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上市企业 / 南方风机股份有限公司

南风股份 - 300004.SZ

南方风机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日期
2009-10-30
上市交易所
深圳证券交易所
实际控制人
佛山市南海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
企业英文名
NanFang Ventilator Co., Ltd.
成立日期
1999-05-24
董事长
袁学亮
注册地
广东
所在行业
通用设备制造业
上市信息
企业简称
南风股份
股票代码
300004.SZ
上市日期
2009-10-30
大股东
广东南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持股比例
25.71 %
董秘
王娜
董秘电话
0757-81006199
所在行业
通用设备制造业
会计师事务所
广东司农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注册会计师
郭俊彬;刘芳
律师事务所
广东君信经纶君厚律师事务所
企业基本信息
企业全称
南方风机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代码
914406007192139717
组织形式
地方国有企业
注册地
广东
成立日期
1999-05-24
法定代表人
袁学亮
董事长
袁学亮
企业电话
0757-86693188,0757-81006199
企业传真
0757-86693184
邮编
528222
企业邮箱
investors@ntfan.com
企业官网
办公地址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小塘三环西路(狮南段)31号
企业简介

主营业务:通风与空气处理系统、重型金属3D打印技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经营范围:研究、开发、生产、销售:风机,机电设备,电控设备,通风设备,电机,空调冷柜,风机盘管,泵及真空设备,阀门和旋塞,风电设备,消声器,电加热器;销售:钢材,金属制品(金银除外),建筑材料,电工器材,电讯器材;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法律、行政法规禁止项目除外;法律、行政法规限制的项目需取得许可证后方可经营)。

南方风机股份有限公司是隶属于广东南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国有控股企业,公司成立于1988年,2009年10月作为中国创业板首批企业之一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300004,股票简称:南风股份。

公司是华南地区大型的专业从事通风与空气处理系统集成的设计和制造企业,业务主要面向核电、地铁、隧道、大型工业民用建筑等诸多领域。

公司多次被国家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并于2013年被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现拥有省级技术中心、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的通风与空气处理行业检测实验室,公司是行业内首家同时获得中国核安全局颁发的核级风机和核级风阀产品的设计和制造许可证的企业。

公司还持有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公司系列产品获得多项消防产品认证证书等,符合地铁、隧道、大型民用建筑等领域对通风与空气处理系统设备的相关要求。

目前,公司是国内核电站HVAC设备主要供应商之一,在核电、地铁、隧道等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居国内前列。

多年以来,公司一直坚持自主创新,科技兴司的发展思路,技术研发水平一直居于同行业领先地位。

近年自主研发的“重型金属构件电熔精密成型技术”是一种国际首创、全新的“3D打印”制造新技术,一定程度上将代替传统的铸锻造技术,该技术可广泛应用于核电、火电、水电、石化、冶金、船舶等行业的现代重大工业装备领域。

商业规划

(一)通风与空气处理系统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从事通风与空气处理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系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专业从事通风与空气处理系统设计和产品开发、制造与销售的企业,业务主要面向核电、地铁、隧道、大型工业与民用建筑等领域,并在上述市场领域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通风与空气处理包含通风和空气处理两个方面。

通风是指采用自然或机械方法使空气形成运动或利用空气运动来达到特定的生产、生活要求;实现通风功能的主要设备是风机。

空气处理是指利用机械方法对空气加以气力输送、净化(除尘、过滤、吸附)、温湿度控制以及污水处理的曝气等,从而使环境内的空气符合特定的质量要求。

核电站通风与空气处理系统及设备示意图如下:报告期内,公司的通风与空气处理系统业务、主要产品及其用途、经营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

(二)3D打印服务业务报告期内,公司子公司南方增材主要从事3D打印服务和核电物资集采业务,致力于打造一站式3D打印服务平台。

为抓住3D打印、核电等行业快速发展的市场契机,2024年12月,经公司第六届董事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公司收购了南方增材少数股东权益并向其增资5,000万元,用于支持其拓展3D打印服务及核电材料集采业务,增强其在核电、消费、汽车、军工、航空航天等行业的市场影响力,切实改善南方增材经营状况,提升公司整体盈利能力。

截至目前,南方增材已与鞋模、航天军工、模具等行业客户达成初步合作意向,主要为客户提供重型金属3D打印、SLA、SLM、铜等3D打印服务。

所处行业发展情况公司是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专业从事通风与空气处理系统集成设计、制造企业之一,根据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公司所属行业属于通用设备制造业。

依据公司主要产品的具体功能和应用领域,所处的细分行业为应用于核电、地铁、隧道、大型工业与民用建筑等领域的通风系统设备制造业。

通风系统设备广泛应用在国民经济建设的各个方面,是核电、地铁、隧道、民用、工业等下游行业的基础配套性设备,应用场景繁多,其发展与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以及工业、建筑领域整体发展水平息息相关。

(一)核电领域就全球而言,在经济复苏、传统能源投资不足、新能源波动性问题日渐突出及地缘政治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叠加碳中和压力,国际社会就核能的重要作用达成广泛共识。

