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金田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宁波金田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金田股份
- 企业英文名: Ningbo Jintian Copper (Group) Co., Ltd.
- 实际控制人: 楼城,陆小咪,楼国强
- 上市代码: 601609.SH
- 注册资本: 148549.8128 万元
- 上市日期: 2020-04-22
- 大股东: 宁波金田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 持股比例: 28.18%
- 董秘: 丁星驰
- 董秘电话: 0574-83005059
- 所属行业: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会计师事务所: 北京大华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胡彬、刘杰
- 律师事务所: 北京市鑫河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浙江省宁波市慈城镇城西西路1号
- 概念板块: 有色金属 破净股 沪股通 转债标的 PEEK材料概念 机器人概念 特高压 新能源车 人工智能 特斯拉 苹果概念 稀土永磁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浙江
- 成立日期: 1992-06-20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330200144229592C
- 法定代表人: 楼城
- 董事长: 楼城
- 电话: 0574-83005059
- 传真: 0574-87597573
- 企业官网: www.jtgroup.com.cn
- 企业邮箱: stock@jtgroup.com.cn
- 办公地址: 浙江省宁波市慈城镇城西西路1号
- 邮编: 315034
- 主营业务: 有色金属加工业务,主要产品包括铜产品和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两大类。
- 经营范围: 有色、黑色金属压延、加工;砂轮、电线、电机、五金、阀门、电子元件、紧固件的制造、加工;漆包线,电解铜,铜棒、板、带、丝、管,磁性材料、不锈钢制品的制造、加工(限分支机构经营);机电设备(除轿车)、包装材料、五金、交电、百货的批发、零售、代购代销;贵金属及黄金制品的销售;废铜、废不锈钢、化工原料(除化学危险品)的回收;金属测试、计量、仓储服务;自营和代理货物和技术的进出口,但国家限定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货物或技术除外。
- 企业简介: 宁波金田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金田股份,股票代码:601609)创建于1986年,专注于铜产品及先进材料制造三十八年,是全球领先的铜及铜合金材料供应商,致力于为5G通讯、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电力物联网、智慧城市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铜材综合解决方案。公司立足宁波,放眼世界,持续推进全球化布局,在宁波、江苏、广东、重庆、包头、越南、泰国等建设八大生产基地,形成了产业链完整、规模优势显著、产品种类齐全的竞争优势;并在香港、美国、德国、日本等地设立子公司,建立全球供应链体系和销售网络,为国内外客户提供铜产品一站式的采购服务。公司建立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聚焦重点应用领域关键材料与技术,研发高强、高导、高精度的新型高端铜合金新材料,推动产品升级,打造技术竞争力,目前已拥有授权专利427项,主持、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制订58项,公司先后承担国家863项目、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国家和省市级重大科技专项等共18项,获得省、市和行业科技进步奖30项。公司坚持转型升级,不断推进数字化建设。引进ERP、CRM、SRM等管理系统,建立覆盖全业务领域的信息化管理平台;通过自动化升级和SCADA、MES、RFID、WMS等多系统融合应用,建设数字化工厂,推进智能制造,获得“国家绿色示范工厂”、“浙江省创新型试点企业”、“浙江省转型升级引领示范企业”等荣誉。 公司以“学习、团队、诚信、责任、开放”为核心价值观,通过内生外引、项目合作等多种方式实现“全球人才为我所用”;注重员工职业发展,构建人才培养体系,用企业文化凝聚人、培育人、激励人,共建企业与员工“平等尊重、互为伙伴、彼此成就”的良性生态圈。公司被授予“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和“浙江省文明单位”称号。公司将秉持“天天求变、永不满足、勇于竞争、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坚持科技创新,持续推进转型升级,打造“专业化、平台化、智能化、国际化、绿色化”的世界级现代化制造企业,为实现“创造客户价值、打造百年企业、成为行业标杆、为现代工业文明做贡献”的使命愿景而努力奋斗。
