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上市企业 / 全通教育集团(广东)股份有限公司

全通教育 - 300359.SZ

全通教育集团(广东)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日期
2014-01-21
上市交易所
深圳证券交易所
企业英文名
QTONE EDUCATION GROUP(GUANGDONG) CO.,LTD
成立日期
2005-06-09
注册地
广东
所在行业
教育
上市信息
企业简称
全通教育
股票代码
300359.SZ
上市日期
2014-01-21
大股东
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中文旭顺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持股比例
22.88 %
董秘
赵彪
董秘电话
0760-88368596
所在行业
教育
会计师事务所
广东司农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注册会计师
陈新伟;陈提国
律师事务所
北京市中伦(广州)律师事务所
企业基本信息
企业全称
全通教育集团(广东)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代码
91442000776910159G
组织形式
其他内地企业
注册地
广东
成立日期
2005-06-09
法定代表人
毛剑波
董事长
毛剑波
企业电话
0760-88368596
企业传真
0760-88328736
邮编
528400
企业邮箱
qtjy@qtone.cn
企业官网
办公地址
中山市东区中山四路88号尚峰金融商务中心5座18层
企业简介

主营业务:致力于教育信息化及信息服务多年,形成了以家校互动升级业务、继续教育业务及教育信息化业务为主营业务的业务布局

经营范围:一般项目:计算机软硬件及辅助设备零售;计算机软硬件及辅助设备批发;软件销售;软件开发;数字技术服务;教学专用仪器销售;电子产品销售;仪器仪表销售;体育用品及器材零售;体育用品及器材批发;日用百货销售;家具销售;广告制作;广告发布;广告设计、代理;教育咨询服务(不含涉许可审批的教育培训活动);计算机及通讯设备租赁;信息系统集成服务;计算机系统服务;企业管理咨询;信息咨询服务(不含许可类信息咨询服务);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设计施工服务;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服务。(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许可项目:互联网信息服务;第二类增值电信业务;呼叫中心;建设工程设计;建设工程施工。(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

全通教育集团(广东)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300359)成立于2005年,秉承“节省教师工作每一秒,关爱孩子成长每一天”的理念,致力于用科技创新和精益服务促进教育的普惠公平和创新发展,并积极投身教育公平与教育公益事业。

2014年1月,全通教育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

成立十多年来,全通教育持续关注K-12校园管理及教学环节的痛点难点,提供区域级及单校智慧教育综合解决方案,包括教育管理应用、教学应用和教育云资源库建设,推动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实现资源与各应用的互联互通,并对教师展开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从而促进管理效率的提升和教学模式的创新,最终促进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学习,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全通教育从K-12领域延展到继续教育领域,目前聚焦基础教育教师的职业技能与发展展开继续教育培训,通过建立健全3400余人的专家团队、海量课程资源和多样化混合式培训模式,致力于让教师愉悦、智慧地学习成长,促进教学创新与专业发展。

公司上市以来,先后收购多个省级渠道服务商以夯实校园渠道服务优势,通过并购、(间接)投资孵化等方式延展产业布局,致力于提供终身教育服务。

任重道远,不忘初心,全通教育将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教育服务事业,促进教育行业的创新、合作与进步。

商业规划

公司致力于教育信息化及信息服务多年,以基础教育学段家校互动服务起步,业务逐步发展至涵盖基础教育及教师继续教育不同领域,并通过子公司以校企合作、专业共建的方式积极探索拓展学历职业教育领域。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未发生变化。

(一)公司的主要产品及经营模式家校互动升级业务是在基础运营商家校互动业务的基础上针对学校及家庭用户进行功能升级,融合了动力加智能校园、智慧心理等增值业务,为基础教育阶段家庭提供孩子在校的基础信息服务、学习提升服务和家庭教育指导。

