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业务:生物质热电联产、生活垃圾发电和工业园区燃煤集中供热三大板块,从事电力和热力生产及生物质综合利用
经营范围:一般项目:农林牧渔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固体废物治理;污水处理及其再生利用;资源再生利用技术研发;环境保护专用设备销售;环境保护专用设备制造;知识产权服务(专利代理服务除外);企业管理咨询;企业管理;以自有资金从事投资活动。(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广东长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02616)创建于1985年。
公司于2011年9月在深圳中小企业板挂牌上市。
公司从燃气、取暖用品及其核心部件的制造型企业,成功进军环保热能产业。
生物质热电装机规模位居中国同行的前列。
以生活垃圾发电、以农林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替代煤,生产电力和热力,为工业园区供热、为居民住宅供暖。
并以高效能、低排放燃煤技术为工业园区集中供热,实现热电联产。
长青集团将致力于成为低碳、环保与循环利用产业的标杆企业,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中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足迹印证梦想,荣誉见证辉煌。
解读历史,每一个证书,每一份荣誉,都表达着人们对长青的肯定和认同,是长青不断前行的鞭策。
沿着这条充满荣誉与梦想的道路,读懂长青的使命与责任。
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营业务为农林生物质热电联产、工业园区燃煤集中供热和生活垃圾发电,主要从事电力和热力生产及农林生物质综合利用。
根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2025年4月18日发布的《2024年下半年上市公司行业分类结果》,公司属于门类“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N)”中的大类“N77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
同时公司需遵守深交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2025年修订)》中电力供应业的披露要求。
(一)公司所属行业发展情况2024年12月15日,在北京召开的2025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指出,全国能源系统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全力以赴保障能源安全,坚定不移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2025年和“十五五”时期是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安全的关键时期,要逐步建立以非化石能源为供应主体、化石能源为兜底保障、新型电力系统为关键支撑、绿色智慧节约为用能导向的新型能源体系,推动贯彻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取得更大成果。
2025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24年国家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
推动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推进新能源开发利用,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重接近40%。
启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更趋活跃。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扎实开展国家碳达峰第二批试点,建立一批零碳园区、零碳工厂。
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扩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行业覆盖范围。
开展碳排放统计核算,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碳标识认证制度。
加快建设“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发展海上风电,统筹就地消纳和外送通道建设。
开展煤电低碳化改造试点示范。
规划应对气候变化一揽子重大工程,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环境与气候治理。
近年来,国家有关部委先后出台秸秆综合利用、零碳产业园区建设、绿电直连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大力推动生物质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绿色生产。
截至2024年底,全国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达到4599万千瓦,同比增长4.2%,其中农林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约1709万千瓦。
2024年全国生物质发电新增装机185万千瓦,延续了近年的增长态势。
2024年全国生物质发电量达到208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2%,其中农林生物质发电量约528万千瓦时。
随着装机容量的增加和发电效率的逐步提高,生物质发电量也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趋势。
