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业务:光伏背板、N型高效单晶电池和组件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以及光伏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销售与运维,侧重于分布式户用光伏领域,形成了光伏背板、高效电池及组件、光伏应用系统三大业务板块。
经营范围:太阳能材料(塑料软膜)开发、生产、销售;太阳能材料销售;太阳能技术服务、咨询;从事货物及技术进出口业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一般项目: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光伏设备及元器件销售;太阳能发电技术服务;技术推广服务;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合同能源管理(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苏州中来光伏新材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太阳能技术产品研发与制造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秉承“少消耗,多发电”的企业使命,践行“奋斗、创新、专注”的发展之道,深耕光伏行业,聚焦绿色能源产业链,致力于成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光伏产品制造商和智慧能源服务商。
2023年2月,浙能电力战略入股中来股份,成为控股股东,中来股份进入高速发展的新阶段。
浙能与中来的融合,实现了资源互补,深入推进了混合所有制改革。
浙能集团赋能及资源的全面支持,将为中来股份的组织变革、管理提升、海外拓展、投资广度带来新的飞跃。
(一)行业发展情况1.2025年上半年光伏行业发展举步维艰2025年上半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在政策调整与市场博弈中呈现“先扬后抑”的发展态势。
据国家能源局发布数据显示,因受益于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发改价格〔2025〕136号)节点前的抢装潮,5月份光伏新增装机以92.92GW的单月光伏新增装机规模创下历史新高以后,6月份光伏新增装机回落到14.36GW,应用市场趋于平静。
光伏产业正经历供需结构的动态调整,光伏企业生产经营仍面临着巨大挑战。
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我国电池片、组件产量增速保持在15%以下,多晶硅、硅片产量出现负增长,各环节主流型号平均价格较2020年以来的最高价降低88.3%、89.6%、80.8%、66.4%,各环节价格均已低于历史最低水平;出口方面,硅片、电池片、组件出口量分别同比下降7.5%、增长74.4%、下降2.82%,光伏产品出口额连续两年同比下降,2025年1-6月出口额同比下降26%。
随着海外本土化趋势加剧、贸易保护主义升级等影响,光伏企业出海也是困难重重。
2.光伏市场规模增长趋势不变从全球电力市场整体格局来看,国际能源机构(IEA)于2025年2月发布的报告显示,2025-2027年全球电力需求预计将以年均3.9%的速度增长,到2027年,太阳能光伏有望贡献全球电力需求增量的约50%。
光伏发电的渗透率是衡量光伏行业发展的关键指标之一。
根据国际能源行业专业组织(EI)对近十年光伏发电渗透率的回顾显示,2024年全球平均光伏发电渗透率已达6.57%,较十年前提升7倍;中国的渗透率从2014年的0.41%提升至9%以上,增幅超20倍。
尽管增长显著,但与部分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据国家能源局发布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我国光伏行业新增装机212.21GW,同比增长107.07%,光伏累计装机容量突破1000GW,成为全国装机规模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类型。
在未来市场发展方面,多条新能源发展保障政策出台,为光伏投资与建设提供了更可预期的制度环境。
基于2025年上半年的发展态势及市场变化,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对2025年全球光伏市场规模作出上调预测:从年初预计531-583GW上调至570-630GW;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预测由215GW-255GW上调至270GW-300GW。
3.多元化光伏技术持续升级当前光伏电池技术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光伏n型产品已成为市场主导技术路线,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中国光伏产业招投标数据库统计,2025年上半年国内组件招标总量约为78GW,其中n型组件招标约已达74.3GW,占比95.3%,组件开标项目以n型TOPCon为主,异质结(HJT)、背接触(BC)多有涉及,n型组件渗透率持续提升。
TOPCon技术通过无主栅(0BB)和薄片化等工艺创新持续推动降本增效;背接触(BC)电池已实现规模化量产,在单面应用场景中展现出效率与美观度的双重优势;异质结(HJT)电池采用银包铜技术后成本显著降低;同时,钙钛矿技术已进入GW级产线建设阶段。