该业务采取与基础运营商合作的经营模式,依托和教育平台海量用户基础,利用自有渠道或第三方渠道商进行业务推广运营。

(1)动力加智能校园动力加智能校园秉持为K12学校搭建智慧校园生态圈的理念,采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创新使用“云服务”+“移动互联网”的服务方式,充分互联学校、学生、家长和智能设备,发挥科技+教育的优势,为K12学校提供校园安全、智慧消费、智慧校务、亲情沟通、校园阅读等产品应用服务,旨在持续提升学校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改善学生的学习生活质量,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构建高效的家校沟通桥梁。

(2)智慧心理公司顺应国家、社会、学校及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强的趋势,依托公司对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积累和应用经验,推出面向K12学校的智慧心理产品。

智慧心理产品集心理测评、预警筛查、档案管理、科研分析等功能于一体,通过智能化的手段,旨在为学生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服务,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家校社会相结合,从而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公司智慧心理服务产品面向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进行推广,学校可按年或按测评人次付费;对于学校未统一采购服务的场景,家长可付费获取学生心理测评报告。

此外,公司积极推动智慧心理服务包在中国移动平台上架。

家长可通过移动渠道订阅相关服务并完成付费,公司与中国移动按约定比例进行收益分成。

继续教育业务专注于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服务,为中小学教师在职继续教育培训提供系统的培训平台建设、课程内容开发和培训体系构建等服务。

公司全资子公司信沃集团旗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www.teacher.com.cn)创建于2002年,为教育部首批推荐的“国培计划”网络培训服务机构,采取远程培训、面授培训及混合式培训形式面向全国中、小、幼教师及校(园)长等开展非学历培训。

该业务主要采取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招标购买培训服务的模式进行开展。

同时,信沃集团旗下子公司坚持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思路,以校企合作、专业共建的模式与各高职本专科院校开展学历职业教育服务相关业务。

教育信息化业务致力于打造ToG和ToB端的新质生产力和智慧教育服务能力,聚焦5G+与AI+发展的行业浪潮,以教育数智化升级转型为契机,依托公司自身与基础运营商的广泛合作,为区域与单校信息化和数智化转型提供三大基础能力(平台底座建设、开放生态融合、场景定制化)+三大核心能力(数字基座、数据治理、教育场景的AI应用)+两大领域(以电子学生证为核心的AIOT智慧校园、以数据治理为目标的区域教育云)。

基于多年来积累的技术研发,公司目前已经打造了较为完整的教育信息化产品体系,目前核心产品已涵盖整个教育信息化应用领域,面向教育主管部门、学校老师、学生、家长提供涵盖“教、学、考、练、评、管、联”的完整服务方案,包括智慧安全平台、智慧教学管理平台、教育管理平台、教育资源平台、智慧家校平台、教育办公平台、综合素质评价平台、云阅卷评测产品、课程管理中心产品等。

该业务采取教育主管部门/学校/运营商招标购买软硬件或采购软件服务的经营模式。

在运营商ToB平台和业务建设方面,公司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合作紧密,参与了其多个全国、省级5G教育新型基建平台、融合教育平台、电子学生证平台、5G高清智慧家校平台以及数字化考试平台的建设和运营支撑服务,并在2025年开始积极探索AI智慧体育、AI学习机配套平台服务等,面向B端G端用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同时积极探索在DICT领域与运营商协同推进的,面向全国范围内的多个区域级云平台建设。

(二)报告期内业务经营情况公司致力于教育信息化及信息服务多年,形成了以家校互动升级业务、继续教育业务及教育信息化业务为主营业务的业务布局。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456.41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7,184.55万元,减幅为36.58%,主要原因是继续教育业务受一系列政策和客户支付能力影响,客户需求有所下降,同时客户的部分需求存在应收账款风险,公司为了保障健康的现金流,主动放弃部分该类业务,综合导致收入同比减少4,364.14万元,毛利同比减少1,422.18万元;受市场竞争加剧影响,家校互动升级业务收入同比减少576.23万元,毛利同比减少96.84万元;教育信息化项目建设及运营业务的客户主要为运营商、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近几年该类客户受政府预算紧张影响,虽有采购需求但结算周期延长。