2020-2024年间,生物质发电量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2%(来源: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生物质能产业分会发布的《2025中国生物质能产业发展年度报告》)。
根据国网新能源云网站显示,截至2025年3月底,全国生物质发电总装机4627万千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1.35%,如下图所示。
我国生物质供热产业规模也在持续增长。
2024年,全国生物质供热量约4.89亿吉焦。
其中,农林生物质热电联产供热量约1.37亿吉焦。
从供热领域来看,工业供蒸汽量约2.15亿吉焦;居民供暖供热量约2.74亿吉焦,折合供热面积约5.48亿平方米,相比去年增长了8%,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越来越多的地区开始采用生物质供热作为冬季供暖和工业用热的选择之一。
这一增长得益于生物质供热技术的逐步成熟,以及各地政府对清洁能源供热的推广和支持,许多地区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使用生物质供热,替代传统的燃煤供热方式(来源: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生物质能产业分会发布的《2025中国生物质能产业发展年度报告》)。
2024年以来,全国碳市场制度体系进一步健全。
国务院颁布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首次以行政法规形式明确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交易和监管制度。
生态环境部推动包括水泥、电解铝和钢铁在内的重点排放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碳市场扩容的预期升温,碳配额分配及结转方案的优化,以及碳监管政策趋严,使碳价得到了有力支撑。
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碳市场每日综合价格收盘价在69~106元/吨之间波动。
目前,碳价维持在每吨70元至80元之间。
公司工业园区燃煤集中供热项目将持续优化减排措施,通过提升能效和减少排放,预计节余的碳减排配额将为公司创造额外的经济效益。
另一方面,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CCER)2024年1月22日在北京绿色交易所正式重启,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建设并上线运行。
2024年12月5日,CCER重启后首个完成登记的项目成功落地。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与相关部门积极合作,推动生物质发电项目CCER方法学的编制工作。
至2025年8月15日,生态环境部就《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纯农林生物质并网发电、热电联产》等四项方法学公开征求意见。
新方法学实施后,将为生物质发电项目参与碳市场提供明确路径。
根据该方法学,单个装机规模为30MW的农林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每年有可能获得12万吨以上的自愿碳减排量,若此,公司旗下的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在参与CCER交易后将迎来新的收入增长点。
(二)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情况1.农林生物质热电联产业务:通过向农民或经纪人有偿收购的农作物秸秆、林业废弃物等生物质为原料,生产热力、电力等可再生能源,以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变废为宝。
其中电力上网销售,热力用于工业用户生产及向居民供暖。
公司农林生物质发电项目主要分布于华中区域(包括山东省的鄄城项目和河南省的永城、新野、延津、滑县项目)、华东区域(包括山东省的沂水、鱼台、郯城项目,江苏省的睢宁、阜宁项目)、东北区域(包括黑龙江省的宁安、明水、宾县项目,辽宁省的铁岭项目,吉林省的松原项目)。
其中,截至报告期末,山东鱼台项目(装机规模30MW)已出售给鱼台县华兴新能源有限公司并已完成股权过户手续。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14个农林生物质发电项目(不含山东鱼台项目)业务总装机容量446MW,锅炉规模达1920吨/小时,无新增核准项目。
根据国网新能源云网站显示,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共计12个农林生物质发电项目(不含山东鱼台项目)进入电价补贴清单目录,如下图所示。
2.工业园区燃煤集中供热业务:主要以高效能、低排放技术建设营运以包括燃煤在内的集中供热或热电联产设施,替代分散小锅炉,以解决工业区内的工业用蒸汽和居民取暖问题,可大幅节省用煤并减少烟气的排放。
公司工业园区燃煤集中供热项目主要分布于河北省和广东省,截至报告期末项目总装机容量为160MW,已全部投产。
3.生活垃圾发电业务:主要为本地处理生活垃圾,从政府收取垃圾处理费,生产电力并上网销售。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仅在广东区域建设、运营以下两个垃圾发电项目:中山市中心组团垃圾综合处理基地垃圾焚烧发电厂一、二期项目,运营主体为公司控股的长青环保能源(中山)有限公司,采用BOT模式投资、建设与运营。
中山市中心组团垃圾综合处理基地垃圾焚烧发电厂三期项目,运营主体为公司全资子公司中山市长青环保热能有限公司,采用BOT模式投资、建设与运营。
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公司股东大会已审议通过向中山公用环保能源投资有限公司转让上述两个垃圾发电项目运营主体100%股权,并已收到第一期股权转让款合计12,356.07万元。
