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业务:有色金属加工业务,主要产品包括铜产品和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两大类。
经营范围:有色、黑色金属压延、加工;砂轮、电线、电机、五金、阀门、电子元件、紧固件的制造、加工;漆包线,电解铜,铜棒、板、带、丝、管,磁性材料、不锈钢制品的制造、加工(限分支机构经营);机电设备(除轿车)、包装材料、五金、交电、百货的批发、零售、代购代销;贵金属及黄金制品的销售;废铜、废不锈钢、化工原料(除化学危险品)的回收;金属测试、计量、仓储服务;自营和代理货物和技术的进出口,但国家限定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货物或技术除外。
宁波金田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金田股份,股票代码:601609)创建于1986年,专注于铜产品及先进材料制造三十八年,是全球领先的铜及铜合金材料供应商,致力于为5G通讯、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电力物联网、智慧城市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铜材综合解决方案。
公司立足宁波,放眼世界,持续推进全球化布局,在宁波、江苏、广东、重庆、包头、越南、泰国等建设八大生产基地,形成了产业链完整、规模优势显著、产品种类齐全的竞争优势;并在香港、美国、德国、日本等地设立子公司,建立全球供应链体系和销售网络,为国内外客户提供铜产品一站式的采购服务。
公司建立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聚焦重点应用领域关键材料与技术,研发高强、高导、高精度的新型高端铜合金新材料,推动产品升级,打造技术竞争力,目前已拥有授权专利427项,主持、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制订58项,公司先后承担国家863项目、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国家和省市级重大科技专项等共18项,获得省、市和行业科技进步奖30项。
公司坚持转型升级,不断推进数字化建设。
引进ERP、CRM、SRM等管理系统,建立覆盖全业务领域的信息化管理平台;通过自动化升级和SCADA、MES、RFID、WMS等多系统融合应用,建设数字化工厂,推进智能制造,获得“国家绿色示范工厂”、“浙江省创新型试点企业”、“浙江省转型升级引领示范企业”等荣誉。
公司以“学习、团队、诚信、责任、开放”为核心价值观,通过内生外引、项目合作等多种方式实现“全球人才为我所用”;注重员工职业发展,构建人才培养体系,用企业文化凝聚人、培育人、激励人,共建企业与员工“平等尊重、互为伙伴、彼此成就”的良性生态圈。
公司被授予“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和“浙江省文明单位”称号。
公司将秉持“天天求变、永不满足、勇于竞争、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坚持科技创新,持续推进转型升级,打造“专业化、平台化、智能化、国际化、绿色化”的世界级现代化制造企业,为实现“创造客户价值、打造百年企业、成为行业标杆、为现代工业文明做贡献”的使命愿景而努力奋斗。
在即将迈入“十五五”的重要阶段,公司迎来从“规模化”转向“提质增效”的关键转折点。
2025年上半年,公司积极落实“产品、客户双升级”战略,快速切入新兴领域,公司产品在高端领域应用不断深化,实现对全球头部战略客户的深度覆盖;同时,海外市场销量继续保持增长,国际化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此外,通过数字化建设,提升经营管理效率,公司产品毛利水平与盈利能力同比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46.20亿元,同比增加3.53%;实现铜及铜合金材料总产量91.98万吨,总销量86.03万吨,产销量保持同比增长,规模优势持续巩固;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73亿元,同比增长203.86%;公司境外主营业务收入74.14亿元,同比增长21.86%;公司铜材产品海外销量9.92万吨,同比增长14.52%,国际化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
公司稀土磁性材料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34亿元,同比增长37.76%。
