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光洋轴承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江苏
  • 成立日期: 1995-04-22
  • 组织形式: 地方国有企业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320400250847503H
  • 法定代表人: 李树华
  • 董事长: 李树华
  • 电话: 0519-85158888,0519-85158888-8810
  • 传真: 0519-85150888
  • 企业官网: www.nrb.com.cn
  • 企业邮箱: bearing@nrb.com.cn
  • 办公地址: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汉江路52号
  • 邮编: 213022
  • 主营业务: 专注于各类新能源与燃油汽车精密零部件、高端工业装备、智能机器人零部件及电子线路板、电子元器件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 经营范围: 轴承、汽车配件、金属加工机械、工具、模具、机械零部件的制造,销售;汽车的销售;轴承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和技术的进出口,但国家限定公司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和技术除外。(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 企业简介: 常州光洋轴承股份有限公司坐落于江苏常州,地处沪宁高铁中部,城际高铁至上海、南京仅需1小时车程。自1994年成立以来一直从事汽车精密轴承的研发、制造与销售,主要产品为滚针轴承、滚子轴承、离合器分离轴承与轮毂轴承单元、同步器中间环及工程机械轴承等,产品主要运用于汽车变速器、离合器、重卡车桥和轮毂等重要总成,是主机的重要部件。 公司是国内汽车变速器用滚针轴承、滚子轴承以及离合器分离轴承的主要供应商之一,客户包括一汽、东风、上汽、长安、重汽、奇瑞、吉利、长城等整车集团和陕西法士特、綦江齿轮、上海汽车变速器、重庆青山等国内最大的重卡、客车、轿车、微型车变速器主机厂配套,同时延伸至采埃孚、伊顿、爱信(唐山)、格特拉克(江西)等国际著名的变速器主机厂。 公司具有较强的自主研发能力。公司拥有通过ISO/IEC17025实验室认证的试验中心,是轴承生产企业国家认可的十一家实验室之一,检测能力得到国际互认;公司研发中心被认定为“江苏省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和“江苏省滚针轴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建有“企业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常州大学研究生工作站,作为第一起草单位和参与起草单位完成了汽车变速器用系列轴承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公司2004-2015年年连续五届被江苏省科技厅认定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2010、2014年被连续二届评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009-2015年“NRB滚动轴承”连续三届被江苏省评为“江苏省名牌产品”,2012年被江苏省评为“江苏省重点名牌产品”。公司成立以来,分别通过了ISO9002、QS-9000、VDA6.1、ISO/TS16949、ISO14001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2014年首批通过GB/T29490《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认证。各类体系建设在公司的稳步发展中得到加强,也为公司的规范运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发展进程: 2011年1月20日,光洋有限股东光洋控股、程上楠、朱雪英、当代科技、德睿亨风、信德投资、程上柏、吴进华、汤伟庆、张湘文签订《关于变更设立常州光洋轴承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协议书》,光洋有限整体变更设立光洋股份,以经信永中和审计的截至2010年12月31日的净资产337,161,781.47元为依据,折合为9,996万股,其余237,201,781.47元计入资本公积。公司于2011年1月27日在常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办理了工商登记,注册资本9,996万元,工商注册号为320407000008586。