自2023年“三倍核能宣言”发起以来,多国积极发布或调整核电发展的规划和预期,以应对能源安全、碳中和目标及电力需求的增长。

美国、俄罗斯、法国等传统核能大国纷纷制定复兴计划:美国提出2030年部署先进核能技术,俄罗斯计划2045年核电占比达25%,法国宣布新建6-14座反应堆。

新兴国家如波兰、土耳其、沙特等30余国也加入核电建设行列,全球迎来新一轮核电复兴周期。

根据IAEA的(Energy,ElectricityandNuclearPowerEstimatesforthePeriodupto2050),IAEA已连续4年上调世界核电发展预测值。

截至2024年,全球核电在运机组为417台,总装机容量377.05GW,全球在建核电机组65台,装机规模达7,260万千瓦,为199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为实现2050年净零排放,IAEA预计在乐观情况下核电装机容量到2050年将增至当前水平的2.5倍。

就我国而言,核电作为目前唯一同时具备传统能源的稳定性、规模性以及新能源清洁低碳性的发电方式,对于国家“双碳”目标具有重大意义,从“十五”规划到“十四五”规划,都将发展核电列入规划重点,并且从“适度发展”到“加快推进”,再到“安全稳妥”的措辞变化也体现了我国政策对于核电发展的态度。

截至2025年6月30日,我国运行核电机组数量达到58台(不含台湾地区),总装机容量6,100.77万千瓦(额定装机容量);在运、在建和核准待建核电机组共有112台,总装机容量1.26亿千瓦。

但是,目前我国核电装机占比仅2%,发电量占比约5%,与欧盟、美国、法国的25%、20%、70%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按照当前的建设速度和节奏,2030年前我国在运核电装机规模将跃居世界第一;预计到2040年我国核电装机需达到2亿千瓦,发电量占比约10%。

资料来源:国家核安全局、中国核能行业协会2024年11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规定:国家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

国家鼓励和支持能源资源勘探开发、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核能安全利用、氢能开发利用以及储能、节约能源等领域基础性、关键性和前沿性重大技术、装备及相关新材料的研究、开发、示范、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发展。

2025年4月2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新核准10台机组。

至此,2022年以来,我国已连续四年每年核准10台及以上核电机组,保持了常态化审批节奏。

这意味着未来核电有望进入一个积极发展的时期。

(二)地铁、隧道领域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交通拥堵状况日益严重,占用空间少、客运能力大、速度快、环境污染小、乘坐体验好的地铁轨道交通成为了各大城市积极建设的城市交通方式。

根据2021年3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完善综合运输大通道、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网络,加快城市群和都市圈轨道交通网络化,提高农村和边境地区交通通达深度。

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数据,截至2024年末,全国(不含港澳台)共有58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362条,线路长度累计12,168.77公里,其中地铁运营线路9,281.37公里,占比76.27%,当年运营线路净增长953.04公里。

2025年全国新开通城轨交通运营线路长度将有望超过1,000公里,到“十四五”期末,城轨交通运营线路总长度将达到13,200公里左右,“十四五”五年间,年均新投运运营线路长度将超1,000公里。

轨道交通建设投资趋稳回落,城规交通由快速发展期转向高质量、可持续平稳发展期。

2024年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及增长幅度如下:来源: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隧道建设的需求持续增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此外,国家“一带一路”规划也将为隧道相关行业带来重大发展机遇。

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2022年联合印发的《国家公路网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35年,我国公路网总规模约46.1万公里,其中,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总里程约16.2万公里,未来建设改造需求约5.8万公里;普通国道网规划总里程约29.9万公里,未来建设改造需求约11万公里。

截至2024年底,全国公路隧道28724处、3259.66万延米,与2023年相比增加1427处、236.48万延米,其中特长隧道2261处、1032.87万延米,长隧道8047处、1410.18万延米。

我国已成为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第一大国。

来源:国家交通运输部(三)大型工业与民用建筑领域在工业领域,我国持续的经济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和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同时,随着先进制造业比重的增加,一大批落后的工艺、产能将逐步被淘汰或者升级换代,将为工业通风与空气处理系统设备创造潜在的市场需求。

在民用建筑领域,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受城市商业需求、市政场馆需求以及城镇化建设等因素驱动,建筑业持续发展,2024年,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约8.9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8%。

随着建筑领域逐步实施智能化改造,未来投资增加,预计通风在建筑行业的潜力较大。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展进程

南方风机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为杨泽文、杨子善、杨子江、通盈创投、邓健伟、赖兴海、黎建强、刘基照、周燕敏、陈俊岭和陈颖培。

2005年5月20日,南方风机有限全体股东与南方风机厂全体股东签订《股东决议书》,同意南方风机有限吸收合并南方风机厂。

合并后,原南方风机厂的资产、经营业务、债权、债务及所有对外事务由南方风机有限承接,并以南方风机有限名义对外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