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普利特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上海普利特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普利特
- 企业英文名: Shanghai Pret Composites Co.,Ltd.
- 实际控制人: 周文
- 上市代码: 002324.SZ
- 注册资本: 111354.8288 万元
- 上市日期: 2009-12-18
- 大股东: 周文
- 持股比例: 40.14%
- 董秘: 蔡青
- 董秘电话: 021-31115910
- 所属行业: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 会计师事务所: 众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陈斯奇、梁雯晶
- 律师事务所: 上海市通力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上海市青浦区赵巷镇沪青平公路2855弄1号12楼
- 概念板块: 塑料制品 上海板块 专精特新 深股通 富时罗素 融资融券 预盈预增 预亏预减 钠离子电池 核污染防治 固态电池 光刻机(胶) 新能源车 航母概念 长江三角 锂电池 新材料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上海
- 成立日期: 1999-10-28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3100006316131618
- 法定代表人: 周文
- 董事长: 周文
- 电话: 021-69210096,021-31115900,021-31115910
- 传真: 021-51685255
- 企业官网: www.pret.com.cn
- 企业邮箱: dsh@pret.com.cn
- 办公地址: 上海市青浦工业园区新业路558号
- 邮编: 201707
- 主营业务: 高分子新材料产品及其复合材料,以及三元、磷酸铁锂锂离子电池及其系统等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公司业务板块主要分为三大方向:改性材料业务、ICT材料业务和新能源业务
- 经营范围: 一般项目:塑料制品制造;塑料制品销售;工程塑料及合成树脂制造;工程塑料及合成树脂销售;电子专用材料制造;电子专用材料销售;电子专用材料研发;橡胶制品销售;橡胶制品制造;软件销售;软件开发;机械设备销售;机械设备租赁;环境保护专用设备销售;建筑材料销售;金属材料销售;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制造;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销售;新型膜材料制造;新型膜材料销售;合成材料制造(不含危险化学品);合成材料销售;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非居住房地产租赁。(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 企业简介: 上海普利特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02324)的前身是成立于1993年的同济大学普利特化学研究所,公司成立于1999年10月,于2009年12月上市,主要从事高分子新材料产品及其复合材料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公司主要经营发展三大产业板块:改性材料产业、ICT材料产业和特殊化学品产业。其中,公司主要精力将聚焦于改性材料和ICT材料产业板块,特殊化学品产业板块会以产业投资的形式进行发展。公司上市后,在上海市金山第二工业园区、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嘉兴工业园区、重庆市铜梁工业园区分别投资建设了上海普利特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浙江普利特新材料有限公司和重庆普利特新材料有限公司三家全资子公司,这三家子公司已经全面建成并投入生产。2015年2月,公司收购了美国子公司并更名为:PRETAdvancedMaterials,LLC,2017年10月,公司在德国达姆施塔特市新设立了“普利特欧洲有限责任公司(PretEuropeGmbH)”,在世界汽车工业重镇设立一个桥头堡,在欧洲开展研发、销售等业务,开始全面实施公司的全球化战略。2020年起,公司开始外延式并购整合战略,控股、参股了东莞普利特、辽宁航安特铸等新材料领域业内优质公司,助力上市公司抓住该领域的战略性机会和实现前瞻性布局。2021年1月,公司与深圳市恒信华业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确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发展公司电子新材料事业。公司改性材料产品主要应用于汽车材料行业,产品和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和市场开拓,公司为国内外多家汽车制造商提供服务,包括宝马、奔驰、通用、福特、克莱斯勒、吉利、比亚迪、奇瑞等车企,已成为国内改性塑料行业领军企业之一。公司对TLCP技术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以及美国PCT专利,在申请LCP相关中国发明专利25项,建立了TLCP材料从树脂聚合到复合改性的完整技术与生产体系,系中国首家LCP材料国产化供应商,经过13年自主开发,在LCP树脂合成及材料应用领域拥有完整产业链和自主核心技术,是国内较早布局LCP产业的公司之一。
