钜泉光电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钜泉光电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钜泉科技
- 企业英文名: Hi-Trend Technology (Shanghai) Co.,Ltd
- 实际控制人: 无
- 上市代码: 688391.SH
- 注册资本: 11458.59 万元
- 上市日期: 2022-09-13
- 大股东: 钜泉科技(香港)有限公司
- 持股比例: 17.63%
- 董秘: 凌云
- 董秘电话: 021-50277832
- 所属行业: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会计师事务所: 容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何双、叶春、潘祖立
- 律师事务所: 北京达辉(上海)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张东路1388号16幢101室
- 概念板块: 半导体 上海板块 专精特新 融资融券 智能电网 国产芯片 物联网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上海
- 成立日期: 2005-05-19
- 组织形式: 港澳台企业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310000775216587B
- 法定代表人: 杨士聪
- 董事长: 杨士聪
- 电话: 021-51035886,021-50277832
- 传真: 021-50277833
- 企业官网: www.hitrendtech.com
- 企业邮箱: shareholders@hitrendtech.com
- 办公地址: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张东路1388号16幢101室
- 邮编: 201203
- 主营业务: 智能电网终端设备芯片的研发、设计和销售
- 经营范围: 光电技术产品的开发、设计、生产,销售自产产品;集成电路的研发、设计;提供相关的技术咨询与技术服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 企业简介: 钜泉光电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钜泉”或“公司”)成立于2005年5月,是一家致力于集成电路设计、开发和销售的高科技企业,主要产品包括智能电表相关的计量芯片、MCU、电力载波芯片和BMS芯片等,为客户提供相关的技术咨询与服务。公司于2022年9月13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目前已形成以上海张江总部为中心,上海临港和南京为两翼研发产业基地,产品远销海内外的战略发展格局。公司自成立以来,凝聚了有多年IC设计开发经验的专业团队,长期专注于芯片技术和智能电网终端相关的产品应用,同时也积极布局将现有产品和技术进一步延伸至以电池管理为主的新能源领域以及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凭借领先的技术积累,雄厚的研发实力,钜泉已在电能计量、MCU、电力线载波通信和BMS等领域推出了高性能、高品质且成熟稳定的解决方案,并广受市场肯定和用户欢迎,取得国内领先的市场地位。钜泉始终坚持技术创新,视人才为最重要的基石,通过不断地加大技术和市场延伸,结合各种优势资源,致力于研发国际一流的智能电网终端设备等工业应用类芯片产品,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代表行业领先水平、自主创新的细分行业领军企业。
- 商业规划: 公司作为智能电网终端设备芯片的研发设计企业,分别于2006年开始研发电能计量芯片、2009年开始研发载波通信芯片和2013年开始研发智能电表MCU芯片,凭借高精度、高可靠性和低功耗的产品,公司已经发展成为国内智能电表芯片领域产品线相对齐全、市场占有率综合排名相对领先的龙头企业。2024年度,公司一方面继续保持智能电表芯片的市场占有率,一方面在BMS芯片领域实现了产品首单落地,取得了重大进展。报告期内,公司围绕年初制定的经营目标,积极应对行业及市场环境变化,持续加大技术和产品研发投入,稳定存量市场占有率的同时积极开发新品,保持细分行业内领先地位,开拓新兴领域增量市场,持续提升公司高质量发展。报告期内具体开展工作如下:1、以持续研发驱动产品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公司作为智能电表核心芯片设计企业,坚持持续研发和技术创新,高度重视研发工作,围绕电能计量芯片、智能电表MCU芯片、载波通信芯片及BMS芯片领域持续研发投入。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研发人员222人,占公司总人数的79%。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18,133.74万元,同比增长18.02%;公司申请专利12项,其中申请发明专利11项;获得授权专利8项,其中发明专利6项。公司保持高水平的研发投入,将为公司在技术创新及产品开发方面提供强有力的保障。(1)电能计量芯片报告期内,公司按照客户的需求对相关芯片进行迭代更新,稳步推进智能电网专用芯片的技术研发和创新,产品已涵盖智能电网用电、配电领域,并服务于计量、测量、保护、控制等多个应用场景。报告期内,新的三相计量芯片扩展flash和ram,采用算力更大的内核,精度提升至20000:1,目前处于研发阶段。公司研发的单相计量SoC芯片采用55nm内置闪存的制程工艺,进一步提升计量精度并采用加密算法;新的三相计量AFE芯片的计量精度可提升至20000:1,同时具有检测谐波、闪变等电能质量功能。单、三相计量芯片的研发、试产以及未来的应用,有助于进一步稳固公司在单、三相计量市场的领先地位。