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上市企业 / 江苏亚太轻合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亚太科技 - 002540.SZ

江苏亚太轻合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日期
2011-01-18
上市交易所
深圳证券交易所
企业英文名
Jiangsu Asia-Pacific Light Alloy Technology Co.,Ltd.
成立日期
2001-10-19
注册地
江苏
所在行业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上市信息
企业简称
亚太科技
股票代码
002540.SZ
上市日期
2011-01-18
大股东
周福海
持股比例
39.66 %
董秘
沈琳
董秘电话
0510-88278652
所在行业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会计师事务所
公证天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注册会计师
赵明;孙诗雪
律师事务所
江苏世纪同仁律师事务所
企业基本信息
企业全称
江苏亚太轻合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代码
91320200731189732Q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注册地
江苏
成立日期
2001-10-19
法定代表人
周福海
董事长
周福海
企业电话
0510-88278652
企业传真
0510-88278653
邮编
214145
企业邮箱
apalt@yatal.com
企业官网
办公地址
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里河东路58号
企业简介

主营业务:汽车热管理系统铝材业务,汽车轻量化系统铝材业务,新兴领域业务

经营范围:有色金属复合材料、铜铝合金材料、散热管、精密模具、汽车零部件的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转让、技术服务、生产及销售(不含国家限制及禁止类项目);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国家限定企业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和技术除外)。(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一般项目:生产性废旧金属回收(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江苏亚太轻合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源于1988年,自成立至今终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更高性能、更优品质的铝材产品及增值制造服务。

通过在材料、工艺、装备、应用方面不断创新,在过程、品质、交付方面持续改进,亚太科技用30年时间淬炼中国铝工业优质品牌,成为全球汽车行业铝材重要供应商及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海洋工业等其他工业领域铝材优质供应商。

亚太科技的在深耕传统燃油汽车轻量化材料的同时,加码新能源汽车产能投放助力汽车产业轻量化、可持续化发展,打造航空领域高端铝材供应基地,持续推动高端制造及应用升级。

商业规划

(一)行业发展状况1、汽车行业1)汽车热管理系统材料行业随着全球能源转型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政策的深入推进,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及渗透率持续提升,带动汽车产业向更高效、清洁、低耗、智能化方向加速变革,而汽车热管理系统作为重要的能源管理模块,正朝着更高效、低能耗、高精密、高集成、高精控方向创新发展。

作为新能源乘用车中最重要的垂直细分品类之一,智能电动汽车在热管理系统设计、研发和量产应用方面要求更高,对于热量、能源的集成化、智能化管控需求更旺。

电动汽车的热管理系统相比传统燃油车的更为复杂,资料显示传统车整套热管理系统价值约2,500元,纯电动汽车的则高达6,500-7,500元,进一步带动了电动压缩机、热泵、电子膨胀阀、电池冷却器、水冷板、电子水泵等零部件的市场需求(来源:中信证券关于热管理行业专题研究)。

公司作为全球汽车热管理系统铝材重要供应商,持续推动材料创新,满足行业对轻量化、高导热、耐腐蚀性能的需求,为全球汽车热管理技术的持续升级提供关键材料支撑。

2)汽车轻量化系统材料行业国家工信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明确汽车“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方向。

汽车轻量化技术仍是汽车节能减排的重要技术手段,在保证机械强度和安全性能不降低的情况下,轻量化技术能够有效降低整车能耗;同时,因电动系统零部件带来整备质量较燃油车大幅增加,对续驶里程、动力性、制动性、被动安全、车辆可靠等方面带来不利影响,整车轻量化成为重要的应对措施之一。

数据显示,传统车辆重量每降低10%,油耗降低7.5%-9%;对于电动车辆而言,重量每降低10%,则可以提升5.5%的续航里程。

在汽车底盘、车身、动力、电池、制动、转向等系统中,轻量化正在持续渗透。

以汽车底盘为例,其在车辆总体重量中超过30%,底盘轻量化对整车轻量化、减少油耗、提升稳定性有重要意义。

底盘涉及的部件众多,多数为安保件,例如副车架、摆臂、悬架臂、转向节、减震器、ESP、IPB等,对材料机械性能、批量一致性要求非常高。

底盘结构件“铝代钢”成为汽车轻量化的重要演进方向,尤其在电动车领域铝车身结构件渗透率大规模提升,对高性能铝材需求空间广阔。

另一方面,随着电动汽车的持续热销以及技术进步,以CTC为代表的动力电池与底盘融合的技术方案得到应用,在要求系统减重的同时,针对其碰撞安全、强度、刚度等产品性能要求也不断提升,新型车身一体化铝结构件对材料、加工一体化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兼具材料研发能力、加工创新能力的企业有望具备迎来新时代、新机遇。

随着全球汽车产业链在新能源化、轻量化、智能化浪潮下的持续迭代与重构,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包括轻量化技术领域都迎来了全新机遇与挑战,并呈现出向头部集中的趋势;通过多年积累,国内轻量化技术领域供应商正逐步构建形成从低碳材料、创新工艺、高新装备、产品测试、应用到量产的一体化生态。

公司凭借在汽车轻量化系统铝材领域的领先优势,为全球客户提供高强、高韧、高一致性的材料解决方案,助力行业轻量化升级。

2、新兴领域行业在“节能、双碳”背景下,储能系统、充电桩设施、数据服务器等工业热管理领域对散热性能提出小型轻量化、更高效、更节能的升级要求,凭借在热管理系统尤其是液冷系统领域的深耕,公司将顺应产业趋势,积极助力行业客户实现产品升级迭代、应用创新的深化要求,紧抓时代机遇。

