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业务:集装箱、煤炭、粮食、钢材、汽车、金属矿石、油品等货物的装卸、仓储,并提供物流、贸易、金融、拖轮、理货等综合性服务
经营范围:一般经营项目:企业管理;信息咨询服务(不含许可类信息咨询服务);以自有资金从事投资活动;装卸搬运;港口货物装卸搬运活动;铁路运输辅助活动;港口理货;国际船舶管理业务;国际船舶代理;国内船舶代理;国际货物运输代理;国内货物运输代理;无船承运业务;从事国际集装箱船、普通货船运输;国内集装箱货物运输代理;从事内地与港澳间集装箱船、普通货船运输;报关业务;集装箱制造;集装箱租赁服务;专业保洁、清洗、消毒服务;普通货物仓储服务(不含危险化学品等需许可审批的项目);粮油仓储服务;低温仓储(不含危险化学品等需许可审批的项目);仓储设备租赁服务;机械设备租赁;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集贸市场管理服务;成品油批发(不含危险化学品);供应链管理服务;物业管理;住房租赁;非居住房地产租赁;停车场服务;软件开发;计算机系统服务;信息系统集成服务;信息技术咨询服务;工程管理服务。许可经营项目:港口经营;船舶港口服务;道路货物运输(不含危险货物);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公共铁路运输;建设工程设计;建设工程施工;海关监管货物仓储服务(不含危险化学品);国内船舶管理业务。
广州港股份有限公司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自秦汉以来一直是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域的出海通道和中国最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
今天的广州港,是华南最大的综合性主枢纽港和集装箱干线港,是广州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和航运枢纽的核心资源,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稳居世界前列,成为华南连接世界的门户。
广州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公司”)是广州港公共码头的经营主体和华南地区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码头运营商,公司注册资本619,318万元。
主要业务覆盖集箱装、石油化工、煤矿、钢材、粮食、汽车等货物装卸(包括码头、锚地过驳)、仓储、国内外货物代理和船舶代理以及国内外船舶进出港拖轮服务、水路货物运输、物流服务。
公司于2010年12月28日成立,由广州港集团、国投交通控股、广州发展共同发起设立;2014年5月,公司引进中远集团、上海中海码头作为战略投资者。
2017年3月29日公司股票(股票简称:广州港,股票代码:601228.SH)成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正式登陆A股主板市场,掀开广州港发展的新一页。
发行后,广州港集团持有公司75.72%的股份。
港口综合能力突出公司沿广州珠江两岸至出海口依次分布有黄埔、新沙、南沙三大港区,截至2021年底,公司共拥有生产性泊位181个,其中万吨级码头泊位63个,泊位总长度25.07公里,配套驳船泊位76个,生产性锚地29个(其中最大锚泊能力30万吨),拥有拖轮船队、穿梭巴士船队以及连接内陆腹地的港口专用铁路;广州港是全国四大汽车进出口业务枢纽港之一,是华南最大的能源、粮食和散杂货枢纽港,是中国最大内贸枢纽港。
广州港南沙港区是为数不多能靠泊世界最大集装箱船的专业码头之一。
港口枢纽功能强大广州港濒临南海,位于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珠三角几何中心,是珠江水系内河网络与深水海港的连结点。
港区与全国密度最大的铁路、高铁、高速公路、航空和内河等立体交通网络无缝联接,具有独特的江海联运、海铁联运优势。
截止2021年底,公司运营穿梭巴士航线72条,形成以南沙港区为集散中心,向珠三角以及泛珠三角地区辐射的服务网络;开通海铁联运班列30条,连通湘、赣、鄂、云、贵、川等内陆腹地。
港口航运和物流相关联要素齐全,吸引众多国内外著名企业落户广州。