公司考虑到此类业务前期需要资金垫付,因此提高甄选的标准,主动减少承接质量较低的部分此类业务,导致教育信息化项目建设及运营业务的营收同比减少2,272.43万元,毛利同比减少1,454.48万元。

主要受继续教育业务和教育信息化项目建设及运营业务毛利减少影响,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230.26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53.25%。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3,455.27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29.66%。

报告期内公司业务进展情况如下:1、家校互动升级业务(1)动力加智能校园报告期内,动力加・智能校园持续为全国超2000所中小学提供校园安防、校园管理、校园生活等多场景运营服务,获得用户广泛认可与好评。

同时,公司依托云原生架构,打造全通星云数字教育基座。

作为数据智能中台,全通星云可实现数据采集与智能分析,为学校提供一站式数字化解决方案,助力学校达成全景数据化管理及教学数据目标。

此外,公司通过共享吹风机、智慧洗衣房等校园生活服务场景产品,进一步满足学生在校生活需求,拓宽动力加一卡通服务场景,持续巩固在教育信息化领域的市场份额。

(2)智慧心理报告期内,公司紧密携手中国移动,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政策号召,深入推进移动上架产品“智慧心理”服务包的拓展工作。

为推动业务落地,公司采用自有渠道、代理渠道、社会渠道“三管齐下”的推广模式,推动众多试点学校及测评体验学校开展相关业务,开通业务用户与成功扣费用户数量稳步增长。

未来,公司将推进该业务在福建、浙江、江苏、云南等省移动上架,同时采取代理商模式,助力“智慧心理服务包”业务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3)儿童专注力报告期内,公司加盟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成果转化“中科多特儿童专注力”项目,开设的两家多特儿童专注力线下店,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成效初显。

两家线下店均实现营销渠道突破,在公司传统校园渠道基础上,深耕网络营销渠道,进一步拓宽了招生途径。

此外,项目已初步形成新中心运营模式,正构建涵盖流量运营、销售成交、项目交付的标准化流程,为后续全国范围内的中心复制奠定基础。

2、继续教育业务2025年上半年,教师培训业务受到政策和客户支付能力等影响,收入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导致利润同步下降。

基于市场情况的变化,在稳定主营业务的基础上,主动调整了战略发展目标以及传统的区域战略模式;完成了内部组织结构优化及团队优化工作,强化新业务团队的服务能力,为信沃集团后续战略调整奠定团队基础。

通过整合内外部优质资源,积极探索与学校端建立长期可持续合作的产品与商业模式。

目前,“教师专业发展评价”产品已完成大部分研发工作,正式进入推广试点阶段。

针对远程培训市场,信沃集团正在研制针对区域的主题式整体解决方案,通过专业的项目活动设计提升远程培训在区域全员培训项目的预期效果。

2025年,信沃集团围绕教师培训项目总计完成了1500多学时的各类主题课程的研发工作。

2025年7月,教育部正式颁布《关于组织实施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行动的通知》,提出教师数字素养行动计划,信沃集团有能力承接此计划相关内容,并在积极部署相关工作。

信沃集团旗下的子公司所开展的产教融合业务在近两年也面临着较大的政策调整压力,原有的高校专业共建业务面临着较大的运营困难。

信沃集团在整合自身所沉淀的优势资源的同时,也在努力寻求该业务的转型方向。

基于公司传统业务的资源优势,继续为合作院校提供实训教学服务、师资培训、实验室建设、课程建设、专业升级、横向课题建设等基础服务。

基于院校数字化转型的实际需求,积极探索构建产教融合数字化服务平台,围绕科研创新、公共实训、技能培训、就业服务、国际交流、继续教育等六大模块服务为学校提供相应的平台及服务。

目前与民办高等院校在人工智能、网络信息安全、智能制造等专业领域积极开展合作。

在AI大模型的高校垂直业务探索中,基于信沃集团多年的产教融合业务数据沉淀,围绕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的业务痛点解决方案应用已取得初步成效。