- 商业规划: 1、公司主要业务及产品公司主要从事高分子新材料产品及其复合材料,以及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及系统集成等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公司业务板块主要分为三大方向:改性材料业务、ICT材料业务和新能源业务。(1)改性材料业务板块改性材料业务板块主要产品包括通用材料类(改性PP、改性ABS、改性PS,改性PE等),工程材料类(改性PA、改性PC/ABS、改性聚酯类等),特种工程材料类(改性PEEK、改性PPS、改性PPA、改性PPO等),主要应用于汽车零部件、电子电器、航空航天、二轮车、动力和储能系统、低空飞行、机器人等领域。(2)ICT材料业务板块ICT材料业务板块主要围绕高分子液晶聚合物(LCP)的合成和应用展开,LCP材料属于特种工程材料,具体包括LCP树脂、LCP复合材料、LCP薄膜、LCP纤维,主要应用于ICT相关行业,其中LCP复合材料应用于高频高速连接器、散热风扇等,LCP薄膜应用于柔性电路板基材、耳机振膜等,LCP纤维应用于高速电路板基材、线缆绳索等。(3)新能源业务板块新能源业务板块主要从事三元锂离子电池、磷酸铁锂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及其系统等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新能源企业,产品可用于电动工具、智能家电、通信、储能、二轮车、低空飞行、轨道交通、航空航天、数据中心、算力中心、工程机械、电动船舶等领域。2、经营模式(1)采购模式1)改性材料及ICT材料业务公司采取集中采购的模式,由公司的集团采购部负责统一采购,具体模式如下:集团采购部广泛收集市场信息,优选确定合格供应商后,根据公司销售订单确定采购需求计划,拟定采购合同并向供应商采购,质检部门对来料检验合格后,最终由仓库验收。具体如下:①供应商的选择采购部门广泛收集市场信息,根据市场情况和公司的实际需求寻找合适的供方,并定期对供应商评审考核。根据供应商的公司规模、产品价格、产品质量、付款账期及服务质量等指标对其进行等级评定,确认材料的性能指标是否满足质量使用要求,以及评审供方生产过程是否符合质量控制体系要求,以确定每类原材料拥有一定数量的合格供应商以降低采购成本,保证长期稳定供货,并在售后服务上得到更有力地保障。②采购流程采购需求计划根据销售订单由ERP系统自动生成;采购部根据物料的名称、数量、技术要求、交货期等指标选择合适的供应商进行询价,确定供应商,拟定采购合同;质检部门对来料检验合格后入仓库;财务会计部按照采购合同的付款方式审核付款。公司采用战略采购和比价采购两种模式:①战略采购:采购部通过收集市场信息结合经验判断,对主要原材料价格的未来走势做出分析。公司管理层根据价格趋势采取提前采购或者缩短采购周期等手段来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②比价采购:随着技术水平和制造工艺的不断提升,在确保满足客户需求的前提下,采购物流部通过寻找性能相似、价格更低的新材料作为替代材料,以降低原材料成本。2)新能源业务海四达电源采购模式如下:海四达电源生产的电池的主要原材料(三元材料、磷酸铁锂、铜箔、石墨、电解液、隔膜等)和绝大部分辅助材料(导电剂、添加剂等)系向国内外生产厂商直接采购;钢壳基带、粘结剂等部分辅助材料系向代理商采购。公司通过供应商基本信息调查、评估,原材料样品检测或试生产,生产现场审核、评价(适用于直购厂商)等环节认证合格供应商,对原材料质量、技术性能、交付能力和服务等方面进行全面控制,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并逐步形成了长期合作供应商体系。采购部定期对供应商进行综合考评和分级管理,并在合格供方矩阵中通过竞价,招标等方式优选最优性价比的供应商作为主供应商和战略供应商。对于日常普通原材料采购,具体有以下步骤:制造管理部制定原材料需求信息、仓库根据实际库存和安全库存确定原材料采购数量、采购部制定采购计划。主要原材料价格均建立了定价公式,基于定价公式同时结合市场情况进行价格谈判。模式主要有参照“材料成本+制造费用+运输费用+毛利”或以大宗商品市场价格基础上谈判确定,其中原材料成本根据市场价格适时动态调整,主要价格谈判的空间就是除材料之外的降本模块;同时采购部会根据主要材料的走势(如单边上升)会适时采取战略采购来降低采购成本,在原材料单边下降通道中会采取刚需采购策略。(2)生产模式1)改性材料及ICT材料业务公司主要采取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在保证一定的安全库存的前提下,根据客户订单安排生产计划,有效控制原材料的库存量和采购价格,减少企业的资金占用,最大限度提高公司的经营效率。此外,对聚丙烯等公司使用量较大的原材料,公司会根据材料价格变动而适量备货,以备生产所需,也可以在客户有特定需求且价格合适时直接销售。2)新能源业务海四达电源生产模式如下:海四达电源主要产品形式为锂离子、钠离子和镍系单体电池及其组合电池。对于标准化产品(部分单体电池),海四达电源根据年度、季度、月度销售计划,并结合实际生产能力编制相应生产计划、物料计划、出货计划,组织安排生产和出货;对于非标准化产品(如组合电池)则需依据客户特定需求进行个性化设计、定制,并在接受订单后按客户确定的产品规格、供货时间、质量和数量及时制订计划并组织生产。