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雷赛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深圳市雷赛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雷赛智能
- 企业英文名: China Leadshine Technology Co., Ltd.
- 实际控制人: 施慧敏,李卫平
- 上市代码: 002979.SZ
- 注册资本: 30764.0847 万元
- 上市日期: 2020-04-08
- 大股东: 李卫平
- 持股比例: 28%
- 董秘: 向少华
- 董秘电话: 0755-26400242
- 所属行业: 仪器仪表制造业
- 会计师事务所: 容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史少翔、桂迎、陈燕
- 律师事务所: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深圳市南山区西丽街道曙光社区智谷研发楼B栋15-20层
- 概念板块: 专用设备 广东板块 专精特新 深股通 预盈预增 人形机器人 机器人概念 口罩 华为概念 人工智能 智能机器 深圳特区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广东
- 成立日期: 2007-01-09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4403007979580040
- 法定代表人: 李卫平
- 董事长: 李卫平
- 电话: 0755-26433338,0755-26400242
- 传真: 0755-26906927
- 企业官网: www.leisai.com
- 企业邮箱: ir@leisai.com
- 办公地址: 深圳市南山区西丽街道曙光社区智谷研发楼B栋15-20层
- 邮编: 518055
- 主营业务: 专业从事智能装备运动控制核心部件的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
- 经营范围: 驱动器、电机、运动控制系统及组件、专用控制系统的技术开发、生产、销售;工业自动化装置和仪表、微电脑系统软硬件、计算机软件的技术开发和销售,其他国内贸易(不含专营、专控、专卖商品及限制项目);经营进出口业务。
- 企业简介: 深圳市雷赛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是智能装备运动控制领域的全球知名品牌和行业领军企业。自1997年成立以来,雷赛智能一直以“聚焦客户关注的挑战和压力、提供有竞争力的运动控制产品与服务、持续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为企业使命、以“成就客户、共创共赢”为企业经营理念、聚焦于伺服电机驱动系统、步进电机驱动系统、运动控制卡、运动控制PLC等系列精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并通过锲而不舍、点点滴滴的持续努力来成就客户梦想和实现共同成长。经过二十多年如一日的产品创新、市场开拓和应用服务,雷赛已成为全球产销规模领先的运动控制产品和解决方案提供商。由于雷赛产品兼具稳定可靠和性能优越的双重优势,在电子、半导体、物流、新能源、机器人、机床、医疗等行业获得上万家优秀设备厂家的长期使用,且远销美国、德国、印度等60多个国家。
- 商业规划: 1、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用途公司是国内智能装备运动控制领域的领军企业之一,为国内外数万家智能装备制造企业提供稳定可靠、高附加值的运动控制核心部件及系统级解决方案。公司坚持“成就客户、共创共赢”的经营理念,持续对标全球最优秀同行,以先进的运动控制产品技术和贴身的顾问式服务开展进口替代;公司深耕细分行业工艺及终端大客户、打造TOP客户样板,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营销,发挥渠道的客户粘性及快速就近服务,逐步成长为“中国龙头、世界一流”的专业化运动控制集团。公司专业从事智能装备运动控制核心部件的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主要产品为伺服系统、步进系统、控制技术类产品三大类,为下游设备客户提供完整的运动控制系列产品及整体解决方案,帮助客户构建出快速、精准、稳定、智能的运动控制设备。公司产品以适用面广泛的通用型系列产品为主,极少数情况下也为大行业和大客户提供针对性定制产品。