优越的区位和泛珠三角广袤而又蓬勃发展的经济腹地,使广州港成为国家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和广东省能源物资和原材料的主要中转港,海运通达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港口,成为全球物流链中重要的一环。
集装箱班轮航线密集公司与马士基、达飞、地中海、中远海运等全球前20名班轮公司开展合作,集装箱班轮航线覆盖国内及世界主要港口。
截止2021年底,公司共开辟集装箱班轮航线186条,其中外贸141条、内贸45条。
其中广州港-非洲航线已发展成为国内航线最多、班次最密、船东最多的中非航线。
国家政策强力支持广州港是国家一类口岸,广东省第一个保税港区,华南地区汽车进出口业务枢纽港,客户可享受国内最高级别的保税政策。
南沙港区位于南沙自由贸易片区和国家新区,国家政策强力支持,船舶和货物在这里可以享受快速通关便利。
积极延伸港口业务依托强大的品牌效应、资本和管理优势,公司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拓展发展空间,在粤东和粤西分别合作建设和经营潮州亚太码头、茂名博贺码头、佛山高荷码头、云浮港盛码头、中山港、揭阳港、韶关港、花都港,在上海、湖南、云南、贵州、广西、江西和安徽等地建设30个内陆港或办事处,在美国、欧洲、新加坡、台湾、越南、柬埔寨设立6个境外办事处,把物流链和港口业务延伸到内陆腹地和海外;以“穿梭巴士”为代表的集装箱驳船航线连通珠三角和外珠三角经济腹地,实现珠江三角洲中小码头业务全覆盖。
绿色港口创新发展公司坚持把建设绿色港口作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内在需要,大力发展低碳物流,推广先进科技应用,大力推广油改电技术,实现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
紧贴“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公司在生产经营管理中广泛创新和应用数字化信息技术,在集装箱智能视频理货技术开发和应用中走有前列。
未来发展空间广阔未来,公司将以广州建设国际航运枢纽和物流中心的规划为蓝图,以南沙港区为核心,将重点加快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和优化港口服务功能,不断提高港口综合能力;完善港口物流功能和增强货源开拓能力,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实施航运金融创新,加快航运金融业务发展,构建港口产业金融体系;积极拓展班轮航线和业务网点,主动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港口投资、经营管理,进一步提升广州港的集聚和辐射能力;加大环保节能和科技创新力度,建设绿色和智慧港口,实现国家、社会、股东和企业价值的统一。
上半年,公司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省、市工作要求,锚定建设世界一流强港和高水平建设广州国际航运枢纽目标,积极应对国内外复杂形势和严峻挑战,保持战略定力,强化“枢纽+通道+网络”体系建设,着力推进各项经营管理和改革发展任务。
2025年1-6月,完成货物吞吐量2.87亿吨,同比增长2.9%,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340.4万TEU,同比增长9.5%。
完成营业总收入69.09亿元,完成利润总额8.53亿元。
1.聚焦港口生产,助推航运枢纽能级再上新台阶集装箱业务提质增量。
公司紧抓南沙港区发展机遇期,持续优化航线布局,充分释放各码头作业效能,促进集装箱业务量持续攀升。
货源结构进一步优化,外贸集装箱占比超过50%。
报告期内,净增7条外贸班轮航线,现有集装箱班轮航线224条,其中外贸航线179条。
外贸集装箱累计完成689.8万标箱,同比增长21.4%,其中南沙港区增幅达25.5%,增速领跑全国沿海主要港区。
散杂货业务稳序发展。
针对终端需求疲软、周边港口竞争加剧等问题,公司下属各码头加强市场研判,优化货源结构,稳固重点货源,同时抢抓全球市场结构性需求的机遇,提升外贸出口货量。
上半年,外贸煤炭、外贸钢材、外贸商品汽车同比分别增长18.6%、226.10%、4.9%。
受宏观经济、产业政策调整以及国内需求变化影响,粮食、纸浆、砂石同比分别下降4.5%、10.9%、18.3%。
2.拓展综合物流,加快实施“枢纽+通道+网络”战略公司加大物流产品创新力度,打造发布“长江经济带-广州港-东南亚”海丝电商快线、“湘粤海丝”全程物流产品。
