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亚太轻合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江苏亚太轻合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亚太科技
  • 企业英文名: Jiangsu Asia-Pacific Light Alloy Technology Co.,Ltd.
  • 实际控制人: 于丽芬,周福海,周吉
  • 上市代码: 002540.SZ
  • 注册资本: 125151.7988 万元
  • 上市日期: 2011-01-18
  • 大股东: 周福海
  • 持股比例: 39.67%
  • 董秘: 沈琳
  • 董秘电话: 0510-88278652
  • 所属行业: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会计师事务所: 公证天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赵明、孙诗雪
  • 律师事务所: 江苏世纪同仁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无锡市新吴区里河东路58号
  • 概念板块: 有色金属 江苏板块 深股通 转债标的 大飞机 新能源车 3D打印 军工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江苏
  • 成立日期: 2001-10-19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320200731189732Q
  • 法定代表人: 周福海
  • 董事长: 周福海
  • 电话: 0510-88278652
  • 传真: 0510-88278653
  • 企业官网: www.yatal.com,www.apalt.com
  • 企业邮箱: apalt@yatal.com
  • 办公地址: 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里河东路58号
  • 邮编: 214145
  • 主营业务: 汽车热管理系统铝材业务,汽车轻量化系统铝材业务,新兴领域业务
  • 经营范围: 有色金属复合材料、铜铝合金材料、散热管、精密模具、汽车零部件的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转让、技术服务、生产及销售(不含国家限制及禁止类项目);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国家限定企业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和技术除外)。(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一般项目:生产性废旧金属回收(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 企业简介: 江苏亚太轻合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源于1988年,自成立至今终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更高性能、更优品质的铝材产品及增值制造服务。通过在材料、工艺、装备、应用方面不断创新,在过程、品质、交付方面持续改进,亚太科技用30年时间淬炼中国铝工业优质品牌,成为全球汽车行业铝材重要供应商及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海洋工业等其他工业领域铝材优质供应商。亚太科技的在深耕传统燃油汽车轻量化材料的同时,加码新能源汽车产能投放助力汽车产业轻量化、可持续化发展,打造航空领域高端铝材供应基地,持续推动高端制造及应用升级。
  • 发展进程: 本公司系由亚太铝业整体变更设立,2007年9月24日,根据江苏省无锡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发的(02000062)公司变更[2007]第09200006号的《公司准予变更登记通知书》,江苏亚太铝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江苏亚太轻合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注册号3202002114840)。
  • 商业规划: 1、汽车热管理系统铝材业务在热管理系统领域,公司产品主要包含:汽车座舱系统热管理铝材,如空调液冷管、复合管、无缝管、微通道管及流量控制阀材料、膨胀阀、储液罐、热泵材料等;汽车动力系统热管理铝材,如冷凝器液冷管、圆柱电池液冷管、方形电池口琴管、流量控制阀、膨胀阀、连接件材料等,致力于满足汽车各类型热管理系统尤其是液冷系统对高散热效率、低渗漏、高耐压、高密封、长寿命、轻量化材料的要求。2、汽车轻量化系统铝材业务在汽车轻量化系统领域,公司产品主要包含:底盘系统铝材,如悬架臂、转向节、摆臂、减震器铝材等;车身系统铝材,如副车架、防撞梁、吸能盒、门槛梁、车身纵横梁、座椅导轨铝材等;制动、电池、电机、电控、动力、传感等系统铝材,如ESP、IPB、电池箱体组件、电机壳体、氢燃料电池壳体、传感器铝材等。致力于满足汽车轻量化各子系统零部件尤其对碰撞安全、强度、刚度、批产稳定性方面有更高要求的关键载荷路径部件提供材料开发与部件制造,为汽车尤其新能源汽车实现低碳、安全、轻质、智能化提供关键助力。3、新兴领域业务1)汽车零部件:凭借在汽车轻量化领域的先发优势和客户积累,公司基于专业深厚的车规级铝材开发及应用基础,在汽车尤其是新能源汽车领域持续向纵深发展,为客户提供从轻量化材料到系统部件制造的一体化综合服务;2)工业热管理领域铝材:凭借在热管理领域材料开发及应用方面的深厚沉淀,除汽车热管理外,公司还持续助力储能系统等工业热管理领域对更高散热性能、更小型轻量化的升级迭代需求;3)航空航天等新兴领域铝材:在航空航天、海洋工程、高功率充电桩、机器人、氢燃料电池等领域,公司持续满足该领域关键结构件、载荷机构件、功能件等材料的升级开发要求。