报告期内,公司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深化国际战略布局,打造全球竞争优势公司以全球视野深入推进国际化战略,积极克服国际贸易环境不确定因素带来的挑战,加强拓展国际市场,加速构建辐射全球的品牌价值体系。
公司积极参加慕尼黑上海电子展、德国柏林国际线圈展、德国斯图加特电池展等重大国际展览,把握产业发展机遇,分享产品技术创新成果,向全球市场展示研产销综合实力和国际品牌形象,进一步深化与全球产业链伙伴的互信合作。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境外主营业务收入74.14亿元,同比增长21.86%,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13.57%。
公司铜管、电磁线、铜带等铜材产品海外销量9.92万吨,同比增长14.52%。
同时,公司“泰国年产8万吨精密铜管生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越南新能源汽车用电磁扁线项目、越南紫铜管件项目持续扩大业务合作。
境外业务的稳步增长,为公司优化全球产品与客户结构奠定坚实基础。
(二)加快产品客户升级,培育产业增长新引擎公司坚持深化“产品、客户双升级”战略,攻克铜基材料高综合性能与特殊工况环境的技术瓶颈,陆续成功开发高导抗电弧、高导高韧、耐高温翘曲、高耐磨高耐蚀、高纯无氧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铜基先进材料,同时通过前瞻性布局石墨烯铜复合材料、陶瓷覆铜板等前沿技术,持续扩充高毛利产品矩阵,以更全面、深入地满足新能源汽车、清洁能源、半导体芯片、人工智能、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战略新兴市场需求。
2025年上半年公司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等领域的铜产品销量10.35万吨,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其中新能源汽车(含IGBT)领域铜产品销量同比增长20%。
公司凭借市占率及技术储备双重优势,已确立全球新能源领域铜基材料核心供应商地位。
未来,公司将紧抓新兴前沿科技领域的材料与产品需求机遇,通过技术溢价能力与高端产能释放,为公司长期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1、新能源汽车领域公司稀土永磁材料、电磁线、高精密铜带、铜排、合金棒线等产品已进入比亚迪、吉利、小米、宁德时代、博世、汇川、台达、博格华纳、赛力斯等标杆客户供应商体系,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等模块。
公司持续扩大高压电磁扁线行业技术领先优势,战略性培育PEEK材料产品已成为进口替代关键力量,实现双轮驱动快速增长。
公司积极与世界一流主机厂商及电机供应商开展新能源电磁扁线项目的深度合作。
报告期内,公司新能源电磁扁线开发项目已实现量产100余个,新增新能源驱动电机定点项目42项,其中800V高压平台新增定点23项,且已实现多项批量供货,2025年上半年公司800V高压电磁扁线出货量同比增长137%,高压扁线占比提升至42%。
公司1000V驱动电机用扁线产品已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域“兆瓦闪充”技术支撑材料的业内标杆,同时有序推进1200V驱动电机扁线的客户相关认证。
PEEK材料产品方面,公司依托高压场景高端技术解决方案,协同欧洲知名材料供应商突破国际专利壁垒,实现头部高端新能源车企的批量供货,加速推进关键材料进口替代进程。
2、清洁能源领域在全球能源转型与“双碳”目标驱动下,我国风光储行业已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支柱。
公司稀土永磁材料、电磁扁线、铜排、高精密铜带、铜线等产品已在风光储等清洁能源产业链中形成全面布局。
其中公司高导精密铜排产品已应用于光伏组件、光伏电站建设中,并持续推进具有高导电、低含氧量、高延伸率等技术优势的高端无氧铜等产品研制。
公司镀锡线产品凭借在耐紫外线、耐化学腐蚀及机械强度方面的优异性能,已批量供货于光伏接线盒、光伏连接线、储能电缆等应用场景中。
报告期内,公司清洁能源领域销量增长突出,其中光伏、风电领域铜产品销量同比增长17%。
同时,公司在助力下游清洁能源领域发展的基础上,以“成为低碳再生产品主力解决方案提供商”为目标,持续发展绿色高端低碳再生铜产品。
报告期内,公司绿色高端低碳再生铜产品销量同比增长61%。
产品矩阵已覆盖铜带、铜线、电磁线、铜管、铜排、铜棒等,并应用于高端消费电子、汽车工业、电力电气等领域,具体包括笔记本电脑散热模组、手机震动马达、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连接、AC/DC电源等场景中,在多家世界知名客户产品中实现量产,形成以“绿色低碳再生铜产品”为代表的业绩驱动新要素。