3、教育信息化项目建设及运营公司积极构建升级智慧校园整体解决方案,在平台、产品供给上积极拥抱AI赋能行业机会,坚持以注重质量、审慎落地为具体实施原则,结合自身技术产品为校园等教育业务客户提供智慧校园整体解决方案。

公司将在教育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教育安全设施,实验实训设备更新等方面,结合经济环境和客户财政情况,深耕智慧校园业务市场,推动教学科研设备的现代化升级。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深耕教育信息化平台相关业务和运营商ToB业务。

其中,在区域级平台的教育数据治理、教育优质均衡管理以及精准学等领域取得进展,目前依托雄安新区、浙江、青海等区域平台逐步落地;依托AI+物联网能力取得的进展,在北京、山东等地实现了物联网校园综合平台的落地,逐步向全国推广中。

在标准智慧校园产品服务上,公司积极拥抱AI浪潮,结合客户实际需求逐步完善智慧校园平台、智慧体育平台、智慧教学及应用产品,促进智慧校园业务的良性发展,在AI化应用场景上,目前在AI平安校园、AI智慧体育、AI学习机等场景积极探索应用融合,为学校提供更好更便捷的标准智慧教育应用。

1、行业环境及现状公司致力于教育信息化及信息服务多年,业务涵盖基础教育、教师继续教育及职业教育等不同领域。

近年来,密集的行业政策与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深刻影响着教育行业的现状与发展。

政策端:国家层面始终对教育行业给予有力的政策引导,建设教育强国这一方针坚定不移。

多年来,国家秉持立德树人、教育公平原则,致力于培育强国人才和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近年来,随着“双减”政策的持续推进,为学生减负仍为当前主要任务,同时国家也将关注点聚焦于心理健康教育、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以及通过数字化手段为教师赋能等关键领域,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旨在推动教育行业的全面升级与创新变革。

2022年3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通知》。

2024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24年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教学用书目录(根据2022年版课程标准修订)>的通知》。

两份文件聚焦于课程内容和教材更新,旨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提升教师教学效能、强化家校协同育人。

2024年3月,李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

制定实施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

开展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持续深化“双减”,推动学前教育普惠发展,加强县域普通高中建设。

减轻中小学教师非教学负担。

办好特殊教育、继续教育,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大力提高职业教育质量。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大力发展数字教育。

弘扬教育家精神,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2024年11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通知》,提出人工智能教育六大主要任务和举措,包括构建系统化课程体系、实施常态化教学与评价、开发普适化教学资源、建设泛在化教学环境、推动规模化教师供给和组织多样化交流活动。

《通知》还提出加强顶层设计和部门协同,2030年前在中小学基本普及人工智能教育。

2025年7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组织实施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行动的通知》,提出深化数字技术应用。

引导、规范地方、学校与数字科技企业、科研院所等开展深度合作,基于大模型研发教师智能助手,全流程支撑教师教研备课、作业管理、学情分析、学生评价、培训研修等工作,为教师赋能增效。

科技端:人工智能领域经历了从早期探索、机器学习阶段,到深度学习兴起再演进至当前大模型主导时期的持续跃迁。

技术边界不断拓展,能力层级持续深化。

特别是大模型技术,作为驱动本轮科技与产业变革的核心引擎,展现出强大的引领辐射效应,深刻改变了AI赋能教育的底层逻辑。

生成式AI的发展轨迹正由“通用化”向“专业化”聚焦,混合模型架构已成为当前教育行业AI应用的主流方案,能更精准地匹配多元化产品场景,显著提升对教师、学生及管理者的赋能价值。

2025年,DeepSeek及开源生态的突破消解了教育AI先行者构筑的技术壁垒。

凭借其卓越的推理性能、突出的成本效益及开放特性,使国产大模型在教育领域达到规模化实用水平。

众多教育机构加速接入,大幅收窄了行业参与者在底层模型能力上的差距,标志着教育行业正迈入大模型驱动的智能时代。

在此背景下,公司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凭借敏锐的洞察力与坚定的决心,持续深耕家校互动升级业务、继续教育业务、教育信息化项目建设及运营业务。