行业技术升级持续推进,各企业持续加大研发力度,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提升转换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推动光伏发电平准化度电成本(LCOE)持续优化,为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4.光伏行业着力开展反“内卷”中国光伏产业目前的困境与行业“内卷式”竞争密切相关,整治“内卷式”竞争是光伏行业破局的关键措施之一。
2024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把“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作为2025年的重点工作之一。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对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作出了相关安排。
2025年7月1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聚焦重点难点,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
2025年7月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召集召开的光伏行业制造业企业座谈会提出同样的要求。
这一系列高层指示和政策部署,标志着光伏行业治理已纳入国家政策层面。
此外,光伏行业协会也充分发挥协调作用,推动光伏企业自律,达成反“内卷”共识。
在政策引导、行业自律、企业配合的共同作用下,光伏行业有望早日破除“内卷”,化解产业结构性矛盾,恢复健康有序发展。
(二)公司主要业务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开展光伏辅材、高效电池及组件、光伏应用业务。
主要业务及经营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
(三)主要产品及用途1.制造部分随着光伏行业的快速发展,光伏产品应用场景日益多样化,对光伏组件的封装方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公司紧跟市场趋势,通过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致力于开发差异化应用场景下的高效组件封装方案。
报告期内,公司推出升级版n型全钢化一站式封装方案2.0、基于双对称结构的轻柔组件封装方案。
2.应用部分公司业务主要为户用分布式业务,同时开展工商业分布式EPC业务及地面集中式电站开发业务,目前公司户用分布式业务已覆盖2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超1100个区/县,具备每年设计开发3-5GW户用光伏电站的能力以及管理运维超23万座户用光伏电站的丰富经验。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大“中来民生”户用品牌在央视等权威媒体的曝光度,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积极开展户用分布式光伏业务。
公司可根据用户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提供“富民家”“悦民楼”“瑞民庭”“益民居”“旺民阁”“兴民碹”“鑫民屋”等多元化户用电站安装方案,为用户定制更多满意的电站产品和服务。
此外,基于公司在户用领域多年积累的资源、渠道、能力和经验,公司加快开展工商业分布式、地面集中式电站业务开拓,同时积极布局新能源风电及储能等项目,不断夯实公司应用端业务渠道,丰富业务类型,扩大业务规模。
另外,报告期内公司推出了两款创新产品,“中来NIWA阳台光伏系列”和“中来民宿光伏光热24h绿电系统”。
“中来NIWA阳台光伏系列”是专为现代家庭设计的即插即用小型光伏系统,集低碳、智能、高效于一体,采用公司n型高效全黑透明组件,适配阳台、墙面等多种场景,可有效降低用户用电成本,也可选配NIWA储能系统,储存多余电能,满足家庭夜间或阴雨天的用电需求,进行发电、用电、储电的智能分配,实现高效发电与便捷使用的完美结合。
“中来民宿光伏光热24h绿电系统”是针对民宿行业特点打造的综合能源解决方案,集光伏发电、热能利用、储能系统于一体,实现全天候绿色电力与生活热水供应,助力文旅产业绿色发展。
(四)公司市场地位及关键技术指标根据市场信息,公司背板出货量多年位居全球第一,截至报告期末,背板产品累计发货超290GW,公司背板业务在背板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高效电池及组件业务技术位居行业前列,根据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太阳光伏发电系统和风力发电系统质量检测中心出具的检测报告显示,公司210尺寸TOPCon电池片实验室研发转换效率达到26.99%,公司仍在持续开展TOPCon电池研发创新、提效降本、量产导入等工作,截至目前公司高效电池量产平均测试效率已超过27%。
n型TOPCon高效组件平均转换效率为23.14%,首年衰减不超过1%,25年衰减不超过10.6%。
此外,公司具备创新的系统设计能力、较强的电站开发能力、完善的电站运维能力,与多家央企、国企保持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客户资源优势明显,在行业内具备较强竞争优势。
公司的前身是苏州中来太阳能材料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