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业务:生态修复、生态环保、生态景观和生态科技四大方向
经营范围:环境治理、生态修复;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环保工程专业承包;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施工;水土保持工程;造林工程规划设计与施工;城乡规划编制;环境工程设计;市政行业工程设计;风景园林工程设计;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和园林养护;旅游项目规划设计、旅游项目建设与运营(具体项目另行申报);公园管理及游览景区管理;销售生物有机肥;农产品的生产和经营;苗木的生产和经营;自有物业租赁、物业管理;投资兴办实业(具体项目另行申报);企业管理服务;建筑、市政、环境、水利工程咨询;咨询服务。生态环保产品的技术开发(不含限制项目);国内贸易(不含专营、专卖、专控商品)。
中节能铁汉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节能铁汉)前身为深圳市铁汉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8月7日,2011年3月29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挂牌上市,为创业板首家生态环境建设上市公司(股票代码:300197)。
2018年12月,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简称深投控)成为公司战略股东。
2021年2月,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节能)成为公司控股股东,国务院国资委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中节能铁汉开启了央企、地方国企和民营企业混改新征程。
中节能铁汉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中国环保产业骨干企业、中国生态修复和环境建设领军企业,主营业务涵盖生态修复、生态环保、生态景观和生态科技四大方向,拥有集策划、规划、设计、研发、投融资、建设、生产、资源循环利用及运营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拥有以院士工作站为核心的多个技术创新平台,具备完整的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技术体系,取得国家授权专利374件,获得省部级科技奖10项。
已完成千余项生态修复工程和环境治理工程,能够为客户提供一揽子生态环境建设与运营的综合解决方案。
中节能铁汉及下属子公司拥有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机电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环保工程专业承包一级、地基基础工程专业承包二级、电子与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二级等施工资质,以及工程设计环境工程(水污染防治)专项甲级、工程设计环境工程(污染修复工程)专项乙级、工程设计市政行业(给水工程、排水工程、道路工程、桥梁工程)专业乙级、风景园林工程设计专项甲级、城乡规划编制乙级等规划设计资质。
凭借业界领先的综合实力,公司连续9年获评“全国城市园林绿化企业50强”,连续6年获评“中国环境企业50强”,连续6年获评“深圳百强企业”,连续4年获评“深圳行业领袖企业100强”。
此外,还获评“广东省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广东省环保产业骨干企业”“深圳市市长质量奖”等多项荣誉,跻身“中国品牌影响力100强”,并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深圳知名品牌”。
中节能铁汉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系统思维全面推动“双碳”工作,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在中国节能的领导下,充分发挥中国节能和深投控两大股东平台优势,围绕服务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和助力长江经济带污染治理主体平台作用发挥,进一步激发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立足广东乃至粤港澳大湾区、放眼全国,打造“山水林田湖草沙”整体生态治理平台,服务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致力打造混改企业新典范,努力将公司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生态环境建设与运营领军企业、中国环保行业上市公司标杆企业,为建设蓝天常驻、青山常在、碧水长流的“美丽中国”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公司主营业务涵盖生态修复、生态环保、生态景观和生态科技四大方向。
1、生态修复、生态环保在工业化进程中,我国自然生态系统面临严重压力,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进一步强化政策引导,全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2025年1月,为贯彻落实2024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生态环境部等十一个部门联合印发《美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旨在扎实推进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建设绿色低碳、环境优美、生态宜居、安全健康、智慧高效的美丽城市。
同月,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的实施意见》,强调要聚焦区域重大战略打造绿色发展高地,发挥特色谱写美丽中国建设省域篇章,统筹城乡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行动,支持引导政策,分类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到2027年底前形成一批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成果,久久为功建成若干各美其美、群众满意的示范样板,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积累经验、树立标杆。