公司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于智能制造和智能服务领域的各种精密设备,例如3C制造设备、半导体设备、机器人、PCB/PCBA制造设备、物流设备、特种机床、包装设备、医疗设备、锂电设备、光伏设备等。伺服系统类:主要应用于智能制造领域的交流伺服驱动器、交流伺服电机、低压伺服驱动器、低压伺服电机、一体式伺服电机、编码器等;以及主要应用于机器人领域的高密度无框力矩电机、中空编码器、空心杯电机及配套的微型伺服系统等。步进系统类:数字式步进驱动器、数字式步进电机、闭环步进驱动器、闭环步进电机、一体式步进电机等。控制技术类:运动控制器、运动控制卡、大中小型PLC、远程IO模块等。2、经营模式公司坚持聚焦智能制造装备运动控制领域,坚守“智能制造”主航道+“移动机器人”辅航道,依靠点点滴滴、锲而不舍的艰苦追求,为全球智能装备行业客户提供运动控制系列产品及解决方案,持续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努力成长为世界级领先企业。(1)研发管理模式公司始终坚持以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为业务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产品研发创新体系包括产品中心、研发中心和测试中心三大部分。产品中心主要负责组织目标市场客户需求调研分析,友商竞品分析,产品规划和产品管理;研发中心主要负责技术预研,技术平台、产品平台的搭建,产品项目的研发实施;测试中心主要负责产品测试工作,对新品设计的质量把关。在研发项目组织上采用项目管理制,促进协同工作,以保障产品研发质量、提升研发效率。公司产品研发在IPD的集成开发模式基础上,创新性的拓展为IPDPI闭环管理研发创新流程:即根据宏观行业分析、公司战略规划、客户关键需求分析、技术发展分析和竞争策略分析,引导公司进行技术储备和产品开发。公司IPDPI产品研发创新流程:(2)采购模式公司物料采购采取市场需求驱动的物料需求计划(MRP)采购模式,将实际的客户订单与客户需求预测相结合为基础,制定滚动的生产计划,据此制定物料需求计划和采购计划,经审批通过后执行。公司建立了跨部门的供应链管理专家小组、建立了完善的供应商管理流程和物料采购管理流程及相关配套制度,与供应商持续保持质量监控和质量改善的交流互动,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评估,淘汰不合格供应商的同时引进新的有竞争实力的供应商。通过流程与制度体系的建立和规范管理,有效保证物料的价格优势、快速交付响应以及稳定的质量保障,共同促进质量管理水平的稳定上升。(3)生产模式公司生产模式采取外协生产和自主生产相结合方式,公司产品由半成品组件和结构组件组合而成,PCBA半成品加工属于投入较大的非核心生产工序,主要采用外协生产完成;自主生产则是完成半成品组装、软件烧录、测试和检验等核心工序,以此严格控制产品质量。公司的生产策略采用备货式生产和订单式生产相结合模式,即标准品备适量安全库存数+滚动批量生产,非标定制品按订单生产,并充分兼顾生产计划的原则性和灵活性。公司生产严格遵循提出计划、制定计划和执行计划的工作程序。(4)营销管理模式公司采取行业开拓、区域服务、产品协同相结合的营销模式,携手各类合作伙伴,推动下游产业电控系统优化升级。针对战略性的细分行业,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构建“行业聚焦战略、区域有效复制、产品协同互锁”的有机组合,形成了覆盖全国的营销服务网络,及时为客户提供贴身服务,以达到快速响应的效果,共同协助提升大行业大客户设备控制水平和实现进口替代。1、概述2024年,在关税贸易战、地缘政治局势复杂、技术变革加速的背景下,行业竞争和市场内卷不断加剧,公司所处的OEM自动化行业有效需求不足市场规模同比下降5%。其中光伏、锂电行业需求的大幅下滑对公司业务增长也产生了较大的不利影响,公司通过深耕传统优势的3C、电子制造、半导体设备、特种机床等行业,拓展包装行业及优质渠道网络等,在弥补光伏、锂电行业销售收入下滑的缺口的同时实现业务稳步增长,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5.84亿元,同比上升11.93%;公司落地多项降本增效措施,减少前期管理变革成本等,取得较好的效果,成本费用增速低于销售收入增速;报告期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005亿元,同比上升44.67%。