(2)智能电表MCU芯片公司研发的MCU芯片主要应用于国网和海外大容量智能表计市场。通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和创新,产品运行非常可靠。报告期内,公司不断对MCU芯片的功能进行升级,技术进行迭代更新,新一代高性能带CANBus的MCU已量产。满足智能物联网新一代高规格的管理芯片已在量产阶段,内置32bitMCU、150MHz、1Mflash、1MRAM的主要参数指标,该产品可以成功搭载南方电网电鸿物联操作系统,目前处于系统认证阶段,能够为电表客户提供功能更强大、更具性价比和竞争力的产品。公司基于在智能电表MCU领域的深厚积累与丰富经验,积极投入RISC-V架构MCU产品的研发工作。基于RISC-V内核的芯片研发对产品进行了全方位升级,算力得到显著提升,内存资源也大幅扩容,同时引入了一系列安全相关特性。这些改进使产品能够更好地满足国产化及海外市场的多元化需求。(3)载波通信芯片公司的载波通信芯片有BPSK、OFDM、G3-PLC、G3-HYBRID、HPLC、HDC等主芯片系列,同时也为载波通信芯片配套研发了RFTRANSCEIVER芯片以及窄带和宽带功率放大器(PA)芯片。在国内市场,公司于2022年11月获得了国网计量中心有限公司HPLC芯片互联互通检测报告,于2023年3月获得了国网计量中心有限公司HDC芯片互联互通检测报告。第一代HPLC芯片、HDC双模芯片在十多家客户产品中都顺利通过了国网计量中心有限公司全性能认证测试,以及通过了南方电网公司电能计量设备送样检测,并在十多个省份地区收获了千万级订单。第二代HDC双模芯片已完成流片,各项性能指标都能满足国、南网技术规范以及客户需求,正在进行送样检测和客户推广中。在海外市场,公司于2019年5月通过了G3联盟PLC平台认证测试,于2022年8月通过了G3联盟HYBRID双模平台认证测试,第一代G3-PLC芯片、G3-HYBRID双模芯片通过下游客户已在海外多个国家和地区出货,第二代G3-HYBRID双模芯片已完成流片,各项性能指标都能满足国际电信联盟、G3联盟技术规范以及客户需求,正在G3联盟进行HybridPLC+RF双模融合平台V7版本认证。2、加强BMS芯片研发,实现产品首单落地报告期内,基于公司在工业级计量芯片领域的技术沉淀,公司针对BMS系统中的直流测量需求,在高精度直流ADC、高稳定性带隙电压基准、高精度RC振荡器、超低功耗芯片架构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研发具有高性价比的BMS芯片。公司以锂电池管理技术为基础,拓宽BMS电池应用范围,同时积累扎实的电池电量计算算法,加快在数码产品的应用。报告期内,公司研发的两个系列产品性能对标市场主流产品。HT3310X电量计具备精度高、面积小、功耗低的优点,同时还拥有高精度的电池电荷状态估计、电芯健康度估计的阻抗跟踪算法,同时可支持客户二次开发;HT32F106芯片具备高集成度,在高精度模拟前端控制芯片的基础上集成高可靠性的算法,为BMS应用提供精准的控制,为电池包提供可靠的保障,使用更安全。该芯片已于2024年8月达成量产指标,主要应用于吸尘器、户外电源、电动二轮车等产品电池的计量和管理,并对其电流、电压、温度在充放电过程中做检测和保护。该系列芯片可以支持6/12/18串电芯串联,可与MCU芯片搭配组成不同的计量和监测方案,以此满足不同客户的差异化需求。报告期内,公司已收到电动二轮车客户的批量订单并实现发货。对于布局车规级芯片的研发企业,需要对研发体系有一套严密的流程,公司于2024年8月获得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颁发的ISO26262功能安全流程认证证书(ASILD等级),并已提前布局研发车规级AFE芯片,后续该类芯片的上市能进一步丰富公司产品线,提升公司盈利能力。3、质量和成本双管控,建设稳定安全的供应链体系公司采用典型的Fabless模式经营,通过构建质量与成本双维管控体系,打造稳定可靠的供应链生态系统。在产业链分工方面,公司专注于核心的产品设计与成本优化,将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等生产环节委托给专业代工厂商,并通过经销商网络将产品最终交付至电网终端客户。在供应链管理方面,公司建立了完善的供应商管理体系:首先,通过签订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技术及产品合作协议,明确界定合作双方的权利义务,确保各方权益得到平等保障;其次,实施多维度的供应商评价机制,从质量、成本、交付、服务等多个维度对供应商进行严格筛选、定期审核与动态评估,确保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持续符合公司标准;最后,建立常态化的沟通协作机制,通过定期技术交流、联合质量改进等方式深化战略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这一系列管理举措不仅有效保障了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更为公司持续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奠定了坚实基础。4、深耕国内市场,加速海外布局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深化与下游终端客户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国内电网市场保持领先的市场份额地位。为拓展全球市场布局,公司积极推进产品创新,重点研发单相SoC芯片、G3-PLC芯片等新一代产品,持续优化现有产品性能,以满足海外市场多样化需求。同时,公司通过与下游电表制造企业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机制,成功将产品拓展至东南亚、东欧、非洲等新兴市场,海外市场渗透率显著提升,为公司的产品远销国际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