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上市企业 / 中山联合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联合光电 - 300691.SZ

中山联合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日期
2017-08-11
上市交易所
深圳证券交易所
企业英文名
Union Optech Co., Ltd.
成立日期
2005-08-18
注册地
广东
所在行业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上市信息
企业简称
联合光电
股票代码
300691.SZ
上市日期
2017-08-11
大股东
龚俊强
持股比例
17.75 %
董秘
郭耀明
董秘电话
0760-86130901
所在行业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会计师事务所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注册会计师
陈华;袁翠娴
律师事务所
广东信达律师事务所
企业基本信息
企业全称
中山联合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代码
91442000778330115C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注册地
广东
成立日期
2005-08-18
法定代表人
龚俊强
董事长
龚俊强
企业电话
0760-86130901
企业传真
0760-86138111
邮编
528437
企业邮箱
service@union-optech.com
企业官网
办公地址
广东省中山市火炬开发区益围路10号1-3楼
企业简介

主营业务:为市场提供高端光学镜头产品及其应用解决方案,专业从事光学镜头及镜头相关光电器件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

经营范围:生产经营各类光电镜头产品,新型电子元器件制造、图形图像识别和处理系统制造、模具制造及上述产品的售后服务;Ⅱ类6822医用光学器具、仪器及内窥镜设备;工业用房出租、商业营业用房出租、办公楼出租;企业管理;物业管理;信息技术咨询服务。第一、二类医疗器械的生产、销售;消毒设备及消毒器具的研发、生产、加工、销售,医疗器械生产,医疗器械技术的开发。(上述涉及许可经营的凭许可证经营。)

中山联合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联合光电”,股票代码:300691)于2005年8月在火炬开发区创业中心成立,经过持续多年的科技创新和研发投入,形成了集光电产品设计开发、超精密加工及智能制造为一体的完整业务体系,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始终走在中国光学镜头制造行业的前列。

在光学防抖、超高倍率变焦镜头、超高清4K激光显示领域是国内唯一独立开发并规模量产的企业。

公司拥有广东省光学成像(联合光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企业技术中心,正在建设广东省精密光学成像工程实验室,集中精力打造创新平台和自主知识产权体系,自主研发新技术产品并申请光学领域相关专利达700多项,同时与研发机构及战略合作客户建立以项目研发为载体、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的合作关系。

公司坚持研发投入,研发人员占公司总人数的30%以上,每年研发投入超过销售收入的8%。

联合光电在高清激光显示、高端光学变焦镜头、单反相机镜头、手机摄像镜头的研发和制造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水平,能够快速地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光学产品综合解决方案。

产品广泛应用于4K激光显示、视频监控、智能终端、车载成像系统、视讯会议、数码相机/摄像机、虚拟现实VR产品等。

公司已成为全球众多知名企业重要合作伙伴。

受益于持续的自主创新和研发投入,公司经营规模快速成长,于2017年8月11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成功上市。

商业规划

公司是一家集光成像、光显示、光感知为核心技术的光学系统解决方案制造企业,经过多年持续的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拥有光学防抖、超精密光学非球面、自由曲面、光波导等核心光学器件的核心技术,其中黑光真彩成像、快速聚焦技术是世界首创,产品广泛应用于视频监控、新型显示、智能驾驶等领域。

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要业务及经营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

(一)行业发展情况光电产业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支撑,是推动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绿色发展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性产业,也是我国持续引导和鼓励的行业。

近年来伴随着人工智能(AI)、智能网联、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等新兴技术的普及和快速发展,光电产业也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包括在智慧安全监控、智慧城市、新型显示、智能驾驶、人工智能、元宇宙、智能眼镜等应用领域愈加广泛,光电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公司主要业务围绕光电光学产品及光电系统布局延伸,涉及安全监控、新型显示、智能驾驶等行业领域,相关领域行业发展情况如下:1、安全监控安全监控是国家大力推进社会治安保障和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工具之一,过去天网工程、平安城市、雪亮工程等项目陆续落地,驱动着国内安全监控行业市场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但近年由于地缘政治冲突、中美贸易战、经济下行等因素对全球安全监控市场形成了较大冲击,行业脱离高增长的轨迹,叠加国内部分项目延期、房地产市场下滑、市场消费信心减弱等因素,使得国内安全监控市场需求表现相对疲软,增速放缓。