- 商业规划: 公司深耕有色金属加工领域39年,向下游诸多支柱型产业、先进生产力领域提供关键基础材料支持,目前核心产品矩阵集中在铜及铜合金材料、稀土永磁材料两大板块。公司现已成为集研、产、销于一体,国内产业链最完整、品类最多、规模最大的铜及铜合金材料生产企业之一。同时,公司积极拓展稀土永磁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致力于发展成为世界级的铜产品和先进材料基地,为推进现代工业文明做贡献。2024年,全球经济格局呈现复苏分化与结构转型并行的显著特征。在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增加的宏观背景下,我国经济增速继续领跑全球主要经济体,展现出强大韧性。其中产业升级与新旧动能转换是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从新能源汽车、风电光伏等绿色能源产业,到高端装备制造、芯片半导体等关键技术领域,再到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前沿生产力量,正在系统性地催化新增长机遇。铜作为现代工业的“新石油”,其定位和价值正经历着一场历史性重构和跃迁——从传统工业基础材料升级为数字文明与零碳经济的关键战略资源。近年来AI、数据中心、智能电动汽车等数字与绿色产业在持续推动全球的铜消费增长,铜及铜合金材料未来的需求弹性,特别是应用于新兴高端领域的需求弹性将超越多数大宗商品,成为支撑前沿科技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同时,稀土永磁材料也将与铜发挥高度协同效应,为新质科技发展提供强大的“磁动能”。公司秉持“科技有突破、客户有需求、金田有产品”的初衷,通过铜基新材料与稀土永磁材料的协同驱动,支持下游产业快速发展。2021-2024年,公司铜材产量年复合增长率为8%,至2024年公司实现铜及铜合金材料总产量191.62万吨,占中国铜加工材综合产量比例为9%,继续保持行业龙头地位,成为行业主要的产品标准制定者。在当下“十四五”的收官阶段,公司亦迎来从“规模化”转向“提质增效”的关键转折点。报告期内,公司坚定专业化、平台化、智能化、国际化、绿色化的发展路径,不断夯实基础应用领域市场份额,同时为新能源汽车、清洁能源、AI算力、机器人、轨道交通等战略新兴产业锻造关键材料“筋骨”,持续扩大新兴高端领域应用场景,以硬核科技助推产业发展升级。报告期内公司重点工作及成果如下:(一)产量规模稳步提升,龙头地位持续巩固2024年,公司保持战略定力,全力推进新建产能项目建设,积极开拓海内外市场,不断深化高端行业、新兴领域的客户合作和产品应用,扎实有效地推进各项经营管理工作。报告期内,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29.90亿元,同比增加11.75%;全年铜及铜合金材料总产量191.62万吨,总销量181.44万吨,规模领先优势持续巩固。(二)推进国际化发展,构建全球核心竞争力公司秉持全球化视野,深入推进国际化战略,报告期内,公司在德国、泰国等地新设子公司。截至目前,公司现已在美国、德国、日本、泰国、越南等地设立16家境外子公司,优化全球供应链体系和销售网络,业务遍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众多世界知名企业的长期合作伙伴。公司通过新建泰国生产基地,拓展越南基地产线规模,扩大公司海外基地的联动优势,更好地满足全球客户一站式铜材采购需求。公司“泰国年产8万吨精密铜管生产项目”进展顺利;越南新能源汽车用电磁扁线项目、越南紫铜管件项目等已开始量产。此外,公司通过新设立海外子公司采购平台、引进再生原材料的战略合作,进一步加强全球供应链的稳定性。报告期内,公司境外主营业务收入121.61亿元,同比增长26.75%,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10.76%。公司铜管、电磁线、铜带等铜材产品海外销量16.99万吨,同比增长20.58%。境外业务的稳步增长,有利于加快推动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产品、客户升级。