2025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批准《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于2025年4月由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
《条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系统总结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理论与实践经验,旨在坚持和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通过健全督察体制机制深入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该条例的出台标志着督察工作从实践探索迈向法治化新阶段,通过固化十年来的有效经验,构建了“问题发现—责任压实—整改闭环—成果运用”的治理链条,将督察结果纳入干部考核体系,推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落到实处,全面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最终服务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目标。
2025年5月,生态环境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联、中国作协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旨在大力弘扬生态文化,培育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健全生态文化体系,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精神力量与文化条件。
《意见》明确了加强生态文化研究传承、强化生态文化传播推广、推动生态文化转化利用三方面主要任务,提出包括加强理论研究交流、挖掘传统生态文化、壮大主流舆论、繁荣生态文艺创作等十项具体举措,并强调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形成推进落实机制,开展试点与成效评估工作。
2025年7月,生态环境部在四川成都召开美丽河湖暨美丽海湾保护与建设推进会,旨在总结“十四五”期间流域和海域生态环境保护成效,并部署“十五五”时期深化美丽河湖、美丽海湾建设的关键任务。
会议提出推动实现“两个转变”:流域目标从“好Ⅲ水体比例”转向“优良水体比例”,海洋目标从理化指标改善转向海湾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提升,强调通过“三水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系统治理河湖与海湾生态系统。
同时明确“四个更加注重”:全域推进、群众切身感受、城乡统筹及陆海统筹,要求各地加强排污口整治、城镇污水管网改造、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入海河流总氮削减及水生态修复,并强化“流域六统一”(规划、标准、环评、监测、执法、应急)协同监管体系,以巩固碧水保卫战成果,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上述重磅会议、条例和指导意见,凸显生态文明建设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要性,为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引。
公司作为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在生态修复和环保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打造了一系列标杆项目。
未来,公司将继续秉承生态文明理念,积极参与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发挥品牌、技术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
2、生态景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强调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是中国式现代化独特的生态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生态环境在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中的地位更加凸显,通过推动我国城乡人居环境持续改善,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
自党中央、国务院发布《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和《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等产业政策以来,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持续推进,为市政生态景观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提供了有利条件。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的城镇化率已由2003年的40.53%上升至2024年的67%。
市政生态景观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直接受益于新型城镇化建设。
公司积极践行建设美丽中国大格局下的景观美学,已形成独特的景观设计理念,在景观建造中将生态技术与艺术创意和人文情怀完美融合,并以独特新颖的景观形式展现生态技术的功能与效果,重点推进市政景观、立体绿化、商业及地产景观,参与到国家公园体系建设,开拓海绵城市建设、碧道建设和城市更新、城市设计方面的生态景观项目,为公司在全国中高端园林景观领域确立了行业标杆地位。