具体经营业绩表现如下:(1)技术研发持续升级,产品结构不断优化针对运动控制系统未来网络化、智能化和一体化的发展方向,公司积极研究开发高速度高精度运动控制技术、现场总线控制技术、视觉检测控制技术等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产品技术,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尤其是对伺服产品、PLC产品、机器视觉、机器人核心部件等产品的研发投入,全线产品已通过CE认证,并推进UL、STO等国际认证,为开拓全球市场筑牢基础,报告期研发投入1.95亿元,占销售收入的12.30%。1)步进系统业务方面:步进市场还有很大增长空间,通过研发中高端产品技术例如多总线、多合一、多认证、高精度步进等,同时拓展新行业新应用、进一步提升了步进产品线的市场占有率和市场领导地位。推出的全新一代旗舰型五相步进产品--DM5系列,具有日系五相步进的性能,又兼顾国产步进的成本优势,助力广大中高端自动化设备升级降本,推动半导体等设备行业发展。报告期内步进系统类产品实现销售收入60,584.85万元。2)伺服系统业务方面:近年来公司持续不断地在交流伺服领域加强投入,成功构建“多层次、多合一、多总线、多认证”的四多产品架构,驱动器、电机、编码器等方面的产品技术突飞猛进;交流伺服L7通用型系列、L8高端型以及直线伺服系列,性能总体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获得众多市场客户青睐和大量进口品牌替代的机会。此外,公司自主研发的27位超高精度光编编码器已成功量产。报告期内伺服系统类产品实现销售收入70,873.59万元。3)控制技术业务方面:公司持续加大对控制技术类产品的研发投入,尤其是大/中/小型PLC和远程IO模块等产品系列;近两年推出的小型SC系列、中型MC系列、大型LC系列,三大类运动控制PLC都取得了较好的市场突破。研发的S系列“超强”运动控制PLC,以Small、Slim、Strong、Simple四大亮点,重构小型PLC的能力边界,以极简架构实现主控产品的全面升级,革新传统小型PLC的能力上限;公司在PC-Based产品领域实现技术突破,重磅推出DMC-S系列超高性能总线卡与脉冲卡,率先在国内实现62.5μs超短总线周期与50μs高速脉冲控制,兼具高性能、强功能与高可靠性三大核心优势,凭借卓越的实时控制精度与稳定运行能力,成为半导体等高端制造领域客户的首选方案,有力推动产业智能化升级进程。报告期内控制技术类业务实现销售收入25,179.38万元;其中PLC相关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88.16%。4)人形机器人业务方面:公司人形机器人业务定位是核心零部件、组件和解决方案提供商,为众多整机厂家提供系列化伺服控制核心部件和模组级解决方案。公司从2018年起持续耕耘机器人行业(AGV/AMR、协作机器人等),并于2023年底成功研发出高密度无框力矩电机、伺服驱动器、中空编码器、空心杯电机及配套的微型伺服系统等核心产品。报告期内,公司围绕发展“移动机器人”辅赛道,成立子公司上海雷赛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聚焦“超高密度”无框电机、关节模组解决方案;成立子公司深圳市灵巧驱控技术有限公司,聚焦空心杯电机以及灵巧手解决方案。同时积极布局相关产能建设,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加速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商业化应用,进而打造公司业务第二增长曲线。凭借多年深耕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领域的领先技术能力与市场成绩,荣获2024金球奖“年度优秀供应链企业”奖项。(2)营销升级,开放协作增收入公司营销升级战略成效显著,通过优化顶层设计、强化板块协同、升级渠道模式,引入优质外资品牌渠道商,发挥内外协同优势,服务数万家设备客户,带动业务增长。在区域线、行业线、产品线三线协同模式下,区域线在客户密集区设代表处,对内反馈市场需求,对外推动渠道合作;行业线聚焦战略新兴行业,调研产业链痛点,将运动控制技术与场景融合,打造细分机型解决方案;产品线与行业线深度联动,助力大客户设备升级与进口替代,并协同区域线推广新品、开拓新客户,实现三方互锁共赢,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3)降本增效,以人为本促发展公司通过产品设计优化、器件国产化替代、优化供应链资源、提升生产自动化水平及管理升级优化等降本增效措施,在让利给客户的同时,实现公司利润的合理增长。公司通过股权激励、新业务板块/子公司核心员工持股等机制,构建长期利益共享体系。同时以科学的岗位职级薪酬体系和“获取分享制”奖金制度,激发组织活力与员工创造力,推动人效比稳步提升,为业务扩张与“第三次创业”凝聚人才动能。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