但整体而言,安全监控作为重要国家战略,得益于政策的长期支持,而且仍然较低的人均安全监控设备数量以及安全监控地区发展的不均衡共同为国内市场提供了充足市场,安全监控市场仍具有巨大成长空间,根据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2021年6月发布的研究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安全防范市场年均增长率达到7%左右,2025年全行业市场总额达到1万亿元以上。

安全监控市场也将随着安全防范行业整体市场需求的稳步发展而受到利好影响,尤其是安全监控的应用场景进一步细分化,安全监控技术不断迭代升级,市场对视频、图像采集的要求经历了“看得见”向“看得清”的转变,并逐步向“看得懂”升级,超高清镜头不断普及和变焦镜头渗透率提升,高端安全监控镜头市场需求稳定。

而高端安全监控镜头大多具备变焦功能,技术壁垒较高,对企业的资金规模、客户和供应商资源等要素也有较高要求,此外还受到专利、模具和工艺等因素影响,产品附加值高。

根据群智咨询(Sigmaintell)《全球光学镜头行业发展趋势深度调研报告》预测,全球光学镜头市场总需求量呈稳健上升态势。

2025年全球镜头市场需求预计约64.3亿颗,同比增长3.9%,未来五年年复合增长率达2.1%,其中高端产品的市场需求逐渐增加,其高附加值有效推动了安全监控镜头市场总产值的增长。

2、新型显示(1)AI技术驱动下的XR显示设备在新的一轮信息技术快速进步和产业加快变革的大背景下,我国新型显示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的特征更加明显,产业规模持续增长。

AR/VR设备硬件性能不断提高,不断追求更高的分辨率、更低的延迟、更轻便的设计和更长的续航时间,随着光学显示技术持续进步,如MicroOLED、MicroLED与光波导技术的发展,将使AR眼镜的显示效果更加清晰、自然,同时降低功耗和设备体积;另一方面,AR/VR与人工智能(AI)深度融合,设备将具备更智能的环境感知、语音交互、手势识别和眼动追踪等功能,实现更自然、便捷的多模态交互,借助AI的图像识别和理解能力,可以更好地识别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和场景,为用户提供更精准、个性化的信息和服务,在内容创作、用户行为分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产业向更智能的方向发展。

其中,AI眼镜是AI技术发展下催生的新智能可穿戴设备,目前无摄像头智能眼镜和带摄像头智能眼镜技术较为成熟,市场上已经存在成熟的产品。

各大行业巨头加快AR领域布局,AR智能眼镜作为AR的主要搭载形式被行业看好,AR眼镜发展迅速。

随着AR市场规模不断增长,互联网、智能手机等领域科技巨头纷纷布局AR领域,收购或自研相关光学显示技术、交互技术等,以期获得先发优势。

此外,AR眼镜初创公司发展迅速,当前国内外主要AR眼镜厂商有MagicLeap、雷鸟创新、XREAL、Rokid、INMO等,其中,国内AR眼镜厂商占据中国AR出货量的绝大份额。

据亿欧智库数据,Rokid、雷鸟创新、XREAL分别占据中国消费级AR出货量占比前三名。

由此可见,中国厂商在新兴的AR眼镜市场中拥有一定优势,未来有望引领AR眼镜行业的发展。

根据维深信息(WellsennXR)数据,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AR眼镜出货量为11.2万台,同比增长基本持平。

其中,中国市场出货量为4.5万台,同比增长5%;,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AR眼镜出货量为15.1万台,同比增长40%,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AI智能眼镜的热度提升、BB观影类AR眼镜成本下降以及光波导AR眼镜销量的逐步走高。