海四达电源产品以自主生产为主,但在需求旺季或订单量大、交期短、产能短期无法满足及其他产能受限等情况下,部分产品会通过外协或外购方式进行生产。未来,随着海四达电源产能得到补充,外协、外购的情况将得以减少。圆柱电池方形电池系统组合(3)销售模式1)改性材料及ICT业务公司具体销售模式为:公司每年度制定销售目标,按月由客户经理与客户进行沟通,了解客户月度计划,及时提交相应的采购计划,按需生产,并为客户提供全面周到的售后服务,此外,对于聚丙烯系等原材料,作为大宗石化产品,公司既可以自用也可以在市场有需求的时候向其他客户直接销售。对于长期合作客户,其付款方式给予一定信用期间(账期)和信用额度,公司总体给予客户账期在30—90天;对于新客户,采用现款方式。公司在发出产品,且对方签收后,确认销售收入。2)新能源业务海四达电源销售模式如下:海四达电源采取直销模式将产品销售给客户。海四达电源销售的步骤主要分为:合同签订和管理、产品定价、售后服务等,具体操作方式如下:①合同签订和管理海四达电源通过各类专业展会及网络平台建立销售渠道、拓展销售网络。海四达电源采用VCS客户管理办法,对VCP价值创造计划、CRP客户关系计划、友商信息进行定期分享和回顾;对于标准化电池产品,采用“一对一营销”和“精细营销”的模式量化管理企业市场、销售及服务过程,实现业务部门、生产部门及战略合作伙伴的协同工作;对于非标准化产品,销售订单主要通过“一对一”谈判方式取得,实施“顾问式营销”策略,根据客户对产品的技术要求和其他需求特性,共同开发适用电池产品。②产品定价海四达电源根据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及工艺调整适时修正产品售价。公司销售部在授权范围内与各类客户开展商务谈判并签订合同,以确定最终价格条款。③售后服务客户对电池产品的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要求非常高,海四达电源为该类客户专门组建了专业的售后支持团队,为客户提供即时响应的售后服务。3、业绩驱动因素公司深耕新材料行业三十多年,依靠产品性能、品牌效应等优势,在通讯、电子、汽车等行业积累了大量的产业和客户资源;在资本市场、企业资本运营及投融资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资源与实力。为拓宽自身实力,充分发挥公司的优势,2022年上市公司通过对海四达电源的战略重组新增了新能源业务板块,并在2023年对其增资8亿元。目前公司的业务主要分为改性材料、ICT和新能源三大板块。改性材料方面,公司作为国产改性材料的领军企业,是各大汽车主机厂改性材料的首选供应商。公司近些年重点布局了新能源汽车市场板块,积极开拓新能源主机厂市场份额。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和国产汽车主机厂份额的快速增加,公司改性材料产能供不应求,公司积极投资建设多个新材料生产基地,为更多的下游主机厂提供改性材料。报告期内公司新增产能5万吨,在建产能23万吨,目前公司拥有全球11大新材料生产制造基地,其中天津15万吨的新材料工厂预计2025年底实现投产。随着公司新材料业务新增产能建成投产,公司汽车材料业务将有望继续快速稳定增长。同时在机器人、低空飞行等新兴市场方面,公司多年战略性布局的特种工程材料和碳纤维复合材料,正在积极与客户进行产品的前端设计与开发验证工作。ICT材料方面,公司LCP产品主要包括LCP树脂、LCP复合材料、LCP薄膜、LCP纤维。公司LCP复合材料的下游市场主要为连接器,国补政策叠加消费电子市场的复苏,将带动下游精密零部件市场对公司LCP复合材料的需求增加;随着新一代通信产业的建设和推广,公司LCP产品将在6G、消费电子、汽车毫米波雷达、AI、脑机接口、低轨卫星等有着更广泛的应用需求。报告期内,公司正全面与核心客户们推进LCP薄膜在各个领域的验证和批量应用,LCP业务未来将成为公司新的业绩增长点。新能源业务方面,海四达电源扩产项目持续落地,新增产能将进一步提升公司电动工具和储能等市场的市占率,扩充公司电池在储能行业的应用需求。同时公司积极推动研发在安全、低温和倍率更优于锂离子电池的钠离子电池,目前部分产品已经量产。公司目前已有新能源电池产能为15.3GWh,在建产能2.5GWh,随着公司在建产能的投产和下游应用场景的解锁,海四达电源将通过小动力电池、磷酸铁锂储能电池、钠离子电池和半固态电池等产品深度覆盖更多产业客户,快速提升电池产量和公司行业地位,为业绩带来积极影响。公司持续实施总成本领先战略,牢牢把握作为基石的改性材料业务,提升公司产能,满足下游客户的需求;同时加速布局机器人、低空飞行等新兴市场;抓住LCP应用领域的重大机遇,积极进行市场开拓和订单落地;战略调整公司新能源业务规划,将钠电池和固态电池作为海四达电源业务的第二增长曲线。主要原材料的采购模式原材料价格较上一报告期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公司改性业务的原材料的采购价格与国际原油价格有较高相关性,因此公司改性业务原材料价格在油价宽幅振荡走势下处于相应的波动态势;公司新能源业务的原材料的采购价格与碳酸锂等价格有较高相关性,因此公司新能源业务的原材料价格在碳酸锂等价格的波动下呈现相应的趋势。主要能源类型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不适用主要产品生产技术情况主要产品的产能情况主要化工园区的产品种类情况报告期内正在申请或者新增取得的环评批复情况上海普利特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年产8000吨复合材料项目已经于2024年1月18日取得上海市青浦区生态环境局出具的《青浦区生态环境局关于年产8000吨复合材料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告知承诺决定》(青环保许管〔2024〕7号)。