(三)深化产品客户升级,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近年来公司坚持“产品、客户双升级”的经营策略,重点聚焦新能源汽车、清洁能源、半导体芯片、人工智能等战略新兴产业,不断突破针对铜基材料高综合性能、特殊工况环境的技术瓶颈,陆续成功开发高导抗电弧、高导高韧、高耐磨高耐蚀、高纯无氧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铜基先进材料;同时积极探索科技前沿产品,石墨烯铜复合材料、陶瓷覆铜板等已完成前期技术储备,公司技术含量更高、盈利能力更强的细分产品得到进一步扩充,对下游前沿科技领域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其中,2024年公司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等领域的铜产品销量增长至20.59万吨,保持逐年增长态势,其中新能源汽车(含IGBT)领域铜产品销量同比增长13%。公司凭借市场占有率及技术储备优势,已成为全球新能源领域铜及铜合金产品的核心供应商。未来,公司将紧抓新兴前沿科技领域的材料与产品需求机遇,持续为科技进步奠基。1、新能源汽车领域新能源汽车领域,公司稀土永磁材料、电磁线、高精密铜带、铜排、合金棒线等产品已进入比亚迪、吉利、宁德时代、博世、汇川、台达、博格华纳、赛力斯等标杆客户供应商体系,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等模块。公司持续保持高压电磁扁线领域领先地位,且PEEK材料产品市场竞争优势日益凸显。报告期内,公司新能源电磁扁线已形成6万吨的产能规模。公司积极与世界一流主机厂商及电机供应商开展电磁扁线项目的深度合作,目前共有200多项新能源电磁扁线开发项目,已量产70余个,实现多个800V高压平台电磁扁线项目的批量供货。公司低阶电常数PI扁线产品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兆瓦闪充”技术应用提供材料支撑,已成为全球首家1000V驱动电机扁线量产供应商。同时,公司在越南基地建设电磁扁线产能,已于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量产,以更好满足海外市场需求。PEEK材料产品方面,凭借高压领域的高端技术解决方案,通过与欧洲知名材料供应商联合研发,突破国际专利技术封锁,成功取得部分高端新能源汽车厂商的定点,并展现出进口替代能力。2、清洁能源领域在全球能源转型与“双碳”目标驱动下,我国风光储行业已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支柱。在风光储等清洁能源领域,公司稀土永磁材料、铜排、高精密铜带、铜线等产品均已形成广泛应用。公司高导精密铜排产品已应用于光伏组件、光伏电站建设中,并持续推进具有高导电、低含氧量、高延伸率等技术优势的高端无氧铜等产品研制。作为应用在光伏系统中的线缆,公司镀锡线产品在耐紫外线、耐化学腐蚀及机械强度方面性能优异,适配双面组件、跟踪支架等前沿光伏场景。报告期内,公司清洁能源领域销量增长突出,其中光伏、风电领域铜产品销量同比增长9%。同时,公司在助力下游清洁能源领域发展的基础上,持续发展绿色高端低碳再生铜产品。报告期内,公司已系统化搭建再生铜材产品矩阵,目前再生铜产品已覆盖铜带、铜线、电磁线、铜管等,并广泛应用于高端消费电子、汽车工业、电力电气等领域,在多家世界知名客户产品中实现量产,形成以“绿色低碳再生铜产品”为代表的业绩驱动新要素。3、芯片算力领域AI产业发展极大提升对芯片算力的需求,铜凭借其卓越导电性、导热性已成为先进芯片互联、散热方面的核心材料,将加快促进铜基材料向高附加值转型。报告期内,公司高导精密铜排产品已进入高速铜缆适配元器件、IGBT等领域的行业龙头供应链体系;高精密铜合金带材在芯片引线框架中实现规模化应用;高精密异型无氧铜排产品,依托高导热率、优良的焊接性能、加工性能,已成功在3DVC新型AI散热结构中规模量产,目前已与全球多家第一梯队散热模组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并应用于多款顶级GPU散热方案中;公司自主研发的铜热管、液冷铜管等产品已成功导入多家头部企业算力服务器产品中。此外,公司积极布局高速连接铜缆,开发新型高导电、低阻抗铜线,以满足下一代800G传输速率的连接线缆需求。4、机器人领域机器人领域的迅速发展,有利于促进公司铜材产品和稀土永磁产品在机器人电机与伺服系统、传感器、减速器、轴承、线束与连接器、热管理系统等部件的应用。报告期内,公司电磁线产品与稀土永磁材料在人形机器人空心杯电机、无框力矩电机、减速电机等多个场景实现量产;为紧跟机器人电机小型化和高功率化的趋势,公司开发的高精密高导电微细电磁线凭借尺寸精度高、导电导热性优良的特点,现已在多款型号机器人电机中试样;同时,公司高性能稀土磁性材料致力于超高磁能积、超强内禀矫顽力和低磁偏角的技术研发,有望更好满足人形机器人用电机高扭矩、小型化和高精度的要求。5、其他领域报告期内,公司诸多产品陆续在低空经济、轨道交通、海工装备等细分领域的导电、导热场景中进一步实现应用深化。