凭借这些优势,公司不仅在多个重点城市完成了多个示范项目,还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可和政府赞誉。
未来,公司将继续深化技术研发,优化设计理念,进一步拓展市场,助力我国生态景观行业迈向更高水平。
3、生态科技绿色低碳发展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
在全面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部署要求,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深度挖掘社会绿色转型发展新需求,进行生态科技领域新技术、新业务、新模式探索的背景下,生态科技行业将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下一阶段的重要发展机遇。
2025年1月,财政部将碳排放双控纳入全国财政工作核心任务,要求建立横向补偿与金融协同机制;2025年7月,国家发改委等三部委联合启动零碳园区建设,通过分级考核指标与绿电直供强制要求推动系统性降碳;同期央行发布《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统一九大类项目标准以扩大资金覆盖面。
地方层面,山东提出2027年建成15个省级零碳园区,福建南平探索“三绿”模式打通生态资源价值转化链,湖北宜昌首创林业碳汇认购机制实现大型活动碳中和,正式建立“林业碳汇+零碳活动”机制。
公司围绕“双碳”目标实现,在中国节能《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指引下,开展区域碳达峰碳中和规划与评估工作,探索生态科技领域新技术、新业务、新模式。
4、行业地位公司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中国环保产业骨干企业、中国生态修复和环境建设领军企业,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致力于成为生态安全守护者、生态文明建设者、美丽中国耕耘者、双碳战略践行者,已在全国完成千余项生态修复工程和环境治理工程,助力万里河山更加多姿多彩,并获得公众、行业、媒体、政府等高度认可,屡获国家及行业大奖。
凭借业界领先的综合实力,公司连续9年获评“全国城市园林绿化企业50强”,连续6年获评“中国环境企业50强”,连续6年获评“深圳百强企业”,连续4年获评“深圳行业领袖企业100强”。
此外,还获评“广东省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广东省环保产业骨干企业”“深圳市市长质量奖”等多项荣誉,跻身“中国品牌影响力100强”,并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深圳知名品牌”。
经过24年的持续积累,公司形成了极具影响力的品牌优势,极大提升了公司的信誉、行业影响力及市场开拓能力,进一步强化公司核心竞争力,为公司高质量发展作出有力贡献。
报告期内,在中国节能的坚强领导下,公司依托央企平台优势,坚持党建引领、聚焦深耕主业、致力“央地混改”、匠心打造精品、履行央企社会责任。
公司参与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通过综合绩效评价,参建的省级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获批,所属中节能铁汉环保获评广东省环境污染治理设施优秀运营服务单位,推动行业健康高质量发展。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公司主营业务涵盖生态修复、生态环保、生态景观和生态科技四大方向,拥有集策划、规划、设计、研发、投融资、建设、生产、资源循环利用及运营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拥有以院士工作站为核心的多个技术创新平台,具备完整的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技术体系,取得国家授权专利421件,获得省部级科技奖10项。
已完成千余项生态修复工程和环境治理工程,能够为客户提供一揽子生态环境建设与运营的综合解决方案。
生态环保、生态修复作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为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重要基础支撑。
公司致力于在水环境综合治理(流域治理、黑臭水体治理等)、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土壤修复等领域,为客户提供生态评估、环境评估、规划设计、治理技术、工程管理、项目综合运营等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和服务。
公司及下属子公司拥有环境工程(水污染防治工程)专项工程设计甲级、环保工程专业承包壹级、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风景园林工程设计专项甲级、环境工程(污染修复工程)专项工程设计乙级、广东省环境污染治理能力评价(废水甲级、固体废物甲级、污染修复甲级)、环境服务认证——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设施运营服务(农林废物处理处置设施)二级、环境服务认证——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营服务二级等多项专业资质。
公司生态景观业务包括市政生态景观、商业及地产景观、立体绿化业务等,同时衍生了生态设计维护业务,主要为客户提供从策划、设计到建设和运营的全产业链服务。
公司积极践行建设美丽中国大格局下的景观美学,已逐步形成了节能铁汉独有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生态伦理认知、施工价值取向和景观设计理念,在景观建造中将生态技术与艺术创意和人文情怀完美融合,并以独特新颖的景观形式展现生态技术的功能与效果,为公司在全国中高端园林景观领域确立了行业标杆地位。
生态科技领域,全面落实国家和集团公司碳达峰碳中和部署要求,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深度挖掘社会绿色转型发展新需求,进行生态科技领域新技术、新业务、新模式探索,力争成为中国区域生态建设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施的综合运营商与开拓者。