  • 商业规划: 公司专注于各类新能源与燃油汽车精密零部件、高端工业装备、智能机器人零部件及电子线路板、电子元器件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公司各类汽车精密零部件、高端工业装备零部件产品主要包括滚针轴承、圆柱滚子轴承、离合器分离轴承、圆锥滚子轴承、深沟球轴承、轮毂轴承单元、同步器中间环、同步器(齿毂、齿套、结合齿等)、行星排、离合器毂、薄壁型圈环类精密锻件、空心轴、高压共轨轴等。主要应用于汽车发动机、变速器、离合器、重卡车桥、底盘轮毂及新能源汽车线控底盘、电驱动、电机、减速机等重要总成。近年来公司全面推进技术创新,加快调整产品结构,积极拓展新能源汽车项目,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在稳住现有存量业务的基础上,以国产化替代为突破口,向中高端、电动化、智能化、轻量化等方向转型升级。目前已成为集研发、制造、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汽车用轴承、同步器和空心轴等高精度、高可靠性、轻量化产品的专业化研发和制造基地。公司控股公司威海世一电子有限公司主营电子线路板、电子元器件,在FPC和RFPCB领域有着二十多年的丰富经验,主要研发制造应用于消费电子和新能源汽车中各类FPCB板,产品种类覆盖单双面FPC到12层AnylayerRFPC等各种产品叠构,产品应用方面完全覆盖到现在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汽车电子、可穿戴设备、5G通信等领域。(一)公司主要经营模式1、采购模式公司在对技术能力、产品质量、供货能力和成本价格综合考量的基础上评审优选供应商,同类产品以一家为主,备选一家的方式确定长年供应商,并与其签订《年度采购框架合同》,以订单通知方式实施具体采购计划,保证公司生产交付顺利进行。公司每年底对供应商进行质量、交货期、价格、服务等方面的综合比较和评价,进而修订下一年度合格供应商名录,并对应调整下一年度的采购份额。2、生产模式公司与主要客户签订年度供应合同,依据年度合同的总量、以前年度的销售总量和市场预测情况来预计客户需求,制定年度销售预测计划,对客户所需成熟项目的主要产品建立1个月左右的安全库存。同时客户在年度供应合同的框架下,当月下达下月的需求订单,公司当月即按照客户下月订单组织生产并送达客户所在地的仓库。公司生产计划以“安全库存+按订单生产”的方式实施,实行拉动式的生产组织模式,快速灵活应对市场需求。3、销售模式公司采取“直销”模式开拓国内外OEM及各大主机市场。公司在国内外市场的客户对象为整车和主机厂,因而一直以“直销”的方式开拓国内外市场。公司集团下设营销中心,负责各基地国内外客户销售服务的协调和支持,利用各基地产品协同的整体优势,执行公司整体营销计划;同时公司在各整车和主机厂所在区域设专门营销服务团队,对各主机厂提供及时的销售跟踪服务。公司销售订单主要通过参与整车和主机厂招标和商务谈判的方式取得,定价一般采取“成本+合理利润”的方式。客户与公司签订年度供货合同后,一般当月末及下月初以传真、电子邮件或者供应商管理系统方式下达下月的订单,载明下月需要的具体型号、数量和到货时间。由于客户一般采取“零库存”的原材料库存管理模式,公司需要在客户所在地租赁第三方管理的物流仓库,公司在具体订单载明的交货时间前将产品运送至第三方仓库,主机厂按照其生产计划随时从第三方仓库中领用产品。公司和客户协商以每个月的某一时点作为对账日,具体日期因客户不同有所差异。以20号作为对账日为例,根据客户提供的上月20号至当月19号期间内领用的产品清单,与公司第三方仓库领用量比对,核定无误后,确认销售收入并开具销售发票给客户。采取“直、经销和线上线下并举”模式开拓汽车后市场。针对汽车后市场,公司采取直营和经销并举的模式拓展国内外市场,配备专业的汽车后市场销售团队,利用主机配套市场的高配套份额优势拓展后市场,根据不同的产品类型分直营和经销两种模式,同时和第三方电商平台合作拓展后市场销售模式及领域。(二)公司主要工厂产能状况报告期内整车制造生产经营情况报告期内汽车零部件生产经营情况同比变化30%以上的原因说明1、售后服务市场轴承产量、销售量同比上升主要是售后订单增加所致。零部件销售模式公司采取“直销”模式开拓国内外OEM及各大主机市场。公司在国内外市场的客户对象为整车和主机厂,因而一直以“直销”的方式开拓国内外市场。公司集团下设营销中心,负责各基地国内外客户销售服务的协调和支持,利用各基地产品协同的整体优势,执行公司整体营销计划;同时公司在各整车和主机厂所在区域设专门营销服务团队,对各主机厂提供及时的销售跟踪服务。公司销售订单主要通过参与整车和主机厂招标和商务谈判的方式取得,定价一般采取“成本+合理利润”的方式。客户与公司签订年度供货合同后,一般当月末及下月初以传真、电子邮件或者供应商管理系统方式下达下月的订单,载明下月需要的具体型号、数量和到货时间。