公司开发的高精密易切削铜棒,切削性能好、加工表面光洁,已应用于无人机的轴承部件;公司开发的高强高导铜合金已应用于高铁驱动电机导条、高铁接触线夹等领域;公司铜线已量产应用于海缆等海工装备领域。(四)坚持研发创新,赋能未来产业发展公司积极把握下游前沿产业发展趋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围绕重点细分行业与标杆客户,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持续为科技进步奠基。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共计6.12亿元,同比提升18.61%,截至报告期末,公司主持、参与国家、行业、浙江制造团体标准制订71项,拥有授权发明专利253项,其中日本、美国等国际专利4项,获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20项。报告期内,公司参与的《新能源用高性能铜板带材形性一体化控制技术及关键装备开发与应用》项目获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新型铜冶炼圆盘浇铸机降障提质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获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公司牵头制定的《再生铜及铜合金棒线材》国家标准获得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技术标准优秀奖二等奖。子公司科田磁业荣获“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第八批制造业单项冠军;金田铜管、金田电磁科技2家公司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五)加强数智融合水平,锻造行业新质生产力“十四五”期间,公司将数字化转型作为核心战略,携手BCG、华为等全球领军企业,构建“智能制造+智慧经营”双轮驱动体系,全面推进组织架构、战略布局、技术应用、信息安全四大维度转型,形成具有行业示范价值的数字生态标杆。报告期内,公司以“融合数智技术,打造智慧金田”数字化愿景为牵引,聚焦数字供应、数智人力、数字营销、创新研发等六大关键场景,依托AI、大数据分析等信息技术,深度挖掘数据资产价值,实现全价值链数据建模与流程再造,加速运营效率提升,降低生产成本。作为行业数字化转型先行者,公司持续沉淀转型经验,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先后获评“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浙江省未来工厂”、“省5G全连接工厂”、“浙江省人工智能应用标杆企业”等荣誉。(六)践行再生铜循环产业,驱动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公司不断创新铜基高新材料绿色发展新路径,已成为国内再生铜利用量最大、综合利用率最高的企业之一,也是全球业内为数不多的可实现再生铜回收、提纯、深加工全产业链闭环的公司。公司自主研发的低碳再生铜产品在保证产品性能的前提下,大幅降低产品碳排放,已通过GRS、SCS再生认证,为产业链下游客户提供优质、完整的一站式铜材绿色方案。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参与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参与制定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部分系列标准”获得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颁发的一等奖;公司高导低碳再生铜线被评为2024年浙江优秀工业产品。(七)提升资本市场价值,完善人才队伍建设为践行“以投资者为本”的上市公司发展理念,彰显公司稳健经营、持续发展的决心,公司持续推进股票回购及分红计划。自2020年上市以来,公司已累计发放现金分红近8亿元,已实施完成三期股份回购,回购金额累计达到5.82亿元。2024年度公司拟派发现金红利1.60亿元(含税),派发现金红利占当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比例为34.61%。2025年,公司第四次专项回购计划正在实施中,拟使用1亿元至2亿元进行回购。公司将持续优化市值管理体系,完善投资者交流机制,在维护市场价值的同时提升投资回报水平。报告期内,公司深化组织建设,着力打造专业化、知识化、年轻化、国际化的人才队伍。2024年下半年,公司面向200余名管理人员及核心骨干,推进实施新一期员工持股计划,增强核心骨干人员稳定性,为公司十五五战略落地及未来高质量发展奠定人力资源保障。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