(三)公司的主要业务模式报告期内,公司优先选择资金充裕、信誉良好的项目开展项目合作,目前主要采用EPC、PPP、EPC+F(O)、EOD、施工总承包等多种商业合作模式。
投身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京津冀、川渝等国家发展战略区域,特别深耕布局大湾区市场,积极融入深圳市生态文明建设产业圈和区域发展的经济圈。
1、EPC模式EPC即设计施工一体化,对于传统景观工程项目,通常情况下公司与业主先签署框架协议,对预计工程总金额及包含的多个单项景观工程内容、总工期等进行约定,在单项景观工程具体落地、实施时,双方再签署基于此框架协议下的单项工程合同,并对此单项工程的金额、施工内容、工期等进行约定。
2、PPP模式PPP模式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或是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并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合作的顺利完成,最终使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
通常情况下,由公司作为社会资本方,和政府共同设立项目公司(SPV),并通过项目公司实现对PPP项目的投资、融资、运营等功能。
3、EPC+F模式EPC+F模式是指“工程总承包+融资”模式,即在工程总承包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融资的责任。
该模式中的项目总承包商是整个项目的核心,不仅要帮助业主或协助业主解决融资资金的问题,还要负责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等各阶段的实施、衔接与监管。
4、EOD模式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Eco-environment-orientedDevelopment,简称EOD模式),是以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为基础,以特色产业运营为支撑,以区域综合开发为载体,采取产业链延伸、联合经营、组合开发等方式,推动公益性较强、收益性差的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与收益较好的关联产业有效融合,统筹推进,一体化实施,将生态环境治理带来的经济价值内部化,是一种创新性的项目组织实施方式。
5、纯施工模式纯施工模式是一种传统的工程施工模式,即按照发包人的要求进行施工,并根据工程进度定期结算工程账款。
概述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1,562.79万元,同比下降20.90%;成本60,590.04万元,同比下降11.91%;管理费用12,095.61万元,同比增长9.51%;财务费用21,706.05万元,同比增长27.34%;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58,298.14万元,同比下降41.89%;公司实现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49.10万元。
报告期内,在公司党委和董事会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2+3+4”工作方针,锚定公司“承压奋进年”各项经营指标,全力以赴推动公司经营质量改善,在推动深化改革、市场拓展、项目管理、风险管理、历史遗留问题处理等各项重点工作中取得了有效进展。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推进以下工作:(一)以市场开拓为“龙头”。
一是服务国家战略,聚焦重点区域布局。
紧密围绕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重点聚焦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战略区域,积极寻找和布局项目机会。
二是聚焦主责主业,做强核心业务。
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围绕深化流域治理、综合治理标杆、绿色施工项目进行市场开拓。
三是强化属地深耕。
围绕公司经营改革各项重点任务,持续调布局、优机制、强保障,推动经营布局紧跟子公司业务转型步伐,属地化经营发展动能更加强劲。
(二)以项目管控为“核心”。
一是加速在建项目产值转化。
围绕总体经营生产计划,做实月调度会、专题推进会和现场督导等常态化机制,强化在建重点项目的过程监控,加速项目产值转化和回款。
二是全面施行项目管理目标责任制及风险抵押金机制。
通过项目商务策划,压实项目成本,对项目责任成本实施情况进行全过程监控,推进“新项目新办法”落地见效。
三是积极推进项目结算确权。
一方面,牢固树立“项目投标即结算开始”的理念,对新项目设定结算保底值、目标值,赏罚分明地落实结算责任制;另一方面,对历史遗留项目,快速分析研判、制定方案、按月督办。
四是强化项目管理体系。
着力构建项目经理管理体系、责任成本管理体系、项目财务管理体系的“三大体系”。
此外,积极探索多路径集中采购,“一品一策”提升采购议价能力。
(三)以遗留化解为“重点”。
一是强化组织建设,构建良性工作体系。
一把手直接牵头负责清收工作,领导班子挂帅出征紧密协作、各相关部门协同作战、基层项目人员前线攻坚,形成上下一心、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科学规划、全面梳理,“一项目一策”,制定了年度清收清欠项目清单。
二是坚持多措并举,公司领导靠前指挥、亲自部署,及时利用国家及地方系列化债利好政策契机,力争实现重点项目清欠回款。
三是强化“以法为盾”底线,公司法务团队通过“诉讼+调解+执行”三维发力,聚焦回款为目标,以实干创实效。
(四)以财务资金为“保障”。
一是强化资金管理。
为防范资金风险,公司不断完善资金管理体系、盘活公司现金流。
二是加强财务管控。
持续推进公司财务信息化建设工作。
三是争取财务降本。
合理利用国家金融政策和集团优质金融机构资源、强化项目支付管理、使用低成本融资品种。
(五)以深化改革为“牵引”。
为深化公司改革工作走深走实,秉承“精准发力,提质增效”宗旨,构建匹配市场化的管理机制,公司推动经营布局调整。
2025年公司将在精简机构和人员的基础上,持续根据各家分子公司经营情况,优化分类授权管理,精准制定帮扶计划,逐步解决历史包袱,释放子公司经营活力,带动中节能铁汉进入正常发展轨道。
(六)以科研创新为“驱动”。
