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业务:中空纤维膜材料及膜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经营范围:一般项目:新型膜材料制造;新型膜材料销售;生态环境材料制造;生态环境材料销售;合成材料制造(不含危险化学品);合成材料销售;气体、液体分离及纯净设备制造;气体、液体分离及纯净设备销售;环境保护专用设备制造;环境保护专用设备销售;水资源专用机械设备制造;直饮水设备销售;非居住房地产租赁;污水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信息披露的内容真实、准确、完整,没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处理及其再生利用;水污染治理;水环境污染防治服务;水利相关咨询服务;市政设施管理;专用化学产品销售(不含危险化学品);机械电气设备销售;建筑材料销售;水泥制品销售;金属材料销售;五金产品零售;建筑装饰材料销售;电气安装服务;气压动力机械及元件销售;仪器仪表销售;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销售;金属材料销售;通用设备修理;泵及真空设备销售;液压动力机械及元件销售;专用设备修理;检验检测服务;货物进出口;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对外承包工程;通用设备制造(不含特种设备制造);专用设备制造(不含许可类专业设备制造);机械设备销售;普通机械设备安装服务;化工产品销售(不含许可类化工产品);塑料制品销售;大气污染治理;环境保护监测;软件开发;信息系统集成服务;计算机软硬件及辅助设备零售;租赁服务(不含许可类租赁服务);机械设备租赁;节能管理服务;合同能源管理;碳减排、碳转化、碳捕捉、碳封存技术研发。(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许可项目:建设工程设计;建设工程施工;工程管理服务;热力生产和供应;发电业务、输电业务、供(配)电业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等)
天津膜天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拥有膜产品研发、生产、膜设备制造、膜应用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营服务完整产业链的高科技企业,于2012年7月5日在深交所上市,是国内首家以膜产品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
其前身为1974年成立的天津工业大学膜分离研究所。
作为中国第一支中空纤维膜组件诞生地,公司已服务市政给水和污水处理及回用、工业用水和废水处理与回用、海水淡化、饮用水净化、生物制药净化、浓缩及分离处理等多个领域,产品远销欧美、中东、东南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截止2020年底,津膜科技膜法水处理规模已达到1800万吨/日。
(一)公司所处行业发展情况膜分离技术是一种在全球广泛应用的新兴高效分离技术,被广泛应用在电力、纺织、化工、电子、冶金、石油、食品、饮用水净化、工业水处理、生物制药、发酵等各个领域。
膜产业属于我国长期以来重点支持和发展的产业。
国家“十二五”期间将膜产业认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三五”期间明确了高性能分离膜材料作为关键战略材料的发展重点,其中高性能分离膜材料被列入关键性战略材料,多项膜技术被列入国家绿色低碳先进技术成果目录。
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聚焦包括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应用。
在国家“十四五”规划基础上,国家各部委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对包括膜分离技术及其重点应用领域发展提出了相应政策支持和发展规划,为膜产业本身及其应用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膜技术是环境保护、水资源化、工业领域净化、浓缩与分离等应用领域的共性关键技术,在国家战略和政策导向的驱动下,膜产业预计继续保持长远发展动力。
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发展未发生重大变化。
(二)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其用途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从事中空纤维膜材料及膜组件、膜分离及水处理设备的研发与应用,以此为基础向客户提供专业水资源化整体解决方案、工业特种分离解决方案(包括技术方案设计、工艺设计与实施、装备集成及系统集成、运营技术支持与售后服务等)。