同时,在航空航天、海洋工程、机器人、氢燃料电池等行业迎来国产替代、自主可控、升级迭代等重要产业政策,将为公司超高强度铝合金材料及部件的开发与综合服务带来全新机遇和挑战,促进公司产品矩阵结构升级、产业布局持续优化。

(二)行业地位公司是全球汽车热管理系统部件和汽车轻量化系统部件领域的重要铝材供应商。

在汽车热管理系统领域,公司已成为德国马勒、法国法雷奥、上海汽配等头部客户的合作伙伴;报告期,公司向全球汽车及工业热管理系统供应产品实现营业收入超15亿元,约占公司营业收入41%,其中汽车空调精密管路等产品占据全球细分市场领先份额。

在汽车轻量化系统部件领域,公司已成为德国博世、西班牙海斯坦普、理想汽车等客户的合作伙伴,应用终端包含比亚迪、理想、小米、赛力斯、蔚来、丰田、奔驰、宝马、大众等国内外车企,是国内汽车轻量化系统部件铝材重要供应商;报告期,公司向汽车车身、底盘、动力、制动等系统供应产品实现营业收入超15亿元,约占公司营业收入41%,其中悬架系统、控制系统专用铝材等产品占据全球细分市场领先份额。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1、汽车热管理系统铝材业务在热管理系统领域,公司产品主要包含:汽车座舱系统热管理铝材,如空调液冷管、复合管、无缝管、微通道管及流量控制阀材料、膨胀阀、储液罐、热泵材料等;汽车动力系统热管理铝材,如冷凝器液冷管、圆柱电池液冷管、方形电池口琴管、流量控制阀、膨胀阀、连接件材料等,致力于满足汽车各类型热管理系统尤其是液冷系统对高散热效率、低渗漏、高耐压、高密封、长寿命、轻量化材料的要求。

2、汽车轻量化系统铝材业务在汽车轻量化系统领域,公司产品主要包含:底盘系统铝材,如悬架臂、转向节、摆臂、减震器铝材等;车身系统铝材,如副车架、防撞梁、吸能盒、门槛梁、车身纵横梁、座椅导轨铝材等;制动、电池、电机、电控、动力、传感等系统铝材,如ESP、IPB、电池箱体组件、电机壳体、氢燃料电池壳体、传感器铝材等。

致力于满足汽车轻量化各子系统零部件尤其对碰撞安全、强度、刚度、批产稳定性方面有更高要求的关键载荷路径部件提供材料开发与部件制造,为汽车尤其新能源汽车实现低碳、安全、轻质、智能化提供关键助力。

3、新兴领域业务1)汽车零部件:凭借在汽车轻量化领域的先发优势和客户积累,公司基于专业深厚的车规级铝材开发及应用基础,在汽车尤其是新能源汽车领域持续向纵深发展,为客户提供从轻量化材料到系统部件制造的一体化综合服务;2)工业热管理领域铝材:凭借在热管理领域材料开发及应用方面的深厚沉淀,除汽车热管理外,公司还持续助力储能系统、高功率充电桩、数据服务器等工业热管理领域对更高散热性能、更精密轻量化的升级迭代需求;3)航空航天等新兴领域铝材:在航空航天、海洋工程、机器人、氢燃料电池等领域,公司持续满足该领域关键结构件、载荷机构件、功能件等材料的升级开发要求。

报告期,公司经营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

概述报告期,公司围绕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坚定发展信心,在新形势下稳步探索前行,持续发展创新:市场拓展方面,公司持续深耕汽车热管理系统和底盘安全系统铝材业务的同时,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轻量化材料开发到系统组件一体化制造业务的纵深布局,凭借在汽车领域材料创新的深厚积淀及应用创新的开发经验,持续助力工业热管理、航空航天等新兴领域市场产品升级迭代目标;研发投入方面,公司坚持以技术创新作为核心竞争力,在新材料、新装备、新工艺、新应用等方面持续开发创新,加大研发投入,为公司未来发展提供新动能;产能升级方面,公司围绕高质量、高效率、低碳化方针,积极推动各项新建产能和技术升级项目的建设工作,为公司在各新兴领域横向加码和纵深布局奠定坚实基础。

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24,627,826.00元,同比增加4.1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8,024,213.35元,同比变动-15.4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91,439,963.62元,同比变动-19.57%。

主要原因:报告期,公司热管理系统和底盘系统铝材业务整体稳步上升,零部件业务受下游量产车型销量影响有所下降,同时新获得定点项目尚未进入量产阶段;子公司亚通科技轻量化高性能铝合金提质项目、航空用高性能高精密特种铝型材制造项目及子公司亚太青海年产10万吨绿电高端铝基材料项目等陆续进入试制阶段,研发费有所增加;子公司亚通科技、海盛汽零、亚太青海部分在建项目厂房及部分产线陆续投入使用,折旧有所增加。

发展进程

本公司系由亚太铝业整体变更设立,2007年9月24日,根据江苏省无锡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发的(02000062)公司变更[2007]第09200006号的《公司准予变更登记通知书》,江苏亚太铝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江苏亚太轻合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注册号3202002114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