公司秉承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积极开拓新领域,深化现有技术的应用与转化。
一是,重大课题成功收尾,其成果为土壤修复领域注入新动力。
国家课题《矿区及周边场地砷污染阻控-稳定-修复技术集成及工程示范》已顺利通过结题验收,其技术成果积极应用于实践,为公司在土壤修复领域的技术积累和市场拓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智慧化技术的融合,为生态修复场景注入新活力。
深圳市科技重大专项“智慧水生态与红树林综合修复技术研究与运用示范工程”创新引入智能化手段,深入开展了数字红树林与智慧管理系统、红树林湿地保护与修复全链条、红树林湿地智能服务功能提升等研究,积极探索智能化海洋生态修复的新模式。
三是,构建产学研平台,共同打造创新高地。
公司与台州学院联合申报的“浙江省滨海受损生态系统修复”省级重点实验室已获得认定通过。
该实验室致力于解决滨海受损生态系统修复和功能提升的关键技术难题,公司将依托此平台,加强前沿技术研究,提升在滨海生态修复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
四是,科技创新成果显著,荣获重要奖项。
截至报告期,公司新增授权专利4项,包括发明专利2项和实用新型专利2项;公司参与的《河湖水生态高通量示踪监测与修复重构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2024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目前在公示中),彰显公司科研实力。
发行人深圳市铁汉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铁汉生态)前身为深圳市铁汉园林绿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铁汉园林),于2001年8月7日经深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注册成立,取得注册号为4403012071360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资本为500万元,实收资本为250万元,其中刘水出资212.50万元,占实收资本的85%;张衡出资25万元,占实收资本的深圳市铁汉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度第一期短期融资券募集说明书1810%;陈阳春出资12.50万元,占实收资本的5%。
经2003年8月13日第二期出资250万元后,实收资本为500万元,其中刘水出资425万元,占实收资本的85%;张衡出资50万元,占实收资本的10%;陈阳春出资25万元,占实收资本的5%。
2003年8月13日,公司注册资本和实收资本变更为人民币1,008万元,增资后各股东出资额及出资比例分别为刘水出资856.80万元,占实收资本的85%;张衡出资100.80万元,占实收资本的10%;陈阳春出资50.40万元,占实收资本的5%。
2007年12月20日,由惠州市彩蝶飞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对公司增资,公司注册资本和实收资本变更为人民币2,016万元,取得注册号为440301102998582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增资后各股东出资额及出资比例分别为惠州市彩蝶飞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出资1,008万元,占实收资本的50%;刘水出资856.80万元,占实收资本的42.50%;张衡出资100.80万元,占实收资本的5%;陈阳春出资50.40万元,占实收资本的2.50%。
2009年7月14日,惠州市彩蝶飞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将其持有公司50%的股权全部转让给刘水;2009年7月20日,张衡将其持有公司5%的股权中的1.98%转让给杨锋源。
股权转让后各股东出资额及出资比例分别为刘水出资1,864.80万元,占实收资本的92.50%;张衡出资60.80万元,占实收资本的3.02%;陈阳春出资50.40万元,占实收资本的2.50%;杨锋源出资40.00万元,占实收资本的1.98%。
2009年7月24日,由魏国锋、周扬波、郑媛茹、深圳市木胜投资有限公司对公司增资,公司注册资本和实收资本变更为人民币2,346万元,增资后各股东实收资本中出资额及出资比例分别为刘水出资1,864.80万元,占实收资本的79.49%;张衡出资60.80万元,占实收资本的2.59%;陈阳春出资50.40万元,占实收资本的2.15%;杨锋源出资40.00万元,占实收资本的1.71%;魏国锋出资17.00万元,占实收资本的0.72%;周扬波出资7.00万元,占实收资本的0.30%;郑媛茹出资6.00万元,占实收资本的0.26%;深圳市木胜投资有限公司出资300.00万元,占实收资本的12.78%。
2009年8月20日,根据深圳市铁汉园林绿化有限公司股东会决议和铁汉生态发起人协议书,并在2009年9月7日召开铁汉生态创立大会通过了设立铁汉生态相关议案,深圳市铁汉园林绿化有限公司原股东作为发起人,以发起方式将深圳市铁汉园林绿化有限公司整体变更为深圳市铁汉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各股东以深圳市铁汉园林绿化有限公司截至2009年7月31日经审计的净资产额人民币85,021,423.70元中的40,000,000.00元作为折股依据,相应折合为铁汉生态的全部股份,各发起人所持有的深圳市铁汉园林绿化有限公司的股权相应转为铁汉生态的股份。
公司于2021年4月22日领取了由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换发的新营业执照。
公司名称由深圳市铁汉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中节能铁汉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由ShenzhenTechandEcology&EnvironmentCo.,Ltd.变更为CECEPTechandEcology&EnvironmentCo.,Ltd.。
经公司申请,并经深圳证券交易所核准,自2021年4月28日起,公司证券简称由“铁汉生态”变更为“节能铁汉”,英文简称由“THST”变更为“CECEPTechandEcology”,公司证券代码“300197”保持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