报告期,公司经营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1、概述报告期,公司继续围绕战略目标推进各项工作,积极把握汽车产业升级重构下的业务机遇,持续深耕汽车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轻量化系统市场,同时积极开发汽车零部件、工业热管理、航空等新兴领域业务;专注材料开发、应用创新和效率提升,通过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进一步巩固公司在材料领域的深厚积淀和客户市场先发优势,为客户提供从材料开发到部件制造的一体化综合服务;同时,面对全球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和子公司亚通科技产能减少带来的保交付挑战,公司积极采取各项应对措施,优化整体产能布局、产能质量与可持续发展要素,全面落实安全生产管理提升计划,为公司未来在横向拓宽和纵深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432,576,105.61元、同比增长4.5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62,883,318.15元、同比变动-18.1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42,822,551.89元、同比变动-17.67%,主要原因:报告期,公司主营业务销量较上年总体保持稳定态势,因铝锭价格有所上升,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有所增加;因子公司亚通科技熔铸产能减少致原材料外购外协增加,公司整体生产成本有所增加;因子公司亚通科技有效产能减少存在保交付压力等原因,公司汽车零部件业务占比有所下降;因宏观利率调整及资金使用安排等原因,公司财务费用有所增加。1)规范治理深化与效率提升报告期,公司以中国证监会、深圳证券交易所对上市公司的监管要求,深化规范运作、提高治理水平。公司持续改善符合战略发展和市场竞争要求的经营管理体系,保持充满发展活力的经营机制;持续完善安全、环境、质量、生产、内部控制等管理体系,为公司运营效率提升、产品质量提高奠定良好基础;在已建立的内部控制体系基础上,持续强化内部管理改善,加大内部控制实施力度,完善公司治理体系;进一步优化公司管理模式和资源配置,积极推进公司各重大在建项目的进度,全面提升公司的综合竞争能力。报告期,联合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确定维持公司主体长期信用等级为AA,评级展望为稳定。2)安全体系强化与复产攻坚报告期,子公司亚通科技安全事故发生后,公司立即启动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并成立应急工作小组,全力配合消防、应急等部门开展救治、善后及调查等工作。公司从本次安全事故中深刻吸取教训,持续加强公司及各子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进一步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持续优化安全专职管理机构和各安全生产相关责任人员的专业能力,并借助专家与第三方专业机构力量,持续加大安全专项投入,重点改善风险隐患排查管理、重点工艺过程管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装备本质安全升级等方面工作,致力于系统性深化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保护员工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公司可持续健康发展。同时,公司管理层积极应对本次事故后续相关工作,以尽可能减小对包括员工、客户、政府、社会、上市公司股东等相关方的不利影响。3)市场维稳固本与增量开拓报告期,公司积极应对子公司亚通科技产能减少带来的保交付挑战,持续深耕汽车轻量化系统、热管理系统零部件行业,并持续开拓航空航天等新兴领域市场机会,实现铝挤压材及零部件产品销量26.29万吨,其中:热管理系统铝材实现营业收入31.56亿元,同比增长5.30%;底盘安全系统铝材实现营业收入23.2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3%。报告期,公司在全球汽车热管理系统零部件材料和汽车轻量化系统部件材料领域持续扩大产品升级、创新应用、客户数量,持续开拓国内国外市场,提升市场影响力。报告期,公司及子公司荣获客户颁发的“优秀供应商”、“优秀战略伙伴”、“战略合作奖”、“技术协作奖”、“优秀质量奖”及“卓越品质奖”等多项荣誉。4)创新技术开发与应用创新报告期,公司持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与管理机制,以汽车热管理系统材料和车辆轻量化部件材料的研究应用为核心,加强新材料、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立项开发工作,并积极推进产品应用创新,横向拓展至军民融合、航空航天、非汽车热管理等工业领域,纵向延申至铝材深加工领域。报告期公司共投入研发费用251,810,066.45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3.39%;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专利418项,其中发明87项、实用新型331项;报告期,公司及子公司项目荣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高新技术企业”等荣誉评定。5)产业布局优化与产能升级报告期,公司围绕发展战略及规划,积极推进可转债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年产200万套新能源汽车用高强度铝制系统部件项目”、“年产1200万件汽车用轻量化高性能铝型材零部件项目”、“航空用高性能高精密特种铝型材制造项目”、“年产14000吨高效高耐腐家用空调铝管项目”及自有资金投资项目“轻量化高性能铝合金提质项目”、“年产10万吨绿电高端铝基材料项目”的全面建设工作,同时积极推进“汽车轻量化铝材制品东北总部生产基地(一期)项目”等区域竞争力提升项目规划。该等项目的布局,旨在通过产业链延伸与拓宽促进产品矩阵结构升级、产能区位优化以提升产品附加值与公司整体经济效益,是公司参与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战略新兴领域国产替代和国内外竞争的产能升级,为公司在新的发展形势下稳步探索前行、持续发展创新、在各新兴领域横向加码和纵深布局奠定坚实基础。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