由于客户一般采取“零库存”的原材料库存管理模式,公司需要在客户所在地租赁第三方管理的物流仓库,公司在具体订单载明的交货时间前将产品运送至第三方仓库,主机厂按照其生产计划随时从第三方仓库中领用产品。公司和客户协商以每个月的某一时点作为对账日,具体日期因客户不同有所差异。以20号作为对账日为例,根据客户提供的上月20号至当月19号期间内领用的产品清单,与公司第三方仓库领用量比对,核定无误后,确认销售收入并开具销售发票给客户。采取“直、经销和线上线下并举”模式开拓汽车后市场。针对汽车后市场,公司采取直营和经销并举的模式拓展国内外市场,配备专业的汽车后市场销售团队,利用主机配套市场的高配套份额优势拓展后市场,根据不同的产品类型分直营和经销两种模式,同时和第三方电商平台合作拓展后市场销售模式及领域。公司开展汽车金融业务公司开展新能源汽车相关业务新能源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的生产经营情况1、概述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0,957.57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6.6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101.1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43.62%。主要系公司围绕国产化替代与新能源业务的协同发展战略,紧跟市场发展需求,重点聚焦关键行业与核心客户新项目,加强能力建设与投入,快速响应,公司综合竞争力持续增强;报告期内,公司汽车零部件业务产能陆续释放,定点新项目陆续启动量产与爬坡,带来汽车零部件业务规模快速增长并形成一定竞争力,促进公司业绩同步增长;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促使公司产品竞争力不断攀升;此外,持续推进降本增效与增收节支活动,内部强化技术、质量与制造等职能降本,外部通过构建核心品类战略供应链,实施一系列持续有效的成本控制举措,成功降低采购成本,毛利率同比增加。报告期内公司紧密围绕战略方向与年度发展规划,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1、继续完善客户体系的构建,加大重要客户的维护与开拓公司全力推动技术革新,加速优化产品布局,积极投身新能源汽车项目的开发,加大新产品的研发投入,推行技术营销。在巩固现有业务基础的同时,以国产化替代为战略切入点,致力于向中高端、电动化、智能化、轻量化的发展方向实现产业转型升级。2024年,公司加强国际化布局与推广,多次组团远赴欧美深入访问重要客户,进一步巩固了与核心重要客户的紧密合作关系,显著提升了客户的信任度。与此同时,公司积极拓展国内市场,通过不懈的市场调研,主动寻求与潜在客户的对接,持续为公司开拓新的业务领域。2、积极拓展消费电子、加快布局汽车电子随着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及辅助驾驶技术的迅猛发展,汽车电子零部件市场需求持续攀升。世一基地紧抓行业机遇,持续深化汽车电子业务布局。目前公司已实现多家主机厂品牌车载摄像头软硬结合板的规模化量产,另有多个同类产品正处于打样开发阶段。在车载显示领域,公司为某国际知名车企配套量产的柔性线路板已投入市场应用;在智能感知系统方面,成功斩获多个主机厂激光雷达专用软板项目定点,并逐步推进量产进程。此外,公司正与多家头部车企协同开发应用于压力传感器的新型软板组件,进一步拓展智能驾驶领域的核心部件供应能力。3、优化生产流程、提升智能化水平公司持续深化车间流程革新,着力消减生产环节中的物料拥堵与冗余流转,从而有效降低流转成本及管理费用,提升流转效率,确保生产流程的优化、高效与稳健。公司借助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订单处理、物资配送、生产排程、生产报工、产品包装入库至销售发货的信息无缝对接,促进各职能部门之间的高效协同作业。同时通过该平台,实时监控客户订单执行情况与生产进度,精确评估生产完成率,激发员工工作热情。这一系列改革举措,显著增强了公司的快速响应市场波动的能力,进而提升了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和行业竞争力。4、进一步强化成本费用管控借助信息化管理系统,对生产流程进行细致梳理与分析,优化资源分配,提升生产调度的精确性,有效缓解库存积压问题,从而显著提升生产效率、降低过程浪费与消耗。在原材料管理方面,公司与重要客户及供应商构建了产品售价、采购成本与主要原材料市场价格的联动机制,增强了原材料价格波动的传导性,有效减轻了市场波动对公司的影响。在物流运输方面,面对红海危机引发的交付压力和运输成本的激增,公司主动与客户协商分摊额外运费,同时积极拓展新的物流合作伙伴和航线,采取多元化措施以降低运输成本,确保供应链的稳定与高效。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