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瑞生物医药(苏州)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博瑞生物医药(苏州)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博瑞医药
- 企业英文名: BrightGene Bio-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 实际控制人: 袁建栋,钟伟芳
- 上市代码: 688166.SH
- 注册资本: 42246.6646 万元
- 上市日期: 2019-11-08
- 大股东: 袁建栋
- 持股比例: 26.87%
- 董秘: 丁楠
- 董秘电话: 0512-62620988
- 所属行业: 医药制造业
- 会计师事务所: 公证天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李钢、翁梅辛
- 律师事务所: 北京市竞天公诚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
- 注册地址: 苏州工业园区星湖街218号纳米科技园C25栋
- 概念板块: 化学制药 江苏板块 沪股通 上证380 融资融券 转债标的 合成生物 生物医药 减肥药 新冠药物 创新药 流感 超级真菌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江苏
- 成立日期: 2001-10-26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320000731789594Y
- 法定代表人: 袁建栋
- 董事长: 袁建栋
- 电话: 0512-62620988
- 传真: 0512-62551799
- 企业官网: www.bright-gene.com
- 企业邮箱: IR@bright-gene.com
- 办公地址: 苏州工业园区星湖街218号纳米科技园C25-C28栋
- 邮编: 215123
- 主营业务: 聚焦于首仿、难仿、特色原料药、复杂制剂和原创性新药,持续打造高技术壁垒,致力于满足全球患者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始终贯彻执行原料药与制剂一体,仿制药与创新药结合,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并重的业务体系
- 经营范围: 研发大环内脂、多肽、多糖、杂环、唑类、嗪类、苯醚类、四环素类化合物,生产非药品类大环内脂、多肽、多糖、杂环、唑类、嗪类、苯醚类、四环素类化合物,销售本公司所生产的产品,并提供有关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不涉及药品生产许可证管理范围和国家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限制类和禁止类产品)。(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许可项目:药品进出口(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审批结果为准)。一般项目:土地使用权租赁;非居住房地产租赁(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 企业简介: 博瑞生物医药(苏州)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博瑞医药;股票代码:688166),是一家参与国际竞争的创新型制药企业。公司依靠研发驱动,聚焦于首仿、难仿、特色原料药、复杂制剂和原创性新药,持续打造高技术壁垒,逐步建立起原料药与制剂一体,仿制药与创新药结合,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并重的业务体系,致力于满足全球患者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博瑞医药以“持续创新,护佑健康”为目标,为患者提供价值卓越的产品。通过多年积累,目前已形成发酵半合成平台、多手性药物平台、非生物大分子平台、药械组合平台及偶联药物平台等药物技术研发平台,产品覆盖抗真菌、抗病毒、免疫抑制、抗肿瘤、心脑血管、呼吸、补铁剂、兽药、辅料等领域。公司的药品生产体系通过了中国、美国、欧盟、日本和韩国的官方GMP认证,产品覆盖了中国、欧盟、美国、日韩以及其他“一带一路”国家或地区。公司自主研发和生产的多个医药中间体和原料药产品已经在美欧日韩等主要的国际规范市场国家和中国进行了DMF注册并获得了客户的引用,建立起具有全球竞争优势的产品线。博瑞医药以强大的研发实力为发展基石,依靠与国际接轨的cGMP生产质量体系,以及全球化的注册能力和商业化能力取得了快速发展,同时贯通了从“起始物料→高难度中间体→特色原料药→制剂”的全产业链,成为中国医药行业的领先企业和国际化先锋。博瑞医药坚守“以人为本”,为各类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为患者提供品质卓越、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的高性价比药品,创造温馨、健康的社会生存环境。立足中国,放眼国际,博瑞医药倾力打造集研发、生产、技术服务、销售为一体的更具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医药企业。