同时也在智慧心理、职业教育等业务上持续发力,并在教育+AI业务领域积极探索:公司深耕教育信息化领域十余年,具备覆盖校园全场景的信息化管理能力。

同时,作为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龙头企业,在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领域拥有逾20年的深厚积淀,累计培训教师超三千万人次。

此外,公司连续十几年为运营商中国移动建设运营省级“和教育”平台,承建全国电子学生证平台,公司具备千万级用户大平台应用的开发与运营能力。

公司基于在教育信息化全场景的建设能力、教师培训规模化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大平台建设的丰富经验等综合优势,结合当前政策引领和技术应用,在教育AI产品的研发与应用上具备坚实基础和独特竞争力。

目前公司正在全面研发新课标导向下基于教师教学效能、学生综合素养“双提升”的家校协同平台——全课云AI平台。

全课云AI平台融合多种算法及人工智能技术,汇聚头部优质内容资源,为用户提供丰富的教育场景支持,从而实现因材施教。

平台贯穿学业能力检测-教学策略设定-教学活动应用-教学效果分析-学业能力检测的上升螺旋,构建起更高效、更智能的教育闭环,深刻改变教育生态。

该平台对教育参与者的效率提升主要体现在(一)学生个性化学习:AI深度分析学习数据,动态生成自适应学习路径;基于测评结果即时生成错因分析报告,定位知识断层,自动推送相关内容针对性补强。

(二)教师精准教学:AI解析学情热力图,直观呈现共性薄弱点,推荐分层教学资源,指导备课重点;通过自动批改、智能排课等功能减少事务耗时,释放教学精力,专注于AI无法替代的人文关怀中,真正的从“事务型”转向“育人型”教育者角色。

(三)家长科学陪伴:学生学习轨迹实时同步家长端消除信息差,学习过程透明化;根据学生学习习惯生成家庭个性化辅导策略,有效配合教师实施家庭教育。

(四)教育局智慧管理:通过AI教学数据驾驶舱,对动态教学情况展开深入分析,在教学质量评估、教育资源分配上提供高效决策支持,大幅提升管理效能。

平台以深刻理解教育教学为核心,旨在全方位赋能教育参与者,持续提升教学质量,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强化家校共育,推动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

这将在一定程度上破解教育个性化、高质量、大规模难以兼顾的“不可能三角”困境。

目前该平台处于全面研发中,公司将尽快面向市场推广。

2、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公司在教育信息化领域深耕多年,家校互动升级业务采取与基础运营商深入合作的模式,依托“和教育”平台海量用户基础,利用自有渠道或第三方渠道商进行业务推广运营,积累了较强的渠道领先优势;同时公司在多个省为中国移动提供“和教育”平台开发运维服务,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和经验,具备较为完善的平台开发运维能力。

在中小学教师培训行业领域,公司全资子公司信沃集团旗下网站“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是教育部“国培计划”第一批网络培训资质机构的网站,是国内同领域创办早、规模大、覆盖广、实力强、资源优、学员多、功能完备、绩效显著的龙头网站。

在职业教育领域,信沃集团旗下子公司已在山东省内与多所知名高校开展合作,服务在校学生逾万名。

发展进程

2005年6月9日,公司前身广东全通教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全通有限”)成立。

2010年8月25日,经全通有限临时股东会审议通过,全通有限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

2010年9月20日,公司获得中山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为442000000042296),办理了整体变更登记。

公司完成了变更公司名称和增加注册资本的工商登记变更手续,并领取了中山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换发后的《营业执照》,公司名称由“广东全通教育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全通教育集团(广东)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由“GUANGDONGQTONEEDUCATIONCO.,LTD.”变更为“QTONEEDUCATIONGROUP(GUANGDONG).,LTD.”,注册资本由253,680,593元变更为634,201,482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