(一)报告期内经营业绩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7,274.74万元,同比减少1.74%;营业利润为15,498.97万元,同比增加55.41%;利润总额为16,276.83万元,同比增加25.2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062.70万元,同比增加46.23%。
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为1,045,670.47万元,较期初减少0.4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为292,511.88万元,较期初增加4.29%;本期基本每股收益0.1626元,较去年同期的0.1112元增加46.22%。
公司营业收入对比去年同期略降,主要由于工业园区燃煤集中供热项目蒸汽价格因燃煤价格下降而同步下调而使供热收入额减少;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对比去年同期实现较大增幅,主要由于燃料成本下降以及报告期内取得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优惠政策的项目增加,即征即退税额增加所致。
(二)报告期主要开展的工作1、农林生物质热电联产报告期内,各项目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了因设备损耗和非计划停机导致的损失,运行时间和发电量、售电量同步增长,同时积极践行公司发展战略,继续坚定发展非电业务。
延津项目供暖业务领跑增长,售热量同比增长12.89%,创历史同期新高;蒸汽销售突破瓶颈,在保障民生供暖的前提下,稳定机组出力、协调园区错峰用汽,售汽量同比增长9.24%。
滑县项目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已正式向首家客户输送绿色生产蒸汽。
沂水项目创新开展移动供汽业务,该业务的开拓对其他项目实现供热方式的多样化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各项目还多措并举,通过深挖周边燃料资源,严控燃料源头质量,开发质优价廉的多品类燃料以优化燃料结构,发展秸秆代储供应商,为燃料加工点提供现场技术指导,以及加强厂内燃料质量监督、合理掺配燃料比例等措施,既为燃料的持续供应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使采购的燃料更具性价比,吨燃料产出价值更得到了有效提升,从而为上半年业绩的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报告期内,各项目配合公司年度重点工作计划因地制宜开展技术改造,以提升生物质热电项目的能效指标、排放洁净度,实现可持续的高负荷率。
滑县项目和永城项目均顺利完成了对锅炉环保设施的SCR技术改造,其中,滑县项目自改造完成至今已连续运行超过150天,在有效降本的同时也实现了机组长周期安全、环保、稳定运行。
沂水项目受园区负荷制约,锅炉蒸发量较低,但通过优化燃料结构、燃烧调整、烟气净化设备等一系列措施,仍保证了在锅炉超低负荷运行的情况下实现达标排放。
鄄城项目则通过深化“四值小指标对标”机制应用、建立燃料全流程管控体系、构建燃料预处理闭环系统等措施,充分释放机组设计能效潜力,提高机组负荷响应能力,有效降低单位发电成本。
2、工业园区燃煤集中供热报告期内,工业园区燃煤集中供热项目蒸汽价格因燃煤价格下降而同步下调而使供热收入额减少,但三个项目的拓客工作均取得实质成效。
尤其是以纸制品加工园区企业为主要热用户的满城项目,继去年与化工类客户成功达成供汽合作后,报告期内再成功拓展2家食品生产企业用户,预计下半年正式实现供汽。
新客户类型的持续纳入,进一步丰富了热用户结构,提升了市场抗风险能力。
围绕公司绿色低碳发展目标,满城、蠡县和茂名项目均积极推动能源结构优化,报告期内累计掺烧生物质分别占项目总燃料消耗热量的11.87%、8.02%和10.26%,不仅减少了化石能源的消耗,也有效降低了碳排放;满城项目和蠡县项目正式启动环保绩效A级改造工程,通过优化SCR脱硫工艺、搭建“智能化管控治一体化平台”、封闭改造煤棚和升级煤廊抑尘系统、完善全覆盖式喷淋洗车平台等措施,以高标准强化企业环保管控,实现减排降耗、质效提升。
3、生活垃圾发电报告期内,中心组团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除了持续稳定运行并获得正常效益外,在“节能降耗”这一年度重点工作上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一、二期项目和三期项目的垃圾吨发电量分别同比提升16.24%、8.02%,相当于每月合计增发电量约230万度;厂用电率分别同比下降2.5%、0.5%,相当于每月合计节约用电约27万度。
4.新产品及新业务报告期内,公司继续通过开展循环利用项目,积极探索“燃料收储-发电-农业反哺”这一循环经济的可行性,以使该业务在生物质热电项目下游问题的解决中产生实效。
同时通过与有关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更紧密的合作,争取创新生物质的利用方式,从而创新生物质的高质化综合利用。
2025年2月,公司收购北京中科信控大数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信控大数据”)49%股权,并与中科信控大数据控股股东中科信控(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信控”)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以中科信控大数据为合作平台,共同推动所处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赋能,并向有需要的领域延伸。
报告期内,中科信控大数据专家已对公司部分生物质项目进行实地调研,推动电厂的进一步智能化进程。
本公司前身系广东长青(集团)有限公司,广东长青(集团)有限公司由成立于1993年8月6日的广东长青(集团)公司于2002年改制设立。
将集团有限由有限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