(2)智能投影根据洛图科技(RUNTO)的相关报告,2025年上半年,中国智能投影市场正经历着“消费疲软”、“国补效应递减”和“替代品挤压”的三重压力,2025年上半年市场销量为277.8万台(不含激光电视),同比下降3.9%;销额为46.8亿元,同比下降2.9%,预计2025年全年中国智能投影市场销量为572.8万台,同比下降5.2%;销额为95.4亿元,同比下降4.6%。

价格结构方面,2025年上半年继续延续性价比主导,同时呈现低端收缩、高端上涨并存的状况。

根据洛图科技(RUNTO)线上监测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500元以下市场份额从2024年上半年的33.2%降至22.1%,低价低质产品加速出清;500-999元价格带跃升为最大细分市场,销量占比为32.8%,同比大涨10.4个百分点;1,000-5,000元中高端市场受到挤压,5,000元以上价格段销量份额则上涨1.6%,增至6.5%。

产品发展趋势方面,激光光源、4K分辨率及光学变焦技术是当前智能投影产品升级的核心路径,引领相关智能投影产品价值提升。

根据洛图科技(RUNTO)线上监测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线上市场:(1)激光光源产品份额超过一成,达到14.3%,较2024年同期上涨3.1%,销量同比涨幅达到17%,其中,三色激光在细分市场的内部占比超过了8成,较去年同期上涨8.7%,同时,也几乎成为了新品标配,在2025年上半年的22款激光投影新品中,有14款采用了三色技术;(2)4K智能投影的销量份额超过了一成,达到11.1%,较去年同期上涨4.3%,销量涨幅超50%;(3)光学变焦可以实现更灵活的安装适配性,正成为高端产品的标志,继极米、爱普生、明基之后,2024年Vidda、坚果、徕卡等品牌先后布局,带动变焦产品在2025年上半年的销量占比达到6.2%,销额占比则达到了23.4%,较2024年同期大涨13%,销量和销额下的涨幅均超过了110%;(4)AI技术应用在投影产品上,有助于画质增强、观影推荐、自动化功能和语音交互等方面,2025年上半年搭载远场语音功能的智能投影产品销量回升,占比达到7.3%,搭载AI大模型的产品销量份额则达到了6.6%。

3、智能驾驶智能驾驶是汽车信息化、智能化的重要赛道,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与汽车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汽车的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智能驾驶成为汽车行业的热门领域。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通信基础设施、智能化道路基础设施也配套齐全,消费者对新事物接受度高、市场活跃,有发展智能驾驶的优势条件,而且近年来,国务院、工信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等多部门都陆续印发了规范、引导、规划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的发展政策,如《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自动驾驶汽车运输安全服务指南(试行)》《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等等。

2025年作为中国自动驾驶发展的关键转折点,上半年行业迎来从技术验证到场景落地、从高端配置到全民智驾的双重拐点。

中国牵头制定的国际标准ISO34505:2025《道路车辆自动驾驶系统测试场景场景评价与测试用例生成》于2025年7月正式发布,但其制定过程在2025年上半年已推动全球自动驾驶测试验证技术达成共识。

据IDC预测,2035年全球智能驾驶汽车产业规模将突破1.2万亿美元,中国智能驾驶汽车产业规模将超过2,000亿美元,因此,智能驾驶行业极具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潜力。

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是车载镜头需求爆发的主要原因。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从L2辅助驾驶向L3甚至L4高度自动驾驶迈进,汽车对环境感知的精度和广度要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汽车智能化的普及,推动越来越多的车型将智能驾驶辅助功能作为标配,根据比亚迪,吉利等厂商最新发布的智驾普及策略显示,2025年部分10万元级别以下的新能源汽车也将搭载智驾功能,将进一步推动车载镜头需求的持续攀升。

2024年全球车载镜头需求量约3.7亿颗,预计2025年增至4.4亿颗,同比增长率高达17.6%,增长趋势还将在未来几年持续。

概述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9,503.26万元,同比增长5.5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22.76万元,同比下降171.59%。

1、安全监控受国际环境尤其是关税政策变动影响,叠加国内下游需求减弱等多重因素导致存量市场竞争内卷加剧,2025年上半年,公司安全监控收入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同比下降2.08%。