3、芯片算力、机器人等其他领域铜凭借其卓越导电性、导热性已成为先进AI产业芯片互联、算力设施散热方面的核心材料,铜基材料向高附加值转型速度进一步加快。
报告期内,公司铜排产品用于散热领域销量同比增长72%。
其中公司高精密异型无氧铜排产品,依托高导热率、优良的焊接性能及加工性能,在3DVC新型AI散热结构中的量产规模持续增长,目前已应用于全球多家第一梯队散热模组企业的多款顶级GPU散热方案中;公司高精度异形铜排现已批量应用于算力机柜的框架母线;公司电磁线已在AI基站高压散热系统用风扇中实现量产;公司自主研发的铜热管、液冷铜管等产品已批量供货于多家头部企业算力服务器产品中。
同时,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将持续驱动公司高端铜材与稀土永磁材料在机器人电机伺服系统、传感器、减速器、轴承、线束与连接器、热管理系统等核心部件的应用,有利于进一步拓展增长空间。
报告期内,公司开发的高精密高导电微细电磁线凭借尺寸精度高、导电导热性优良的特点,现已小批量供货于多款型号机器人电机中。
另外,公司诸多产品在低空经济、轨道交通、海工装备、核电、环保制冷等细分领域的导电、导热、耐蚀场景中进一步实现应用深化。
报告期内,公司开发的高精密易切削铜棒,凭借高强度耐磨等优良性能,已应用于低空飞行器的机载结构件中;公司PEEK材料产品,为低空经济载重飞行市场提供高压驱动稳定性技术方案,目前已与国内多家头部企业开展研发合作;公司开发的高强高导铜合金已应用于高铁驱动电机导条、高铁接触线夹等领域;公司开发的高耐蚀锻件已应用于船舶装备部件;铜线产品已应用于海缆领域;公司铜线材产品已应用于核电领域高端线缆中;公司开发的合金管材、环保无铅黄铜锭已分别应用于环保CO2冷媒商用制冷和健康环保水暖领域。
(三)推进再生铜循环利用,引领绿色低碳发展趋势公司贯彻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积极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不断创新铜基高新材料绿色发展新路径,已成为国内再生铜利用量最大、综合利用率最高的企业之一,也是全球业内为数不多的实现再生铜回收、提纯、深加工全产业链闭环的公司。
公司自主研发的低碳再生铜产品在保证产品性能的前提下,大幅降低产品碳排放,可以为产业链下游客户提供优质、完整的一站式铜材绿色方案。
报告期内,公司系统推进碳管理体系建设,强化知识赋能和人员培养,深化绿色产品开发和生产节能减碳。
同时,公司注重新产品绿色认证及大客户审核,积极推进SCS翠鸟再生成分认证、GRS全球回收标准认证、LCA碳足迹认证、RBA责任商业联盟认证等并取得一系列成果。
(四)强化数智融合应用,提升行业新质生产力“十四五”期间,公司以数字化转型为核心战略,深度协同BCG、华为等全球领军企业,打造“智能制造+智慧经营”双轮驱动体系,全面推进组织、战略、技术与信息安全转型,构建具有行业示范价值的数字生态标杆。
报告期内,公司以“融合数智技术,打造智慧金田”的数字化愿景为牵引,聚焦数字供应、数智人力、数字营销、创新研发等关键场景,深度挖掘数据价值,实现全价值链数据建模与流程再造,提升运营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公司深度融合AI、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构建技术、业务、组织“三位一体”的智能体系,通过全球网络共享及数字系统互联,实现公司数字化系统多地域、全方位、系统性的重塑和优化,更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并驱动商业模式革新。
公司通过持续多年的数字化转型和人工智能建设,已形成产业数字化典范。
公司先后获评“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国家5G工厂”、“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应用试点”、“浙江省未来工厂”、“浙江省人工智能应用标杆企业”等荣誉。
(五)持续推进研发创新,赋能产业长远发展公司前瞻性布局下游前沿产业,以市场为导向,聚焦重点细分行业与标杆客户需求,加大研发投入,为科技进步持续赋能。
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共计3亿元,同比提升11%,截至报告期末,公司主持、参与国家、行业、浙江制造团体标准制订82项,拥有授权发明专利272项,其中日本、美国等国际专利5项,获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20项。
报告期内,公司“宁波市绿色低碳高端铜基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获得市级技术创新中心认定;子公司科田磁业被列入宁波市第一批标志性产业链“链主”企业。