- 商业规划: 需提醒投资者关注的关于公司报告期经营情况的其他重要信息1、2025年1-3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895.98万元,同比减少26.81%。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为产品销售收入、权益分成收入和技术收入。2025年1-3月,公司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2,384.20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6.26%。原料药产品收入18,106.58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6.69%。其中,抗病毒类产品收入较去年同期减少70.08%,主要为受流感趋势变化及竞争格局变化影响,奥司他韦原料药需求及价格产生下滑;抗真菌类产品由于去年同期客户临时性需求较旺盛,同时本报告期客户阶段性商业需求波动,使得收入较去年同期有所减少;免疫抑制类产品,受商业化需求拉动,收入较去年同期有所增长;其他类产品由于新产品陆续投入市场,市场开拓工作稳步推进,收入较去年同期有所增长。制剂产品收入4,277.62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4.40%,主要系奥司他韦制剂需求及价格下滑所致。技术收入37.35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97.67%,主要系公司主动调整战略,优化研发资源配置所致;权益分成收入1,488.8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96%。2、2025年1-3月,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95.98万元,同比减少79.77%,主要原因为:(1)受流感趋势变化及竞争格局变化影响,奥司他韦原料药及制剂需求及价格产生下滑,使得抗病毒类产品收入、毛利额均较去年同期大幅减少;(2)由于去年同期客户临时性需求较旺盛,同时本报告期客户阶段性商业需求波动,抗真菌类原料药品种收入较去年同期减少,该类产品毛利较高,销量阶段性减少带来毛利额同比下降较多;(3)其他类原料药品种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但由于部分产品由研发阶段进入商业化阶段,放量的同时产品价格相应波动带来了毛利额的下降。(4)由于公司主动调整战略,优化研发资源配置,技术收入下降。(5)在建工程转固带来的计提折旧增加。3、主要研发项目方面,创新药端,截至本报告披露日主要产品研发进度如下:(1)BGM0504注射液2型糖尿病治疗和减重两项适应症国内III期临床试验目前处于入组和随访阶段,均正在按计划顺利推进中。待完成国内Ⅲ期临床研究,并经国家药监局审评、审批通过后方可在国内生产上市。(2)BGM0504注射液减重适应症在美国已获批IND,目前在美国开展的USbridging临床研究已基本完成、正在进行临床总结报告;该产品的降糖适应症已由合作伙伴向印尼官方递交IND申请,目前处于审评中。(3)口服BGM0504片剂、创新药BGM1812目前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仿制药端,截至本报告披露日主要产品研发进度如下:(1)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噻托溴铵奥达特罗吸入喷雾剂、噻托溴铵吸入喷雾剂已在国内申报。(2)噻托溴铵吸入粉雾剂已完成BE试验(生物等效性试验),目前临床试验申请已获受理;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粉雾剂(50μg/250μg规格)已完成BE试验(生物等效性试验),目前处于验证性临床试验(III期临床试验)中。(3)羧基麦芽糖铁注射液及其原料药已在国内申报。4、国内注册方面,2025年第一季度,盐酸多巴胺原料药、硫酸艾沙康唑原料药、瑞加诺生原料药获得化学原料药上市申请批准通知书,喷雾剂吸入给药器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噻托溴铵吸入喷雾剂、羧基麦芽糖铁注射液、伏环孢素软胶囊在国内申报。国际注册方面,2025年第一季度,泊沙康唑晶型I原料药、非达米星原料药向欧洲递交ASMF。5、知识产权方面,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新提交国内专利申请7件,新获得国内专利授权2件,新提交国外专利申请9件,新获得国外专利授权1件。截至2025年3月末,公司已累计申请专利522件,其中发明专利462件;拥有有效专利共272件,其中发明专利226件,布局了美国、日本、加拿大、欧洲、韩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6、截至2025年3月末,公司在建工程情况如下:苏州吸入剂及其他化学药品制剂生产基地和生物医药研发中心项目(一期),(1)厂房(一)、厂房(二)结构已封顶,二次结构完成,门窗安装完成;研发楼、危险品库、污水站结构已封顶,二次结构完成;架空连廊1基础立柱施工完成;事故水池结构已完成,整体完成80%;幕墙施工已完成90%;(2)厂房(一)机电施工已完成,厂房(二)一层、五层、六层、七层机电施工已完成,设备已完成安装。苏州吸入剂及其他化学药品制剂生产基地和生物医药研发中心新建项目(二期),软雾车间机电安装调试完成。创新药制剂和原料生产基地建设项目(一期),苏州制剂生产基地,机电施工已完成95%,目前处于设备安装过程中;泰兴原料药生产基地,机电施工已完成、设备已完成安装,目前调试验证过程中。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