尽管如此,安全监控作为重要国家战略,得益于政策的长期支持,而且仍然较低的人均安全监控设备数量以及安全监控地区发展的不均衡共同为国内市场提供了充足市场,专业安全监控镜头市场仍具有巨大成长空间。

根据TSR的数据,2025年至2028年,专业安全防范镜头的年销售量将保持6%-7%的增长率。

同时,智能家居作为消费类泛安全防范的核心应用场景之一,在AIoT技术的深度赋能下,已进入规模化高速增长阶段。

随着IoT基础设施的完善、AI算法能力的快速迭代以及大数据分析技术的突破,当前智能家居系统在设备协同响应、多品牌生态互联、全场景交互体验等维度取得显著升级,行业渗透率持续提升,根据专业机构TSR预计,2025年-2028年,消费类泛安全防范镜头的增长率将保持10%左右,从2024年的250,000K颗销量增长至2028年的385,000K颗。

2025年下半年,公司将继续以提升上市公司整体价值、为股东创造的长期投资回报为目标,保持战略定力,秉持强研发、夯主业,稳存量、拓增量的方针克服困难,稳步推进消费类泛安全防范业务并购整合以丰富产品矩阵及提高在安全监控领域的综合竞争力,同时加快推进海外战略布局。

2、其他主营业务2025年上半年,新型显示业务销售额同比增长约20%,主要产品包括投影、VR设备、AR眼镜、运动DV等。

智能驾驶业务销售额同比增长超100%,主要产品包括ADAS等各类车载镜头、车载雷达、HUD、PGU,其中,车载镜头出货量同比增长60%以上,增长势头明显;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相继获得了比亚迪、一汽红旗、零跑、东软睿驰、吉利、长安、奔驰等多家汽车厂商及全球汽车供应链Tier1厂商定点,覆盖超过40款车型。

发展进程

发行人前身联合光电有限成立于2005年8月18日,由SUNENTERPRISEADVISORY,INC.(注册地:英属维尔京群岛)独资设立。

设立时公司注册资本60万美元。

2005年8月3日,中山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以《关于外资企业中山联合光电科技有限公司项目的批复》(中外经贸资字【2005】854号)批复了联合光电有限的设立;2005年8月4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核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商外资粤中外资证字【2005】0223号)。

中山正泰会计师事务所对联合光电有限设立时的出资情况进行了审验,并于2005年9月22日出具正泰验字(2005)09010054号《验资报告》,验证:“截至2005年9月15日止,贵公司已收到投资者缴纳的第1期注册资本合计美元陆拾万元整(USD600,000.00),出资方式均为货币出资。”2005年8月18日,联合光电有限取得了中山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发的企独粤中总字第00412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2014年11月29日,联合光电有限召开董事会,通过了关于联合光电有限整体变更设立股份公司的决议。

公司原股东作为发起人于2014年12月14日共同签署了发起人协议。

联合光电有限以截至2014年10月31日经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审计(XYZH/2013SZA2037-2号《审计报告》)的账面净资产205,127,179.18元为基础,按照3.418787:1的比例折为股份公司股份(其中,60,000,000元作为股份公司注册资本,其余145,127,179.18元作为股本溢价计入资本公积)60,000,000股,每股面值为人民币1元。

2015年1月8日,广东省商务厅以《关于合资企业中山联合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转制为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的批复》(粤商务资字【2015】23号)批复了上述转制;2015年1月15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换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商外资粤股份证字【2012】0020号)。

厦门市大学资产评估土地房地产估价有限责任公司对此次整体变更进行评估并出具了大学评估[2014]GD0017号《评估报告书》,联合光电有限截至2014年10月31日的净资产评估价值为22,972.32万元,较账面净资产增加2,459.61万元,增值率为11.99%。

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对本次整体变更进行了审验,并于2015年1月16日出具《验资报告》(XYZH/2013SZA2037-3)。

2015年2月13日,股份公司在中山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办理了工商变更登记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