子公司科田磁业承担宁波无重稀土磁体开发的重大攻关项目,并参与宁波市2025重点研发项目,目前已实现基于晶界扩散的轻稀土辅助扩散技术的量产。
同时,公司积极关注并投入石墨烯铜等相关材料的研发,实验中已表现出优异性能,并加快推进产业化落地。
(六)提升资本市场价值,完善人才机制建设为践行“以投资者为本”的上市公司发展理念,彰显公司稳健经营、持续发展的决心,公司常态化推进股权激励、股票回购及分红计划,持续传递市场信心。
报告期内,公司面向近300名管理人员及核心骨干,完成新一期员工持股计划的实施,以进一步凝聚专业化、知识化、年轻化、国际化的人才队伍,为公司十五五战略落地及未来高质量发展奠定人力资源保障。
公司自2020年上市以来,已累计发放现金分红约9.3亿元,已实施完成三期股份回购,回购金额累计达到5.82亿元。
2025年,公司第四次专项回购计划正在实施中,拟使用1亿元至2亿元进行回购。
发行人前身宁波金田铜业(集团)公司可追溯至宁波市妙山福利机械五金厂。
1986年3月3日,宁波市江北区民政局下发北区民政[1986]03号文,批准妙山乡人民政府开办乡办福利厂宁波市妙山福利机械五金厂。
宁波市妙山福利机械五金厂设立时的资金总额为13万元,其中,流动资金5万元,固定资金8万元。
妙山乡政府拨款2万元流动资金和8万元固定资金,企业自筹流动资金3万元。
上述资金全部来源于社员集资和乡里自筹资金。
1986年3月15日,宁波市江北区工商行政管理局向宁波市妙山福利机械五金厂核发宁北字1105号《营业执照》,注明经济性质为集体,生产经营范围为主营机械五金,兼营塑料制品。
1986年9月20日,宁波市江北区民政局以北区民政[1986]26号文批准宁波市妙山福利机械五金厂更名为宁波市妙山福利铜材厂。
1986年9月24日,宁波市江北区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发了更名后的宁北字860731号《营业执照》,注明企业名称为宁波市妙山福利铜材厂,生产经营范围为主营铜材,兼营机械五金、塑料。
1995年3月25日,宁波市江北区人民政府以北区政发(1995)16号文批准由宁波金田铜业总公司组建宁波金田铜业(集团)公司。
1995年4月26日,原集团公司办理了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并领取了注册号为14422959-2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明注册资金3,500万元,经营范围为主营有色、黑色金属压延、加工、砂轮、铜材,兼营电工材料、建筑装潢材料、金属材料、化工原料、机电设备(除轿车)、包装材料、五金、交电、百货、汽车货运。
三港会计师事务所对原集团公司的全部资产进行评估,并于2000年8月18日出具《宁波金田铜业(集团)公司资产评估报告书》(宁三会评报字[2000]179号),根据该评估报告,原集团公司截至2000年4月25日的净资产评估价值为55,111,491.83元。
2000年10月23日,宁波市江北区人民政府出具北区政发[2000]85号文,同意宁波金田铜业集团公司整体改组为宁波金田铜业股份有限公司并将原集团公司存量资产按净资产的15%奖励有突出贡献的原经营者楼国强,按净资产的52.33%设立职工持股会,慈城镇人民政府集体股占净资产的32.66%。
2000年12月26日,宁波市人民政府以甬政发[2000]282号文,同意通过整体改建原集团公司,由股份公司职工持股会和楼国强等9名自然人共同发起设立本公司。
股份公司职工持股会以原集团公司产权4,684万元和现金806.4万元,楼国强以原集团公司产权827万元,其他8名自然人以现金250万元共同出资设立本公司,本公司注册资本为6,567.4万元。
有关本公司设立时发起人出资情况,参见本节“三、(一)发行人股本形成”。
本公司设立时,三港会计师事务所对本公司的出资到位情况进行审验,并出具了宁三会验[2001]22号《验资报告》,确认全体发起人出资已全部到位。
2000年12月28日,本公司召开了创立大会暨首次股东大会,并于2001年1月19日取得宁波市工商局核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3302001004147)。
自2022年7月4日,公司证券简称由“金田铜业”变更为“金田股份”,公司证券代码“601609”保持不变。
变动人 | 变动日期 | 变动股数 | 成交均价 | 变动后持股数 | 董监高职务 |
---|---|---|---|---|---|
楼城 | 2024-11-27 | 750000 | 5.67 元 | 28450093 | 董事 |
楼城 | 2024-11-26 | 1400093 | 5.81 元 | 27700093 | 董事 |
楼城 | 2024-11-25 | 1300000 | 5.78 元 | 26300000 | 董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