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要产品包括:中空纤维柱式膜组件,中空纤维帘式膜组件,连续膜过滤(CMF)设备,浸没式膜过滤(SMF)设备,膜生物反应器(MBR),一体化膜法污水处理装备,工业特种分离膜装备,HPS高效澄清池设备等;主要用于市政及工业给水净化、污水处理及回用、各类非常规水资源化、化工及制药等工业物料分离、浓缩、提纯等。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没有发生重大变化。
(三)经营模式报告期内,公司主要经营模式包括对外销售产品,提供系统集成解决方案,提供水处理运营及技术服务。
1、对外销售产品公司面向行业中间客户(如设计院、水务工程总承包商、专业销售公司等)和行业终端用户(如市政单位、工业企业、水务公司、自来水厂等)销售膜组件、膜设备、HPS高效澄清池设备等产品,配套销售相关材料及配件,并为客户提供技术支持、售后服务及后续产品更换服务。
2、提供系统集成解决方案公司基于核心产品、专业工程技术和实施经验,根据客户需要,在水处理、物料分离等领域为客户提供系统集成解决方案,包括工程设计、工程管理服务、设备制造和安装、其他配套材料及设备采购和安装、工程施工等。
3、提供水处理运营及技术服务公司通过向外部客户提供水处理运营及技术服务,收取相应运营服务费,主要涉及领域包括污水处理和给水净化等。
报告期内,公司提供水处理运营和技术服务主要包括两类模式:第一,公司取得水处理特许经营权,公司或公司控股子公司负责投资、建设、运营特许经营权项目,并通过特许经营权收取水处理费回收前期投资、补偿运营成本及获取运营收益;第二,公司接受水处理终端用户或运营服务商委托,为其提供专业化运营管理及技术服务,公司无需负责项目投资,并通过收取运营费或技术服务费等方式补偿运营成本及获取运营收益。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经营模式没有发生重大变化。
(四)市场地位1、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中空纤维膜组件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专业化企业之一,荣获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奖项。
公司的膜技术起源于1974年天津纺织工学院(现天津工业大学)成立的膜科学与技术研究所,膜技术研发历史悠久,学术积淀颇深。
经过多年的技术研发,2003年起,公司在国内率先实现国产原创中空纤维膜技术的产业化及大规模应用。
公司自主研发和生产的中空纤维超滤膜、微滤膜、特种分离膜及其水资源化和特种分离应用技术在国内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并获得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学技术奖项。
其中,公司中空纤维膜制备及应用两项技术发明分别荣获2008年、2012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2024年,公司荣获2023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一项、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公司两项装备“新型脉冲曝气膜生物反应器”、“压力式中空纤维膜过滤集成装备”入选《天津市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2024版)》。
经过多年的应用研发及技术迭代,公司的中空纤维超滤膜、微滤膜等系列产品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经过数年的发展,公司的膜产品在自来水净化、污水处理及回用、海水淡化、工业废水处理及回用等多个水资源化领域实现了对美、日等国际膜品牌同类产品的替代,推动了中空纤维超/微滤膜国产化率提升。
近年来,公司通过持续研发创新和产品迭代、工艺改进,巩固公司中空纤维膜相关产品和技术的领先地位。
公司推出的新一代脉冲曝气MBR膜系统在通量、运行能耗等性能指标方面明显提高,大幅提升了公司MBR产品的竞争力,目前该技术在珠海、昆明、青岛、太原等多个地区MBR项目上实现了应用。
2、公司的HPS高效澄清池在高浊度水净化领域应用领先。
公司的全资子公司甘肃金桥水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金桥水科”)拥有自主研发的HPS(造粒混凝)高效澄清池技术。
其核心是采用旋流造粒技术,将絮凝、沉淀、澄清在一个池体内完成,缩短了工艺流程,且处理水量比同直径的圆形澄清池提高;整个HPS高效澄清池不需要任何机械设备,运行过程中不会发生机械设备的维修及更换,操作简单方便,对运行人员的技术要求低;此外,还具有耗电少、运行成本低、占地面积小、实现了模块化建设等优势。
HPS高效澄清池核心设备及相关的技术取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金桥水科的HPS高效澄清池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类高浊度水处理项目,具体领域包括市政供水、工业供水、高效农业节水灌溉、泥沙预处理等,覆盖甘肃、陕西、宁夏、青海、新疆、内蒙、山东等省区的市政、水利、农灌、电力、冶金、钢铁、化工、院校、部队、村镇等行业部门。
