2023年的64.8%跃升至70.5%,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领先地位。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有效带动了动力电池产业的持续增长。据SNEResearch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达到了894.4GWh,同比增长27.2%。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前十名的企业分别为宁德时代、比亚迪、LG新能源、中创新航、SKOn、松下、三星SDI、国轩高科、亿纬锂能、欣旺达。中国企业占据了全球TOP10榜单中的六席,市场集中度持续提升至67.1%。公司作为动力电池精密结构件的供应商,受益于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持续增长以及动力电池装机量的不断增加,客户对公司的订单量持续攀升。同时,公司通过深化经营管理、持续技术创新以及提升运营能力等多方面努力,实现了业务的稳健发展。2024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02,967.63万元,较上年同期实现了14.44%的增长;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7,162.8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22.55%;资产总额达到1,905,052.23万元,较上年度末增长了10.6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164,130.28万元,较上年度末增长了10.89%。公司2024年主要经营情况回顾如下:(1)加大研发投入,持续技术创新在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达到63,945.55万元,同比增长0.47%。公司始终致力于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专注于动力电池精密结构件的安全性、可靠性、容量效率及轻量化等多个维度的持续研究与创新,并对生产工艺进行了不断优化。公司已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研发成果,如研发出电池二次短路防护结构,有效攻克了电池热失控难题,在保证高能量密度的同时,显著提升了电池的安全性,有效降低了电池起火、爆炸等安全事故的风险;研发的动力电池顶盖及壳体一体防爆结构,显著提高了防爆阀爆破开启压力值的稳定性和长期可靠性,从而全面增强了动力电池的整体安全性能;通过设计高空间利用率电池盖板并优化其组件,成功减少了电芯极耳折叠所占用的内部空间,有效提高电池内部空间利用率。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及子公司共持有专利522项,较上一年度增长了27.63%,其中包括发明专利37项、实用新型专利483项、外观设计专利2项,以及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项和作品著作权2项。这些专利和著作权的取得,不仅巩固了公司的研发实力,也进一步彰显了公司的技术优势。(2)深耕客户服务,持续市场开拓在报告期内,公司坚持定位高端市场,不断深化大客户战略。通过增强与客户的互动频次,公司深入理解并精准满足其需求与期望,致力于提供高品质的精密结构件产品及服务。这些努力显著提升了客户满意度,公司也因此于2024年度荣获CATL海外支持、中创新航钻石供应商、亿纬锂能年度联合创新、欣旺达战略合作伙伴及年度共创先锋等奖项。同时,公司手中的订单量持续增长,推动经营规模和业绩进一步扩张。一方面,公司巩固并深化了与现有大客户如CATL、LG、特斯拉、松下、三星、中创新航、亿纬锂能、欣旺达、瑞浦兰钧、力神、蜂巢能源、海辰储能、远景动力、楚能等的合作关系,确保了长期战略合作的稳固性。另一方面,公司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于2025年2月与因湃电池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获得了其未来五年动力及储能电池结构件的100%供应份额。随着公司下游客户市场集中度的不断提升以及国内外市场的持续拓展,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巩固了公司在全球动力电池精密结构件行业中的领先地位。(3)开拓新市场,涉足人形机器人行业基于对全球市场的深刻剖析与精准洞察,特别是对人形机器人在工业领域即将展现出的广阔发展前景及其背后蕴含的巨大潜力的前瞻性战略评估,公司毅然决定进军充满挑战与机遇的人形机器人领域。为此,公司携手台湾盟立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及台湾盟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创立了深圳市科盟创新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采取垂直深耕与横向扩展并重的策略,核心技术聚焦于谐波减速器的研发与生产,致力于打造高精度产品,涵盖驱动器、控制器等核心配套组件,以形成一套完整的关节解决方案。与此同时,公司还与苏州伟创电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盟立自动化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合作,共同投资成立了深圳市伟达立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专注于多品类关节组件的布局,提供从关键零部件到关节模组的“一站式”全方位产品,通过系统化输出灵活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两家新公司的成立标志着公司正式迈出了在人形机器人领域拓展的关键步伐,致力于在人形机器人关节部件领域实现技术革新与突破,以此打造公司的第二增长曲线,为公司的长远发展注入强劲的新动力,从而有效拓宽未来的成长空间。