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棒杰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浙江棒杰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棒杰股份
  • 企业英文名: Zhejiang Bangjie Holding Group Co.,Ltd
  • 实际控制人: 陶建伟
  • 上市代码: 002634.SZ
  • 注册资本: 45935.2513 万元
  • 上市日期: 2011-12-05
  • 大股东: 陶建伟
  • 持股比例: 13.88%
  • 董秘: 刘栩
  • 董秘电话: 0512-68622634
  • 所属行业: 纺织服装、服饰业
  • 会计师事务所: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罗丹、张冀申
  • 律师事务所: 国浩律师(杭州)事务所
  • 注册地址: 浙江省义乌市苏溪镇镇南小区
  • 概念板块: 纺织服装 预亏预减 低价股 TOPCon电池 石墨烯 太阳能 微盘股 新能源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浙江
  • 成立日期: 1993-08-03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330000609786138W
  • 法定代表人: 陈剑嵩
  • 董事长: 陈剑嵩
  • 电话: 0579-85920903,0512-68622634
  • 传真: 0579-85922004
  • 企业官网: www.bangjie.cn
  • 企业邮箱: xliu@bangjie.cn
  • 办公地址: 浙江省义乌市苏溪镇苏华街21号
  • 邮编: 322009
  • 主营业务: 无缝服装业务,光伏业务
  • 经营范围: 企业总部管理;服装制造;服装辅料制造;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针织或钩针编织物及其制品制造;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工程管理服务;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电池销售;电池制造;光伏设备及元器件销售;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销售;光电子器件销售;太阳能发电技术服务;太阳能热发电产品销售;新能源原动设备销售;光伏发电设备租赁(以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定为准)。
  • 企业简介: 浙江棒杰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1993年,是一家专业从事无缝服装设计、研发、织造和营销的现代化企业。2011年12月5日在深圳交易所中小板挂牌上市(证券简称:棒杰股份,证券代码:002634),成为义乌市首批上市的本土企业。公司以全球无缝服装产品ODM/OEM核心制造商和供应商为定位,专注于无缝服装产品的设计和数字化服装生产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经过十多年发展,现已成为中国无缝服装行业的领导者,并跻身全球无缝织造领域著名企业行列。"人力资源是公司发展的第一资源"。以人为本的人才战略是公司发展的首要战略,公司本着"理念为先,品德为基,才能为本,执行为重"的选、育、用才理念,汇聚了本行业的顶尖技术研发人才和专业生产经营管理人才,已形成了一个蓬勃向上、极富创新的学习型、复合型管理团队。公司注重人才,发展人才,培训人才,以贡献付报酬,凭责任定待遇,鼓励人才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目前公司已形成了完整的人力资源墓础体系,让每一个优秀的人才都有机会脱颖而出。公司始终致力于完善各项员工保障制度,建立合理的薪酬体系和公平、公正、公开的考核评价机制,搭建极具潜力的员工发展平台,正向着社会、股东、员工三者共赢的企业目标不断迈进。"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公司将立足规范化管理,全面推进理念创新、品牌创新、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并致力于社会责任的担当和企业文化的传播,在巩固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积扱参与国际竞争,努力将棒杰打造成国内外享有盛誉的知名品牌。
  • 发展进程: 公司前身为义乌市伟士制衣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8月3日。2001年7月11日更名为浙江棒杰服饰有限司。2008年1月31日,公司在浙江省金华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依法办理了工商登记,公司发起人为原棒杰有限的11名自然人股东,分别为陶建伟、陶建锋、张骞、陶士青、楼存沙、骆建军、程坚强、韩梅、骆坚旗、胡关跃、楼泽海。
  • 商业规划: (一)无缝服装业务报告期内,公司无缝服装业务仍为核心业务,主要产品未发生重大变化。公司下属棒杰针织等子公司从事无缝服装的设计、研发、生产和营销,主要产品是无缝服装,产品种类丰富、结构完善,包括内衣系列产品、套装系列产品、休闲服饰产品、运动服饰产品等多个系列产品。无缝服装产品具有舒适自然、时尚、无束缚感等优点,主要应用于基础内衣、运动户外装(如沙滩装、专用运动装、户外旅游装等)、休闲装(如家庭装、睡衣等)、时装(如青春装、城市装等)等领域。从产业链方面来看,公司处于纺织服装产业链中下游,主要以ODM/OEM的模式为全球客户提供无缝服装的开发设计和生产制造服务。经过多年积累和发展,公司已经建立起从研发设计、样品确认到生产、销售一条完整成熟的生产营销系统。报告期内,经营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1、研发模式公司研发部门主要负责无缝服装产品与技术研发、生产工艺准备与指导等工作。