典型项目包括:陕西省韩城市禹门抽黄改造工程泥沙处理站项目,国投新疆罗布泊120万吨/年钾肥扩能改造工程外部供水扩建主项水处理厂工程项目,陕西省延安黄河引水工程泥沙站内澄清池项目,陕西省渭南市抽黄供水蒲石沉砂池工程项目,青海省民和县下川口生态节水灌溉示范工程项目,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刘川引黄供水工程项目,陕西合阳渭北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一期)项目等。
报告期内,公司市场地位没有发生重大变化。
(五)业绩驱动因素的变化情况公司产品和服务的下游应用领域包括污染治理、水资源化、工业生产等,公司业绩除受公司自身技术研发、产品质量与价格、运营效率等竞争要素影响外,受宏观经济、国家政策、产业链上游原材料供需、下游行业景气度、行业竞争环境等因素影响较大。
报告期内,公司膜产品主要原材料PVDF(聚偏氟乙烯)继续维持相对低位运行。
膜产品下游市政水处理及部分工业行业应用领域受地方财政资金紧张、工业企业利润波动、景气度预期下降等因素的影响,带来膜产品市场价格竞争依然激烈。
为有效应对宏观经济及产业形势,2025年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其中在膜产品下游领域继续实施节水技术改造、重点领域设备更新等政策及措施,有望在一定程度上提振项目投资需求,从而带动公司所在膜产品市场增长。
概述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741.95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9.07%;累计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21.52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84.68%;实现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392.10万元,较上年同期实现转正。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加大产品、装备及系统项目开拓,新签膜产品、膜系统及水处理运营订单额实现良好增长,报告期末在手订单充足,但以分离膜及水处理系统集成为主的水处理工程业务因项目尚未实施完毕导致工程结转收入较上年同期明显减少,带来营业收入总体下降;分离膜及水处理设备主要原材料价格及其他生产成本下降,带动销售毛利率35.57%较上年同期提升5.91个百分点;继续加大业务开拓和市场销售,销售费用有所上涨;继续加大应收款项清收工作,收回临潼项目部分执行款项并冲回部分信用减值损失。
膜产品下游应用较为广泛,尽管报告期内总体市场需求保持稳定,但市政水处理及部分工业行业应用领域受地方财政资金紧张、工业企业利润波动、景气度预期下降等因素的影响,带来膜产品价格竞争趋于激烈,对公司经营带来了挑战。
为应对上述行业和市场环境,报告期内公司积极采取如下措施:一是以研发驱动降本增效。
开发加强湿法纺丝技术并在生产中实现应用,降低产品成本;推出高通量、低能耗膜技术工艺和装备,巩固核心竞争力。
二是继续采取措施回收长账龄应收款。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临潼项目等历史存量项目的回款,长账龄应收账款余额较年初进一步压降。
三是坚持稳健市场策略。
主动筛选行业和客户,放弃财政付款能力较差的政府客户和采购价格过低、付款条件不佳的项目,控制公司下游项目实施和回款风险。
四是积极攻坚开拓工业应用及布局海外市场。
联合外部销售团队合资成立工业膜销售平台,重点推动工业领域膜产品的进口替代;加强技术人才力量,提升工业领域多膜法耦合设计和实施能力,破局高难度工业水处理市场;拓展海外膜产品及水处理场景。
展望下半年,公司将继续围绕年度经营业绩目标,进一步加大新产品的推广和市场营销力度,积极整合平台和渠道资源,加速重点项目的落地、签约;加快在手订单的生产及发货,加快膜系统集成及水处理工程项目的完工及验收,保障水处理运营项目生产运行稳定;进一步加强预算管理,有效控制各项成本和费用支出,并继续清理历史应收账款,多管齐下改善公司全年经营业绩。
公司前身为成立于2003年5月21日的膜天膜有限。
2010年11月22日,经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关于同意天津膜天膜科技有限公司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的批复》(津开批(2010)574号)文件批准,膜天膜有限以截至2010年7月31日经审计的净资产131,923,278.09元为基数,整体变更发起设立。
2025年6月27日起,公司名称由“天津膜天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天津膜天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