深化“三港一航”“两港两航”等合作,联合沿海主要港口、重点船公司打造多条南北精品航线产品,持续巩固内贸集装箱枢纽港地位。
通过统筹南沙港铁路、穿梭巴士支线网络、南沙国际物流中心北区、南区等资源,增强海铁联运、江海联运通道建设,持续深化“枢纽+通道+网络”布局。
海铁联运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加速打造中西部国际陆海大通道。
“湾区一港通”覆盖20个港口及4个内陆场站,带动提升南沙港区枢纽功能。
报告期内,完成海铁联运量31.5万标箱,同比增长23.0%。
累计开通39条海铁联运班列,累计开设内陆港及办事处37个。
穿梭巴士业务保运力、保服务,增强珠三角、粤东西北以及北部湾港与南沙港区联动,累计完成106.7万标箱,同比增长5.9%。
3.推进重点项目,筑牢港口发展坚实根基公司稳步推进重点项目的前期报批、在建及续建各项工作。
南沙港区五期工程获得项目核准,部分工程招标工作正在推进中。
南沙国际通用码头工程已完成陆域吹填施工,正推进地基处理及水工结构施工。
南粮筒仓三期工程立筒仓进入重载调试阶段。
南沙国际港航中心正推进桩基础及基坑支护施工。
揭阳大南海通用码头正在推进水工结构施工,液体散货码头正在推进水工主体结构、工艺设备采购及安装施工,LPG码头正在推进码头上部结构施工。
新沙港区1-5号泊位改扩建工程项目环评、用海、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获得批复,并完成施工招标工作。
4.强化管理提升,提高企业规范运营水平聚焦主责主业和突出问题,公司积极推动实施高质量发展工作,深化改革与发展融合。
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制度建设和选任机制,优化职能部门和基层单位领导班子结构与配置,重构“1+2+N”经营业绩考核体系。
持续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平,完成公司治理结构的调整,修订《公司章程》等17项制度,夯实内控、合规管理。
大力加强财务管控,严格实施预算指标考核管理。
全面推进降本增效专项行动,开展“成本管理年”活动,推进应收账款与存货规模压降工作。
拓宽资本市场融资路径,通过发行公司债券,战略性优化既有债务结构,显著降低融资成本,提升财务稳健性。
5.驱动科技创新,增强智能港口核心动能公司加快科技型港口建设,制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和重点工作任务。
发布“穗港云”“数通闸口”等服务产品,加快推动数字科技赋能港口高质量发展。
成立科技创新委员会,建立科技创新评价指标,开展科技奖评比,下达70项科技项目计划,计划研发投入达6491.89万元。
报告期内,公司获得授权专利30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5项,创历史新高;公司7个项目获评中国港口协会科学技术奖,连续三年荣获一等奖。
6.推进绿色转型,塑造生态港口鲜明特色公司全面提速绿色港口的建设步伐,进行干散货码头绿色转型发展研究,确定了重点工作任务,强化干散货码头作业现场环保管理。
组织开展环保行动月活动。
优化港口能源结构,新建3套岸电设施,1艘纯电动拖轮完工并交付使用,2艘纯电动内河集装箱驳船开工建造,多家码头分布式光伏项目并网运营。
南沙二期通过“四星”级绿色港口现场评审,南沙四期入选广州市十大减污降碳案例。
积极开展绿色发展示范点建设及推广,评选16个绿美港口亮点项目,努力营造整洁文明的港区环境。
7.强化党建引领,凝聚党业融合强大合力公司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扎实开展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不断巩固思想理论根基,持续增强管党治党能力。
对照公司重点工作,聚焦改革增效、创新提质发展方向,制定党建赋能全面深化改革方案,深入开展“组织力深化”专项行动,深化“领航先锋”工程,实施“书记项目”“头雁项目”“先锋项目”共261个。
开展“红心耀海港”党员示范引领工程。
不断激发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凝聚推动公司向港口型综合物流服务商转型的强大动能。