武汉普利特新材料生产项目(一期)已于2024年4月30日取得武汉市生态环境局江夏区分局出具的《关于武汉普利特新材料生产项目(一期)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武环江夏审〔2024〕21号)。江苏海四达电源有限公司新型高性能锂/钠基二次电源中试测试生产线技改项目已经于2024年3月22日取得启东市行政审批局出具的《关于江苏海四达电源有限公司新型高性能锂/钠基二次电源中试测试生产线技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审批意见》(启行审环〔2024〕50号)。广东海四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6GWh储能电池项目已经于2024年3月15日取得珠海市生态环境局出具的《关于广东海四达年产6GWh储能电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珠环建表〔2024〕72号)。南通隆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35万组通信钠电及锂电PACK生产项目已经于2024年3月27日取得启东市行政审批局出具的《关于南通隆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35万组通信钠电及锂电PACK生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的审批意见》(启行审环〔2024〕52号)。相关批复、许可、资质及有效期的情况注:海四达智慧能源(江苏)有限公司曾用名为南通隆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1、概述2024年度,公司合并营业总收入831,353.69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4.54%;实现营业利润14,333.51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71.1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114.53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69.86%。报告期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2023年产生了较大幅度的下滑,主要是公司新能源业务板块受行业周期影响,下游需求增速放缓,新能源电芯市场竞争激烈,锂电池产品的行业市场价格整体呈现大幅下滑趋势,使得公司新能源业务板块的产品单位价格下降,单位盈利减少,叠加公司启东基地和珠海基地新增产能的折旧和投产前期效益尚未开始释放,以及较高的前期研发投入费用和对部分产品存货的跌价计提、资产和信用的减值等原因。截止本报告出具日,2025年公司新能源业务板块经营情况较2024年已经实现了较好的回暖和增长趋势,公司主营业务的新材料板块也在持续实现增长,因此公司对2025年的经营业绩有着充分的信心。报告期内,公司控股子公司海四达电源与上海平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购销框架合同》,就钠电池产品签订总量不低于1.5GWh的购销框架合同,将在2024年5月至2026年12月内进行分批交付,产品最终主要应用在全球各大知名的电动叉车、低速车辆、功能车辆等领域中。报告期内,公司与台湾上市公司联茂电子集团的下属公司广州联茂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及上海伦奈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三方基于良好信任和长远发展战略考虑,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寻求LCP薄膜材料在电子通信、AI服务器、新能源汽车等多领域的应用,促进新材料的技术进步和市场新应用推广。报告期内,公司与北京卫蓝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分别在新材料和新能源行业进行合作,共同为新型固态电池及系统结构件材料的研发提供支撑,抢占固态电池新赛道,加快固态电池产品推出和应用落地,加速培育新能源产业新质生产力并打造新能源领域多点增长曲线。报告期内,公司控股子公司海四达电源与陕西新华水利水电投资有限公司签署了《框架合作协议》,就新能源产业发展、乡村振兴、能源技术创新、投融资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报告期内,公司通过股份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以集中竞价方式累计回购公司股份9,066,740股,占公司目前总股本0.81%,最高成交价为9.66元/股,最低成交价为7.00元/股,支付交易的总金额为74,798,640元(不含交易费用)。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企业发展进程