公司注重自主研发相关工作的同时,保持与国内相关科研院校、专家进行合作交流,加强新工艺、新产品的开发,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2、采购模式公司已经与行业内知名企业建立较为密切和稳定的合作关系,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供应商考核体系。公司采购部门根据产品设计和生产工艺等要求统一采购原辅材料,根据考核结果择优选择供应商进行采购,同时基于控制采购价格与维持合理库存两大目标确定采购量。3、生产模式公司无缝服装产品以依靠自有厂房、设备、工人和技术自行组织生产为主,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生产部门接到营销部门下达的订单后,按照订单需求及时排期组织生产、检验并交货。公司积极推进智能化和信息化生产建设,保障产品从打样、织造、后整理、缝制到包装、入库等环节高效有序地开展,并由品质管理人员和跟单人员及时跟踪反馈,保障产品质量、交期,不断提高公司的综合生产能力。4、销售模式公司产品销售模式主要分内销和外销,其中内销包括直接销售给采购商、品牌商等国内客户和通过外贸商销售给国外客户,外销主要承接国外品牌商、零售商及采购商等客户的外贸订单。公司根据客户订单要求安排生产,向其直接销售产品并收款。(二)光伏业务公司主营业务为光伏电池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打N型TOPCon太阳能电池,产品性能达国际先进水平,具备市场竞争力。公司光伏业务主要由子公司棒杰新能源和扬州棒杰开展,报告期内,公司光伏板块经营模式如下:1、生产模式公司生产模式以自主研发、生产为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了健全的生产管理体系。具体执行过程为:公司根据销售部提供的订单或市场需求预测,经营计划部结合公司的生产能力制定年度生产计划和月度生产计划。生产基地根据经审批的生产计划、结合订单和库存情况制定具体生产任务并实施。质量部负责对产品质量进行监督和检查及售后服务。2、采购模式公司采用“产供销协作”模式,公司根据销售订单制定生产计划,并加强原材料采购的计划管理,通过产供销信息联动实现原材料的经济库存。公司坚持与行业内龙头供应商建立稳定合作关系,与优质供应商签订长期供货协议进行集中采购,有效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并保证原材料质量。硅片是公司生产所需主要原材料之一。3、销售模式公司产品主要销售给下游组件厂商,主要采用直接销售模式。报告期内,公司设置专门的销售部门负责销售工作,秉承“客户为先,使命必达”的服务理念,高度重视深化客户服务,通过参加国内外展会或者商务洽谈,围绕大型组件客户进行针对性开发。公司与大型组件厂商签订年度框架性销售协议,约定合作期间、产品尺寸、销售数量等要素,并采用短期订单模式灵活确定价格、数量等。1、概述2024年,公司继续保持“无缝服装+光伏”双主业的业务结构,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0,552.49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44.83%,营业成本111,075.7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58.65%,实现营业利润-76,937.13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431.0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7,233.92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660.30%,研发投入2,105.47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5.82%。报告期内,在无缝纺织板块公司主要完成以下工作:1、深化合作力度,巩固营销渠道。报告期内,加深与优质客户的合作力度,为客户提供新产品研发、物流运输到店、快反柔性等多元化、高品质服务,争取更多订单。同时通过市场调研、参加国内外专业展会等多种渠道不断开发新市场和潜在客户,努力应对市场快速变化、中美关系不确定性等带来的挑战和不利影响。2、加强研发投入。公司重视自主研发工作及与高校的产、学、研合作,根据市场需求及时开发中高端及差异化产品,提升产品品质和客户体验。3、公司顺应生产发展趋势和政策导向,在注重生产规模化、标准化的同时,重视生产信息化、智能化。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推进复工复产,保障订单出货。公司持续推进并优化相关信息系统建设,加强生产集中管控,控制生产成本,减少资源浪费,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公司应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反应能力,提升企业智能制造和信息化水平,为公司主营业务发展打下坚实基础。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企业凝聚力。公司持续引进技术型人才、管理型人才等专业人才,建立各级人才梯队,加强后备人才队伍建设。公司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报告期内组织开展了包括但不限于员工培训、员工集体生日会、员工岗位技能竞赛等一系列企业文化活动,丰富了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凝聚了企业发展力量。报告期内,在光伏板块公司主要完成以下工作:2024年为公司实施光伏战略转型的第二年,公司光伏板块主要子公司扬州棒杰自2023年9月底投产以来,其产能经历了一段产能爬坡期,通过不断的技术升级和客户导入策略,扬州棒杰于2024年4月达到了电池片生产量的高峰。然而,随着光伏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产业链价格持续下跌,尤其是在2024年4月底后,全行业面临普遍的亏损压力,且亏损幅度不断加大。在这种不利的市场环境下,扬州棒杰的经营压力也日益增大。为了有效应对这一挑战,扬州棒杰自2024年5月起进一步调整了生产策略,不断降低产能利用率,并于2025年3月1日起,扬州棒杰实施临时停工停产,并对核心生产设备进行全面大型检修工作,预计停产时间不超过3个月。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