(4)加快产能建设,推进产能释放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动力电池结构件企业面临着迅速响应市场需求的挑战。在此背景下,产能布局与产能扩张成为了企业实现可持续增长、增强市场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在报告期内,公司采取了多项关键举措。首先,利用不超过12亿元的自筹资金,在深圳市龙华区启动了“深圳新能源电池精密结构件生产基地项目”,旨在进一步扩大公司在华南地区的动力电池精密结构件产能。其次,与海外全资子公司匈牙利科达利共同出资不超过4,900万美元,拟在美国设立科达利美国有限责任公司,并投资建设新能源动力电池精密结构件生产基地,以此为契机打开美国市场的大门,展开在美国的业务布局。此外,公司还使用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不超过6亿元人民币,拟在马来西亚投资建设锂电池精密结构件项目,以此作为进入东南亚市场的切入点,展开在该地区的业务布局。截至报告期末,美国基地前期准备工作有序开展;新加坡全资子公司相关工商注册登记手续已完成。与此同时,公司持续推动了江西、四川(三期)、江苏(三期)、江门等国内生产基地以及海外匈牙利生产基地的产能扩建工作。其中,江苏(三期)、江门厂房工程以及匈牙利生产基地的产能扩建已顺利完成。随着这些新增生产基地的逐步建成和投产,公司的动力电池精密结构件产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产能释放也将逐步加速,为公司的持续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5)降本增效,运营效率提升降本增效作为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核心议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一战略不仅直接提升企业盈利能力,更深刻影响着企业的长期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报告期内,公司深刻认识到降本增效的紧迫性,并借由“科达利2025高质量发展大会”这一契机,从技术/工艺、设备、人力成本、质量成本、库存管理以及非主材制造成本等多个维度出发,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来优化管理、提升效率。首先,公司在业务流程上持续优化,通过精简繁琐的审批流程、削减不必要的环节,显著提高了决策效率。同时,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与协作,打破信息壁垒,确保各项工作顺畅推进。其次,公司大力推进技术创新与数字化转型。在自动化生产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引入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有效减少人工错误,显著提升生产效率。在数字化转型方面,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信息化管理工具如精益管理、六西格玛等,并结合MES制造执行系统、SPC统计过程控制系统、WMS智能仓储管理系统、QMS管理系统等,对产品的制造、品质控制、仓储管理等环节进行智能化信息化管理,进一步提升企业的运营质量和效益。此外,公司还积极践行精益生产管理理念。通过深入分析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成功消除了过度加工、等待时间、库存过剩等浪费现象,不仅降低了运营成本,还为企业创造了更多价值。综上所述,公司在报告期内通过优化业务流程、推进技术创新与数字化转型以及实施精益生产管理等一系列有力措施,成功实现了降本增效的目标。这些努力不仅提升了企业的运营质量和效益,更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6)实施股权激励及绩效管理,提升员工效能为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进一步增强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公司在2021年和2022年相继推出了股票期权激励计划,旨在对公司管理层及核心员工进行长期激励。在报告期内,公司的经营业绩以及激励对象在个人层面的绩效考核结果均达到了《公司2021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第三个行权期和《公司2022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第二个行权期的行权条件。根据股东大会的授权,公司为各激励对象办理了相应行权期的股票期权行权手续。截至2024年末,《公司2021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的第二个行权期已圆满结束,第三个行权期的激励对象已完成有效行权期内可行权数量的85.90%。此外,公司对全体管理层及员工实施了绩效管理,根据岗位差异制定了不同的绩效考核标准,旨在促进公司与员工的共同发展。通过构建与公司战略目标相契合的绩效管理体系,并结合核心员工的长期股权激励措施,公司在提升员工效能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