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沪工焊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上海
  • 成立日期: 1995-12-06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310000632142648H
  • 法定代表人: 舒振宇
  • 董事长: 舒振宇
  • 电话: 021-51215999,021-59715700
  • 传真: 021-59713132
  • 企业官网: www.hugong.com
  • 企业邮箱: hggf@hugong.com
  • 办公地址: 上海市青浦区外青松公路7177号
  • 邮编: 201700
  • 主营业务: 从事焊接与切割设备及机器人系统集成等智能制造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业务,以及高端装备配套业务研制加工服务业务
  • 经营范围: 生产加工电气产品、电焊机、机电产品,经营本企业和成员企业自产产品及相关技术的出口业务,经营本企业和成员企业生产、科研所需的原辅材料、仪器仪表、机械设备、零配件及相关技术的进口业务(国家限定公司经营或禁止进口的商品及技术除外),经营本企业或成员企业进料加工和“三来一补”业务,销售建筑材料、金属材料、仪器仪表、五金交电、办公用品、化工产品及原料(除危险、监控、易制毒化学品、民用爆炸物品)、服装,水电安装,室内装潢服务。【企业经营涉及行政许可的,凭许可证件经营】
  • 企业简介: 上海沪工焊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上交所主板上市企业(股票代码:603131),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投资于一体的工业设备企业集团,拥有65年专业焊接与切割装备研发和制造经验。公司业务覆盖数字化智能焊机、大型激光数控切割设备、智能机器人成套设备、IOT智能切割管理服务系统四大领域,产品远销全球110余个国家和地区。
  • 发展进程: 1995年11月30日,舒宏瑞与塘盛工贸签署《上海大公电气有限责任公司章程》,约定舒宏瑞出资258.50万元,占注册资金79.29%;塘盛工贸出资67.50万元,占注册资金20.71%,一致同意设立大公电气。其中塘盛工贸投入的67.50万元全部以土地出资,该土地合计27亩,每亩作价人民币2.50万元。 1995年11月30日,上海申华会计师事务所对大公电气的出资情况进行了审验,并出具了编号为950874的《验资证明书》,大公电气注册资金326.00万元,其中流动资产120.00万元、固定资产206.00万元。 1995年12月6日,大公电气领取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290131字12716号),注册资本326.00万元。 1997年12月26日,上海市青浦县环城镇塘郁村村民委员会与缪莉萍签订《股权转让协议书》,约定将塘盛工贸持有的大公电气10.68%股权转让给缪莉萍。 1998年12月,青浦县环城镇塘郁村村民委员会向青浦县工商局出具《证明》,其下属的塘盛工贸于1997年度年检期间注销,因此塘盛工贸转让大公电气股权的工商事项由青浦县环城镇塘郁村村民委员会代办。 1998年12月7日,经大公电气股东会决议,同意上述股权转让事项,同时将公司名称变更为“上海沪工电焊机制造有限公司”。 1998年12月7日,上海申浦会计师事务所对沪工电焊机申请的注册资本进行了审验,出具了申浦验(1998)字第4428号《验资报告》,截至1998年12月7日止,沪工电焊机已收到股东投入的资本500万元。 大公电气就本次股权转让及更名办理了工商变更手续,并于1998年12月7日换领了营业执照。 2009年8月19日,经沪工电焊机股东会决议,公司名称变更为“上海沪工电焊机(集团)有限公司”。 沪工电焊机于2009年9月9日取得新的营业执照。变更后,公司名称变更为上海沪工电焊机(集团)有限公司。 2011年9月21日,沪工有限股东舒宏瑞、舒振宇、缪莉萍、斯宇投资、曹陈共同签署《上海沪工焊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协议》,决定以沪工有限截至2011年7月31日经审计的净资产151,990,078.60元为基准,按1:0.493453261的比例折为股份有限公司股本7,500万股,将上海沪工电焊机(集团)有限公司整体变更为上海沪工焊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1年10月6日,立信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对本次变更设立股份公司注册资本的实收情况进行了审验,出具了信会师报字(2011)第13517号《验资报告》。 2011年10月18日,公司取得了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发的变更后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310229000200834)。
  • 商业规划: 2024年,国内宏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新质生产力正在加快培育,全球经济缓慢复苏,但仍面临一系列风险挑战。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在董事会的正确领导和经营层以及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公司进一步聚焦并夯实主营业务,通过“抓生产、强管理、促升级”的系列举措,实现了公司业绩指标的稳步增长。2024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79,173,749.66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555,961.91元,较上年同期相比,实现扭亏为盈。(一)智能制造板块方面在智能制造板块方面,公司持续升级产品和服务,优化业务结构,通过深挖优质客户需求,实现了智能制造业务收入和净利润的稳定增长。公司积极应对市场变化,进一步整合内外部资源,加大对数字化焊机、智能化焊机、机器人焊接成套系统、激光焊接与切割系统、工业控制、智能工厂、数字化工业物联网、工业大数据与远程控制等领域的投入,以及在相关产业链上的拓展。公司推出了拥有专家数据库、全波形控制、可拓展群控、专机接口、机器人数字接口的系列产品,还推出了数字化智能焊接与切割云平台(群控系统)。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实现工艺监管、生产监管、过程监管、数据监管等功能,可实现生产成本的精确统计,焊机使用管理和焊接工艺的严格控制,提高用户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在销售上,公司在稳定现有市场的基础上,加快拓展其他区域的市场,并在重点行业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同时,加强沪工的品牌建设,巩固市场占有率。在生产上,公司引入新的生产管理系统,对原有系统进行整合,针对生产领域的工艺管理、计划排程、生产管理、仓储管理、质量管理等功能做了细化和升级,推动公司实现精益生产以及智能制造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太仓二期厂房规划方案已经经过规划局审定合格,并已缴纳基础设施配套费用,2025年2月,该项目已获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截至目前正在办理图纸审查。在研发上,沪工技术实验室已获得国际权威机构授权实验室的认证,公司继续加强研发设施国际标准的升级,充分发挥实验室经济。在人才储备方面,公司在现有人才团队的基础上,积极储备更多中高级技术人才加入沪工的团队。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充分利用ERP系统、SRM供应商协同平台、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HRM人力资源管理系统、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在提升管理方面,公司继续深入推行“八个全面”工作理念:即全面预算、全面考核、全面审核、全面6s、全面看板管理、全面培训、全面服务和全面信息化。报告期内,公司凭借对客户需求的深度洞察,持续加快研发投入和产品创新,进一步夯实并逐步构建了“技术+产品+服务”的立体竞争力,确保公司智能制造板块方面整体实现收入和利润双增长,其中主营业务收入101,034.3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6.19%,净利润完成9,903.3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2.99%。(二)高端装备配套板块方面在高端装备配套板块方面,因市场环境及行业政策等因素导致客户采购进度发生变化,结合固定成本支出分摊的影响,叠加部分产品的存货跌价损失以及信用减值等事项,高端装备配套业务板块的收入及净利润下降。2024年,公司高端装备配套业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6,106.39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64.75%,净利润为-8,271.03万元,较上年下降6,918.58万元。面对诸多困难和挑战,公司将根据高端装备配套板块的市场特性,继续修炼内功,积极整合资源,保持业务稳定,秉持稳健经营的方针,提升内部管理水平,以顺应市场环境的变化。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