本公司是由广州港集团、国投交通、广州发展作为发起人,共同出资以发起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本公司成立于2010年12月28日,设立时注册资本为人民币500,000.00万元,截至2010年12月28日,公司实收资本为人民币100,000.00万元,截至2011年3月30日,公司实收资本为人民币500,000.00万元。
2010年12月15日,广州市国资委出具《关于广州港集团有限公司整体重组改制并上市方案的批复》(穗国资批[2010]142号),同意广州港集团整体重组改制并上市方案,由广州港集团发起设立本公司。
2010年12月16日,广州市国资委出具《关于广州港集团有限公司拟以部分资产(含子公司股权)及负债发起设立股份有限公司资产评估报告的核准意见》(穗国资批[2010]144号),审核并确认中天衡平评估公司出具的《广州港集团有限公司拟以部分资产(含子公司股权)及负债发起设立广州港股份有限公司资产评估项目资产评估报告》(中天衡平评字[2010]第092号)。
2010年12月17日,广州市国资委出具《关于广州港股份有限公司(筹)折股方案的批复》(穗国资批[2010]147号),同意广州港集团与国投交通、广州发展为发起人,共出资额合计为人民币756,495.88万元发起设立广州港股份有限公司(筹),其中广州港集团依据截至2010年3月31日经评估的部分资产(含子公司股权)和相应负债的净值人民币718,636.88万元出资,国投交通和广州发展以货币资金分别为人民币22,693.80万元和15,129.20万元出资,同意以发起人出资额为基础,以1:0.660974的折股比例,折合为发行人总股本500,000万股,每股面值为人民币1元,为发行人的实收资本500,000万元,其余部分人民币256,459.88万元计入发行人的资本公积金,发行人设立后的股权结构为广州港集团持股95%,国投交通持股3%,广州发展持股2%。
2010年12月20日,广州港集团、国投交通及广州发展签署了《发起人协议》同意共同发起设立“广州港股份有限公司”,并于2011年3月16日签署了《发起人协议之补充协议》,对出资事宜进行了修订。
2010年12月23日,立信羊城就本公司发起人出资情况出具(2010)羊验字第20345号《验资报告》。
本公司收到的资本金合计为1,512,919,746.57元,其中注册资本共计1,000,000,000元,均为货币出资,未作为注册资本的512,919,746.57元计入资本公积。
2010年12月28日,广州市工商局核发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为440101000142393,本公司的公司类型为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国有控股),注册地址为:广州市越秀区沿江东路406号港口中心;注册资本为人民币5,000,000,000元,实收资本为1,000,000,000元。
2011年3月16日立信羊城就第二期出资出具了2011年羊验字第21010号验资报告,本公司已收到广州港集团第二期投入资本金人民币6,051,678,986.29元,出资方式为货币资金501,293,539.96元,土地使用权899,230,000.00元,股权投资4,651,155,446.33元。
其中人民币4,000,000,000.00元作为注册资本,占本公司注册资本的80.00%;其余2,051,678,986.29元计入资本公积。
第二期出资后,本公司累计收到资本金为7,564,598,732.86元,折算为注册资本的为5,000,000,000.00元,其中货币出资合计2,014,213,286.53元,折合为注册资本的为1,501,293,539.96元。
2011年3月25日,本公司向广州市工商局提出申请,申请变更实收资本为5,000,000,000元。
2011年3月30日,广州市工商局向本公司出具公司变更(备案)记录,变更本公司的实收资本为5,000,000,000元。
2011年3月30日,广州市工商局核发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为440101000142393,注册地址为:广州市越秀区沿江东路406号港口中心,注册资本为人民币5,000,000,000元,本公司类型为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国有控股),实收资本为5,000,000,000元。
2011年6月7日,广东省国资委出具《关于广州港股份有限公司(筹)国有股权管理方案的批复》(粤国资函[2011]409号),核准并确认了本公司国有股权管理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